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救援工作緊張進行,與此同時,現場所存放的氰類劇毒物質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就在昨天,一條關於氰化鈉將讓雨水變「毒雨」的消息更是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可以肯定的是這條消息不實!氰化鈉遇水會怎麼樣呢?
爆炸的前兩天如果出現降雨,雨水溶解氰化物,雖然量不大,但對於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空氣中氰化物顆粒陸續減少,此時降雨,雨水在降落過程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那麼,事故現場的氰類劇毒物質是如何被處理的呢?
據悉,現場存儲的桶裝氰化鈉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少量因爆炸衝擊發生洩漏。這些有毒物質會對事故隔離區外的空氣和水造成汙染嗎?
就汙水監測情況來看,曾出現氰化物超標狀況,但在可控範圍內。那麼,現場處置到底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給對群眾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儘管目前來看,洩露的汙染物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因為這場爆炸事故現場情形十分複雜,還存在其他汙染物,因此不能掉以輕心。而之前那些生澀拗口的化學名稱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應該學會分辨可能存在的化工廠的潛在威脅,對於身邊的潛在爆炸源同樣要加強安全意識。
在希望救援順利,傷者平安的同時,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危險化學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的源頭治理,我們自身也要加強安全意識,防患未然。
來源/央視新聞 新華網 人民網 新京報
本期監製/許強 楊繼紅 主編/禤騰
編輯/ 紀之文 龐丁 李婷婷
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從源頭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同意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