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小說《鬼吹燈》裡,虛構了四個盜墓門派。分別為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中郎將。也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各門派都有各自的行規,門派弟子須遵照規矩進墓探寶。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摸金門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比較注重技術。而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用來掘墓取寶,補貼軍餉,固有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
近來《鬼吹燈》系列盜墓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而在多部劇中都講述的是摸金一門。劇中摸金校尉們幹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搜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能夠迅速找到陵墓的位置。凡是進入墓中,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墓主人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須給墓主人留下一兩件寶貝。在此期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就必須把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上三個響頭,按原路退回去。也就是摸金門所說的「雞鳴燈滅不摸金」的意思。
那麼究竟為什麼「雞鳴燈滅不摸金」呢?想必大家都這樣的疑問,這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首先,為什麼非要在東南角點上蠟燭呢!根據陰陽八卦風水學中所講,東南角是巽卦,代表著風門,代表進出門。而古代陵墓幾乎都是按照陰陽風水學建造的,東南角則為點蠟燭的最佳位置。
其次,從字面意思來看「雞鳴不摸金」代表天要放亮了,而盜墓本來就是為人不齒的行當,盜墓賊為了掩人耳目,白天是不盜墓的。而「燈滅不摸金」這一說法有人認為是古人迷信所致,認為墓主人不歡迎,吹滅了蠟燭,如果再不退出去將要詐屍。而且,也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而事實上,墓室內有可能充斥著各種有毒氣體,摸金校尉在進入墓室時需戴口罩的,進入墓室內千萬不要把口罩摘下來。點燈是為了了解墓室內氧氣的含量,一旦燈滅說明氧氣含量低,如不退出則會窒息而死。而雞鳴則確實是因為盜墓不是光彩的行當。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鬼吹燈》中所寫的,大概都是出自作者天下霸唱的想像,不過能想出「人點燭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這樣經典的橋段,作者可謂是奇才、鬼才,康哥也是著實佩服。希望《鬼吹燈》作者能夠寫出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供「探墓迷」們繼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