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7年12月6日起,中央電視臺連續4天推出「新面孔」,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4位主持人分別與羅京、李瑞英搭檔現身「新聞聯播」,央視「新聞聯播」輪番上演的新人秀成為全國觀眾和媒體的關注焦點。霎時間,無數人對「新聞聯播」新主播的動態投入了最大程度的關注,其中有央視「第一美女」之稱的李梓萌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口水和眼球……
小荷才露
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裡。七歲那年,李梓萌進入瀋陽市和平區和一小學讀書。在學校裡,她有幸分在瀋陽市最好的語言老師蔣秀英任教的班裡學習。上語文課時,蔣老師除了教閱讀、寫作,還經常給同學們講《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裡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到小學六年級時,她已經展露出自己在演講、主持、寫作方面的才華。
小學畢業後,李梓萌考入了瀋陽市第一二六中學,後來又進入東北育才學校學習。在中學裡,李梓萌是同學中的活躍分子。每逢有文藝演出,她不僅當主持人,還表演節目:唱歌、朗誦、舞蹈……這些活動給了她很好的鍛鍊。學校裡有個播音室,李梓萌熱情高,她將學校的一些好人好事寫成通訊,在學生廣播臺播出;加上她播音時語音流暢,聲情並茂,她主持的節目受到學校廣大師生的歡迎。這為她後來走上新聞播音崗位打下了基礎。
不能只當傳聲筒
李梓萌是公認的中央電視臺第一美女。2007年3月,首屆CCTV杯女職工風採大賽中,李梓萌得了冠軍。她瘦削、高挑,頗有 T 型臺上模特兒的風範,走到哪裡都是人群中的亮點。其實,亮麗的外表下,李梓萌是個平和、自省、低調的女孩子。
李梓萌的經歷很簡單,從瀋陽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又在臨近畢業的半年,進入中央臺播音組實習,隨後進入中央電視臺。
沒多久,李梓萌就得到了一個機會——成為新開設的新聞節目「國際時訊」的主持人,而且一上來就是直播。在直播前的幾次演練中,李梓萌一直找不到感覺,耳邊總是聽到否定的聲音。離開播只有幾個小時了,李梓萌去演播室配合工作人員進行調光和調音等準備工作。沒想到,當她坐在主播臺非常放鬆地說了兩句時,一旁的製片人突然說:「對了,就是這個感覺!」李梓萌的心豁然開朗。「這句話就像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不僅讓我找到自信,也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找尋屬於自己的風格。」
很多人喜歡李梓萌都是從她那獨樹一幟的播音風格開始的。在播「國際時訊」時,她總是略微傾斜地坐在桌前,語言輕鬆活潑,好像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向你講述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兒。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這種風格開始逐漸被大家接受。
李梓萌說,她一直尋找著一種個人的獨有的風格,做播音這行,不能只當一個傳聲筒,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作進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變成「我的新聞」。只有這樣,從自己口中播出的新聞才能有一種人情味兒,更為觀眾所接受。
和偶像一起工作
回首自己的經歷,李梓萌總是慶幸自己走進了一個融洽快樂的集體。記得她剛去播音組實習的第一天,不知道該幹些什麼,茫然無措地坐在那裡。剛巧李瑞英老師進來,李梓萌當時下意識地像彈簧一樣蹦起來。李瑞英先是嚇了一跳,接著就笑了:「你站起來幹嗎?快坐下!」一句話讓李梓萌感覺特別親和。
那時,李瑞英就是她的偶像。李梓萌坦言,當年她根本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能和李瑞英一起工作,更沒想過會主持「新聞聯播」。不過,生活就是如此讓人意想不到,沒想到,她真的能與李瑞英在同一個節目組共同主持節目,而且還是臺裡最重要的節目——「新聞聯播」。
在外人看來,新聞播音是一個熟能生巧、越做越容易的工作。但李梓萌卻坦言自己是越做越難。對於一項全新的工作,我們在學到了一點皮毛之後都會有一些成就感。但很快你就會發現,其實知識浩瀚如海,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尋找到新的突破點。「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進步比不上在屏幕上出現的速度。所以每天結束了一天的播音之後,我都會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和自己賽跑。
如果說現在有能被別人認可的地方,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我還要感激每天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對我的工作、我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啟發,幫助我成長和成熟李梓萌是在高三的時候知道北京廣播學院這所學校,知道自己崇拜的許多「國臉」都來自這裡。而從小到大,李梓萌在主持方面一直有特長。「其實,那個時候印象中的主持人這個職業是很光鮮、很唯美的。」
「三堂會考」
1996年7月,李梓萌以遼寧省專業分數第一名的成績如願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一進學校她就發現同學中很多人都跟她一樣是當地的「高考狀元」,彼此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除認真學習專業課外,她勤奮學習播音知識,揣摩播音技巧,還選修了相關的學科,加強各個方面的修養。課餘時間她買來大量的課外書認真閱讀,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在臨近畢業前的半年,李梓萌幸運地進入央視播音組實習。她是個有心人,不僅虛心向邢質斌、羅京、李瑞英等央視著名新聞播音員學習,還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播音實踐結合起來,因而進步較快。到實習後期,她已開始參與央視《文化報導》欄目的播音工作。
李梓萌是幸運的,在她畢業前,一個機會已經出現在她面前。2000年央視決定開闢一檔全新的資訊欄目——《國際時訊》。經過筆試、複試、面試的「三堂會考」,李梓萌以脫俗的個人形象、清新的主持風格,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進入她嚮往的中央電視臺,成為《國際時訊》節目的首位主持人。
「國際時訊」的製片人和主編對於選擇主持人非常慎重,從北京多個名牌院校挑來各路「精兵強將」輪番試鏡,最終李梓萌和「國際時訊」一起走過了開播的第一天和日後的風風雨雨。在問起怎麼看待自己的幸運時,李梓萌給了一個很理性的回答:「我覺得幸運與坎坷並不矛盾。」
播《國際時訊》時,李梓萌總是略微傾斜地坐在播音臺前,風度優雅,表情自然,語言輕鬆,觀眾們感覺就像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娓娓講述國際上發生的許多新聞和異國風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這種主持風格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
在中央一套的新聞裡,「國際時訊」無疑是一朵奇葩,它以獨特的節目定位,精雕細琢的新聞,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固定受眾。「我的幸運有兩點:一是我進入中央臺,在播音組實習、工作,二是我有機會和『國際時訊』的同仁們合作。首先在播音業務上,播音組的老師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和這些成功人士在一起,會學到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其次,『國際時訊』裡高手雲集,大家都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也激勵我更加刻苦學習、勤奮向上。」李梓萌說。
「國際時訊」採用直播的方式,在直播的狀態下,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為了將錯誤率降到最低,初出茅廬的李梓萌面臨許多壓力。而李梓萌提起自己的錯誤時是毫不客氣的,「錯了就是錯了,不需要掩飾。要接受批評,更要及時改正。」
亮相「新聞聯播」
主持《國際時訊》節目的成功讓李梓萌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隨後,她又主持了早間新聞節目《朝聞天下》。對李梓萌來說,主持這個欄目並不輕鬆——她每天必須在凌晨4點起床,無論天氣狀況如何,都要準時趕往電視臺,然後化妝、備稿,與導播溝通,做好一切準備後按時播出。有了主持《國際時訊》節目的經驗,李梓萌很快就勝任了《朝聞天下》的主持工作,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新聞聯播》節目是央視的「金牌欄目」,由於節目重要,對《新聞聯播》播音員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李梓萌曾在2006年6月5日突然亮相「新聞聯播」,成為最年輕的《新聞聯播》播音員。
為了進一步提高播音水平,她虛心向李瑞英、張宏民、李修平等老播音員請教。有一次李梓萌上節目時穿的服裝扣子位置較低,被李瑞英發現了,就專門來告訴她:「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但扣子的位置不合適。」李梓萌當即換了一件扣子位置合適的衣服。有聽眾給她寫信說:「你在螢屏上顯得太年輕了,主持《新聞聯播》節目最好成熟一點。」李梓萌左思右想,怎樣才能顯得成熟一些?她試了很多髮型,最後在頭上戴了個發套,看上去果然成熟了一些,與觀眾的要求比較吻合。為工作,她戴上假髮近14年。這一戴就是十四年,觀眾們甚至不知道私下的她那麼活潑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