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紅彩瓷是淨額真著名的彩釉代表之一,色澤光亮、質地極好,筆法獨具特色,在康熙年間被成為「洋彩」
清代康、雍、乾時期是景德鎮御廠彩瓷製作發展的一個歷史高峰,無論是當時的單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其中,胭脂紅應算是該時期極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紅不同於以往御廠制瓷時所用的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御廠制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胭脂紅刻花龍紋盤
英文名稱:Carmine dragon pattern plate
類別:瓷器
規格:一件(口徑17.5Cm)
品相:美品
口徑為17.5,是十分標準的器型口徑,古代制瓷十分嚴格,龍該怎麼畫,口徑多少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口徑雙手捧著剛好合適。
陶瓷刻劃花裝飾是指在已幹或半乾的陶瓷坯體表面上,用竹製或鐵製工具來刻劃出各種深淺、面積不同的紋飾。在陶瓷胎體表面的刻劃裝飾中,包含了剔花、刻花、劃花、鏤空、篦劃紋、篦點紋等各種不同的工藝技法。
龍紋是清朝帝王的象徵,特別是這五爪火龍,可以看到山字形的火焰紋遍布,主體圖案為雙龍戲珠圖案,雙龍戲珠是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它的起源來自中國天文學中的星球運行圖,火珠是由月球演化來的。從西漢開始,雙龍戲珠便成為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多用於建築彩畫和高貴豪華的器皿裝飾上。雙龍的形制以裝飾的面積而定,倘是長條形的,兩條龍便對稱狀地設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倘是正方形或是圓形的,兩條龍則是上下對角排列,上為降龍,下為升龍。不管是何種排列,火珠均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
底部整體為一個玉璧形,一樣看去形式玉璧外圓內圓,而玉璧為禮天祈福許願之器,同時這瓷器也隱藏這此種寓意,底部整體施護胎釉,釉面光澤瑩潤,其落款大清光緒年制款,其字體優美,書寫痕跡明顯,這種款識為真品無疑,一般晚清民國去仿的清朝瓷器,都是蓋的印章款,就是圖一個方便,這種胭脂紅刻花龍紋盤品相不錯,在七八十年代乾隆以後的瓷器都是搭著賣的,目前由於市場上老瓷器稀缺,這些晚清民國瓷器開始火熱起來,一些古玩市場已經變成了工藝品市場,不是仿的就是新的,能收藏到晚清的瓷器已經是非常難得了,關注小編,鑑賞更多精品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