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醫者不能自醫」
我是一位抑鬱症患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8年制博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醫生得了抑鬱症,也只能無奈「醫者不能自醫」。
社交退縮近一年,吃了兩個月的抗抑鬱藥,我好像終於能夠講點話了,就先報個平安吧~
作者供圖
嗐!老把抑鬱掛在嘴邊,這次終於算是個正式有「抑鬱」認證的人了。
得了抑鬱症是種怎樣的體驗呢?大概就是出門好累,和人講話好累,吃飯好累,我這麼困,可就是睡不著,一直醒著……
甚至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家待了從2012年上大學以來最長的時間,卻做了最少的事,見了最少的人。
-01-
他們離我好遙遠
每次周末,我爸拖著我出門,去爬山,去公園,去農貿市場買菜,去看看我變化很大的家鄉,我都覺得沒意思、沒力氣又很愧疚。
我媽為建新房子的事情,吹毛求疵,在家裡碎碎念的時候,我覺得好心累又好像與我無關。
我的貓被送去寄養成了一隻死肥宅,我也好久都不聯繫店主,不去問問它過得怎麼樣。
作者供圖
還有我外公,老年痴呆不是總能記得我是誰,言行也很幼稚,可我就是呆愣愣地看著這些發生,就像他只是我在醫院見到的患者,而不是與我有很多溫暖回憶的親人一樣。
好像大家都在鼓勵我站起來,可是我只想躺著,我覺得好累,就好像不管做什麼都那麼沒意思,我再也不會開心了。
-02-
抑鬱症的初體驗
從2019年4月起,我開始覺得自己明顯不對勁了。
當時一起在上海著名的中山醫院輪轉,法八 (法語八年制) 小夥伴在去了心內科一天後就「哐當」休學了,後來還退了學。
2016年9月27日我發的朋友圈,高糊,覺得很契合當下,就用了/作者供圖
我好羨慕她,怎麼可以這麼幹淨利落地做出決定,眼看著已經在臨床上吃了一年半的苦頭,再走不到一半的路就能博士畢業了呀。明確自己不想要就果斷放棄,好好去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真的好酷!!!
而我,從進大學就有過無數次要送個end給它的念頭,大五那年好長一段時間都對自己說就此結束吧,我要去過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了,可還是拉拉扯扯走到了就缺個句號的現在——
我既沒有繼續做醫生就可以很幸福的信心,也不再對我曾經以為是畢生理想的「人類學家」還有強烈執念,我甚至再也寫不出像以前那樣帶著濃厚理想主義的浪漫,發出詰問的朋友圈……
圖片來源:soogif 「嗐,就是這樣老掉了呀?」
「我老了我老了我老了……」這句話就這樣開始在我腦子裡轉圈圈再也沒跑出去。
然後我就死撐著,撐過了最後在臨床上輪轉的4個月,是爆炸忙的心內消化,是我要每天五點多就起床趕地鐵去的市一南院呼吸科。
其實我早就已經垮得不行了,在回課題組之前就已經從內裡開始垮了,只是死撐著而已。
前不久,自己的課題組師姐對我說抱歉,覺得是她給了我壓力我才抑鬱,我感到特別愧疚,完全不是這樣的,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理清楚我的抑鬱,講話解釋對我來說也有些困難。
其實要不是師姐,我應該更早就垮了,但是看著師姐每天都這麼有熱情完成課題組裡數不清的瑣事,還要搞自己的研究,聽著她對科研的感悟,對我們那些年輕孩子們所抱有的溫度,我真的有受到很大的鼓勵,也靠著這些進一步撐了一段時間。
-03-
我的內心一直有兩個核:
熱愛的虛幻VS無法放棄的現實
可是,終究該垮的還是垮了,我知道我自己的問題,時間拖得太久,太複雜……
我的內裡一直有兩個核,是我熱愛的虛幻,和我沒法放棄的現實,它們各自吸收能量,我之前好像在做的一直就是努力地、努力地讓它們保持一點距離,讓這個架不要打得太厲害。
可是我現在沒有足夠的能量控制住它們了,如果真的能解決,大概需要生出原子核核子間那樣的強力,來對抗庫侖斥力吧。
疫情期間離開了科室的時空場,我終究是垮了,好像我就是沒有辦法完成這些事,看著沒收夠的數據難過,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完成畢業論文和答辯,然後申請了延畢。
-04-
我好像終於可以允許自己垮了
等到今年4月底回來的時候,我想著我要好好開始的,可是我根本提不起精氣神,短暫地撐了一段時間,還是博導建議師姐帶著我去看了門診。
在聽到自己的同行給了我抑鬱狀態的診斷,開了藥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卸下了好大一個包袱,我好像終於可以允許自己垮了?
開始的時候,師姐和師妹每天來叫我去科室,覺得能夠維持日常工作會對病情有幫助,不然只會更垮,我一開始也這樣以為。
但是後來真的不行了,我明明每天醒得很早,起得很早,也在準備著早去,可是我心裡很排斥跟工作和學習有關的事兒。
有時候我覺得我對不起我自己,有時候我又覺得我拖累了課題組裡的其他人。
我沒有辦法接我媽的電話,她電話裡又要我去工作,要我把該寫的論文寫起來,聽她說這些應該,我真的太累了……
圖片來源: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05-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裡,我第一次這麼不愛我自己,我最後終於放縱了自己躺死 (或許也是沒有力氣) 。
真的就是鎖上宿舍門躺著,就我一個人,除了用理智告訴自己要吃藥,要吃點東西,我床上放了很多雜誌和書,我一點都沒有興趣翻開,我也睡不著,但是我要把窗戶大大地開著,我知道曬太陽會對我有好處……
雖然很難受,但是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活千年萬年,精神科的專業素養也在告訴我抑鬱是一定會過去的。
圖片來源: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我就像一隻冬眠的貓 (雖然貓不冬眠) ,像我以前聽到的故事裡面,以為打了麻醉藥的羊沒救了,卻居然在昏睡的日子裡奇蹟般地開始自愈,特別特別緩慢地恢復著……
最開始不到一周瘦了得有5公斤吧,吃太少,早上起來皮膚脫水,手背上的靜脈和肌腱特別明顯,皮膚暗黃,我還擔心我會肝損黃疸。
力氣在慢慢回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我第二次去醫院複診那天,搬來了搞心理的新室友,有人聽我講話,幫助我一起整理我亂七八糟的物品,告訴我如果不想可以不做,不要老愧疚,然後還會從食堂給我帶飯 (媽呀,說得我想哭,我這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天使) ……
然後我好起來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舍曲林對我沒有什麼副作用,醫生新開的曲唑酮吃了夜間會一直出汗,一早起來就是個脫水的樣子,我看著自己情緒好轉,睡眠也有改善,經過醫生確認,我也就只吃舍曲林了。
我好像在用一個0.5倍速版的森田療法在治療自己,我真的人生第一次縱容自己不對任何人任何事兒負責。
其實有時候挺愧疚的,但又知道我這抑鬱的根源並不膚淺,除了完成心理重塑,真的找到驅動力開心起來,強求自己去做什麼都只是消耗,就算有周圍環境傳遞的溫暖,但站起來還得靠自己。
這周五,去了我最愛的瓦爾登湖,買了特別好看的新衣服,在回去的地鐵上,我突然就哭了,就是最抑鬱的時候是很難過但是沒辦法哭出來……
從我哭出來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著我得發個朋友圈說點什麼,昨天和醫院裡的小夥伴一起「會診」了我的病情,我感覺事情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了,嗯,我應該會好的,應該不遠了。
還有一些別的感悟,等我以後有更多力氣我會繼續寫吧,對不住了,我大概會繼續汙染朋友圈一會會兒的。
對我這段時間以來的冷淡道個歉,我不是故意的,朋友們,我只是社交太累了!
Straighten up,little soldier,and be kind~ (站直了,小士兵,然後做個善良的人~)
來源:本文為騰訊醫典獨家稿件,二次轉載請聯繫微信公號「騰訊醫典」(Dr_TXyidian),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責任。
作者:髮帶少女DDC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8年制博士生、精神科醫生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來源:醫學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