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電臺的215期的時候講過一個公司,造熱水器和童車和自行車的美國公司,一個叫AO史密斯的公司。二戰一打,就轉行造炸彈。造炸彈簡單,比自行車和熱水器都簡單,就是搞個管子,再焊接上兩個鐵片當翅子穩定一下就可以了,然後這個公司也是愛國心切,把自己的熱水器和自行車生產線改裝了2周,就開始造炸彈了。二戰期間,這家熱水器廠商總共造了450萬枚航空炸彈,不計其數的普通炸彈,但是也不要太驕傲,這個公司在美國政府的供應商中排不到前100名。
這一期講的這個公司,在美國政府供應商裡排名比造熱水器的還要低一點,也在100名之外。這家民用公司在二戰時候造電臺,公司的名字叫高爾文製造公司,做什麼業務呢?主要做汽車收音機和汽車上的電池,還有汽車座椅。後來為什麼給美國做無線電了呢?這個也很難說,因為美國就這樣,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就會把公司改一下,開始給軍方供貨,如果戰爭結束了,他們又會恢復老本行,該賺錢賺錢。我們很難想像在戰爭期間造炸彈最多的公司原本是造熱水器的,造坦克最多的公司原來是伐木的,這個摩託羅拉公司也是如此,很難想到一個造汽車座椅,造汽車電池和汽車收音機的在戰爭中造無線電。再舉幾個例子,比如現在吸菸的人可能知道有種叫Zippo的打火機,美國公司,在二戰期間除了造打火機,還製造火焰噴射器和M4雪曼戰車,這也不算太跨界,打火機也算是一種火焰噴射器。還有可口可樂,Jeep車,SPAM午餐肉什麼的這些今天讓人覺得特別知名的公司,當時都是幹一些讓人一言難盡的的行業,比如SPAM午餐肉當年創始人是做毛皮生意的,後來去養豬,後來賣食品,二戰期間把午餐肉推向前線,現在每天賣幾百萬份午餐肉,當年的午餐肉比現在的良心,當年是把豬肉與水和香料一起打碎成漿,灌進鐵皮罐頭裡成型,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罐午餐肉「SPAM」,現在加了一多半澱粉。
可口可樂就先不說了,最開始的時候是美國傳統醫學做的一個止咳糖漿,後來跟著二戰,5美分一瓶可樂賣到了全地球。這個可口可樂的英語單詞是Coca Cola,摩託羅拉的英文單詞是Motorola,Motor的意思汽車,ola這個後綴是當年美國公司經常用的一個後綴,和可口可樂一樣。前幾年,使用ola當後綴的風氣終於吹到了日本,日本有一名人氣頗高的女明星叫龍澤羅拉,跟摩託羅拉差不多。摩託羅拉的創業就先不說了,一個輟學生創辦的這個公司,公司創辦之初只有5個人,共有資產565元,第一個月公司發了63美元的薪水,為了製造電池,他花了750美元買下了一個電池原型,開始造,創始人高爾文到處推銷他的電池。
水咲蘿拉(水咲ローラ),原名瀧澤蘿拉,1992年6月出生於日本東京,日本女演員
現在已經很難說清楚為什麼一個造電池的公司竟然成了通信行業的長期的老大,並且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個人認為,這與創始人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創始人高爾文參加過一戰。美國在一戰期間,剛開始的時候一直是中立的,畢竟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打的,歐洲戰場遠離美國,戰火也燒不到美國。後來參戰以後,高爾文是一名炮兵的無線電軍官,他上了兩年大學,沒畢業,但是已經很好了。他物理超好,後來他參與了不少無線電的研發工作。
當了4年兵以後,見了市面,他本來在火車站工作,然後參軍,參軍回來後開始做電池,時間線是這樣。他在做汽車電池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需求:人們希望在汽車上裝上收音機。最初的時候,汽車上是沒有電臺的,比較寂寞,他就和他弟弟研究怎麼才能把收音機安裝到汽車裡。研發過程就不講了,肯定成功了,但是沒錢推廣,這個就是有點傳聞了,像茅臺一樣,故意摔一罈子酒,讓別人聞到。他們是開一輛車,打開車門放開聲音,這樣來吸引路人,總之,幾年時間,就從5個人的公司變成了1000來人的公司,主要業務是Motorola,汽車上的音響。
在二戰一打響以後,高爾文因為參加過一戰,他知道當兵的有什麼需求,於是他希望造一種可以在1-2公裡內可以通信的設備。當時的人都反對他,認為要做就要做無線電,你這搞個1-2公裡的通信設備,誰會用?他說他當過炮兵,在戰場上打了好幾年炮,我不比你們這些紙上談兵的傢伙懂?他又是老闆,Motorola就造出了世間第一臺步話機,名字叫Walkie Talkie SCR-194,但是這臺機器不算電池重達25.1磅,通話距離2公裡(分情況,如果在平地上會遠一些,在山地裡會近一些)。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都不太好,主要是太重了,直到研究出了SCR-300這個型號的設備,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如果是背著的,大部分都是這個型號。如果是手持的,大部分是Handy Talkie SCR-536,這個就已經很輕了,大概是5磅左右,通信距離如果在開闊地帶大約是5公裡,如果是山林裡,大概是1公裡。這種設備是一種單兵作戰設備,非常適合前線作戰,美軍和盟軍大量訂購這種設備,戰爭期間,高爾文公司每年賺到超過1億美元。
除了單兵設備,還有一種大型的半行動裝置,主要是放在Jeep車上的,這個做的比較重,大概100多斤,這個型號叫SCR-694,防水,防塵,防彈,還能漂浮的有個叫BC-611的,這個是諾曼第登陸時候用的。後期又做了一個叫SCR-284的無線電。反正這麼說吧,產品線很全,通信距離從一公裡到10公裡都有,有單兵用的,有安裝在Jeep車上的,有安裝在船上防水的,有不用電池而是用手搖發電機的,有外接幾十米天線的。頻率從3。8MHZ到6.5MHZ都有,而且還做了世界上第一款調頻技術的設備,SCR-300。
其實我也很難相信摩託羅拉能取得成功,就像很難相信一個造自行車和熱水器的公司在二戰造炸彈一樣,這可能就是美國精神吧。一個本來是做汽車電池的5人團隊,經過了一次戰爭,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公司。如果要找原因的話,我傾向於這樣一個解釋,大家可以不同意,我是這樣認為的。雖然美國參加了一戰和二戰,但是美國從來不要什麼軍事企業,以至於希特勒也看輕美國,他認為:「除了選美王后、百萬富翁、毫無意義的紀錄和好萊塢之外,美國還有什麼?」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嘲笑,最後希特勒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為什麼希特勒會這樣認為呢?我覺得是美國不注意自己的軍隊,在二戰開始的時候,美國陸軍世界排名18,排在他前面的國家是葡萄牙,排在他後面的國家是羅馬尼亞。在1942年的時候,美國決定幫助英國,於是在1942年1月,美國派出了第34步兵師,從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登陸。一登陸,英國的心都涼了,首先,年齡太大,其次,主要的武器是老式M1903步槍,這是與1918年的美國遠徵軍前輩們一模一樣的武器,感覺穿越回了30年前。當德國的間諜把這種情形告訴元首以後,元首開心的說出了上面的話:「除了選美王后、百萬富翁、毫無意義的紀錄和好萊塢之外,美國還有什麼?」
美國小說家庫爾特·馮·內古特在阿登戰役期間被德軍俘虜,他根據自身經歷寫了《五號屠宰場》,書中一名德軍軍官尖刻地評論道:美國派士兵來打仗,卻讓他們穿著顯然是民用工作服改來的衣服去送死,這樣的軍服在德國軍人看來,簡直是慈善機構送給貧民窟裡的酒鬼流浪漢穿的。這件事情觸動了美國國內的民企,為什麼是民企,因為美國二戰前總共有6家兵工廠,其中4家只能製造槍,2家用來維修原有的設備。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巴頓將軍當時還在喬治亞州本寧堡擔任陸軍第二裝甲旅旅長,擁有美軍一半的坦克,總共323輛,在美國宣戰之前,美國已經進行了小規模的演練,經過幾個月的演練,這323輛坦克又壞了70多輛,還剩下200多輛。而且還修不好,因為沒有零件,你巴頓再NB,沒有坦克也牛不起來。他和克勞森與凱澤關係很好,克勞森與凱澤又是羅斯福手下管經濟的,找來商量怎麼辦,克勞森與凱澤也不懂坦克,就找通用這些汽車公司能不能提供點零件,先讓坦克跑起來再說。通用這些造汽車的人來看了一下,覺得修還不如直接造新坦克。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軍服上,如果大家看二戰電影,什麼美國隊長那種的,軍服特別漂亮,那是有點虛構,因為美國二戰期間沒有軍方專用的軍服。美國的軍服都是參戰後美國民企生產的,都是模仿的英國和法國的軍服。大家應該有個印象,美國的軍服沒有英國法國還有德國的利索,穿在身上不太挺拔,那是因為美國以實用為主,或者說就是按照英國和法國的改一下,沒有束腰,用帆布做的,只有卡其色與橄欖綠色為主。不同的民企生產的軍服都不一樣,所以二戰時期美軍有各種軍服,比較出名的有M1941野戰夾克,還有HBT軍服。有些民企比較有創新,腦袋比較軸,模仿德國軍服出了一套HBT迷彩版,一上戰場根本分不清德軍還是美軍,因此這個版本的軍服後期被禁用了。
無論是看什麼書,摩託羅拉公司都很少提二戰的事情,基本上只會說一句二戰期間摩託羅拉給盟軍提供了質量合格的通話設備。所以,我們很難得知一些具體的細節,只有一些愛好者會購買當年二戰期間摩託羅拉的設備,在YouTube上大家可以看到不少類似的視頻。所以,摩託羅拉公司在二戰期間的故事,我也不太清楚。
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當年是不加密的,原則上敵人也能收聽你的聲音,知道你的戰略部署,那應該如何做呢?答案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尼古拉斯·凱奇主演,吳宇森導演的《風語者》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這件事。美軍從國內找了一批印第安土著納瓦霍人,用他們的納瓦霍語來語音通話,據說納瓦霍語極為複雜,語法和發音十分怪異,且沒有文字,只能依靠納瓦霍族人代代口耳相傳而延續。納瓦霍語可以用不同的音調表達不同的意思,使用人數極少,適合用於在戰場上傳遞重要情報。在太平洋戰場上,納瓦霍人起到了關鍵作用,從1942年至1945年,他們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幾乎所有戰役,直至日軍投降,也始終無法破譯納瓦霍密碼。這些納瓦霍人也被稱之為風語者,大家沒事可以去看看這個電影,裡面用的設備就是摩託羅拉的設備。
中國也有自己的風語者,二戰期間,中國也用了很多白族人,閩南人當通信兵,這樣,用這種語言通話的時候,日本人就聽不懂了,天不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以前我看到一個報導,說中國有100多種不同的方言,但是正在極速減少,如果減少到都講普通話了,還真是挺無聊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不同的語言和文化會有非常大的用處,至少讓這個世界絢爛多彩,而不是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