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邪不壓正》的時候就在想:這片子肯定討厭的人巨討厭,喜歡的人很喜歡。只有一件事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廖凡也演得太好了吧!
朱潛龍是大惡人,奸滑狠毒,皮裡春秋, 既好演又不好演,好演的是他性格比主角突出,不好演的是突出之外還有複雜。
他一直自我洗腦弒師的是師弟,洗到自己都相信了, 表面上看他被藍青峰忽悠得一愣一愣,可誰知道是誰在忽悠誰呢?
難得的是廖凡把這個惡人演成了南海鱷神+段延慶,狠毒之餘又有幾分諧趣,不僅僅是和「祖宗」朱元璋的臉型對比。
還有他那覬覦皇位的小眼神,明明做了那麼多惡行,好象也不怎麼討厭。
最後和李天然互摳眼珠子你以為血腥場面要來了,結果倆人跟小孩打王八拳似的,看那一段我不禁想起桃谷六仙,明明很殘忍的行為,被他們的荒誕無稽消解掉了。
坦白說我以前不太喜歡廖凡,主要是他的長相,不太恭敬地說,像悍匪,有點嚇人,我對他的印象也總停留在演殺人犯,變態狂這類。或許就是沒期待,反而覺得他這次能把壞人演得耳目一新很值得表揚啊!
然而和朋友們交換完觀後感發現不是這樣的。
他們覺得廖凡是演得不錯,但——那不是應該的嗎?做編劇的朋友說:就像一個總考85分的人,這次考89有什麼稀奇的呢?除非他演彭于晏那角色,可能會新鮮點。
可廖凡怎麼能演彭于晏的角色呢?就像我對他的成見,形象決定了很難信任他去演一個陽光,毫無心機的大男生。
想到這點覺得他這樣的演員還真的吃虧,因為形象,因為機遇,因為路人觀感,本來頗有光彩,卻很難看到他的存在。舉個例子,華人男演員只有四個人得過三大電影節影帝:梁朝偉,葛優,夏雨,還有廖凡。
可以說,其他三個人都從這載入電影史的成績裡得到了益處。梁朝偉,葛優本來就是公認影帝,大獎是他們無數豐碑中的最醒目的一座。
夏雨少年成名,一尊獎加持了半生。
只有廖凡,得完像沒得一樣,還是老老實實在各種電影裡做配角,既沒有靠電視劇攢路人緣掙大錢,也沒有憑獎項獲得更多電影資源。
像我把他歸類為專演壞人,實際仔細一想,他的戲路是很寬的。我看他第一部劇是校園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李亞鵬徐靜蕾的成名作。下圖裡左二白色衣服的就是那時的他。
廖凡演徐靜蕾悲催的備胎雨森,那時他完全不是現在這種狠厲氣質,嘴角也沒有紋路,傻乎乎,以為女孩愛著自己,其實人家愛的是自己好哥們的理工男,最後還被車撞死了。
撞死那天男女主角聽到這個消息在大雨中奔跑,在雨中完成了緬懷戰友砥礪前行的共識,沒有比廖凡更慘的備胎了。
《非誠勿擾2》裡的娘炮,這個角色上部是馮遠徵演的,已經很傳神了,但廖凡依舊演出了柔媚喜感,他那外形演柔媚也是相當挑戰了,柔柔地翹著小指,甜笑,把葛優和觀眾的雞皮疙瘩都激了一身。
《好想好想談戀愛》裡,他演那英的小狼狗,一個粗魯的痴情的性感的計程車司機。
當然還有他得影帝的《白日焰火》,為了重回警隊,出賣心愛女人後,他在舞廳獨自起舞,舞步雜亂癲狂,像默片時代的表演方式,沒有一句臺詞,人物擰巴的內心完全憑藉肢體動作表現。
這些完全不同的角色都是在他被安排的大量兇悍變態角色裡突圍出來的,一個外形受限的演員已經很苦了,更苦的是他出道早成名晚,沒有特別紅的電視劇角色,雖然是70後戲精,盤點演技派大叔或者叔圈101,也沒人帶他玩。廖凡就像隱形了一樣,隱形的優等生。
我想我知道為什麼,我採訪過他一次,很少有比他更難採訪的演員了。那之前黃覺總和我強推廖凡,說他是個特別有意思的人,讓我一定要見見。
結果採訪那天,廖凡的沉默木訥真的很難進行下去,並不是態度不好,就是他的回答都特別簡短,也沒發散,他不像別的演員有表演欲,滔滔不絕講自己的過去,對角色的理解,好象演完就完了,不知道說什麼。他所有的情緒是向內的,我採過的演技派,基本上表達能力都很好,他是例外。
他像本上了鎖的日記本,看不出在想什麼。
他會固定去酒仙橋一個帶玻璃屋頂的酒吧,那裡所有的服務生和常客都認識他,不斷有人和他打招呼,太陽好的時候,他能在那坐一天,生活比普通人還乏味。
姜文在《曉說》裡提到廖凡對他的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廖凡的角色和他的人完全是割裂的。
他說:「我開始犯迷糊了,他不是塑造一個角色而已。我留下的只有六成,他沒有一秒鐘脫離開這個人物。結束電影後,他是另外一個人,他比我想像的要豐富。」
說這話時,姜文和他合作過兩次了,第一次《讓子彈飛》時姜文對他的認識不是這樣的,或者說不夠全面,這種讓人不斷發現「和我想的不一樣」的人作為演員是優點。
在姜文眼裡,廖凡是個表現派演員;在黃覺眼裡,廖凡是個有趣的哥們兒;在記者眼裡,廖凡是個呆呆的採訪對象。可是留給觀眾的,只有角色,因為不了解他的多面,在這個眼球經濟的時代,他應該也失去了很多機會。
我不知道這對他是好還是壞,做一個不被大眾關注的演員,可以自由地、入神地獨舞,但同時也可能因為知名度得不到特別鍾愛的角色,只能在螺絲殼裡做道場。
自由和成功,哪個更重要?不知道,或許廖凡知道。
微信改版我們也不要走失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你錯過了哪些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