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伴隨著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與《人民海軍向前進》軍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二艘航空母艦、也是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的入列儀式在位於三亞的某海軍基地舉行。伴隨著002級航空母艦17號「山東」艦正式入列,中國海軍在本月成為了繼英國海軍後,第三個解鎖「雙航母」成就的「五常」國家。而本月也成了冷戰結束以來各國搞出航母新聞最多的一個月。
那麼,這艘嶄新的17號「山東」艦對於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海軍來講,意味著什麼?中國海軍的航母之路下一步又將走向何方?今天,咱們就來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度分析。
「001A」還是「002」?
不過在分析之前,大伊萬還是說一說關於「山東」艦的一個老生常談的型號問題吧:從「山東」艦開建之初,關於該艦的型號應該叫「001A」還是「002」,各路軍迷就一直爭論不休。儘管在昨天新聞聯播放出來的畫面上,入列儀式的背景板上倒是明明白白地寫著「002航空母艦交接入列儀式」,但也不妨礙有些人緊跟著發明了一個「001A型002號」的奇怪說法。
新聞聯播明確告訴了大家,就是002
其實,咱已經說了很多次,昨天的新聞也寫的非常明白,「山東」號的型號就是002型,壓根就不存在「001A」這一說,更沒有所謂的「001A型002號」這種不倫不類的型號,故在這裡先以正視聽一下。
「山東」艦入役對於中國海軍的意義
自然,作為剛解鎖「雙航母」成就的中國海軍而言,002級「山東」艦的入列無疑使得我海軍雄心勃勃的航母計劃又前進了一大步,也意味著中國海軍海上戰役能力、尤其是聯合進攻能力前進了一大步。
對航母發展事業的意義
咱們先說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正如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中國海軍的航母工程(048工程)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可以分為如下幾步:
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
一是通過續建購買自烏克蘭的蘇1143.5級重型載機巡洋艦「瓦良格」號,初步形成大型現代化航母的修造能力,鍛鍊出一支可靠的航母施工隊伍,培訓一支可以有效運作航母及航母編隊的航海、航空作業隊伍,成為海軍航母事業的火種;
經過修復後的遼寧艦
第二步則是在吃透1143.5航母的基礎上,通過模仿設計、有效改進、自主建造等手段與方法,建造一艘技術狀態類似、性能略有超出的國產航母(首先規劃了一艘蒸汽彈射航母),並以雙航母編隊為基礎,初步形成切實可靠的航母作戰能力。
002號航空母艦與遼寧艦對比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明確了這「兩大步驟」後,我們可以認為,伴隨著「山東」艦加入海軍現役,我國的軍船工業已經全面具備了自行設計、建造大型航母的能力,相關的科技樹已經被點開、熟練技術工人隊伍已經齊備、上下遊配套產業鏈也已被打通不少。在越過了這個「萬事開頭難」的階段後,中國航母事業的第三、四步將順暢許多。
002號航母鍛鍊了我國的造艦能力
對中國海軍戰略戰術的意義
除了對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事業意義重大,我軍的這兩艘「六萬噸級的真理」對我海軍戰略部署、海上戰役行動上的意義更是非凡而直接。
雙航母戰鬥群想像圖
咱們先說海軍的戰略部署:眾所周知,航空母艦作為大型戰鬥裝備,其應用是有「部署-維護」周期的,就以「遼寧」號航空母艦而言,儘管其在2012年服役後維持了較高的部署強度,但該艦每年仍然有起碼一半的時間到不了海上,必須靠泊修整或維護。據媒體報導,2014年4月,「遼寧」艦就返回大船集團進塢維護、改進四個月;2018年5月,「遼寧」艦更是在船塢裡實施了為期一年許的大改,直到今年四月份的海軍建軍七十周年大閱兵才重新登場亮相。在「遼寧」艦在塢期間,海軍就只好維持著「沒有航母可供戰略部署」的尷尬境地,無論是對艦載航空兵的能力保持、抑或是對海軍正常遂行作訓任務來講都多有不利。
在002服役之前,遼寧艦如果大修,海軍就沒航母了
而伴隨著「山東」艦的入列,在「部署-維護」周期得當的情況下,可以確保我海軍每年有三分之二乃至更長的時間能夠在海上部署一艘航母,甚至在特定的周期內可以保持「雙航母」運作的狀態,對於海軍遂行前沿戰略存在類任務來講,兩艘航空母艦帶來的部署靈活性的提升、特定戰略方向上部署強度的增加都是顯而易見的;
「遼寧」艦與「山東」艦對比
(「山東」艦CG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而再從海上戰役行動的角度來講:目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的艦載航空兵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努力,已經基本攻克了單艦晝間多種氣象條件下的多波次出動、夜間特定氣象條件下的小批次出動課題,全艦也已經與各驅逐艦支隊的護航艦隻實施了多次全要素、跨海區合練,單艦戰鬥力與編隊戰鬥力已經初步形成。
殲-15夜間起降訓練
在「山東」艦入列並形成戰鬥力後,海軍於特定海區遂行艦隊決戰或區域拒止類任務時,兩艘航空母艦除了因可部署兩個艦載戰鬥機團共約50架殲-15型艦載機,而使得載機總數、單攻擊波放飛數量等關鍵性的技戰術因素指標相比單航母翻番外,更可以在戰役戰術上實施有效協同、在艦載機起飛回收上互為備份,從而形成「1+1>2」的格局,做到雙航母整體戰鬥力比單航母高出一倍不止。如果要是讓大伊萬來評價的話,那是絕對不會吝惜任何溢美之詞,來獻給中國海軍拿到的這第二艘國產的航空母艦。
正視與美、英的差距
不過,高興歸高興,讚美歸讚美,在「強敵」的新一代核動力電磁彈射航空母艦二號艦「甘迺迪」號已經下水、大英帝國的兩艘「女王」級也已服役的當下,有些必須認清的事實咱們還是要明確一下、有些必須承認的差距咱們還是要考察一下的。
英國雙航母還是很先進的
先說技術上的差距吧,咱們就不提動力系統、甲板系統、起降系統幾個關鍵分系統的差距了。畢竟誰都知道核動力與蒸汽輪機動力組堪稱代差、滑躍起飛與彈射起飛的差距異常巨大、甲板停機與甲板機庫調度上的差距也不小。
艦載機的差距
咱單單就說一個艦載機系統的差距,我軍與以強敵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航母艦載機系統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機戰鬥力有差距,二是多機種、機型協同作戰能力上有差距。
印度航母艦載機
在單機戰鬥力上,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印度海軍的2個艦載戰鬥機中隊的米格-29K/KUB戰鬥機技術狀態「停留在2009年」、說俄羅斯海軍的第279艦載機團的蘇-33和第100艦載機團的米格-29K的性能都「相對落後」。其實說句不客氣的話,中國海軍目前裝備的唯一一型艦載戰鬥機殲-15技戰術性能對照美英而言並不能說先進:
殲-15艦載機
作為機體參照了T-10K-3、航電火控參照了殲-11B+殲轟-7A、一切為了快速拿出成品的艦載機,殲-15的技戰術性能擱在十年前還是相對先進的。但伴隨著強敵艦載航空兵全面普及F/A-18E/F這種三代半戰鬥機、開始部署F-35C這種第四代艦載戰鬥機、F-35B這種垂直起降艦載機向周邊諸假想敵國家迅速擴散,作為典型第三代戰鬥機後期型的殲-15戰鬥機在對抗以上機型時已經力不從心,其戰術表現不會比米格-29K或蘇-33更好;
F-35B艦載機
而在多機種、多機型協同作戰能力方面,相比強敵海軍已經在艦載機聯隊中部署預警控制中隊(5架E-2D「Hawkeye」)、伴隨電子對抗中隊(4到5架EA-18G「咆哮者」電磁攻擊機),並準備在2025年之前在艦載機聯隊中部署一個中隊的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從而確保全聯隊能夠獨立遂行一個方向上的空中戰役任務,我海軍航母編隊目前能夠運作的固定翼戰機依然只有殲-15一種,在獨立遂行作戰任務方面相當受限。
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
在大伊萬看來,相比較大家一眼看去就能明白差距在哪的「硬實力」,作為航母主要攻擊矛頭和「軟實力」的航母艦載機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遂行海上戰役任務能力的差距
而在艦載機系統存在較大差距的前提下,目前已經加入海軍現役的兩艘航空母艦「遼寧」和「山東」艦能夠較好地遂行何種海上戰役任務也都比較有限了:
遼寧艦的艦載機已形成戰鬥力
點擊播放 GIF 0.0M
儘管截止目前,「遼寧」艦已經基本形成戰鬥力,而「山東」艦也將以較快的速度形成戰鬥力,但是這兩艘航母在遂行海上戰役任務時,依然難以離開岸基力量的支援,尤其是在區域拒止類任務上必須有岸基的第四代戰鬥機、預警指揮與控制飛機、戰略級電磁戰機的支持,否則很容易落入不利的戰場態勢中。
駛向藍海的中國航母
不過,饒是如此,在某些特定任務中可以將前出的艦載航空兵力量擴大一倍、將單航母編隊改為雙航母戰鬥群出擊,在戰略上無疑是更重的一塊砝碼,在戰役上則意味著更強有力的攔截線,對於作為新生海上力量的中國航母來講,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更不必說,以中國海軍建設航母大國、航母強國的雄心壯志而言,能夠僅僅滿足於建造「兩艘具備滑躍起飛能力的航母」才怪。君不見,咱們的「航母步伐」才剛剛走到第二步嗎?接下來的第三步,我國將集中精力攻關航母大噸位、大艦體的建造技術,並初步運用綜合電力、綜合射頻與電磁彈射系統,為新一代常規動力彈射器航母而準備的第四代艦載戰鬥機、艦載電磁攻擊機、艦載無人攻擊機、艦載預警指揮與控制飛機也都已處於研發階段,有部分項目甚至即將開花結果。
中國電磁彈射實驗設施
(圖源:新浪軍事)
而作為航母事業的第四步也是最後一步,運用大噸位、大艦體、電磁彈射與電磁攔阻的巨型核動力航母目前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總而言之,伴隨著中國國力與軍力的不斷上升,海外利益攸關區域的不斷增多,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事業必將行穩致遠、蒸蒸日上。「山東」艦隻是開始,後面的道路無疑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