北京保齡球期待再輝煌 「京津冀雙月賽」啟動

2021-01-12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5月13日訊,在北京市保齡球協會2016年的工作安排上,從明天開始,一項名為「京津冀雙月賽」的比賽會兩個月一回,共辦5站,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在擁有泱泱數千萬人口的北京,在各種職業體育、商業比賽乃至全民健身賽事的夾縫中,這項賽事也有自己的擁躉,那是一群五十歲上下的人。他們無一例外地都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保齡球在北京紅得發紫的日子。保齡球承載著他們的青春、他們的記憶。在市保齡球協會看來,用賽事聚攏住這些人,再努力地吸引年輕人,這個曾經輝煌的項目就還有復興的希望。

20世紀90年代保齡球曾紅極一時 資料圖

曾幾何時

在靠近天壇體育中心南門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北京市保齡球協會有一間辦公室。就是這個如今小小的門臉兒,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北京,曾經也權傾一時。當時全市對外經營的球館超過120家,覆蓋東西南北城,無論從市區哪個位置出發,方圓五公裡必然有球館。

「當時想建球館,光規劃委和建委批都不夠,還得市保齡球協會批才行。」市保齡球協會會長康小平回憶,當時很多工廠的廠房,包括蔬菜公司儲存倉庫都希望改建成保齡球館,「最早那批投保齡球館的,沒有不賺錢的。」康小平說。

上世紀90年代生活在北京的人應該都還有印象,那時候的保齡球館門庭若市。「全市球館的發卡會員大約有15萬人以上,連小球館的發卡會員也都有一兩千人。」康小平說,「我們市保齡球協會的正式註冊會員在七八千人。」在康小平的記憶裡,保齡球真正在北京火起來,始於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那時北京建了許多合資飯店,許多飯店配建了球館,麗都球館是頭一家,此後長城等等跟進。高檔飯店、合資背景,這讓保齡球在社會上成為了一項高端運動。「那時中國人娛樂活動比較貧乏,年輕人喜歡扎在街邊的野撞球案子上,突然來了一個保齡球,室內的,一局三五十塊,還挺紳士,換上鞋,喝著飲料,那什麼感覺?」康小平介紹,那時候會朋友談事情的標準流程是,先吃飯,吃完飯打保齡,然後就是唱歌,「當時不是流行一句話嗎?『請客戶吃頓飯,不如請客戶出身汗。』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馬拉松、自行車什麼的,大家認為保齡球高大上。」

光輝歲月

因為保齡球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北京隊在全國保齡球比賽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超級強隊,最火時連拿五屆全國冠軍。而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名叫李志彬的年輕人,在當時京城保齡球圈兒裡如雷貫耳。曾作為國手代表中國參加亞運會保齡球比賽取得好成績的李志彬,講了這樣一個趣事。當時他開了一個專營保齡球用品的店,因為開球眼兒這門手藝做的特別講究特別地道,能根據不同球手的姿勢特點,還有打飛碟或是打直線去量體裁衣,所以圈裡人都找他,店裡總聚著一群朋友聊天。結果有一天進來一球友,雖然跟大家誰也不熟,但上來也不見外,逮誰和誰聊。「他當時說『知道嘛?李志彬,我哥們兒,熟著呢!』可我就坐他跟前兒呢!」李志彬說,「咱不能讓人下不來臺,我點了點頭,『哦哦』應付過去。等那人走了,當時店裡的人都笑了。」

李志彬接觸保齡球完全是偶然,能越打越好,一方面憑興趣天分,再就是勤學苦練。剛來北京時,他在一個超市工作,在朋友的帶領下接觸到保齡球,後來為了能免費打球,辭了超市工作去保齡球館當服務員。李志彬說:「我感覺,那時候的保齡球就跟後來的高爾夫一樣,一個是在當時人們心中的位置,再一個就是最早打球的那一批運動員,基本都是從服務員球童幹起的。」打出名堂後,因為全市的保齡球館都搞各種比賽,李志彬拎著球一天能趕三四個場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普通北京家庭月入千把塊的時候,他一周靠打球也有幾千的收入。「那時候日子過得很舒服。」他說,「但我感覺,現在保齡球所以在北京不行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過度透支了未來。」

期待覆興

李志彬在球場上卻非常講究,比賽時衣服一定要穿帶領的,上衣下擺一定要掖在褲子裡,穿西褲扎腰帶,比賽球風也好,圈子裡口碑特棒。尚偉就是慕名而拜在李志彬門下成為徒弟的。

曾在北京少年隊打過、後來自己也開過保齡球館的尚偉,是李志彬的第五個徒弟。「在我看來,非典是一個轉折點。球館不能停業,工資必須開著,但員工不用上班,沒人來打球,都去戶外活動了。」尚偉說,「後來過了那一陣,保齡球的熱乎氣就過去了。」尚偉認為,如今社會壓力大也是年輕人遠離保齡球的一個原因。他說:「如今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比以前大了,一個月工作的時間太多了,娛樂放鬆的時間太少了。而可以選擇的又太多了,不像那會兒,就是保齡球。」

李志彬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年輕人並沒有走近保齡球,沒有感受到保齡球的魅力,「其實保齡球最適合解壓,因為它滿足了人的原始破壞欲望。」李志彬說,「保齡球最早出現在埃及,當時埃及人認為9個球瓶是世間的9個魔鬼,應該打倒,後來慢慢就變成運動了。」

如今李志彬和尚偉是北京頤方園保齡球俱樂部的負責人。儘管如今打一局保齡球已經非常便宜,辦卡會員低至只需幾元錢,但活躍在保齡球館裡的絕大多數都是五十歲上下的人。「其實都還是二十年前喜歡打保齡球的那一批年輕人,如今他們有時間,沒有經濟壓力,在這會會朋友。」尚偉說,「年輕的能堅持打球到今天的,像我們這樣的,都是當年的從業人員,什麼服務員、機修等。」所以要想重新讓保齡球這項運動在京城恢復青春,北京市保齡球協會就要把人,特別是年輕人重新請回球館裡來。

如今全市營業的球館不足10家,球道不足120條,但在康小平看來,困難之下也意味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市保齡球協會除了在內部重新整肅外,去年推出了一個協會俱樂部的鑽石聯賽,效果非常好。這個月又推出京津冀雙月賽,此外他們還推出了青少年培訓計劃。「去年大大小小比賽300場以上,每場統計平均50人,大約15000人次,今年至少要超過這個人次,爭取達到20000人次。」康小平說。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李遠飛

相關焦點

  • 成都保齡球從輝煌到沒落
    原標題:成都保齡球從輝煌到沒落 金牛體育館如今還能見到打保齡球的人城北體院館裡的保齡球館雖然還在營業「就像高爾夫等其他貴族運動的興起,以及羽毛球館、遊泳館、健身房等大眾運動場館的崛起,讓當年玩保齡球的人轉而玩起了其他運動項目,這是保齡球風光難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打保齡球,對抗性不強,人不容易受傷,而且不受天氣狀況影響,不受參與人數的限制,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35歲以上人群是最多的,「保齡球不像網球、羽毛球等需要與隊友配合,保齡球1個人也能打。」
  • 中國保齡球冠軍賽南京落幕
    交匯點訊 9日下午,2018「中設集團」南京五臺山中國保齡球冠軍賽在五臺山保齡球館落下帷幕。此次比賽是國內保齡球運動最高規格、最高水平的賽事,也是2018年國內官方最高獎金額的賽事,吸引了內地、港澳臺近百名頂級保齡球選手報名參賽。
  • 壹課平臺:雙月賽點評《年終大賞》 2020年
    ↑6、2020年6月6日,北京王府井大街,新冠疫情有所緩解,北京消費季正式啟動,人們紛紛走進商業街購物、消遣。↑11、2020年11月1日,「全民起舞動 龍躍新國門」——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首屆京津冀舞龍展演邀請大會。來自北京、河北等地的25支舞龍隊伍近300名舞龍愛好者盡情舞動手中的彩龍。
  • 【尋夢影賽】2016年5-6月「尋夢天下杯」第二屆廣東"最美照片"微信攝影雙月賽
    2016「尋夢天下杯」第二屆廣東"最美照片"微信攝影雙月賽為進一步推動廣大影友攝影活動的開展,
  • 讓保齡球重新火起來!首屆北京保齡球聯賽掀浪潮
    讓保齡球重新火起來---即將於2017年7月30日拉開戰幕的首屆北京冠瑞保齡球俱樂部黃金聯賽,充分表達了這一堅定信念,也必將在京城保壇掀起一波浪潮。  保齡球,在人們的記憶即熟悉又陌生,這是因為它在十幾年間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歷程。
  • 中國保齡球飛弧爭霸賽9家球館同時開幕 - 國家體育總局
    中國保齡球飛弧爭霸賽9家球館同時開幕 發布時間:2017-12-2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杜婕 字體: 大 中 小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京津冀+皮膚科協作網正式啟動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宮曉倩)皮膚病是一種常見病,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地都會得皮膚病。近年來,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著越來越多服務群眾的功能,然而皮膚科醫療水平參差不齊,與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 保齡球
    保齡球的起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人們在那裡發現了類似現代保齡球運動的大理石球和瓶。在13世紀的德國教會裡,流行著一種「九柱球」的遊戲,來檢驗教徒對宗教的信仰程度。直到宗教革命之後,馬丁路德統一了九瓶制,成為現代保齡球運動的真正起源。如今,保齡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項時尚運動,流行於歐、美、大洋洲和亞洲一些國家。 保齡球,英文名是bowling,又稱地滾球,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   保齡球最早開始於公元3至4世紀的德國。最初,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裡安放木柱,用石頭滾地擊之。
  • 北京冬奧會搭起京津冀協同新載體
    隨著北京冬奧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推進,以「冰雪」為媒有力推進了京津冀冬季體育項目和冰雪文化旅遊發展。在密雲等區域還舉辦了京津冀冬季冰雪文旅體驗活動,到雲佛山滑雪場等景點滑雪的遊客數量很多;在延慶區,「冰雪體育+」模式帶動生態、旅遊、賽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板塊聯動發展;張家口市崇禮區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產業和旅遊服務人員達3萬多人。
  • 2017北京電臺「銀髮達人」大型評選活動在京啟動
    9月6日,2017(第四屆)「銀髮達人」大型評選活動啟動儀式在海航和悅家國際頤養社區成功舉辦。評選依託北京電臺體育廣播《老年之友》節目,首次聯合京津冀三地,旨在通過展示京津冀地區老年人的時代風採,塑造「銀髮一族」健康時尚的領軍人物,引領晚年生活時尚潮流,傳達積極老齡觀,聚焦老齡產業。
  • ...人普助力」繪畫大賽啟動 面向京津冀地區4至12歲少年兒童徵集作品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 為迎接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我繪我家——為七人普助力」為主題的兒童藝術畫展徵集活動於近日在京啟動。
  • 曾經風靡一時如今門庭冷落 落寞保齡球尋求重生
    上周末,第二屆上海保齡球黃金聯賽總決賽在市體育宮保齡球館舉行。無論是高手如雲的精英賽,還是重在參與的大學生賽和家庭賽,保齡球瓶「乒桌球乓」的碰撞聲,都能勾起人們的美好回憶。   二十年前,保齡球曾在申城風靡一時。可如今,這項運動早已不是人們應酬娛樂的選項,市中心也難覓球館的蹤影。
  • 他在京津冀出名了...
    邳萬宇(右二)在第十二屆北京快板邀請賽中獲得金獎近日邳萬宇表演的原創作品《說唱民法典》獲得第十二屆北京快板邀請賽暨2020年京津冀快板邀請賽決賽金獎據了解,第十二屆北京快板邀請賽暨2020年京津冀快板邀請賽,共有來自京津冀三地選拔的15個節目登上了總決賽的舞臺。
  • 國內保齡球運動最高水平賽事
    中國江蘇網12月9日訊 (記者徐鑫)2018「中設集團」南京五臺山中國保齡球冠軍賽於12月9日在五臺山保齡球館圓滿落幕。2018「中設集團」南京五臺山中國保齡球冠軍賽設有男、女個人賽以及男女混合貝克賽3個比賽項目,是國內保齡球運動最高規格、最高水平的賽事,也是2018年國內官方最高獎金額的賽事,吸引了內地、港澳臺近百名頂級保齡球選手報名參賽。9日下午的決賽吸引了很多保齡球愛好者現場觀戰,頂尖高手們的精彩對決讓觀眾大飽眼福,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 ——「協同發展,合作共贏」京津冀北航校友交流會暨校友羽毛球聯誼賽圓滿舉辦
    2017年5月20日,由北航校友會羽毛球俱樂部主辦、北航北京校友會協辦的「協同發展,合作共贏」京津冀北航校友交流會暨校友羽毛球聯誼賽在北航沙河校區如約而至。活動共分三個部分進行:參觀北航沙河校區、京津冀北航校友座談交流、校友羽毛球聯誼賽。北航校友會羽毛球俱樂部會長姜珂、北航校友總會辦公室主任李洪軍以及來自北航校友會羽毛球俱樂部、北航校友總會、北航北京校友會、北航天津校友會、北航河北校友會、北航教工代表隊、北航飛行學院師生代表、北航學生志願者團隊的70餘位北航校友及羽毛球愛好者參加了此次活動,盛況非凡,精彩紛呈。
  • 國家隊隊員每月工資600元 保齡球招商為何這麼難
    崔偉紅介紹說,以往出國打比賽,因為經濟狀況本來拮据,再加之國際航班每超重1公斤就要多收30多美金,所以中國隊每個隊員最多只能帶2個球,或者女隊員一人一顆把球抱上飛機。而同樣的比賽,韓國運動員一人少則帶8到12顆球,有的人多到整箱託運,隊員們都羨慕不已。有時隊員們還會在賽後,撿別人不要的球,帶回國把球洞補上,再根據自己的手型重新開球。  「錢」的問題並非只困擾著管理者。
  • 北京京劇院《宋家姐妹》將登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
    6月12日,北京京劇院新編現代京劇《宋家姐妹》媒體見面會在宋慶齡同志故居舉行。北京京劇院副院長秦豔,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主任艾多,《宋家姐妹》主演遲小秋、張建峰、譚正巖、沈文莉,北京京劇院市場開發部主任朱甲、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副團長黃京平、北京晨報社相關領導及20家媒體和部分戲迷一同參加了見面會。
  • 2019南京·五臺山中國保齡球冠軍賽圓滿落幕
    國內最高水平賽事  12月6日-8日,五臺山保齡球館匯聚了上屆保齡球冠軍賽、2019年全國保齡球錦標賽、2019年全國青少年保齡球錦標賽等官方頂尖保齡球賽事冠軍,以及亞錦賽  按照規則,賽事共設男、女個人賽及混合貝克賽三個項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名頂級保齡球選手參賽。賽事自12月6日開打,共為期兩天半,經過激烈而精彩的角逐,來自福建的吳俊法和來自中國臺北的王雅婷分別摘得男、女個人賽冠軍;來自珠海的王世振和來自山西的趙毅傑分別奪得男、女個人賽亞軍;來自四川的鐘強和廣西的王新林分別獲得男、女個人賽季軍。
  • 樂評轉載| 精緻「點描」京津冀
    這場音樂會是中央民族樂團特邀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北京民族樂團、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民族樂團共同演出。在著名指揮家劉沙的指揮下,聯合樂團及合唱團成功地首演了王丹紅新創作的民族交響合唱《暢想京津冀》。
  • 2020年常州市保齡球總決賽冠軍決出
    11月8日下午,2020運動龍城大聯賽常州市保齡球選拔精英挑戰賽總決賽在常州市佳得利保齡球館圓滿落幕。 賽事從7月持續至11月,期間先後舉辦10場選拔賽,賽制採用個人賽。參加此次總決賽的35名選手均為選拔賽優勝者,年齡層覆蓋廣泛,從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大家同場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