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電影《比得兔》就要在全國院線上映了。這部由英國百年經典IP改編的真人動畫電影,無疑將在正月為大家帶來一場合家歡式的視聽盛宴。但你知道比得兔的故事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角色的塑造者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感情波折才最終擺脫了大齡剩女的辛酸命運,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嗎?今天就讓我們八一八《比得兔》的前世與創作者的感情八卦。
關於電影《比得兔》
這是一部由英國百年經典IP改編的真人動畫電影,影片講述了田園冒險大王「比得兔」帶領一眾夥伴,與麥格雷戈叔侄二人,為爭奪菜園主權和隔壁美麗女主人貝伊的喜愛而鬥智鬥勇、各顯神通的爆笑故事。隨著人兔大戰不斷升級,一系列歡樂鬧趣、令人捧腹、啼笑皆非的趣事也由此引發。
這部電影的的原型為1902年出版的由波特小姐創作的《比得兔的故事》——世界上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繪本。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傳承百年的角色是如何由波特小姐在孤獨寂寞的閨閣中無中生有的創造出來的故事。
《比得兔的故事》於1893年由一個從未出版過任何作品的小女子比阿特裡克斯•波特創作。
比阿特裡克斯•波特出生於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位律師,但從未上過法庭,多半時日都浸泡在紳士俱樂部中。母親是個棉花商的女兒,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待客人或外出拜訪友人。波特的父母以他們繼承自雙親的遺產來維持生活。
雖然生在富裕家庭,但是波特的童年並不快樂,因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中層和上層階級的子女就被指望聽話、盡職、勤奮、堅定沉著、感情不外露。過了嬰兒期以後,偶爾握一次手大概是子女可以指望獲得的最大程度的身體接觸了。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用一位同時代人的話來說,富裕階級的普通家庭是「冷漠、粗暴、特別缺乏人性的沉默寡言」的基地,「完全失去了每個家庭關係中都該具有的友好、體貼、同情的交流」。
波特自幼由保姆帶大,平日很少與父母見面。波特的父母不喜歡讓子女與其他小孩子接觸,所以沒送她上學,只在家裡接受家庭教師的教育——目的是讓她成為淑女以便將來能嫁一位紳士。所以,波特很少有機會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她和弟弟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家庭女教師一起度過的。寂寞的姐弟倆飼養了許多寵物,有兔子、老鼠、烏龜、鳥、蝙蝠、青蛙……小波特經常為她的寵物們想像出許多故事。
弟弟11歲後進入了寄宿學校,寵物便成為波特唯一的玩伴,這些寵物後來成為她的「比得兔」系列故事中各種角色的原型。波特曾先後養過兩隻兔子,第一隻寵物兔叫班傑明,第二隻名叫比得。她不管去哪裡都帶著比得,甚至用寵物繩帶著它上火車。
波特很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把寵物作為模特兒,給它們做素描。通常,波特會花很長時間觀察這些動物,然後樂此不疲、孜孜不倦地練習繪畫。這為她以後做與小動物相關的插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歲時,波特與父親到英格蘭湖區度假,她立刻就迷戀上了那裡的青山碧水,從鄉村美景中汲取到了很多靈感。後來,這些鄉村風光成為調皮的比得兔和朋友們活動的場景,也成為許多故事發生的背景。
由於孤獨使然,波特始終保持著和自己的家庭教師通信的習慣。1893年,波特在給家庭教師安妮生病的小兒子諾維爾•莫爾的信中寫道:「親愛的諾維爾,我不知道應該給你寫些什麼,那麼就讓我給你講一個關於四隻小兔子的故事吧。從前有四隻小兔子,他們的名字叫弗洛普西、莫普西、棉球尾和比得,他們和兔子媽媽一起,住在一棵高大的無花果樹下的…--」 這封信寫了長達8頁,上面是插圖,下面是文字,其使用場景和今天的繪本使用場景相同——媽媽帶著孩子,媽媽讀故事,孩子看圖畫。
在故事中,比得兔穿著藍色的夾克和棕色的鞋子。她不聽媽媽的警告,偷偷地溜進了麥奎格先生的菜園偷菜吃,在被發現後,比得拼命逃竄,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
1900年,在朋友的鼓勵下,波特從諾維爾那裡把所有的信件都借了回來,進行編輯整理,把《比得兔的故事》向出版社投稿。像大部分暢銷書作者首部作品碰到的境遇一樣,《比得兔的故事》先後遭到六家出版社的拒絕。於是,波特決定自費出版。1902年,波特出版了第一版黑白比得兔,共印了250本,通過親戚朋友的推薦,書銷售得很好,連《福爾摩斯》系列的著名小說家柯南道爾都買給孩子,並給予很高的評價。
在朋友的引薦下,曾經退稿的沃恩出版社決定出版彩色版比得兔。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比得兔的故事》受到了狂熱的歡迎和如潮的好評,首印8000冊一銷而空,隨後又緊急加印了20000冊,之後,《比得兔的故事》陸續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成為傳承百年的經典繪本,並被視為現代意義上第一本繪本!
在英語國家中,幾乎每個孩子手中都會有一兩本「比得兔」的故事,因此它更享有「兒童文學中的聖經」美譽。「比得兔」還逐漸成為芭蕾舞、音樂劇、電影、動畫片等其它藝術領域的主角。
「比得兔」故事的出版讓波特結識了她的初戀情人——出版商諾曼,諾曼對她的出版和寫作給予了巨大的鼓勵和支持,使她隨後又接著出版了比得兔系列的其它故事,兩人想要成婚。
然而由於門第之間,二人的戀情遭到了波特父母的強烈反對,而這樣的反對對波特來說是難以逾越的阻力。因為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大人期望子女們即使到了成年很久以後還要聽話。父母保留替子女選擇配偶、職業、生活方式、政治派別、服裝款式的權利,決定能決定的幾乎任何別的事。要是子女們不聽他們的指揮,父母們經常在經濟上做出強烈的反應,或斷絕經濟來源,或剝奪剝奪遺產繼承權。
波特在幾經抗爭和努力後,波特的父母只答應兩人先訂婚。然而,訂婚後不久,諾曼突然病故,波特遭受了不小的打擊。直到47歲時,波特不得不繼續留在父母處,依然過著單身生活。
但隨著《比得兔》系列的熱銷,波特的版稅收入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富有,終於可以實現經濟獨立搬出那個「沒有人情味的娘家」。隨後,波特購置了一個農場,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她接觸到並喜歡上了法律顧問威廉,赫利斯並與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夫妻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精心飼養綿羊,他們還訓練牧羊犬、培訓小豬,這些小動物的形象在波特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蹤影。
波特不僅喜歡並飼養小動物,她還熱戀著大自然。英格蘭的湖區及其周邊的農場是她摯愛的地方,她曾經買下了湖區周邊的15個農場約4000英畝的土地。如今,山頂農場依然保留著波特生前居住時的原貌,吸引著大量文學愛好者和遊客前來觀光。
1943年,波特離開了人世,享年77歲。波特沒有子女,她將自己一生的積累都獻給了國家信託組織,包括面積超過4000英畝的農田,以及她生前居住的所有農場。
與此次電影改編的版本相比,多年前的動畫版本可能和原書的接近度更高,我們也特地找出來在此分享,供您比較,看看你更喜歡哪個版本的動畫改編。
繪本閱讀更多逸聞趣事
盡 在
《繪本閱讀百問百答》
長按識別右方二維碼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