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承德雙灤區獲評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2020年11月25日,河北承德雙灤區喜獲全國首批十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榮譽稱號,成為了河北唯一一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如今,暢遊完風光旖旎的避暑山莊,越來越多人會沿清代御道向西數公裡,穿廣仁嶺隧道,在元寶山下觀賞一場金戈鐵馬、氣勢恢宏的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在聲光電的渲染下,一座固化300多年的避暑山莊,在此活化,承德旅遊由此改變了「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歷史。如同承德因山莊而興,一座新「避暑山莊」,正為雙灤這座重工業區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
雙灤區,承德市主城區,承德市建設國際旅遊城市核心區。經過近10年的發展,實現了文旅產業全區域布局、全領域發展。目前,「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295家,其中文旅類企業197家,佔比為69%,逐步形成演繹娛樂、文化創意、休閒旅遊、文博會展、康養運動、現代服務「六大產業集群」。
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勾畫高檔次發展藍圖
2009年,「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在該區設立,規劃面積17.85平方公裡,自此一個新經濟體系開始形成。自2017年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以來,雙灤區堅持「文旅融合、轉型升級、協同發展」的創建理念,按照「一年成勢、兩年成型、三年成功」的創建目標,全員上陣、全力以赴,趟出一條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發展的雙灤路徑。
雙灤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謀篇布局,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勁頭狠抓落實,高水平規劃引領高標準創建。
確立文化旅遊戰略性先導地位,率先提出「文化產業立區」發展思路,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立區興區的戰略性產業和「十三五」期間領軍產業,高水平承辦承德市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了文化旅遊發展的上下貫通、同頻共振、全面覆蓋。
攜手專家團隊高標準編制規劃,委託北京達沃斯旅遊規劃設計院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明確功能板塊和主要業態;獲批創建資格後又委託中國傳媒大學主持編制了《園區文化產業規劃》,以「六維重塑」理念優化構建了「一環五區五組團」整體空間布局,提升了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全局性。
推進多業態規劃整合銜接,堅持以文化旅遊規劃統攬全局,作為城鄉建設規劃、生態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的引領和遵循。按照「全域化布局、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理念推進「多規合一」,先後編制《雙灤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雙灤區夜經濟總體策劃》,做活「集點、連線、匯面」文章,實現文化旅遊全域化布局、全季節體驗、全時段運營。
項目支撐,集群發展,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堅持「龍頭帶動、文旅聯動、項目拉動、片區互動」的創建模式,構建多點支撐、多元發展、多極增長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
「不轉型只有死路一條。」雙灤區區委書記王賀民說,要想趟出一條新路,闖出一條活路,就必須擺脫對原有發展路徑與發展模式的依賴,通過城市升級引領和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改善城市「灰黑形象」,為城市發展換裝新引擎。
以龍頭企業引領發展,深入實施「龍頭扶植」工程,區四大班子領導與重點企業結成幫扶對子,在要素配置和政策措施上大力傾斜、給足支持,集中力量培育壯大了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行業龍頭,真正形成「抓住一個龍頭、帶動一個行業、帶活一片區域」的良好局面。創建期內,6家園區企業獲得國家和省級資金支持獎勵4768萬元。
以優質項目支撐創建,堅持將項目建設作為園區創建的重中之重,按照儲備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運營一批「四個一批」戰略,狠抓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在全市首創項目領辦「管家式」服務,推行「五個一」包保責任制和全程無償代辦制度,實施文旅產業項目42個,完成投資170餘億元,雙灤獲評2019年度全市項目觀摩評比第一名。
以開放招商攢足後勁,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創新組建「一辦三組六部」招商團隊,持續深化「五合一」精準對接,大力推行「精準招商」「平臺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雲推介」「雲洽談」「網上簽約」等新載體新模式,加強與重點意向企業的溝通對接,切實提升招商引資的實效性和落地率。創建以來,籤約重點項目13個,入駐園區文化旅遊企業56家,進一步提升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優質服務,強化保障,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
雙灤區始終高度重視發展環境,全力做好築巢引鳳文章,打造京津冀最優質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生產、舒心生活。
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發展才能行穩致遠。為更好支持文旅產業發展,雙灤為入園項目提供了「保姆式」「管家式」服務,全程跟蹤代辦項目手續,精簡審批環節11個,取消受理材料26項,推出「五減一容缺」工作法,項目手續辦理時限壓縮110天。
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出臺《雙灤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雙灤區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獎勵辦法》,對文化旅遊產業等八大類產業實行稅費「三免兩減半」的優惠;制定《關於全面落實減稅降費專項計劃實施意見》,大幅放寬惠及企業範圍,95%以上的納稅企業得到實惠;出臺《關於新時期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人才獎勵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在住房、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給予補貼支持,吸引各類人才集聚。
強化金融財政支持,市區兩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9億元,通過企業貸款貼息、項目運營補貼、產業引導資金等方式支持園區企業發展;與北京文投集團合作成立文化產業投資發展基金,一期5億元已正式發行;成立金源國控融資公司、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等多個金融服務平臺,拓寬政銀企對接渠道,累計實現融資80億元,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契機,大力推行「承德辦事一次成」,做強服務平臺、再造審批流程、優化服務質量,創新實施「指尖審批」「24小時不打烊」自助政務服務模式,園區內96%事項實現「一次成」,平均辦理時限縮短80%以上,先後獲批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試點、國家級電子證照應用試點,良好的審批服務水平贏得了園區企業的高度認可。
開拓創新,示範引領,提供高水平成功範例
雙灤區堅持在拼搏中奮進、在實踐中創新,推動「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為全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提供了雙灤樣本,具有較為突出的示範效應。
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譜寫「詩和遠方」華美篇章。園區本著「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做實「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三篇文章,通過挖掘多彩「文化」成功為「旅遊」塑魂賦能,將文化好牌打成旅遊王牌,推進文化和旅遊理念融合、功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讓遊客在「登雙塔奇山、觀實景演出、遊美麗鄉村、逛商業街區、品特色美食」之時盡享雙灤文化魅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疊加效應。
搭建產業轉型升級新舞臺,實現高質量發展華麗轉身。堅持把文化旅遊作為產業轉型、城市擴容、提質增效的戰略支撐,吸引了京城集團、河北建設集團等多家企業轉型投資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稅收總額分別由2016年的2.2億元、454萬元躍升至2019年的8.6億元、4415萬元。全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6年的2.3:68.7:29轉變為2019年的1.7:60.7:37.6,曾經「半城煤灰半城土」的重工業區,變成了一座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現代文明的宜居宜遊宜業之城。
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新亮點,樹立區域融合發展成功典範。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契機,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並重,倡議發起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園區聯盟,持續加強與京津企業、園區、高校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深度合作,成功引進北京天匯、中謙資產、執惠旅遊等管理運營機構,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京津冀女企業家創業活動中心、中國動漫集團、中瑞寒舍公司等一批項目和企業落戶園區,為區域融合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讓雙灤成功搭乘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快車。
「北京企業在雙灤註冊,只要手續齊全,一天就可拿證。」作為一是家致力於特色產業園區運營的專業服務商,北京雲谷天匯公司正為全國20餘個城市的9000多家會員企業提供服務。「園區為我們提供的近萬平寫字樓,前三年年租金。到雙灤僅3個月,已吸引來自京津地區的13家入駐。」公司運營主管劉麗娜表示,每月一到兩批京津企業家到此考察,已成常態。
城,因文化而興盛;文化,因城而濃鬱。文化之旅,雙灤將呈現出不一樣的「詩和遠方」!(孫佔軍 白子軍 趙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