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事件
重大題材成電視劇春交會熱門話題
4月26日,被譽為「中國電視劇風向標」的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春季交易會(以下簡稱「春交會」)正式拉開帷幕。受疫情影響,今年春交會首創線上辦會形式,這既為疫情期間頗受影響的影視行業注入了新動力,也是交易會在舉辦模式上的大膽創新、全新嘗試。和往年相比,本屆參展項目數量基本持平,線上系統的熱鬧也不亞於往年會場的熙熙攘攘。據統計,截至28日下午,各主體活動累計點擊量達350萬次,真正將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嘉年華。
1、村題材劇和重大歷史題材劇將迎來爆發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位於交易會官網首頁醒目位置的「脫貧攻堅主題重點電視劇片單」展區,集中展示了35部農村題材劇。由靳東、李乃文主演的講述大槐樹村第一書記孫光明帶領村民致富的《溫暖的味道》,講述三位青年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帶領村民創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最美的鄉村》赫然在列。據悉,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農村題材電視劇也是此次春交會展覽的重點劇目。
在春交會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在賀信中表示:「希望大家通過本次交易會充分交流、聚焦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事件節點,謀劃和推動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當前,國家廣電總局正在大力推進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生產,多次召開部署、推動、引導重大題材作品創新創優的工作會議,進一步加大對重大題材的扶持、引導和調度。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海報資料圖片
2020年,如何通過作品書寫創造人類反貧困史上的奇蹟,又如何通過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描摹其中的新鮮故事、鮮活人物、生動場景,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和情感,亦是新時代賦予電視劇人的重任與使命。而今年,在這場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許多一線抗疫人員的事跡在讓大眾感動的同時,也激發著電視劇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他們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號召,進行疫情防控、精準扶貧兩大主題的電視劇創作,記錄時代聲音,湧現出《在一起》《我們的新時代》《脫貧十難》等一批相關主題的電視劇。
在此次春交會的「獻禮劇——從歷史到未來」的論壇上,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理論研究處處長趙彤表示:「通過一系列獻禮劇可以看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現在怎麼樣,我們要奔向哪裡。」在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陳芳看來,當前獻禮劇不僅在敘事類型和敘事內容上更豐富,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也不斷拓展。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往往是電視劇市場上的「稀缺品」,也是創作者創作的「富礦」。重大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難度,特別是在新時期下,行業標準和觀眾審美不斷提高,如何跨越創作壁壘也成為創作者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總體來看,「脫貧攻堅」和「獻禮劇」成為了今年春交會的熱門話題,這意味著近兩年國產劇在題材方面,將迎來農村題材劇和重大歷史題材劇的一個爆發。
2、求高質量的內容是未來創作的方向和趨勢
在今年春交會上發布的《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將電視劇和網絡劇合在一起做整體梳理,同時也聚焦於影視產業的動蕩調整話題。《報告》顯示,2019年首次出現影視企業數量負增長狀況,減少了300多家。《報告》認為,許多頭部上市影視公司虧多盈少,整個電影電視網際網路的製作行業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時期。
作為交易會的主辦方,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局長楊爍在交易會開幕式致辭中鼓勵所有影視行業從業者,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守初心,堅定信心,變危為機,靜心創作,用更多視聽精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首都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芝麻開花節節高」。
另外,高長力司長在賀信中兩次提到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下的電視劇市場不再以量取勝,轉而從質出發,在製作上呈現出類型多元、現象接踵、創新不斷的勢態;在內容上注重更為合理、合情的故事邏輯構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傳遞正向、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海報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精英律師》《安家》《決勝法庭》等現實題材作品繼續發光發熱,在收視上屢創新高,在話題討論上熱度不斷。另外,從題材而言,既有《谷文昌》《一諾無悔》《奮進的旋律》《絕境鑄劍》等主旋律題材劇目,也有經偵題材《獵狐》以及古裝劇《大明風華》《清平樂》等。同時,還有《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等脫貧攻堅題材劇目綻放螢屏。
總體而言,電視劇呈現出多元化的創作、播出格局,現實主義精神無疑是主基調、主路徑。這些作品以優質的內容、真實的生活圖景以及群像式的人物形象描繪引發著觀眾的情感共振。可以說,在市場趨於理性、盲目投資逐漸退潮的環境下,各大衛視與新媒體平臺合力突圍的傳播路徑日趨完善,國產電視劇更注重內容的創作質量與創新路徑。
3、新表達方式讓年輕人愛上主流影視作品
如何讓主流影視作品更好地進入年輕群體的視野、讓年輕人愛上主流影視作品,是創作者與傳播者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在文化學者周逵看來,今天的年輕人更自信、更獨立,他們對自己的文化十分自豪與好奇。而年輕觀眾的這種「好奇」將是影視創作發揮主流價值引領的巨大空間。
在春交會的「青年製作人論壇」上,靈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白一驄指出:「對所有的製作者來說,如何預設並找到觀眾想要看什麼很重要。我們要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儘量挖掘觀眾需求。疫情讓我們開始冷靜思考未來該如何發展,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未來仍然是優質內容佔據頭牌的時代,挖掘觀眾需求、了解觀眾的喜好對於之後的發展非常重要。」
電視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劇照資料圖片
《長安十二時辰》製片人梁超表示:「我們要打造年輕人喜歡的頭部網劇內容,但如何站在觀眾的角度去創作,真正做到創新與正劇市場化,將主流內容與價值觀同年輕化的表達方式融為一體,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最終呈現的內容一定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當下,只有故事與質感上乘的內容才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影視行業內容製作者們也需要把思維從「對行業」的模式開始逐步轉向「對受眾」的模式。在「青年製作人」論壇上,各位青年製作人還就影視行業「對受眾」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暢想。中制協青工委主任、導演郭靖宇指出:「面向受眾的創作要更加精細、專心,對於創作內容要深入進去、紮根進去研究。我相信,未來會出現很多創作型的製片人。」奇樹有魚創始人兼CEO董冠傑進一步說道:「要不斷跳出舒適區,不斷跳出自己的思維方式,考慮新環境下的新情況。用戶的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要不斷把握用戶的審美趨勢,包括他們的喜好,這個對團隊來說壓力較大,大家要不斷地去學習。」
除了商業模式調整以外,對內容的重視也顯得尤為重要。周逵認為:「想要傳遞正能量、實現精神引領,首先要讓故事走進觀眾心中。不管哪種藝術形式,最終敲開觀眾心門的,還得是生動活潑、貼近現實的故事和真摯動人的情感。」
因受到疫情影響,此次春交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從線下改為線上,以雲端形式打造了今年首場影視行業盛會,不僅呈現出電視劇創作的主題方向以及對高質量內容的追求,也展現電視劇行業不斷創新製作模式、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春交會中滿滿論壇乾貨的分享與諸多籤約的成功,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4月30日,為期5天的電視劇春交會即將落下帷幕,但是線上交易平臺的盛況永不落幕。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光明日報通訊員遊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