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輩出的娛樂圈,想當好一個演員都非常不容易,而從演員轉行當導演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不乏很多轉行失敗又從新回來做演員的例子。
真正能夠實現轉型,並且取得成功的更是寥寥無幾,而陳思誠則屬於這寥寥無幾裡面的佼佼者,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憑藉自己獨特懸疑加搞笑的混搭風格,佔據了一席之地!
陳思誠被人熟知還是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裡「成才」一角,他當時就預見許三多這個角色會火,想爭取演許三多,可是導演覺得他更適合演精明的成才,果然「成才」這個角色他也詮釋的很好。
其實在《士兵突擊》之前,他就和譚卓、秦昊一起主演過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該片還在坎城電影節獲得提名獎。
陳思誠並不是一位高產的演員,在他火了之後,並沒有和大多數演員一樣當拼命三郎,趁著熱度拍很多作品,來維持自己的曝光度。
他一開始就並沒有把自己局限在演員的格局裡,而是放眼整個影視行業,一邊演戲一邊思考。可能他從一開始就不甘心只做演員,把那個還比較羞澀的導演夢給隱藏起來了。
而沉寂幾年後,2012年他和《士兵突擊》裡的戰友李晨、張譯以及娛樂圈的一眾好友楊冪、張歆藝等等一起打造了他的電視劇導演處女作《北京愛情故事》。
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就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連主題曲《北京北京》、《滴答滴答》都跟著火了起來,傳遍了大街小巷。而且陳思誠還收穫了與佟麗婭的愛情,兩人戀情的公開又無形中給電視劇製造了一波熱度。
首開得勝的陳思誠,沉寂幾年後,2014年推出了電影版的《北京愛情故事》,製作成本不算太高的一部電影可以收穫超4億的總票房,對於首次挑戰大熒幕的陳導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如果說電視劇的成功只是靠著運氣和偶然,那麼電影的成功足以證明陳思誠在導演方面的才華,以及他運籌帷幄的本領了。
佟麗婭自己也說,是被陳思誠的才華所徵服,當陳思誠跟她講還在腦海中的故事的時候,她都不敢相信這是陳思誠創作出來的。
而且,陳思誠早在拍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的時候,就有過孵化IP的想法,這種現象在國外很普遍,一個IP火了之後,可以做手遊,做樂園等等。
可有敏銳商業思維的陳思誠也意識到,《北京愛情故事》的還不足承載他的打造超級IP的夢想。於是他一邊拍,一邊構思著他下部作品。
在2011年陳思誠在參演《守望者:罪惡迷途》後便對「推理懸疑」這類型的片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拍攝電視劇版《北京愛情故事》大火後,並沒有緊跟熱度,急於變現自己的身價。
這些在他眼裡只是蒼蠅肉,他在腦海裡在下一盤大棋,就是想自己導演一部懸疑電影。他並不是那種頭腦發熱的行動派,而是一個有條不紊,對市場、自身現狀有著清醒認識的導演。
初次嘗試,導演一下愛情片還可能成功,但是懸疑片的難度更大,對劇本和導演的要求都很高。於是他開始瘋狂客串懸疑片,其實就是去向別人取經,《制服》、《全民目擊》等懸疑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在他「取經」歸來後,也並沒有急於去拉投資拍懸疑片,而是先利用之前電視劇版《北京愛情故事》所攢下的觀眾基礎拍攝了電影版。電影版的成功給了投資人信心,也讓初次執導電影的他站穩了腳跟,萬達影視直接買入陳思誠控股的騁亞影視的股權來給予支持。
有了萬達影視雄厚資本的支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陳思誠這才拿出了自己的孕育許久的「喜劇」+「推理」+「懸疑」的作品《唐人街探案》,在2015年的賀歲檔上映,好評如潮,人們都沒想到《北京愛情故事》裡面那個痞痞的「瘋子」竟然這麼有才,能夠瞬間轉型來導出一部可以與國外商業大片媲美的作品。
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票房高達30多億,在當年票房排名位居第二,要知道這才只是陳思誠的第三部電影作品,就達到了這個高度實屬不易。
如今《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已經成為了春節檔電影的「熱門菜」,基本上是搶佔了國內「推理電影」的首把交椅,陳思誠的才華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陳思誠的成功也是中國電影業逐漸興起的一個縮影,在電影產業轉型的十年來已經初具規模,此時殺出的陳思誠佔盡了時機的便宜,而且他既沒有第五代導演身上背負的沉重包袱,也沒有第六代導演那種反叛意識,他的想法很單純,就是一門心思拍好中國製造的商業大片。
演員轉型導演的那麼多?為什麼陳思誠的轉型之路如此順暢,每一步都走的很穩健,一個跟頭都沒摔過!是運氣?是努力?還是吃了時代的紅利?其實他相較於其他人來說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基於能裂變出商業價值的創作理念。
他從一開始對自己身份的定位就不是一個單純演員和導演,演員只要演好戲就行,導演只要對藝術盡心盡力就行。而他卻像是一個產品經理,在創作之前就要開始考慮作品的到底能不能受觀眾喜愛,從而創造出商業價值。他在一次採訪中就提過,他很不贊同導演拍片不需要考慮市場,不考慮受眾的創作就是閉門造車。所以一定要面朝觀眾的創作,而不是背對觀眾。
所以在《唐人街探案1》上映後,陳思誠發現影迷們對於他的電影產生了各種解讀、和暗線故事的猜測,於是他順應觀眾的口味,在第二步開始加入探案手遊「CRIMASTER」的概念,有了世界偵探排行榜,讓他的「唐探宇宙」初見雛形,上映後也得到了了更多影迷的認可,反響熱烈。
吸納不同的受眾的角色,聚合在一起實現粉絲效應最大化,這一點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堪稱範本。而陳思誠打造的「唐探宇宙」也有成為這樣超級大IP的可能。
陳思誠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他希望《唐人街探案》成為一個平臺,會有源源不斷,各種類型的偵探出現,而根據粉絲們的回饋來說,這個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在陳思誠監製的電影《誤殺》中就已經開始布局了,雖然這部電影陳思誠只是監製,影迷們看過之後感覺好像就是陳思誠的風格,而且肖央也是出現在《唐人街探案2》的重要人物,按照陳思誠以往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他實施下一步計劃的試水片,可能今後觀眾還能看到更多這樣突出某一個角色的懸疑片,然後再將這些角色集合在《唐人街探案》這個大平臺上。
不久前,《唐人街探案》的網劇也上線了,標誌著「唐探」這個IP逐漸成熟,是一個完全由中國開始故事孵化,發展,運營打造的整個產業鏈。
電影作品以及衍生的網劇等等只是產業的一小部分,還可以依據IP開發手遊,樂園等等,打造一個像迪士尼一樣的「唐探」王國,讓我們對陳思誠以及他培養的團隊成員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