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精神科女醫生,也是抑鬱症患者

2020-12-23 瀟湘名醫

無奈的「醫者不能自醫」

我是一位抑鬱症患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8年制博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醫生得了抑鬱症,也只能無奈「醫者不能自醫」。

社交退縮近一年,吃了兩個月的抗抑鬱藥,我好像終於能夠講點話了,就先報個平安吧~

作者供圖

嗐!老把抑鬱掛在嘴邊,這次終於算是個正式有「抑鬱」認證的人了。

得了抑鬱症是種怎樣的體驗呢?大概就是出門好累,和人講話好累,吃飯好累,我這麼困,可就是睡不著,一直醒著……

甚至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家待了從2012年上大學以來最長的時間,卻做了最少的事,見了最少的人。

-01-

他們離我好遙遠

每次周末,我爸拖著我出門,去爬山,去公園,去農貿市場買菜,去看看我變化很大的家鄉,我都覺得沒意思、沒力氣又很愧疚。

我媽為建新房子的事情,吹毛求疵,在家裡碎碎念的時候,我覺得好心累又好像與我無關。

我的貓被送去寄養成了一隻死肥宅,我也好久都不聯繫店主,不去問問它過得怎麼樣。

作者供圖

還有我外公,老年痴呆不是總能記得我是誰,言行也很幼稚,可我就是呆愣愣地看著這些發生,就像他只是我在醫院見到的患者,而不是與我有很多溫暖回憶的親人一樣。

好像大家都在鼓勵我站起來,可是我只想躺著,我覺得好累,就好像不管做什麼都那麼沒意思,我再也不會開心了。

-02-

抑鬱症的初體驗

從2019年4月起,我開始覺得自己明顯不對勁了。

當時一起在上海著名的中山醫院輪轉,法八 (法語八年制) 小夥伴在去了心內科一天後就「哐當」休學了,後來還退了學。

2016年9月27日我發的朋友圈,高糊,覺得很契合當下,就用了/作者供圖

我好羨慕她,怎麼可以這麼幹淨利落地做出決定,眼看著已經在臨床上吃了一年半的苦頭,再走不到一半的路就能博士畢業了呀。明確自己不想要就果斷放棄,好好去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真的好酷!!!

而我,從進大學就有過無數次要送個end給它的念頭,大五那年好長一段時間都對自己說就此結束吧,我要去過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了,可還是拉拉扯扯走到了就缺個句號的現在——

我既沒有繼續做醫生就可以很幸福的信心,也不再對我曾經以為是畢生理想的「人類學家」還有強烈執念,我甚至再也寫不出像以前那樣帶著濃厚理想主義的浪漫,發出詰問的朋友圈……

圖片來源:soogif 「嗐,就是這樣老掉了呀?」

「我老了我老了我老了……」這句話就這樣開始在我腦子裡轉圈圈再也沒跑出去。

然後我就死撐著,撐過了最後在臨床上輪轉的4個月,是爆炸忙的心內消化,是我要每天五點多就起床趕地鐵去的市一南院呼吸科。

其實我早就已經垮得不行了,在回課題組之前就已經從內裡開始垮了,只是死撐著而已。

前不久,自己的課題組師姐對我說抱歉,覺得是她給了我壓力我才抑鬱,我感到特別愧疚,完全不是這樣的,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理清楚我的抑鬱,講話解釋對我來說也有些困難。

其實要不是師姐,我應該更早就垮了,但是看著師姐每天都這麼有熱情完成課題組裡數不清的瑣事,還要搞自己的研究,聽著她對科研的感悟,對我們那些年輕孩子們所抱有的溫度,我真的有受到很大的鼓勵,也靠著這些進一步撐了一段時間。

-03-

我的內心一直有兩個核:

熱愛的虛幻VS無法放棄的現實

可是,終究該垮的還是垮了,我知道我自己的問題,時間拖得太久,太複雜……

我的內裡一直有兩個核,是我熱愛的虛幻,和我沒法放棄的現實,它們各自吸收能量,我之前好像在做的一直就是努力地、努力地讓它們保持一點距離,讓這個架不要打得太厲害。

可是我現在沒有足夠的能量控制住它們了,如果真的能解決,大概需要生出原子核核子間那樣的強力,來對抗庫侖斥力吧。

疫情期間離開了科室的時空場,我終究是垮了,好像我就是沒有辦法完成這些事,看著沒收夠的數據難過,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完成畢業論文和答辯,然後申請了延畢。

-04-

我好像終於可以允許自己垮了

等到今年4月底回來的時候,我想著我要好好開始的,可是我根本提不起精氣神,短暫地撐了一段時間,還是博導建議師姐帶著我去看了門診。

在聽到自己的同行給了我抑鬱狀態的診斷,開了藥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卸下了好大一個包袱,我好像終於可以允許自己垮了?

開始的時候,師姐和師妹每天來叫我去科室,覺得能夠維持日常工作會對病情有幫助,不然只會更垮,我一開始也這樣以為。

但是後來真的不行了,我明明每天醒得很早,起得很早,也在準備著早去,可是我心裡很排斥跟工作和學習有關的事兒。

有時候我覺得我對不起我自己,有時候我又覺得我拖累了課題組裡的其他人。

我沒有辦法接我媽的電話,她電話裡又要我去工作,要我把該寫的論文寫起來,聽她說這些應該,我真的太累了……

圖片來源: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05-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裡,我第一次這麼不愛我自己,我最後終於放縱了自己躺死 (或許也是沒有力氣) 。

真的就是鎖上宿舍門躺著,就我一個人,除了用理智告訴自己要吃藥,要吃點東西,我床上放了很多雜誌和書,我一點都沒有興趣翻開,我也睡不著,但是我要把窗戶大大地開著,我知道曬太陽會對我有好處……

雖然很難受,但是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活千年萬年,精神科的專業素養也在告訴我抑鬱是一定會過去的。

圖片來源: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我就像一隻冬眠的貓 (雖然貓不冬眠) ,像我以前聽到的故事裡面,以為打了麻醉藥的羊沒救了,卻居然在昏睡的日子裡奇蹟般地開始自愈,特別特別緩慢地恢復著……

最開始不到一周瘦了得有5公斤吧,吃太少,早上起來皮膚脫水,手背上的靜脈和肌腱特別明顯,皮膚暗黃,我還擔心我會肝損黃疸。

力氣在慢慢回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我第二次去醫院複診那天,搬來了搞心理的新室友,有人聽我講話,幫助我一起整理我亂七八糟的物品,告訴我如果不想可以不做,不要老愧疚,然後還會從食堂給我帶飯 (媽呀,說得我想哭,我這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天使) ……

然後我好起來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舍曲林對我沒有什麼副作用,醫生新開的曲唑酮吃了夜間會一直出汗,一早起來就是個脫水的樣子,我看著自己情緒好轉,睡眠也有改善,經過醫生確認,我也就只吃舍曲林了。

我好像在用一個0.5倍速版的森田療法在治療自己,我真的人生第一次縱容自己不對任何人任何事兒負責。

其實有時候挺愧疚的,但又知道我這抑鬱的根源並不膚淺,除了完成心理重塑,真的找到驅動力開心起來,強求自己去做什麼都只是消耗,就算有周圍環境傳遞的溫暖,但站起來還得靠自己。

這周五,去了我最愛的瓦爾登湖,買了特別好看的新衣服,在回去的地鐵上,我突然就哭了,就是最抑鬱的時候是很難過但是沒辦法哭出來……

從我哭出來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著我得發個朋友圈說點什麼,昨天和醫院裡的小夥伴一起「會診」了我的病情,我感覺事情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了,嗯,我應該會好的,應該不遠了。

還有一些別的感悟,等我以後有更多力氣我會繼續寫吧,對不住了,我大概會繼續汙染朋友圈一會會兒的。

對我這段時間以來的冷淡道個歉,我不是故意的,朋友們,我只是社交太累了!

Straighten up,little soldier,and be kind~ (站直了,小士兵,然後做個善良的人~)

來源:本文為騰訊醫典獨家稿件,二次轉載請聯繫微信公號「騰訊醫典」(Dr_TXyidian),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責任。

作者:髮帶少女DDC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8年制博士生、精神科醫生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來源:醫學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現實版《美麗心靈》——精神科女醫生帶你走進精神病人的世界
    今天,日報哥帶你認識一名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南寧市心理醫院)的女醫生陸冰,跟著她,我們一起走進精神科。10年前的夏天,24歲的陸冰從醫學院畢業後,來到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南寧市心理醫院)成為了一名精神科醫生。
  • 面對瘋狂:一個精神科女醫生的雙面生活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位精神科女醫生。她整日面對著各種難以自愈的精神病人,卻依然確信——「有的人天生就是精神科醫生,比如我。」她叫應穎,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精神科醫生。在這所有近七十年歷史的醫院,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兒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礙、神經症性障礙等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及藥物依賴患者是她最常見的人。面對瘋狂,是她最常有的狀態。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我們可以吃藥甚至住院治療,但一定要明白自己只是暫時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痛苦,這些東西總有一天肯定可以過去的,所以不把抑鬱症當疾病來看待也是更好的可以接受抑鬱的一種態度。學會和抑鬱症共存抑鬱症很難受,所以患上抑鬱後第一反應就是怎麼能消除它。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難治性抑鬱症一直是精神科臨床診療中的大難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難治性抑鬱症主要指: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物,在足量、足療程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抑鬱症患者,可被視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在精神科臨床中,高達約40%至50%的患者是難治性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我是一名「70後」大叔,幾乎與動漫絕緣。但最近我一口氣看完了一部漫畫作品——《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這篇短小精悍的漫畫作品記錄了作者罹患抑鬱症20年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小遭受了大量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親的粗暴教育。
  • 一名正在康復的患者:「我是如何走出抑鬱症的陰霾?」
    以下這個TED視頻演講者是一名正在康復的抑鬱症患者(Jake Tyler),他分享了自己從抑鬱症中走出來親身經歷和感受。 Jake Tyler病情最嚴重時達到了重度抑鬱的程度,他躺在床上,有強烈的自殺念頭。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作為媒體工作者,張進將自己的治病經歷寫成《渡過》幾部書,並組織成立了患者互助組織。第二年,看過報導的杭州抑鬱症患者母親愛咪在一次活動上來主動認識,並在此後發起「鬱金香陽光會」,幫助更多患者走出困境。在毛愛珍看來,目前抑鬱症還存在知曉率低、就診率低的問題,要不斷加強抑鬱症知識的宣傳。
  • 封閉病房的精神科醫生:最常聽到的訴求是「陪陪我」
    當了15年的精神科醫生,沙莎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抑鬱症患者,有深陷焦慮、試圖與孩子一同自殺的新手媽媽,有興趣淡漠、閉門三年不出的青年男性,有頻繁自我傷害的年幼少女,也有長期失眠、情緒失控的媒體工作者…… 當他們不堪折磨尋醫問藥時,還有更多人因缺乏知識或忌憚外界的異樣眼光,無法尋求醫療支持。
  • 精神科專家:抑鬱症能否徹底治癒,關鍵看第一次治療
    在中國,抑鬱症在全球疾病負擔中排名,但目前仍未得到相應重視。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教授指出,抑鬱症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大部分都是源於「誤工」和「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抑鬱症發病的年齡高峰為20-60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患者多為職業人群。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到底在「想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抑鬱症根本就不是人們想像中的「想不開」。「抑鬱症患者往往存在廣泛的腦區結構或功能的損害。你看圖上這些被標出來的區域,在抑鬱症患者中,這些部位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影響當事人,這其中自然包括對他們情緒狀態的不良影響。」
  • 我國抑鬱症患者有數千萬人,為何就診率不到一成?
    抑鬱症可以被看作「精神感冒」除了家庭成員的不接受,一些抑鬱症患者還要接受來自社會的一些不公正對待。在採訪中,不少抑鬱症患者都向記者傾訴稱,自己或多或少因為患有抑鬱症被差別對待,其實,抑鬱症不是「洪水猛獸」,不會給他人造成傷害,希望不要被歧視和排斥。
  • 黑龍江京科腦康丨「醫生,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想自殺?」「抑鬱症遺傳...
    近日,有不少網友向我們提問抑鬱症的相關問題,我們請到了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漢東,為大家解答。 有少數抑鬱症患者認為自己死後會苦了親人,老人沒人盡孝,孩子沒人照料,於是患者可能會在復興認知的驅動下,採取極端的自殺行為,也就是先殺親人再自殺,這種自殺行為,稱為擴大性自殺,與其他自殺相比的擴大性自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 抑鬱症自殺從根本上來講是由於抑鬱症的症狀沒有得到根本性控制,抑鬱症最終到達一定程度以後會產生自殺的結果。
  • 如何和抑鬱症患者正確交流?
    有的時候你一個善意的點評也會被誤解,可能會顯得自己無知和讓對方受傷,所以有必要謹言慎行,那怎麼說話才不會刺激到抑鬱症患者呢?情景一朋友:「感覺一點都開心不起來」錯誤的回答:你為什麼不快樂呢?正確回應:發生了什麼?你可以告訴我。快樂對一些人可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很多人會因為說了這樣的話而倍感愧疚。
  • 當高校抑鬱症患者「出櫃」後……
    入學前,他從網絡問答平臺上找來了各種有關抑鬱症的資料,諸如「抑鬱症,大一被學校要求休學或者家長陪讀,怎麼辦」、「我們學校免費心理諮詢完,馬上通知給家長老師,學生的隱私不是隱私嗎」等。從病友群裡,他得知,確實有抑鬱症學生受到「區別對待」,「很擔心,怕(學校)知道後,有不好的影響,例如登記在案、讓我休學之類。我不喜歡被當作另類來處理」。
  • 海寧這位90後姑娘,職業是重症精神科醫生,工作驚心動魄
    那這種疾病背後的治療者——精神科醫生,你了解過嗎?在海寧第四人民醫院重症精神科,有一位90後女醫生單佳奕。臨床醫學畢業後,毅然來此工作,今年已經是第6個年頭了。△人物名片:單佳奕,海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1990年出生,目前是該醫院精神科最年輕的女醫生。
  • 實錄:抑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生的26周對話
    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的人;以及所有覺得自己最近很喪、懶、頹廢,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人。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你最近是否會有這樣的時候:· 沒有力氣工作、社交、健身。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走進精神科醫生的診所,並開誠布公了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私人經歷。這本書分1、2兩冊,第一本記錄前12周的治療過程,主要展現了一個「輕抑鬱」者的內心世界:我是不是得了"說謊癖"?
  • 抑鬱去醫院看病應該掛哪個科_掛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抑鬱去醫院看病應該掛哪個科_掛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時間:2021-01-13 10:59:08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抑鬱去醫院看病應該掛哪個科_掛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壓力接踵而至,抑鬱症的患者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 我曾是個抑鬱症患者
    太多人不了解抑鬱症,對抑鬱症有誤解,從而對周圍有抑鬱症的人採取了不正確的應對態度,即便是出於善意,但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反而加重了對方的苦惱。1、抑鬱症的對面不是「快樂」,就像我並沒有不快樂。抑鬱症的對面是「活力」,是我的身體被病困住了,導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我體內的精力好似被榨乾了,導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 廣州心理醫院前十排名 廣藥三院精神科
    廣州心理醫院前十排名 廣藥三院精神科 時間:2020-04-07 15:41 廣藥三院精神科 廣州心理醫院前十排名廣州心理諮詢醫院貴嗎?俗話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嘛相由心生,抑鬱症不僅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折磨,還會對我們的家庭、事業造成影響,還可能影響著我們的外貌。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下面總結了一些抑鬱症對我們的一些影響介紹。希望以下的講解介紹可以幫助到廣大的潛在患者朋友。抑鬱症和食慾:我們的飲食通常被用作應對身體機制的一種形式,那抑鬱症的患者朋友的體重,可能會出現很大波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 你害怕抑鬱症患者傷人嗎?或許最該恐懼的不是你……
    抑鬱症患者被拒絕登機事件衝上熱搜,但我們該看到的不止這件事。 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他的眼睛,然後再拿不回來一樣。但與其說是快樂,說得更準確一點是熱情。我失去了吃東西的熱情,我失去了與人交際的熱情,以至於到最後我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