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在二戰中的英勇表現在歐洲淪陷各國王子中屈指可數,是「不朽的歷史象徵」。
▲2014年12月2日,盧森堡郵政為前任大公讓登基50周年發行一枚紀念郵票。
文 | 陶短房
當地時間4月25日,歐盟面積最小的成員國之一——盧森堡大公國發布了一則令人矚目的訃告:盧森堡前大公、現任大公亨利的父親讓(Jean)因肺炎久治不愈於4月23日病逝,終年98歲。
一、哀悼的大場面
盧森堡政府第一時間向全體國民和全世界發布了訃告,並宣布了在21世紀顯得頗有「復古」感的繁瑣葬儀——
當地時間4月28日14時30分,前大公靈柩將從暫時停靈的伯格城堡用隆重禮儀移送到大公宮,沿途將開放供各界民眾憑弔;
4月29日上午起在大公宮小教堂供公族和官員親友瞻仰遺容;
5月3日全天(至16時),開放供全體國民和外國來賓憑弔和瞻仰儀容;
5月4日上午11時,葬禮彌撒將在盧森堡聖母院舉行,屆時現任大公亨利夫婦和公族要員將全體出席,並對任何有意參加葬禮的國內外來賓開放,隨後將舉行安葬。
哀悼期長達6周,其中前12天為法定全國哀悼日,各重要場所均降半旗致哀。
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盟各成員國(包括正在鬧脫歐的英國),以及遙遠的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均在第一時間向這位剛剛逝去的近百歲老人、歐洲最後一個「活著的」大公國「太上皇」,表達了鄭重的悼念之情。
如此一個彈丸小國前君主的壽終正寢,何以引發偌大「陣仗」和國際性反響?
二、「不朽的歷史象徵」
盧森堡是個「古老」而「年輕」的國家。
說古老,是因為其歷史和公族血統傳承,可追溯至近千年前的中世紀;說年輕,是因為這個小國不幸處在歐陸幾大勢力的夾縫處,經常淪為大國爭鬥的犧牲品。直到1839年《倫敦條約》它才第一次被正式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1890年最終獲得獨立地位。
1921年1月5日,讓出生於盧森堡大公宮,母親是剛剛繼位兩年的盧森堡女大公夏洛特,作為女大公六位子女中最長者,讓很早就被父母寄託厚望,小學畢業後即被送到英國安普爾福斯做「小留學生」。
後來他又和同時代大多數歐洲王子一樣披上戎裝,進入著名的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深造。1939年1月5日,年僅18歲的讓被正式指定為盧森堡親王(即「接班人」)。
然而,戰爭讓他原本一帆風順的「王子生涯」被生硬地打斷:二戰爆發了。儘管早在1867年小小的盧森堡就宣布「永久中立」,但納粹德國和它的「上一代」——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樣,粗暴踐踏了盧森堡的中立,強大的德國陸空軍潮水般湧過盧森堡邊界。
小小的盧森堡只有兩個排的正規軍,當然無力抵抗納粹,但夏洛特女大公卻表現出一個「老貴族」的勇氣:1940年5月9日,她宣布盧森堡對德宣戰,隨即率領全家匆匆離開大公宮,南逃法國,1天後盧森堡淪陷。
年輕的讓也隨著父母弟妹一同流亡,而納粹軍隊一路尾隨,法國很快也戰敗淪陷,全家人不得不再度踏上流亡之路,取道葡萄牙輾轉避居美國。
夏洛特女大公將包括讓在內的子女,送入北美學校繼續學業,自己則頻頻走入電臺播音室,呼籲盧森堡國民勇敢反抗納粹暴政。
讓被母親安排到加拿大學習政治學和法律,但他很快就覺得在北美一天也待不下去了:自己是一個受過良好正規訓練的軍人,盧森堡大公國未來的君主,國土淪陷、臣民塗炭,自己怎能袖手旁觀?
1942年,他和父親菲利克斯親王一同前往英國,懇求英國王室和政府允許他們以個人身份加入英軍,對納粹法西斯作戰。他們的要求被批准了,父子倆成為精銳的倫敦愛爾蘭近衛軍軍官。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海灘登陸,讓作為上尉軍官隨軍出徵並參加了卡昂戰役,隨後率部參與了解放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戰役。
▲諾曼第登陸。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在布魯塞爾,只使用「讓」這個名字而隱匿姓氏的他,被當地王室識破身份,他也因此受到熱烈歡迎和殷勤接待,並結識了後來的妻子夏洛特公主。
1944年9月10日,歷史性的一刻到來了:盟軍解放了盧森堡,讓和他的父親菲利克斯親王作為先頭部隊第一批重返光復後的祖國,受到臣民萬人空巷夾道歡迎。
此後夏洛特女大公重返大公宮,他則繼續作為愛爾蘭近衛軍軍官隨軍出徵,並一直打入德國本土。
作為盧森堡大公的儲君,讓的英勇行為讓小小的盧森堡不再僅僅是世界大戰中可有可無的「龍套」,而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做出貢獻的戰友,並贏得全世界尊重,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正如法國《世界報》所言,讓在二戰中的英勇表現在歐洲淪陷各國王子中屈指可數,是「不朽的歷史象徵」。
三、興邦富民,功成身退
1964年11月12日,夏洛特女大公遜位,讓正式成為盧森堡大公國的現任君主。
盧森堡國小民貧,資源有限,經濟一向不發達,讓敏銳地將「小盧森堡」和「大歐洲」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意識到「只有歐洲一體化夢想成真,盧森堡才能由一個彈丸小國變成一個『大國』的心臟」。
他精明地選擇金融和國際交流作為盧森堡新的經濟戰略定位,並積極投入到推動歐洲一體化的事業中。
在他和其他許多志同道合者的努力下,自古四分五裂的歐洲從煤鋼共同體-歐共體到歐盟,一步步艱難地走向一體化,讓的貢獻受到廣泛尊重和重視。
法國前總統蓬皮杜曾感喟,「如果歐盟必須選擇一位世襲的君主,那麼這個人只能是讓大公」。
讓的抉擇被歷史證明是對的:儘管歐洲一體化進程曲折反覆,且至今爭議不斷,但盧森堡卻千真萬確成為這一進程最大的受益國之一,盧森堡市如願以償地成為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和僅次於布魯塞爾、斯特拉斯堡的歐盟「第三首都」,享受著一體化的各種紅利。
他在位的30多年裡,盧森堡由一個歐洲不入流的窮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社會最穩定、福利最豐厚、人民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2000年10月7日,讓大公宣布遜位,在位時間近36年。他之所以在精力與健康尚好、且家族素有長壽基因的情況下早早遜位,公開的理由是「追隨先母餘烈」(夏洛特女大公在位45年又303天傳位於他,此後安享晚年至1985年7月9日以89歲高齡與世長辭)。
當時歐洲輿論普遍認為,他真正的目的是功成身退,為自己有聲有色的「前台歷史」,畫上一個圓滿無憾的句號。
如今,在退位近19年後,讓大公真正徹底「謝幕」,將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精彩的人生,和一個安定、富足的盧森堡留給世人,並讓這個地理概念上的彈丸小國,成為歐洲政治版圖上不容忽視的一塊拼圖。這也正是其葬禮引起如此廣泛關注的奧妙所在。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王言虎 校對:郭利琴
下面發布一則「尋人啟事」
如果你是一枚備戰高考的高中生,我們這裡有最專業的議論文講解;
如果你是為考研政治頭疼的大學生,我們給你一劑破題的靈丹妙藥;
如果你要考公務員,我們提供最紮實的申論寫作方法論……
或者你說,我就是想成為一枚純粹的新聞人,那巧了,沒有比加入評論寫作訓練營更適合你。
加入新京報評論寫作訓練營,我們不是讓你做真正的「守夜人」,而是要讓你成為這個時代,不懼以文字行走江湖的手藝人。
這是怎樣一個訓練營?
▼
面向群體:對時事評論感興趣的大學生,喜歡評騭熱點事件的社會人士,渴望寫好議論文或申論的高中生、公考生。
報名方式:即日起,把你的姓名、電話、微信號、一張最滿意的照片、一句最熱血的宣言以word形式一併發至郵箱shepingbj@vip.sina.com,投稿主題標註「評論寫作訓練營」,就可以進入新京報評論寫作訓練營選拔計劃。
特別提醒:考慮到投票頁面顯示,宣言請務必控制在25字以內;我們將根據申請者提供的微信號拉群,以便隨時溝通交流。
報名時間:2019年4月24日-4月30日24:00。
投票時間:2019年4月25日-5月10日24:00。
投票方式:我們會將你的姓名、照片和宣言在新京報APP刊登,並在新京報APP首屏搭建專題,設置投票專區,最終入選名額,將由你在APP上的得票數從高到低確定。
入圍人數:訓練營招20人,也就意味著得票數前20名的參選者進入最終的訓練營計劃。
點擊下方圖片,就可下載新京報APP,隨時關注投票與活動動態▼
為公平起見,我們將對報名學員分小組投票,每組20人,投票方式為單選。
投票期間,你可以將投票頁面連結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群或微信好友,讓他們為你加油助力。
訓練營開課:訓練營開課時間確定為5月25日(周六)全天與5月26日(周日)上午。5月24日(周五)下午為學員報導時間。
訓練營地點:北京市東城區幸福大街37號新京報社
導師天團
王愛軍:新京報副總編輯,中國最早一批寫評論的人,新京報評論部創始成員。
於德清:新京報編委、評論部主編。評論圈最能跑的,跑步圈最能寫的。
佘宗明:新京報評論部副主編。集嚴肅與幽默於一身,一入行就風華正茂。
此外,還有一名神秘大咖▼
劃重點:凡是入選訓練營的學員,我們將免費提供兩晚住宿(24日、25日)。
此外,你還將享受這項福利:
訓練營開課期間,習作有機會登上新京報各分發平臺;
訓練營期間表現優秀者,我們將擇優選拔進入評論部實習。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