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性勵志苦情劇《我哥我嫂》正在熱播,該劇是一部以家庭之間的親情倫理故事為題材,演繹了一段平凡人而又不平凡的愛,反應了人性內心深處的道德底線與人情冷暖,弘揚了社會正能量。但是,這部劇的受眾很可能會局限於中老年觀眾,而青年觀眾可能不僅不會喜歡,還會覺得不真實。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女主被神化,青年觀眾認為不真實
該劇的一開頭,就奠定了整部劇的苦情基調,女主婚禮當天丈夫飛來橫禍,變成植物人,家中更有幼小的孩子要照顧,於是,女主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女主確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但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有幾個女人能在家庭經歷這麼大變故的情況下,依然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這無疑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而我們都還是普通人,這樣過於高尚的價值觀,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不真實,甚至,有的青年觀眾會認為,這種歌頌是為了歌頌而歌頌,從而會認為它只不過是在消費觀眾的眼淚,忽悠觀眾的情感,繼而否定這部電視所傳遞的價值理念。
感情質樸,老年觀眾「感同身受」
但是,對於老一輩人,他們的觀點與青年觀眾又截然相反,他們則認為這部劇演繹得很真實。
因為,他們吃過苦,甚至有些人也經歷過類似的苦日子。從前,生活條件很不好,鄰裡之間也都相互幫襯著,今天我家種的蘿蔔多了就分點給你家,明天你家種的白菜多了就分點給我家,感情非常的質樸。
鄰裡之間如此,夫妻之間,兄弟姐妹間更是如此,丈夫有困難,妻子扛起家裡的重擔,為這個家付出所有,不計個人得失的故事,俯拾皆是。
而《我哥我嫂》中呈現出來的情感,很容易讓老一輩人又代入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似乎是在上演著自己的故事。
青年觀眾與老年觀眾產生分歧在於「時代」不同
青年觀眾認為這部劇裡生活比較遠,真實性還不夠,老年觀眾則認為,這部劇感情真摯,勾起當年的回憶。
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很大程度上說明這部劇在感情上的展現手法欠缺一些真實性,畢竟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這種過於苦情的場景,我們很多青年觀眾其實很難感同身受,難免會覺得,過分歌頌丟了生活的真實性。
結語:人物塑造不需要太完美
其實,一個人很難做到完全的利他,高貴品格的背後需要有另一種情態的展現,畢竟過於高貴,過於完美,對普通人來說,非常難。
當然,並不是說,現在,就不能歌頌這種高尚的品格,這種品格還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去學習的,對家庭多份責任意識,對感情多份奉獻精神。但是,過分的歌頌,反而可能會使青年觀眾反感。
所以,在弘揚高尚品格的同時,是否能選擇一種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呢?讓更多的觀眾喜歡它,並樂於接受它。
不妨可以考慮,在塑造一個人物的品質時不僅展現她無私的一面,也能展現出她無私背後的另一面,融入普通的生活元素,她也可以有適當的利己主義思考,這樣,我們會覺得,我們也可以成為那個高尚的她。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就快快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