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上千的文化傳承中,孕育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事物。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等無奇不有。而俗語文化正是傳統文化中流傳最具特色的一個。
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有限,直到現在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雖然比古人多了不少,但比起浩瀚的宇宙來說,還只是滄海一粟。正是由於古人認知匱乏的原因,他們便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一句句俗語,而人們逐漸開拓著自己的認知,一些俗語在現在看起來貌似是比較荒誕的,但就是這種表面荒誕,背後卻影藏著一定的智慧!
比如說,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手紋、面貌等等,來斷定一個人的一生。比如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雖然貌似荒誕,一個孩子的一生,怎麼能夠在這兩個時間段內就看到呢,其實根據現在人們的總結和認知,發現幼年時期的一些習慣的培養,的確能夠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走向。古人沒有學過系統的統計學和教育學,僅僅根據生活中的經驗,便能夠總結出這樣的俗語,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是不可小覷。
還有這樣一句俗語那就是「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荒誕的背後,又藏著怎樣的人生哲學呢?
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古人將人們的指紋大致分為了兩種,一種是稱之為簸箕,一種稱之為鬥。鬥在生活中是裝糧食用的,而簸箕是用來往外鏟東西用的,
所以在老祖們的認知中,指紋上的鬥也就代表著聚財,而簸箕卻代表了散財。所以還有:「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的說法。
而這句「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的意思就是說,假如十個手指上都是簸箕紋路,卻沒有鬥紋,那麼就家中的財富也就只有往外鏟,即使賺下了錢也沒有地方裝,遲早會花掉。也就是說,在古看來,十個手指都是簸箕,家裡必然不會大富大貴。
儒家《中庸》中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說的是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不要責怪別人的不是。君子在等待天命的降臨,而小人則期待僥倖的成功。
儒家學說的這一說法和這句俗語其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儒家的本意卻是讓你不要心存僥倖,要以平和的心態做好眼前的一切,就像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樣,皇天一定不會辜負有心人。
其他說法
除了俗語中的說法之外,現在還有很多關於指紋的說法。比如說,有人認為十個手指全是簸箕的人性格好,人見人愛,能夠腳踏實地的工作。
其實,從外貌來總結人的一生是十分片面的。俗話說「人定勝天」,即使是出生富貴之家的賈寶玉,最終不也是落魄如斯麼?即使是坐擁天下的徽、欽二帝不也是落得個國破被俘的下場;就算是朱祁鎮率軍北徵,最後還不是依舊被瓦剌所俘!
所以說就算是他富貴滔天,指不定哪一天就會被人拉下馬!而就算你出生貧寒,也有機會出人頭地。劉邦一介草莽,依舊打下四百多年的大漢江山;就算朱元璋只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依舊可以建立萬國來朝的大明帝國;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
哪有什麼命中注定,還不是一步一個腳印趟出來的!
我記得小時候姥姥和家人聊天的時候說:什麼「十個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只要你掙錢掙得多,就算十個簸箕也不一定鏟得動,沒鬥的人也能裝錢。
姥姥雖然沒上過什麼學,但是她的人生智慧總是能夠讓我們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