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 梁爽)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山裡的消費扶貧產品城裡人該從哪裡買?
28日,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負責人王大洋在國新辦舉辦的消費扶貧行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介紹到,消費扶貧產品銷售形式大體上歸為三種類型,也就是銷售扶貧的專區、專館、專櫃,簡稱為消費扶貧的「三專」。
王大洋表示,現在線上線下有很多市場主體、企業都非常積極踴躍的參與消費扶貧行動來銷售扶貧產品,大體上概括了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消費扶貧專區。現有的商業渠道,包括線上的電商平臺,也包括線下的商貿流通企業,在他們現有的商業業態中設立一種易於辨識的專區來銷售扶貧產品,比如京東、拼多多、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也包括線下的永輝超市等等。大家上到平臺上都可以看到他們在銷售其他產品的同時也專門闢出一塊區域或者單元銷售扶貧產品,甚至在我們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中,會有一種櫃檯、貨架,會標出來是我們的扶貧產品,這是第一種類型,歸納為消費扶貧專區。
第二種類型是消費扶貧專館。專館和專區不一樣,專館是專門銷售扶貧產品。比如有線上的,大家比較關注的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我們簡稱為「扶貧832」平臺,是一個線上的銷售專館,是為各級預算單位採購使用的平臺。專館裡面第二種類型是地方性專館,也有線上的、線下的,大家看到的江西館、湖北館、西藏館,展示展銷於一體的形態。第三種是有意願、有情懷的企業,他們在自己的場所設立了消費扶貧的專館來銷售扶貧產品。
第三種類型是消費扶貧專櫃。利用現有的智能櫃、無人售貨機等新型的零售方式,把扶貧產品最近距離的貼近到消費者的身邊。現在很多地方做了綜合性的智能售貨櫃,比如在商場、車站、醫院、機關單位都可以看到的開門式、掃臉式的綜合性智能轉臺,同時也包括我們在北京凱德能看到天使之城,利用貧困地區的橙子、橘子、咖啡、茶葉來製售飲料的專項智能櫃。
即便是分布廣泛的商業形態,但面對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如何實現消費需求和資源的有效對接?
王大洋表示,國務院扶貧辦依託社會扶貧網開發建設了一個消費扶貧的第四方服務平臺,為扶貧產品的買方、賣方和第三方提供服務。
具體來看,社會扶貧網一方面是扶貧產品集中的展示平臺,消費者到社會扶貧網就知道哪些產品是扶貧產品;一方面是作為對接平臺,把買方、賣方、第三方聚合到這個平臺上撮合交易,只要大家打開手機、登陸網站,就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專櫃、專館、專區可以買到什麼樣的扶貧產品。
此外,社會扶貧網還是一個可信的監管平臺。專區、專館、專櫃所有銷售扶貧產品的數據都將匯集到社會扶貧網的消費扶貧平臺上,便於社會監管,防止打著消費扶貧的旗號銷售非扶貧產品或者是謀利、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