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博會休假的最後一天,好友錢童靴投來了他的新作,這也是他的第二篇大作了。錢童靴也作為電子發燒友,玩的東西高(太)大(燒)上(錢),窮小編感覺自己也有些膨脹了,竟然也敢討論這種燒錢的話題了。不過還是要感謝他,讓我可以不再為更新來擔心和花時間了。
以下內容來自於錢童靴: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網絡娛樂類應用用戶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其中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2億,年增長率達到22.6%。而主播們的工資也是顛覆三觀,1天的創收相當於德雲社一整年的收入
被嚇到了?
不要走開,本課程將帶領你走上人生巔峰
準備做筆記:
(劃掉劃掉)
總而言之,音效卡是一個網絡主播必備而且最重要的硬體。
這裡說的「音效卡」,可不是七彩虹主板自帶的「小螃蟹」哦
目前許多主流主板廠商都採用的Realtek音頻晶片(Intel AC'97標準),在WIN XP年代,相信大家都熟悉狀態欄右下角的這個小圖標吧
REALTEKLOGO
可是,今天我們聊的卻不是這種常規電腦音效卡。
來看看主播們拿的是什麼?
對啦,細心的盆友們發現了,是這款
咳咳,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這類高端音效卡。
Intel在1996年制定的AC'97逐漸成為行業標準後,音效卡的生產成本開始大幅下降,集成音效卡開始普及。雖然集成音效卡所能提供的音質無法與獨立音效卡媲美,但由於其已經滿足了大部分普通用戶的需求,高價的獨立音效卡也就逐漸被遺忘。
曾經有個段子,講的是在集成音效卡的年代,假如你在電腦城配電腦時要裝個(獨立)音效卡,老闆會左右張望一番,確定沒別人注意到這邊動靜時,悄悄將你拉入鋪面後廂,在一堆禁片中翻出一塊Diamond板子。。。
(筆者按:90年代中期知名音效卡品牌,其部分型號,如Diamond MX300仍是許多發燒玩家在二手市場苦苦尋覓的產品)
時至今日,音效卡在HiFi發燒友的世界裡慢慢發生了改變。
慢慢地,在音效卡這塊專業領域裡,也發生了一場細分市場的戰鬥
隨著網絡主播市場的快速增加,出來了這樣的音效卡,簡直是要啥聲音出啥聲音啊:
還是回到聽眾的角度,就拿HiFi音樂愛好者來說,PC已無法滿足播放音樂的需求。
演化成了如此這般的配置:播放器→解碼器→耳機放大器→耳機
當然,根據音源質量、使用環境、個人喜好等因素不同,解碼器和耳機放大器也會按需使用。
現在我們常見的有三類耳機愛好者:
社會人
文雅士
真皇帝
(娛樂向,勿懟^_^)
emmmmmm,好像跑題了。。。
要做網絡主播,萬能終極方案也是有的:買一個調音臺,請一個調音師,比啥音效卡都管用,真的,23333333
(正文完)
繼續漲姿勢:
音效卡的技術指標
音效卡作為一種電子硬體產品,是有一定的客觀參數指標的,數據上表現太差的產品固然無法提供好的使用體驗,但隨著生產工藝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就算是一般的集成音效卡目前也可以提供某些方面漂亮的數據指標,而同時以不同形式對聲音進行輸出輸入其指標也有所不同,而通常廠家會把最佳情況下的指標拿出來,而並不是消費者最常使用的情況,因此技術指標只是一方面但也十分重要的參考。
採樣率(輸入輸出):通俗的講,採樣頻率是指在錄音時計算機每秒鐘採集多少個聲音樣本,是描述聲音文件的音質、音調,衡量音效卡、聲音文件的質量標準之一。
採樣深度(輸入輸出):以bit為單位,一般以16bit為主,在音頻文件當中使用最為廣泛,能夠滿足一般需求和較高音質的播放需求,現一般的音效卡都可以支持更高的採樣深度,而同樣更高的採樣深度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質。
現在市面上的影音和音樂產品當中經常包含一些高規格的高清音頻文件,雖然高清音頻的規格早已超過了理論上人類的聽覺範圍,但畢竟現實聲音轉換為數位訊號的過程無法避免是一個有損的過程,更高的標準可以把聲音還原得更加接近真實,而事實上,人體的其它器官可以「感受」到聽覺範圍以外的一些頻段,所以說高清音頻還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北歐之聲2L 2009年錄音參考碟
2L公司提供誇張的24BIT/352.8kHz音樂下載試聽(需音效卡硬體和驅動共同支持)。
而隨著硬碟容量的暴增和價格的下降,更高規格的影音文件也更加容易進入人們的娛樂生活,特別是藍光的出現,藍光光碟當中的音頻部分經常都採用DTS(Digital TheatreSystem,數位化影院系統)技術,可支持7聲道在24bit下達到192KHz聲音信號。
信噪比:以dB計算的信號最大保真輸出與不可避免的電子噪音的比率,數值越大則輸出的信號越純淨,該值越大越好。
華碩Xonar Essence ST俗稱老虎卡,輸出信噪比號稱達到業界最高的124dB。
接口:
3.5mm輸入輸出接口:最通用和常用的輸出輸入接口,在電腦前後面板,及手機、平板等設備上都可以見到其身影。
6.25mm輸出接口:一般情況下較少使用到的音頻輸出接口,一般為HIFI高品質音頻輸出所使用。
RCA接口:線性輸出,輸出接口的一種,經常用於接音箱。
光纖,同軸:數字輸出接口,輸出的信號不能被音箱、耳機直接播放,須另加解碼器對信號進行解碼。
從左到右為6.25mm輸出接口,RCA接口(紅白),同軸輸出接口,光纖輸出接口
多聲道支持:一般情況下PC平臺都只有兩聲道,如果需要多聲道支持,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音效卡上有足夠多的模擬輸出接口,二是具備數字輸出,通過外置的設備進行多聲道模擬輸出。
這樣的主板背板,有多個音頻接口的,可以直接進行多聲道輸出。
專業音效卡驅動支持:ASIO是專業音效卡驅動模式的一種簡稱。由 Steinberg 公司開發,應用很廣泛的個人電腦音效卡專業驅動。它的全稱是Audio StreamInput Output,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高級音頻流輸入輸出接口的意思。通常這是專業音效卡或高檔音頻工作站才會具備的性能。採用ASIO技術可以減少系統對音頻流信號的延遲,增強音效卡硬體的處理能力。同樣一塊音效卡,假設使用MME驅動時的延遲時間為750毫秒,那麼當換成ASIO驅動後延遲量就有可能會降低到10毫秒以下。
並非所有的音效卡都能夠支持ASIO。比較常見純硬體支持ASIO的,有艾肯,瑪雅,坦克,創新等等,如前所述。ASIO不僅定義驅動標準,還必須要求音效卡主晶片的硬體支持才能夠得以實現。在過去,只有那些價格高貴的專業音效卡,在設計中才會考慮到對ASIO的支持。不過目前看來,不管是主流的多媒體娛樂音效卡,或者偏向PC-HIFI的音樂音效卡,大多數都保留了ASIO功能。
獨立音效卡的選購技巧
正如前面所提到,獨立音效卡確實是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音質、音效體驗,那麼有意向購買獨立音效卡的讀者在選購適合自己的獨立音效卡時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前面幾部分的介紹當中,小編實際上已經穿插了不少消費者在選購獨立音效卡時應注意的事項了,現在我們再具體地整理一下。
首先,與購買任何產品之前一樣,最需要的是明確自身的需求,獨立音效卡將作何用?音樂欣賞、遊戲影音、熱衷於網絡K歌還是說希望有一款全能型產品,或者只是說主板上的集成音效卡掛了?其次,就是所使用的平臺,是家庭娛樂使用還是隨身設備使用?最後,就是預算問題了。
按功能需求選擇
網絡K歌:對於喜愛網絡K歌和自行翻唱錄音的用戶來說,應該選用帶有模擬輸入的音效卡(數字輸入過於專業,不具通用性。),現一般的集成音效卡都具備簡單錄音所需的功能,但其效果相對較差,且缺少相應的驅動或應用軟體支持,可操作性較低,而不少廠商看中了這一點,以網絡K歌為賣點推出一些為此類用途設計的產品。
京東上出售的創新Sound Blaster Audigy 4 Value 音效卡和電容麥克風套裝
遊戲影音:遊戲和影音對於音效卡的要求主要在於聲道音效的處理和輸出,這類需求一般的獨立音效卡都可滿足。但若是多聲道音響系統,又打算直接由電腦輸入多聲道信號,則要注意音效卡上是否帶有多聲道輸出接口。
此音效卡具備多聲道直接輸出功能,可直接為多聲道音響系統提供信號輸出。
音樂欣賞,是最為複雜的一種情況,不同的個人需求差異相當大,若是只是單純想獲得比集成音效卡更好的音質體驗,大部分的獨立音效卡都可滿足這一需求。若是有更高級別的追求,除了一塊好的音效卡以外,就應該考慮外接解碼器和功放等設備,而且涉及到較為複雜的合理搭配問題,小編在本編文章裡暫時無法為你解答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感謝大家關注阿鮑玩電子。
申明:部分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
合作、投稿郵箱:kevin.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