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自戀」,為什麼張雨綺讓人喜歡,伊能靜卻讓人反感?

2021-02-13 青年文摘

點擊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點擊加星★ 貼近你心 ❤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30+的姐姐們重新出圈,霸佔熱搜。她們經歷不同,各有特點,展現出成熟女性魅力和自信的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在不久前的訪談節目《定義》中,伊能靜「以自我為中心」的發言引起了軒然大波。她直言自己現在「很幸福」,卻提及了很多不相干的人:

「我覺得我真的很幸福,我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這樣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

「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那就會像梅豔芳。」

而在節目中,自信甚至是「自戀」的女明星不止她一個。「顏值擔當」的張雨綺,「女王姿態」的寧靜,「公主範」的黃聖依……

但有趣的是,同樣是以自我為中心,張雨綺和寧靜的風評卻整體優於黃聖依和伊能靜。

為什麼有的人「自戀」讓人喜歡,有的人「自戀」卻會引起別人的不滿?

心理學家Heinz Kohut認為,一定程度上的自戀,對人們來說是健康且必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聯結,也能夠幫助我們對抗生活中的各種沮喪與失落,讓我們獲得迎接挑戰、追逐夢想的信心。

然而,過度的自戀卻是破壞性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以剝削別人,且最終會傷害到自己的方式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或許能為我們打開不一樣的視角。

張·reaction王·小雨,她身上有著我們一提到「自戀」就會想到的諸多屬性:一出場就表明「想要C位」「一直都挺紅的」,評價自己「優點是自信,而缺點是太過自信」。

即使開口放出霸氣豪言,也讓人完全討厭不起來。因為在她身上,我們很少看到故作謙虛——她了解自己的魅力,敢於表現,也敢於正視這份魅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喜歡跟不需要過多猜測、令我們感到輕鬆的人交往。因為與真實的人在一起時,我們同樣感覺可以做真實的自己,這也許恰好能解釋觀眾對綺綺子的「偏愛」。

而在這些簡單的「敢於」背後,是一個穩定的、較高的自尊水平在支撐。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在內心確確實實地喜愛和肯定自己,對拒絕、批評等負面信息的容忍度更高,能夠將自己的弱點、來自他人的批評當作建議指導,而不是人身攻擊。

換句話說,張雨綺的「自戀」以現實情況為依據——她看得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同時也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接納不夠令人滿意的現狀。

她的自信來自於自己,而不是與他人的對比——她能夠看到其他姐姐們身上的閃光點,也敢於表達對別人的傾慕。

許飛曾用「實現了狂妄自大的美夢」來評價她。

張雨綺的「狂妄自大」之所以是「美」的,正因為它是獨立的。像她在《定義》中所回應的那樣,「我的精神世界是獨立的,但我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享受好酒好菜好人生。」

同樣為大家喜歡的寧靜身上,也有一定程度「自戀」的情況。

被節目組要求自我介紹的時候,靜姐霸氣地反問:還需要我介紹我是誰?

在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起:一線、二線、三線,你覺得自己是幾線?寧靜的回答也是言簡意賅:我一直覺得我是「一線」。

這可能也屬於我們提到的健康自戀。研究者在區分健康型自戀和破壞性自戀的時候提到,在自信心方面,健康的自戀會表現出一種與現實相符,且高度外向的自我肯定。

寧靜23歲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孝莊秘史》,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均有亮眼的作品。一個人如果只有表面的虛張聲勢,會讓人討厭,而有與之相匹配的實力,才會真的讓人欣賞和折服。


靜靜子雖然「豪橫」,但並不是眼裡只有自己,關鍵時候很有團隊意識,非常講義氣。

她一開始嫌棄隊服醜,堅決不穿,但在看完其他隊伍的隨堂測評後,為了讓團隊看起來更整齊專業,也穿上了隊服。第一次公演結束後,寧靜流露出對隊友強烈的不舍:「如果有人淘汰,我就和她們一起走。」

健康自戀很重要的一點,是是否對他人有真實的關愛,以及是否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剝削、貶低他人。一個會關心隊友感受,並願意為其利益做出一定程度犧牲的「大姐大」,誰會不喜歡呢?

寧靜能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即使把不確定和糾結之處展露出來,也並不感到害怕。除此之外,她同樣能接受自己的不足,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寧靜看上去擁有穩定的高自尊。這樣的人,可以按照自己認為的最佳選擇行事,即使前後矛盾也沒有關係,依然能相信自己的判斷,專注於當下。

高自尊的人是自我堅定的。當她對自己有發自內心的、充足的認知和認可之後,不需要再從別人身上獲取肯定,也更不會畏懼別人的評價和眼光。

很多人喜歡寧靜,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嚮往一種更灑脫的人生,希望自己也能夠擁有如她一般的堅定和自信。

可以看出,無論是張雨綺還是寧靜,她們的「自戀」基於真實而穩定的自尊和自我價值。她們雖然自戀,但眼中也有他人的福祉。

而當一個人的自戀具有破壞性時,他的自信會脫離現實範疇,轉化為自大;他會感到一種特權感,需要來自他人理所當然的肯定。

這樣的人看似擁有很高的自尊感,但幾乎完全建立在外界的反饋上,極為脆弱。從某種程度上說,被網友們瘋狂diss的黃聖依和伊能靜,其引起爭議的言行就具有一定的「破壞性自戀」傾向。

在伊能靜口碑反轉之前,黃聖依大概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最有「槽點」的一個。

或許她沒能意料到,喝孟佳手裡的咖啡,沒對給自己提鞋的金晨說句謝謝,會招致這麼多人對她的不滿。

在黃聖依看來,自己一路走來「不容易」,承受著各種質疑;在她作詞的同名歌曲裡,她就寫道自己是「被人扭曲的黃聖依」。但這與大眾對她的理解不符。

她在節目中對別人頤指氣使、打斷他人說話。許多網友看到她的這些表現,會想起曾經上學時,那些欺負人卻不會被老師懲罰的孩子,或是工作中仗著有關係而壓榨同事的人。我們之所以討厭這樣的人,是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平等地對待和尊重。

她內心可能有過高的優越感和特權感,出道即是「星女郎」,不需要為生存問題擔憂,從這點來說,黃聖依所擁有的,的確是某種程度的幸運。

儘管選擇楊子的她被罵,演藝事業滑坡,但她獲得了財富和安穩的生活。這些在她的周身形成了嚴實的保護層,能夠不為負面評價所侵擾。也正是這層保護,使她每次與別人打交道時,都自然而然地將自己放諸高位。

相比「傲慢的闊太」,用「缺乏共情能力的孩子」來形容她更為恰當。

無論是她在節目中起鬨,讓原《艾瑞巴蒂》組的人讓出位置給張雨綺和王麗坤,還是她在分歌詞時先認丁當為隊長,緊接著打斷丁當說話、自顧自地發表想法,都像一個不懂體諒他人、只顧自己開心的孩子。

這種共情能力的缺乏,也是破壞性自戀的一種體現。當一個人無法真正理解他人的處境時,自然很難做出體諒他人的行為,也很容易在不經意間就對他人造成傷害。

人們對黃聖依的自戀感到厭煩,正是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自戀是過度的,是以他人的權利和福祉為代價的。

伊能靜是最近在這四人中,最處於風口浪尖的一個。

在訪談節目中,伊能靜強調自己是一個「沒有鬥志」的人,她找不到比賽的熱情,也無意與他人競爭。與此相比,她更在意「媽媽」的身份,認為自己像其他參賽選手的「小媽」。

如果只是熱衷於照顧他人,她不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在《乘風破浪》前兩期中,她殫精竭慮,認真幫助隊員訓練,如她所說,像一個媽媽的角色。但當第一次公演開始,她卻顯露出了與「沒有鬥志」相反的底色。

第一次公演時,她的兩個隊友表現突出,她下臺後第一時間說自己的「耳返沒有音」;看到《蘭花草》的精彩演出,她神情嚴肅;賽前party上,沈夢辰說這是「兩個靜姐之爭」,而她的演唱差強人意,在回去的車上,她感到「突然被打到」,對隊友說,「我伊能靜是什麼樣的人」。

顯然,她沒那麼不在乎輸贏,也沒有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她需要被看見,讓所有人認可她的幸福,如果這種需求不被滿足,她會將自己的責任撇乾淨,通過自己「媽媽」「前輩」的身份,來烘託自己當下的幸福和歲月靜好,營造出不爭不搶的形象,尋求獨特的存在感。

她會認真教授隊員,以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變好,但這種好的背後卻似乎隱含著一套邏輯:你必須要以我的方式去做,但不能威脅到我唯一正確的地位。

這是典型的破壞性自戀表現,裹著「為你好」的外衣,貶低和打壓他人,所要的是滿足自己被看到、被認可的需求。

羅尼· 索蘭將自戀比喻為一種情感免疫系統,它能夠保護個體的熟悉感和幸福感,使其免受外來因素的侵襲。面對公演的不成功,隊員的表現比自己好,伊能靜的應對方式,就是在採訪中表明自己是「沒得選」被分到了這首歌,王智因為自己是最後一名而崩潰大哭,她需要費心費力幫助兩個「沒有音」的人。

她迴避了所有與其理想形象不符的部分,只將自己作為唯一幸福而擁有愛的標本。她不斷敘說著童年的經歷和現在的幸福,沉浸在自己「美強慘」的敘事邏輯裡,卻不夠自我堅定,需要他人配合自己,才能夠確認自己的價值。

她在《定義》的採訪中提到梅豔芳、李子柒、李健夫婦,看起來是在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但也是在用其他人的生活反襯自己目前人生的順遂,認為「先完成了家庭,再尋找事業」的自己,才能夠獲得最穩固的愛與歸屬感。

伊能靜像個一直在追求愛,現在終於享受到愛的淘金者。創傷性的童年削弱了她真正的自尊感,她建立了一個全能的自己,確信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獲得他人的注視與關愛,也只有通過源源不斷的來自他人的肯定,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然而,這種全能感無法填補真實的愛的缺失,也同樣掩蓋了她真實的自己。她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個殼子,但這個殼子建立在以自我為中心之上,它安全也易碎,活在其中的人,看不到被防禦掉的那部分自我,同樣也看不到真實的他人,一旦他人不按照自己的預定劇本行事,殼子便搖搖欲碎。

事實上,本文所討論的健康自戀和破壞性自戀並非是下診斷,我們並不是要去吹捧誰,或是抨擊哪一位,只因為從她們身上反映出的很多情況、特徵,在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身上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

「自戀」不一定不好,但它是否會對自我和他人造成傷害,取決於不同的程度。

擁有健康自戀水平的人,能夠看到真實的自己,用更適合、更健康的方式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而破壞性的自戀是一種防禦方式。有這種情況的人避免看到自身的「缺點」或「弱點」,才能為自己塑造出一個全能的、完美的、擁有特權和優越感的「高等形象」。

在《定義》中,伊能靜說:「我們的價值是這一生在尋找我是誰。」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在這個問題背後,首先需要直視的是——我們是否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

這是一條艱難,但值得走的路。

「為了孩子,我幾乎把命搭上.」 這個女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李佳琦上「特殊」名單,評論區留下1000句嘲諷:「就你也配?」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直言不諱的人,為什麼張雨綺討喜,伊能靜招罵?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張雨綺和伊能靜是最敢說的兩位姐姐。不同的是張雨綺的真性情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甚至很討喜。相比之下,伊能靜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原本大家對她的好印象,也因為她的不當言論而敗了不少好感。反觀張雨綺,在小考結束時,老師同樣點名批評了她,從鏡頭裡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張雨綺的臉色變了,但是她沉默了幾秒後,又笑著說,你說的對!
  • 王麗坤發文感謝伊能靜,而伊能靜對王麗坤和王智的評價卻引人反感
    《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定是當下最火的綜藝了,其中很多寶藏小姐姐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比如靠實力的藍盈瑩、孟佳,還有靠性格的張雨綺,當然也有引起爭議的,比如黃聖依。而近日,在幾期節目中都口碑還不錯的伊能靜,卻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 讓藍盈瑩吃癟,讓伊能靜認慫,恐怕只有張雨綺做得到
    但看完這兩期《浪姐》,我突然發覺,傻的是我,不是張雨綺。 綺綺子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但精,還精的很獨特。但,張雨綺為什麼要挑伊能靜進組呢,大概就是源於一份欣賞吧,覺得勵志姐的人生需要被尊重 不過,張雨綺看人的藝術,真的比不上她說話做人的藝術。
  • 伊能靜、黃奕、張雨綺童年都不幸,為什麼伊能靜的二婚比她們幸福
    文/哈露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伊能靜、黃奕和張雨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不幸的原生家庭、中年女藝人、兩段婚史、失敗的第一段婚姻、單親媽媽等。但她們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最為明顯的就是,伊能靜的二婚特別幸福,而黃奕和張雨綺的二婚失敗了。
  • 同樣是自信,為何張雨綺被人捧,黃聖依被人嘲?
    而黃聖依在各大看客的劇本中,成為了反面教材,每個星期都被罵上熱搜,當然現在還有伊能靜分擔可是,為什麼黃聖依自信就被群嘲,張雨綺自己就被群捧呢?兩個同是星女郎出身,同樣的,也是跟從感情上來說,黃聖依來來去去,就是跟楊子掛鈎,縱然這麼多年隱藏結婚生子(至於小三不小三,也未知全貌),但是對比張雨綺的情史,黃聖依還是簡單一點。可是,為什麼這兩人的觀眾緣就差這麼多呢?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與張雨綺不同的結局,從全網誇到全網黑
    在最新一期的《乘風破浪的姐妹》中,張雨綺和伊能靜在某種程度上是同一類人,他們尤其是他們的真實直白。但是為什麼張雨綺可以被每個人所愛,而伊能靜卻被整個網絡所討厭,就連她的丈夫秦昊也曾經在節目中說:&34;有時不是每個人都很反感她
  • 伊能靜嘲梅豔芳「很慘」: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給人當「媽」?
    雖然沒有刻意貶低他人,但有種「為了證明我自己是對的,強行拉邏輯」的意思,讓人有些反感。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歡「媽味」,有人喜歡「爹味」,兩個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互相不覺得冒犯,倒也是一樁美談。可偏偏有人,喜歡把「媽味」硬扣在別人身上。比如我們耳根都快聽出繭的:以我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你這樣不對。
  • 同樣是《定義》的採訪,張雨綺寧靜的回答被贊,伊能靜卻被群嘲
    但是,伊能靜在《定義》裡談到教王麗坤和王智唱歌,吐槽「完全沒有音、怎麼講都講不明白、跟著亂唱」,這些話說出來,難道伊能靜不考慮一下王麗坤和王智會聽起來不舒服嗎?接下來,小編看到伊能靜講到公演舞臺的失誤,伊能靜怪耳麥出了問題,同時「指責」兩位隊友不在狀態。
  • 《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活出了自己的優秀,伊能靜卻始終自戀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吃瓜的同時,從好評度最高的寧靜,和口碑逆轉的伊能靜身上,看到了優秀和自戀的差別。優秀的人全員自動認可,自戀的人反覆訴說功績寧靜,電影方面,曾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女演員、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女配角。
  • 為什麼伊能靜,給人的感覺是擰巴的?
    為什麼她的口碑會出現兩級分化,這可能和她的原生家庭,以及她後來的個性有關。她的人生非常擰巴。01在最近的婆婆媽媽中,她說從小到大,她都會有危機感,她一直想的就是如何生存下來。當有一天,她可以享受家庭快樂的時候,她卻不敢享受。
  • 伊能靜看人好準,髮長文給張雨綺慶生,每句話都戳姐妹心窩
    伊能靜是一位很有文採的女明星,遇到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總是喜歡在社交平臺寫一篇長文章來抒發感情,也算是一位很有個人風格的藝人。不過,看了這篇長文之後,伊能靜似乎就是給張雨綺寫了一封長長的&34;,都是在讚美張雨綺的話。伊能靜發文贊張雨綺是&34;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張雨綺生日的時候,伊能靜沒有辦法陪在好姐妹的身邊,所以只能隔空寫一篇祝福的文章來給張雨綺慶生。
  • 乘風破浪的姐姐:張雨綺實力不行,憑什麼卻被那麼多人喜歡?
    可《乘風破浪的姐姐》畢竟是選女團的一檔綜藝,張雨綺實力不行,憑什麼卻被那麼多人喜歡呢?第二點張雨綺非常有觀眾緣,在第一期的節目中伊能靜就評價張雨綺很有觀眾緣,事實證明伊能靜姐姐的眼光非常的準確,張雨綺雖然實力不行,但是她大大方方又搞笑的性格卻十分討喜。
  • 張雨綺看人眼光準,讓伊能靜學會關心隊友,張含韻被看好
    ,就是張含韻,一直都不喜歡爭搶的她,這一次張含韻終於遇到了懂自己的隊長,在實力方面她沒有的藍盈瑩強,但是在舞臺上的表現可能會比藍盈瑩更受觀眾的喜愛,畢竟她們的名氣自哪裡擺著的,誰的人氣高也是非常的明顯的。
  • 為什麼伊能靜藍盈瑩都選張雨綺:人美路子野,氣場強大的高自尊
    不是每個人的反應都像她一樣快速直接,敢於正面攝像機表達自己。這背後,也是強大的自信心在支撐。一開始我對這個被離婚消息纏身的張雨綺不了解,難免被輿論引導,認為她個性強悍,高自尊,但對別人有強大殺傷力,加上她在美人魚電影裡的強悍人設,動不動就甩人耳光,她給我的印象就一個詞:「悍馬」——難以駕馭,總以為她是唯我獨尊、心機太重的主兒。
  • 同樣都是靜姐,為什麼寧靜能贏得各種路人緣,但伊能靜只能被嘲?
    同樣都是「靜姐」,為什麼兩者得到的觀眾待遇會截然不同?我們不妨從這幾期節目裡來分析。伊能靜的「炫耀式」人生哲學,是她難獲路人緣的重要原因。炫耀式的自我介紹:兩位靜姐最具反差式的自我介紹,作為觀眾,你最pick哪位?
  • 伊能靜的「公主病」,被張雨綺「治」好了!
    就連秦昊這樣的大直男,也受不了伊能靜的公主病,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在節目裡吐槽過,伊能靜這種做法很「媚俗」。兩個人在生活中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秦昊覺得愛一個人就是要給他安全感,賺很多很多的錢,讓她可以享受一切。
  • 《乘風破浪的姐姐》:我發現張雨綺伊能靜藍盈瑩等姐姐們紅的原因
    每個姐姐都有不同的話題讓人津津樂道。寧靜的「虎」,張雨綺的「傻白甜」,伊能靜的「逆齡」,張含韻的「露背」,海陸的「情商低」……這些姐姐們, 有人愛,有人恨,也有人罵……但不管怎樣,姐姐真的很火,我也一直在追。
  • 為什麼會越來越喜歡張雨綺?
    蕭伯納說:有自信的人,能夠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張雨綺也是憑著這股勁,勇於當隊長,本來在唱跳都不出色的她,現在也讓很多姐姐們認可,而出色的表現也讓觀眾越來越喜歡。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麼自信,因為從小的教育就是告訴我們要謙虛。
  • 伊能靜:不反感「媽裡媽氣」,母是一件我們特有的武器
    對於伊能靜而言,可能她自己更喜歡有故事的音樂,不過能嘗試不同風格也是一段美好回憶。 伊能靜說她是文字型的人,所以不寫字的時候腦子裡也在搞小作文的。她會在觀察世界的時候,其實腦子的小作文模式已經上線。此前在《定義》採訪中的言論,被網友指責「媽裡媽氣」,伊能靜說她對媽媽這個字不反感
  • 「人美路子野」的張雨綺,為什麼總能逆風翻盤?
    三公選人,張雨綺作為隊長,並且在歌曲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分別選擇了金莎、伊能靜、網友紛紛表示「張雨綺果然不會看人」,人美路子野選人也總是選冒險牌。,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畢竟伊能靜年齡52,跳舞也並不好,旁邊白冰、張萌等更年輕實力更強的姐姐也在積極競標。但是當伊能靜積極表示自己[我會好好練習的],張雨綺便也二話不說選擇了伊能靜。這個選擇就跟二公表演張雨綺選擇第一個出場一樣,非常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