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之前,拉什福德正在家裡休息,他的手機突然響了,來電顯示是未知號碼。
電話那頭的聲音再熟悉不過,而這也是拉什福德五年前升入曼聯一線隊以來少有的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場景之一。
這通電話是弗爵爺打來的,他想親口告訴拉什福德自己為他感到驕傲,很開心看到他藉助自己英超球星的社會地位替窮人和弱勢群體發聲。
弗爵爺和拉什福德聊了大約20分鐘。他們聊起了足球,因為足球永遠都會是塑造了兩人人生的終身愛好。他們也聊到了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可能面對的困難。兩人聊得越久,就越能感覺到,儘管年齡差了足有55歲,他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
拉什福德在曼市南部的威森肖長大,兒時的貧苦生活促使拉什福德發起了一項社會運動,正面與鮑裡斯-詹森及其他政府人員抗爭,防止孩子們挨餓。
弗爵爺的老家則是位于格拉斯哥克萊德河畔加文區的兩居室,他也從未忘記自己的根。
當弗爵爺在1986年入主曼聯時,他給自己的住所命名為費爾菲爾德,那是他父親在加文就職的造船廠的名字。他的第一匹賽馬叫「昆士蘭之星」,取自他父親曾經參與建造的一艘船隻的名字。弗爵爺曾說:「我喜歡周圍能有些什麼讓我想起在加文的生活,很多人會樂於斬斷自己的根,我理解不了他們的想法。」
這位英國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主帥甚至在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幅標語來強調自己來自何處。標語全是大寫字母,寫著「AHCUMFIGOVIN」,得用格拉斯哥口音來讀。如果看不懂,翻譯一下:我來自加文。
他想說自己為拉什福德所做的一切感到無比驕傲。他想要訴說自己的感受,能見證一名身著紅衣的曼聯青訓畢業生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自己非常開心。但他也想和拉什福德聊聊足球之外的一切,兩人之間的談話已經超出了足球範疇,因為對於拉什福德來說,足球也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
故事始於一排不起眼的房子前的那塊草地上,小拉什福德正在模仿自己最喜歡的球星——C羅,很快人們就發覺,這個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天賦。
拉什福德還會經常回去看看自己的老家。他在肚子上紋了個文身,圖案是自己長大的老房子以及當年練球的那塊草地。他會利用那棵大樹進行射門練習,燈柱也沒放過。
籤下第一份職業合同後,拉什福德用自己的薪資幫母親梅蘭妮償還了房子的抵押貸款。現在這棟房子仍是他們的資產,不過已經租給了一對夫婦,這對租客也已經習慣了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
馬路另一側是一排商戶,其中有一家Raja Bros便利店,拉什福德對這個社區的最早記憶之一就是有鄰居在便利店贏得了大獎,隨後就拿著獎金去了西班牙,他以為鄰居會就此離開,沒想到兩周之後回來了(事後得知,鄰居獲得的獎金是大約3000英鎊,而不是學校操場上流傳的30萬巨款)。
街道兩頭都有烤肉串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去山姆家還是洛基家。這裡還有一家名叫Hidden B4auty的沙龍理髮店,以及提供全日早餐的託尼咖啡,外牆上印著一個湯匙搭配艾菲爾鐵塔的圖案。
嚴格說來,這裡已經是Northern Moor區了,我們還只是在歐洲最大公營房屋區的邊上而已。不過這裡離威森肖中心只有幾分鐘的路程,走上一段路之後你就能看到那條在國家足球博物館展出的著名橫幅:拉什福德1-0鮑裡斯。
拉什福德兒時在巴頓巷的住所
史密斯樂團吉他手Johnny Marr就在威森肖公園的另一頭長大。喜劇演員Caroline Aherne也曾生活在附近。
然而可以這麼說,作為《無恥之徒》劇集的取景地之一,威森肖和戈頓(從足球層面講,這是尼基-巴特的老家)一樣飽受糟糕風評的恥辱。在威森肖長大的人們也意識到,有時候獲得不良聲譽比擺脫它要容易多了。
曼聯教練科林-利特爾說:「這裡確實會發生壞事。上周剛發生一宗兇殺案,就在那條路上。」
利特爾對於這片區域也是非常了解的,畢竟他也曾在這裡生活過。拉什福德的「地盤」是巴頓巷,利特爾則是希倫德路。後來利特爾開啟了自己的球員生涯,主要是90年代效力於克魯,最終成了幫助拉什福德順利從曼聯青訓畢業的教練之一。
「我倆第一次見面時他才12歲。」利特爾回憶說,「我們的生活就此有了交集,因為他住的地方離我的老家只有100碼。之前我們也聽說過那裡有個孩子會踢球,而且非常出色。因為我曾經在那兒住過,所以我經常接送他參加訓練。我覺得可能曼聯俱樂部的每個人都曾經捎過馬庫斯一程。我會把車停在商店門口,按響喇叭通知他,馬庫斯就拿著吐司從家裡出來。」
也許這正是人們嘗試理解為什麼拉什福德想幫助其他人時首先要了解的。是什麼讓一名英格蘭國腳願意給予社會這麼大的回饋?
你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與拉什福德兒時在巴頓巷的生活經歷有關,漸漸長大的他也明白了身邊的人為了自己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就比如那家鄰居為拉什福德犧牲的時間,他們的孩子也曾是曼聯的青訓小將之一,後來被俱樂部放棄。他們之前也會不時順帶接送拉什福德參加訓練,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拉什福德無論去克裡夫基地還是後來的卡靈頓都會相當不便。儘管自家孩子沒能撐下來,他們仍繼續接送拉什福德。
其他家長也提供了幫助。如果曼聯教練有空,他們會接送拉什福德,如果他們沒空,還有弗萊徹莫斯的球員家長及時補位。
實在蹭不到車,拉什福德就會研究公交時間表,制定好路線橫跨城市。如果能在三份工作中擠出時間,梅蘭妮會自己接送拉什福德。有一天晚上他們離開卡靈頓之後,拎著大包小包沿著伊舍伍德路走了半英裡抵達公交站,結果沒能趕上末班車。
當初弗爵爺有意將訓練基地建在偏僻的荒地上,因此卡靈頓周邊的配套設施基本等於沒有。道路一側是一家馬術學校和配套的馬場,還能看到一個變電站,而在道路另一側是個工業園區,全都關門了。路上只有他們倆,一位母親和自己的孩子,身上沒錢,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坐在路邊。儘管不想在拉什福德面前表現出來,梅蘭妮當時真的感到害怕。這時候有一輛車駛過,司機是卡靈頓的一名工作人員,還揮手與他們道別。15分鐘之後,同一輛車開了回來。司機搖下車窗,「你們還好嗎?」
這位工作人員將娘倆送到了家門口,並且友善地告訴他們,下次再碰上同樣的情況,曼聯俱樂部永遠會有人提供幫助。
但生活真的不易。梅蘭妮在Ladbrokes投注點擔任出納,另外還有兩份清潔商業場所的工作。拉什福德從未忘記梅蘭妮在撫養自己,兩個兄弟德懷恩和丹恩,以及兩個姐妹香黛兒和克萊爾長大的過程中吃了多大的苦頭。他親歷了全家的艱難生活,也仍然記得梅蘭妮有時候會為了讓孩子們多吃一點而不吃飯直接出門上班。梅蘭妮總是說自己已經吃過了,好幾年之後,她最小的孩子才明白媽媽一直在說謊。
他也從未忘記德懷恩為自己做出的犧牲。比拉什福德大14歲的德懷恩也曾在當地踢球,與其他孩子一起踢比賽時,他總是會注意到其他人的爸媽會在場邊觀戰。20出頭的時候,德懷恩意識到自己必須成全還在上小學的弟弟的足球夢想。如果德懷恩周五晚上要出門,他總是會早早地回家,準備次日上午的比賽。和梅蘭妮一樣,德懷恩也同時接了三份工作貼補家用。
拉什福德今年九月寫給議員那封公開信中,有一句話格外戳心:「我現在都還記得,媽媽會哭著入睡,白天已經連續工作了14個小時,但她仍不知道如何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這就是我親歷的現實。」
拉什福德並未誇大事實。還是個孩子的拉什福德已經知道了挨餓是什麼感覺。父親不在身邊,家庭財政狀況相當緊張。梅蘭妮還記得,有幾次家裡連一片麵包都沒有。所以足球不單是拉什福德的一生所愛,更是尋求更好生活的途徑。
「我是親眼見過的。」曾經和拉什福德一起在曼聯青訓學院打拼的羅布森-巴克利說,「有時候他會空著肚子來參加訓練。我親眼見過,太糟糕了。他媽媽要撫養5個孩子,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真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一點點餬口的食物,僅此而已。」
「我想這就是拉什福德早早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職業球員的原因。他一無所有,已經親身體驗過了,正是那樣的貧苦生活,讓他想到自己現在能做一些事。他知道自己能帶來改變,不至於讓其他的孩子經歷他曾經的生活。」
「他本來有可能走歪路,擁抱毒品和犯罪。他所在的那片社區非常亂,以後變成任何樣子都是有可能的,但他沒有墮落。之前我去他家找他時,看到社區裡的很多人都在幹不法勾當,我記得馬庫斯會對他們說:『為什麼要這麼做?收手吧。』儘管當時他自己還是個孩子,他已經在嘗試幫助他們了。」
搬去Northern Moor之前,拉什福德一家住在威辛頓的索爾特尼大道,那裡是曼市又一個大型工人階級社區,如今在Coffee House Cafe的外牆上,有一副拉什福德的巨型畫像。街頭藝術家Akse用黑白兩色畫出了拉什福德,不過更引人注意的是牆上的那句話:
以知曉苦痛會是實現夢想的最大助力而自豪。
拉什福德原本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貧窮,直到11歲那年,他可以搬入曼聯宿舍了,見到了來自不同環境的其他孩子。就是在那個時候,拉什福德明白了人生是何等不公,他也有了一個想法,如果自己以後真能成為職業球員,自己想做些什麼。
「只有親身體驗過,你才會明白這些事。」利特爾表示,「他的經歷和我差不多。小時候住在公營房屋區,全家沒多少錢。然後,當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時候,你更能體會有些人過得有多艱難。你還會記得上學時曾經挨餓的那種感覺。」
「如果你的雙親沒有工作,或是收入不夠,你就會在學校領到免費餐券。等到長達6周的假期來臨,你連校餐都吃不到了。你只能出門去玩,玩上一整天,反正中途也沒有東西吃。你就這麼死撐,但真的很餓。然後回到家,可能吃得上這一天裡唯一的一餐飯。」
「馬庫斯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種感覺,因為他這一代人很多人都親歷過。我那個年代也發生過。我們不應該讓這種悲劇繼續重演了。肯定會有比讓孩子們餓肚子更好的辦法。」
……………………
現在回看,假如當初曼城拿下拉什福德,他帶著藍色的曼市足球信仰長大,那畫面簡直不敢想像。
小時候的拉什福德除了在曼聯參加訓練,還會跟隨弗萊徹莫斯隊在曼城位於普拉特巷的訓練基地出席訓練課。普拉特巷離拉什福德在威辛頓的家並不遠,而且(這也是首次披露的消息),8歲的拉什福德曾為曼城U9隊出戰過2場比賽,兩場比賽的對手分別是狼隊和謝周三。曼城認為拉什福德是曼市同年齡段的孩子裡最出色的一位,其他俱樂部也是這麼想的。利物浦和埃弗頓都想籤下他,克魯和阿克靈頓也做出過嘗試。
但拉什福德出生於一個曼聯球迷之家,也早早定下了自己的心儀俱樂部。甚至曼城兩度嘗試誘惑拉什福德轉投藍色陣營,他也沒有絲毫動搖。有一回,德懷恩受邀同十多名曼城高層見了一面。曼城第一次發動攻勢時,拉什福德12歲。而曼城不願接受拒絕的答覆。
「到他13歲時,曼城再次找上門。」巴克利說,「他們開出的條件是一套房和其他的優厚待遇。但馬庫斯從始至終都是紅魔,他只想為曼聯效力。」
如今我們眼前的這名23歲A級球員已經是曼聯歷史射手榜的第27名。只要再收穫3粒進球,拉什福德就能追平坎通納(82球),下一個目標則是貝克漢姆(85球)。憑藉已經到手的79粒進球,拉什福德在這份榜單上已經超越了約克、範佩西和貝巴。本賽季他已經在20場比賽中打進了12粒進球,十分有希望超越上賽季22球的成績。
可能這才是拉什福德的免費校餐運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他一直在和英國政府抗爭,同時還沒耽誤身為一名頂級運動員的本職工作。儘管有時候他肩頭的負擔確實很重,他的競技狀態並未出現明顯的下滑。即便是本賽季受到了肩傷的困擾,只要看過拉什福德的表現,任何人都不會懷疑他會被場上場下的重壓擊倒。
「那也是我最擔心的一點。」另一位前曼聯梯隊隊友吉米-鄧恩表示,「你仿佛同時看到了兩個人。一個出現在新聞中,他在幫助孩子們改善生活條件。然後你會想,『這怎麼會是那個在場上為曼聯打進精彩進球的傢伙呢?』但真就是同一個人。」
「我能給他的稱讚頂天也就是這樣了,因為當你接下這樣的挑戰時,你已經讓自己處於相當不利的位置了,如果在場上不能拿出出色的表現,你會成為外界批評的焦點。馬庫斯很幸運,他周圍的人們都很好,他也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就,讓自己的雙面生活取得了平衡。他渴望改變這個世界,不單是曼市,是全世界,但同時,他的比賽表現也相當驚人。」
鄧恩在伯恩利迎來了自己的英超生涯,但和拉什福德其他的老朋友一樣,他也會大方地承認自己十分欽佩拉什福德。當年同一個梯隊的孩子們如今在聊到拉什福德時,都會說有時候仍能看到曾經的「小拉什」的影子。
鄧恩說:「甚至是比我們年齡更大的一些球員也十分佩服他。對馬庫斯來說,思考的問題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想的是,『我能做到嗎?我能為曼聯效力嗎?』他想的則是,『我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拉什福德與吉米-鄧恩
「他的目標和90%的同齡球員都不同,不是能在英超立足,或是過上富裕的生活。遠比這些目標宏大,他想的是『我要贏得金球獎,我要贏得英超冠軍和歐冠冠軍。對了,我還要救助那些孩子,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我敢肯定地說,等到某一天他的這些夢想都實現了,他心中還會有個聲音說:『我要成為第一位成功登月的球員。』」
鄧恩見證了拉什福德首次起飛,那是2016年2月,曼聯在歐聯杯對陣中日德蘭,馬夏爾賽前熱身時受傷,時任曼聯主帥範加爾直接將年僅18歲的拉什福德放進首發名單。曼聯最終5-1大勝,拉什福德打進2球。
「他有這麼出色的表現不會讓任何人感到驚訝。」鄧恩表示,「我們驚訝的是他的閃光來得這麼早。比賽前一天,馬庫斯甚至可能不會進入比賽大名單。費萊尼受傷了,阿什利-弗萊徹也受傷了,該鋪墊的都鋪墊好了。」
「那場比賽我就在看臺上,有人看到馬庫斯坐在板凳席上,於是驚呼『不會吧!』開球之前的10分鐘,有人看到馬庫斯準備首發登場了,『這TMD是開玩笑吧!』他的哥哥在現場,他媽媽也在現場,所有好友也都在現場。比賽開始前,我們還看到他看向了看臺,看著我們,然後立刻進入比賽模式。看到他進球的那一刻,我們幾乎要瘋了,大家都非常激動。」
當晚拉什福德睡得並不踏實,第二天他又早早地起床,穿好行頭,打上紅白條紋的領帶,趕赴位於塞爾的默西阿仕頓學校。這天拉什福德還有考試要完成,之後他又和朋友們去踢球了。
「曼聯給我們教授了非常棒的職業文化,告訴我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鄧恩說道,「重視文化課的理念已經在我們心中牢牢紮根了。不論我們多麼期待他的天賦,曼聯的教育官員和教練都不會急切地把馬庫斯招進隊裡耽誤他的學業。所以他還得完成自己學生身份賦予的工作。我們倒是比他還要激動。」
……………………
拉什福德效力於曼聯青年隊時的老照片能提醒我們,想在曼聯這樣的豪門取得成功有多困難。
圖安澤貝跟隨拉什福德的腳步進入了曼聯一線隊,麥克託米奈也是。但想在這個級別的平臺立足太難了,許多球員都沒能堅持下來。
德文特-雷蒙德如今在雷克斯漢姆,馬修-威洛克去了吉林漢姆,羅-肖恩-威廉士已是什魯斯伯裡的一員。喬治-道林頓為低級別聯賽的布利斯靈頓守門。曾被寄予厚望的左後衛傑克-肯揚似乎已經告別足壇。也許大家還記得查理-斯科特的故事,他6歲就加入曼聯青訓,一直待到20歲,但2018年夏天被俱樂部放棄,他也因此患上抑鬱症。
今年早些時候接受The Athletic採訪是,斯科特正在伯明罕的一個建築工地上工作。「有好幾次我都動了輕生的念頭。真到了這個地步。有一回我一邊開車一邊想,『如果我撞上那棵樹會怎樣?』」
拉什福德看到那篇文章後,給老朋友打了電話,兩人好好聊了聊。不過拉什福德送上的並不是一次性的關心。自從兩人踏上不同的人生軌跡後,拉什福德和斯科特溝通過很過次。拉什福德邀請他和自己待在一起,而且告訴他,任何時候都歡迎他拜訪。
斯科特如今在香港超級聯賽重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他表示與拉什福德的友誼正是自己能順利度過那段最灰暗的時光的原因之一。「我們是一起在曼聯青訓體系中一路成長起來的,現在我們仍是好朋友。馬庫斯經常給我發信息,問我過得怎樣。他一點也沒變,15歲是什麼樣子,成為超級巨星後就還是什麼樣子。」
從愛爾蘭來到英格蘭後,鄧恩成了MANUSS體系(曼聯學生獎學金)的一員,加入了拉什福德所在的梯隊。日常安排是白天先好好上課,放學後再參加訓練。他們會在早上九點前見面,然後在晚上九點回家,用鄧恩自己的話說,「從15歲到18歲,很多時候我們幾乎是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待在一起。」
但是在鄧恩16歲的時候,需要進行雙重髖部手術的他得了思鄉病,他不開心了。
「那次傷勢非常嚴重,我在輪椅上坐了兩個月,又拄拐過了兩個月,之後還有兩個月走路是一瘸一拐的。我會先去學校上課,然後回球員宿舍,其他球員都會出去參加訓練,我覺得自己被拋下了。我來自愛爾蘭,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我覺得自己有些迷失了,沒法應付全職足球生涯的要求。家人也不在身邊。那段時間非常難過,我非常沮喪。」
「馬庫斯希望我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哪怕是小事,比如一起去購物。他會說:『咱們一起去特拉福德中心逛逛吧。別因為不方便就推辭,我們可以找個輪椅,我幫你推。』這就是典型的馬庫斯,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
「他願意接送我,因為馬庫斯就是馬庫斯,他是我們之中第一個拿到駕照的。他給我找來了輪椅。我立刻就覺得好多了,因為我又融入這個大家庭了。這些細節真的非常重要。我現在還留著當時的照片,我坐在輪椅上,馬庫斯推著我在特拉福德中心逛。」
……………………
拉什福德的不懈努力迫使鮑裡斯-詹森同意擴大免費校餐計劃後,威森肖又出現了另一條橫幅。
這條寫著「全人類聯合起來#終結兒童貧困」。其中的部分字母是紅色的,組成了紅色的「曼聯」字樣。但咱們必須把話說清楚:這不單是曼徹斯特人的事。
因為拉什福德的努力收益最大的區域之一就是那座沿著M62公路開上40英裡即可抵達的城市,這裡和曼徹斯特之間的敵對關係有著悠久的歷史,作家兼廣播主持斯圖爾特-馬科尼曾在《餡餅與偏見》一書中寫著:「血染西西里般的深仇大恨。」
這樣的背景只會讓曼聯下個月的安菲爾德之旅有種奇怪的感覺,因為拉什福德有可能受到利物浦球迷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對待方式。
「我衷心希望我們能和他在球隊大巴前碰面,不止要歡迎曼聯球隊大巴的到來,還要歡迎他走下大巴。」利物浦球迷組織香克利精神的現任主席Joe Blott這樣說,「可以說他就是最好的運動提倡者,一位工人階級出身的球星扛起了整個免費校餐計劃的重任。他的成就是難以估量的。」
在設立食物銀行以及解決兒童貧困問題等方面,利物浦球迷一直都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群體之一。香克利精神曾經鼓勵曼聯球迷信託基金採取同樣的行動,並在球隊兩年前做客夢劇場時送出了部分首批捐贈物資(球迷支持食物銀行網絡當時將其稱為「利物浦人不懷好意的禮物」)。
「參與其中的人們總是講,足球有著打破隔閡的強大力量。」Joe Blott表示,「我們的口號是,『飢餓不為任何一家俱樂部效力。』我們希望加大對飢餓問題的宣傳力度,並將其政治化。這也是拉什福德所做的。他接下了這個艱難的挑戰,讓所有人都正視這個問題。」
上個月曼聯做客古迪遜公園時,埃弗頓球迷就通過現場大屏幕向拉什福德表達了敬意。「謝謝你堅持為默西塞德以及全國有需要的孩子們發聲。」
拉什福德看到屏幕上的留言後非常感動,但同時也有些尷尬,當然,是正面意義。他正和隊友們在一起,不希望自己被視為特殊的一個。這也許同樣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明天拉什福德將收到BBC年度體育人物的特別獎。本周早些時候,FIFA也因為他場外的傑出貢獻給他頒發了獎項。拉什福德已經獲得了MBE榮譽勳章,本賽季任何一項年度最佳球員的投票,他都有可能衝到次席。不過這些都不是拉什福德關心的事。
拉什福德之所以願意做這麼多事,就是希望藉助自己如今的社會地位,讓孩子們不至於經受自己曾經體驗過的困難。他花了很多時間與貧困家庭溝通,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他親眼看到了沒辦法給孩子們優渥生活的家長們是怎樣的痛苦和內疚。
有一位母親對他說,自己和兩個年幼的兒子每天就靠三片麵包過活,她會把麵包泡在熱水裡,再加點糖,希望這麼做能緩解一歲大的孩子的飢餓感。
還有個家庭就直接把床墊鋪在地上睡,因為他們已經把床鋪以及其他所有值錢的物件都賣了,換取給孩子們的食物。
更讓拉什福德感動的是其他孩子們的善心。一位7歲的熱刺球迷給他寫了封信,表示願意捐出自己的零花錢。伯明罕一所小學的孩子們發起了籌款行動,並希望能用拉什福德的名字為一間教室命名。哈洛的一間學校裡出現了拉什福德的巨幅壁畫。還有其他的無數信件,每周拉什福德都會收到數千封,而梅蘭妮也多了個新工作,運營兒子的球迷俱樂部。
夢劇場的工作人員會說到,拉什福德曾多次熱情地宣講流落街頭帶來的種種問題。他經常會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突然現身俱樂部的社區活動,組織者無奈之下只能提醒他,最好還是提前打個招呼,方便他們做些準備。畢竟拉什福德每次現身,都會被熱情的球迷們層層圍住。
拉什福德會跟朋友們說,如果自己將頂級球員的角色視作只需要安心踢球就好,那就對不起自己和家人。對拉什福德的調查越是深入,你就越能明白兩點。
第一就是拉什福德將拳王阿里視為偶像,本賽季他戰靴上的鞋帶就印著阿里的名言:「必須明白旅程中的每一刻都是我們靈魂升華的重要環節。」
第二就是拉什福德所做的一切都絕對不是公關手段或個人宣傳。沒什麼貓膩,你看到的就是百分百的拉什福德。
有些球員取得成功,尤其是躋身頂級球星之列後,會進入全新的社交圈子。但拉什福德不是這樣,他最親密的朋友仍是在巴頓巷小學結識的老同學。
拉什福德仍會回到Raja Bros便利店和大家聊聊,因為他知道只有在這兒才能買到自己最喜歡的餅乾:小山牌的草莓夾心餅乾。
他也從未忘記巴頓巷小學的老師們,還在未進行任何公開宣傳的情況下贊助學校建了一座全天候球場,學校也有意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喜歡回來看看。」曾教過拉什福德的老師Simon Pyne說,「頭一回是他剛剛完成曼聯首秀之後。他不知道那天我們正在舉行學校舞會,他還以為孩子們都回家了,只有教職員還在學校。結果他成了舞會的焦點人物,孩子們給他圍了個嚴嚴實實。」
拉什福德是什麼類型的學生?「如果班裡所有學生都和他一樣,你就省心了。他會關心其他人。馬庫斯曾經坐在一個有些行為需求問題的特殊孩子旁邊,他會幫助他安定下來,完成學習任務。其他學生都很尊重他,我想他也意識到了這點。只要他能做到,他就會提供幫助。」
Pyne指出了關鍵點,實際上所有人都說到了這點,就是拉什福德內心成熟的一面,這得益於他母親和哥哥的積極影響。
「我知道馬庫斯和小學認識的好友們保持著密切聯繫,有些人確實有可能把他帶上另一條不同的道路。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一點。想想拉威爾-莫裡森,他並沒有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足球生涯,不幸的是,職業生涯也一落千丈。區別就在於各人的決心,馬庫斯對足球夢想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就比如當年的修學旅行,巴頓巷的五年級生和六年級生一起去了湖區。他們住在溫德米爾邊上的Ghyll Head戶外教育中心,用數天時間參與劃獨木舟、攀巖和其他戶外活動。而10歲的拉什福德還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
「他提問能否將自己的鬧鐘定得早一些。」Pyne回憶說,「他希望能比其他人起得更早,我問他有什麼打算,本來到了早餐時間就會叫他們起床的。他解釋說自己想早點起床做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
「每天早上他都會堅持自己的訓練,沒有吵到其他人,就是醒來後在房間裡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沒人告訴他需要這麼做,但他想好好錘鍊自己。」
關於拉什福德的這一特質,還有其他故事。前曼聯U18教練保羅-麥吉尼斯也記得拉什福德早早就展現出自己的職業態度。「教練們會去他家接他參加訓練,他會一邊等車一邊藉助牆壁和垃圾桶練球。訓練結束回到家後,他又會立刻跑到家門口的草皮上練球。」
「他對這項運動的愛一向是如此熾熱。我們會在上午十點開始訓練,而他九點半就開始練習任意球。訓練結束後,馬庫斯、圖安澤貝和羅-肖恩-威廉士還會來場田徑賽,他們會跑過整個球場的長度。而且,天啊,他們的速度真的非常快。」
前曼聯青訓主管吉姆-瑞恩曾經這樣告誡青訓學院的孩子們:堅持做對的事才是硬道理。瑞恩解釋說,你在場上的正確決定決定越多,你就能變得越好,你在場下做的好事越多,能交到的朋友也就越多。
拉什福德曾通過閱讀《野蠻進化》這本書得到了激勵。然而從14歲到17歲,拉什福德因為奧-施二氏病引發的反覆性膝蓋疼痛吃盡了苦頭,引發這種疾病的原因是他身體發育的速度過快。現在曼聯俱樂部會非常小心地控制拉什福德的食譜。
儘管如此,拉什福德還是從12歲起就和年齡比自己大的球員們一同比賽。每周一下午,他們都會在卡靈頓基地的「籠子」裡踢,也就是說不存在出界了。比賽節奏非常快,強度也非常大,而拉什福德並不是適齡球員,要和年齡大一些的球員們同場競技。
「場上還有林加德、博格巴以及其他奪得青年足總杯冠軍的球員。」麥吉尼斯解釋說,「U18球員會先進去踢,當時馬庫斯才高一,起初小球員們都不敢進去,因為跟不上節奏。然後他們會逐漸參與進去,前輩們也不會認真地跟後輩上身體對抗,除非後輩認真過頭。」
曼聯青訓體系的球員們都被教導除了有良好的比賽表現,還要有良好的行事作風。團隊精神也會代代相傳。
「你能感覺到球員們都像兄弟一樣。馬庫斯升上一線隊後參加的那場曼市德比就能看出來,他比賽中有一次摔倒在地,所有曼城球員都圍了上去,指責他跳水。傑西是第一個衝過去保護他的。這種感情能一直追溯到巴斯比寶貝時代,大家在一起踢球,就是一家人。」
……………………
繼續接下來的故事之前,咱們必須先說明一點,拉什福德也不是在所有故事中都帶著天使般的光環。
「我不打算說謊,告訴你說他就是個純粹的聖人。」說到這兒鄧恩自己也笑了,「絕對不是。如果我說我和馬庫斯不是學校裡最要命的麻煩人物,那我就是在說謊。但馬庫斯就是有本事,他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搞出事端,成為麻煩的中心,卻總能不耽誤自己的正事。我會胡鬧,他也會胡鬧,但是等一下,為什麼你該做的事全都搞定了?」
拉什福德曾是世界範圍內擁有耐克贊助合同的最年輕球員。「從14歲起馬庫斯就能得到一切了。」巴克利表示,「他是我們之中唯一有球鞋贊助的人,但他依舊腳踏實地好好踢球。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我們(梯隊球員)都得穿黑色的球鞋,有贊助在身的他不會故意穿一雙粉色的或者黃色的,他就想和我們其他人保持一致。」
後排從左至右:託辛-科辛德,鄧恩,圖安澤貝
拉什福德至今仍會選擇黑色的球鞋,因為他還牢牢記著那個理念,不讓自己在球隊裡顯得非常顯眼。當然,他還是成了最顯眼的那個球員,因為他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登上了世界上眾多媒體的頭版頭條。大巴黎高層的人們就對他影響英國政治的方式十分有興趣。
也許唯一的問題就是每一天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事需要他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如今在執教曼聯U18隊的利特爾說,「這不是那種花幾個鐘頭就能搞定的工作。我們也希望他能抽出時間和小球員們聊聊青年賽事以及對俱樂部的意義,但真的很難找到日程空當,他現在有了一項更大也更為重要的工程。」
「他正在做的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從威森肖最貧困的群體,到這個國家最富有的大亨,所有人都在關注。這項運動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你可以看到全世界正在上演的政治鬧劇,比如川普引發的各種爭議,他們只是想互相攻擊而已。馬庫斯沒有這麼做,他只想為了正確的理由將所有人團結起來。他的所作所為讓政客們顯得無比尷尬。」
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雙手歡迎拉什福德的大活躍,針對他的狙擊行動已經啟動了。這場非官方的阻止拉什福德運動的目的就是破壞他的成果。「我已經見識過好幾次雙方的溝通了,議員們紛紛為自己的不作為辯護。」利特爾說,「馬庫斯的回覆很棒,頭腦很冷靜,回答也並無惡意。你能看出來他比議員們更了解實際情況。這就是個大問題,在政府辦事的那幫人並不清楚挨餓是什麼感覺。」
「我敢打包票,鮑裡斯-詹森從未有過類似的體驗。所以對他來說,基本上就是:『好的,不必再說了,馬庫斯,我們不需要繼續聽下去了,你幹得不錯。』但每時每刻仍有很多人必須救助於食物銀行。」
說到這裡,最熟悉拉什福德的人們表示,他的足球經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就算是聽到人們說自己的壞話,也不會比曼聯球員在客場的待遇更加糟糕。當他經受挫折時,足球教會他要拿出自己堅韌的一面。因此衛生部長漢考克在某次接受採訪時把他的名字說成「丹尼爾」時,拉什福德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只是淡然地回應:「我還聽過更糟糕的稱呼。」
不過推特足以成為戰場。「我曾經擔心過社交媒體對他的影響。」利特爾表示,「我看到一些評論後都氣得不行。我會想,『你們這些人都不認識他,怎麼說得出這種話?』我對這種事還是相當敏感的。」
「有時候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不看。不看報紙,也不看社交媒體。但馬庫斯已經找到了應對辦法,沒問題。現在他的臉皮練得足夠厚了,寵辱不驚。他是個十分陽光的孩子,也知道不論如何都始終會有人嘗試打擊自己。」
看到自己的好友被針對時,巴克利也覺得難過。「不幸的是,總是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並不希望馬庫斯這樣的人取得成功,因為這會讓他們自己顯得難堪。」
「他們不想看到『來自威森肖的拉什福德』成為社會榜樣,只想看到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成功。他們不想看到這麼一個成長曆程非常艱難的人去幫助自己幫助不了的人。他們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理解不了。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幫助正在受苦挨餓的孩子們?馬庫斯所做的不單是成為合格的曼聯左邊鋒或中鋒,他還要嘗試改變世界,嘗試改善孩子們的生活。」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他證明了球員不是一定過著擁有10輛豪車,業餘時間忙著在社交媒體上曬照片的生活。很多球員會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銀行帳戶非常好看,但並不關心其他人。幸好我們還有馬庫斯。我很自豪我能認識他並和他成為朋友。」
威森肖的人們也為拉什福德感到驕傲。「他不只是一名足球鬥士,還是一名社會公義鬥士。」該選區的議員邁克-凱恩說,「他發起的這場運動源於他自己的生活經歷。他親歷過食物短缺的問題,這也是現在的很多孩子們仍要面對的。在威森肖,來自3000個家庭的5000名兒童都受到不良負債的困擾。」
「拉什福德的成就提振了整個社區的精神,與校長們溝通時,你能明確感受到他帶來的積極影響,這個從威森肖走出的孩子改變了政府政策,緩解了兒童飢餓的問題。」
凱恩已經向拉什福德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去議會一趟。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凱恩也必須明白,威森肖之子的空餘時間真的不多。
拉什福德還在參與其他的大工程。他是FareShare的形象大使,這家公司會收集原本會被浪費的食物,然後重新分配給一線的慈善機構。他成立了一個兒童圖書俱樂部,旨在提升孩子們的閱讀和讀寫能力。他正在帶領一家足壇豪門衝擊榮譽。等到下場雙紅會時,拉什福德的場外運動也許還會說服曼聯球迷重新審視一下助威歌曲。
Joe Blott說道:「我衷心希望那首用聖誕歌曲改成的『餵飽利物浦人』可以告一段落了。拉什福德所做的已經超越了球場上的敵對關係。沒錯,每年有這麼兩次,我們都會在90分鐘裡盡情高歌,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都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比起互相敵視,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讓我們好好利用球迷和球員的力量,創造根本性的改變。」
兼具英超球星,人民英雄,威森肖驕傲等多重身份的馬庫斯-拉什福德肯定會同意這個觀點。在拉什福德的新粉絲之中,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是球迷。而且千萬別忘了:拉什福德還會繼續努力以便給自己安排登月之旅。
「現在我在電視上看到馬庫斯,還是會有些恍惚。」巴克利說,「小拉什,MBE。他媽媽仍然會選擇去普利馬克(服裝零售公司)門店購物,他們一家過得非常樸實。如果你在店裡碰到她,你絕不會認為她是有錢人。他們曾經有過那麼艱難的生活,而現在,他們可以幫助其他人了。能認識他們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