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賢:會武術的正骨醫院院長

2020-12-24 閩南網

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11月24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吳圳烽 文/圖)是醫生,又是一名管理者,作為泉州市正骨醫院的院長,陳長賢對待病人,一直秉承「醫者存仁,博達通雅」的思想,減輕病人的負擔與痛苦。而站在醫院管理層,他「守正創新」,打造咱厝正骨,推行醫武結合理念,努力使咱厝正骨成為泉州文化的一張名片。

人物名片

陳長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泉州市正骨醫院院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碩士;福建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生導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頸肩腰腿痛疾病,脊柱骨病、腫瘤、損傷等疾病治療。

9歲開始習武

13歲憧憬中醫

陳長賢從小出生在泉州石獅一個農村家庭,家裡的兄弟姐妹很多,他排行老小。小時候父母最疼小兒子,兄弟姐妹們都睡大床,只有他能和父母睡在一起。

父親做過木工、水泥工,長年勞作落下了一身的病痛,「他一到晚上睡覺時,就叫我幫他踩背,小孩子踩背覺得很好玩,卻不知父親是因酸痛呻吟而一夜難眠」。9歲那年,母親看他個子小,怕他上學被人欺負,就讓他習武強身。「你要好好讀書,讀好書,別人就會把你當成學習的榜樣,不會欺負你,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就跑……」,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的睿智,卻值得陳長賢記憶一輩子。

到了初中,那年自己13歲,看到一本《家庭醫生》雜誌,無意中翻閱這本雜誌,發現最後一頁是有獎問答。陳長賢心想,做答題,不僅能長知識,還能中獎品,說不定可以拿點日用品之類的東西回家。於是一有空,他就翻看這本雜誌,一邊看一邊從中找答案,不懂的知識,就跑到鎮衛生院,找謝醫生幫忙。

謝醫生稱得上是自己的啟蒙老師,他是西醫畢業的,父親也是名醫。「謝醫生看我比較勤快,經常叫我周六下午四五點到衛生院去找他,把家裡很多醫書借給我看」。此外,陳長賢一個同學的父親也是兒科醫生,還有一個同學的父親也在鎮衛生院工作,從小自己跟著同學一起在鎮衛生院裡玩,對醫學有了最初的憧憬。

高中就給人「開方」

大學經常「以身試藥」

經常翻看醫書,陳長賢認識多種中草藥。上高中時,有一次,他發現食堂廚師走路時一瘸一拐,每月要發作一次,紅腫疼痛。於是,陳長賢與他交談,念了幾味草藥,讓廚房師傅自己到山上去採摘,草藥搗碎貼敷,有的熬成湯水送服,沒想到每月一痛的腳竟發作少了。

陳長賢大學時就讀於本泉州,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學中醫,又熱愛中草藥,周末時常會帶著《泉州民間中草藥圖譜》,和一大幫同學,登泉州清源山採摘草藥。哪種藥是圓葉還是扁葉,葉面粗糙還是光滑,是苦味還是酸味,陳長賢經常「以身試藥」體驗藥性,這也為他今後的從醫之路,鋪下紮實的中醫基礎。而今臨床工作中,臨方時,也常會自己嘗嘗,看看味道怎麼樣,口感好不好。他認為:「自己如果覺得不好入口,那叫病人怎么喝得下」。多年來,他研製的「益腎壯腰丸」、「頸復寧」等藥是許多患者家庭常備藥。

曾頂著巨大壓力

成功摘除病患脊髓大腫瘤

1997年,陳長賢被調到正骨醫院工作至今。23年來,陳長賢在醫技上認真學習,不斷創新發展。

他回憶說,剛到正骨醫院,骨傷科手術的基礎條件比較差,有時遇到難度大、棘手的、又對醫院無比信任的病人,都會克服困難,盡力為患者朋友服務。2002年,曾經有一坐著輪椅下半身癱瘓的患者,已輾轉幾家醫院,疾病把家裡拖窮,又未查明病因。

陳長賢回憶起這位病人,「她真的非常可憐,家裡也很困難」,檢查後發現她是脊髓內腫瘤,這種腫瘤只有手術,但風險非常高,隨時可能會沒命。勸說她到上海、北京等大醫院去手術。病人說,家裡經濟不允許,要求陳長賢一定要為她手術,否則她就放棄治療。迫於患者苦苦哀求,後來,陳長賢頂著壓力,做了充分的準備為她手術治療,將這位患者髓內長達約15cm的巨大腫瘤成功摘除,一個月後,患者的腿腳逐步恢復,而後生活也可以自理。

中醫與武術結合

創立一套正骨推手手法

2003年,陳長賢率先在福建省建立第一個「椎間盤病健康促進中心」,定期免費為椎間盤病亞健康人群授課,並提供保健服務。在臨床實踐中,他常常遇到頸肩腰腿痛的患者,看他們疼痛纏身,就會想辦法讓病人儘快遠離疾病和痛苦,陳長賢將所學的中醫與南少林武術結合在一起,研究創立了一套「泉州正骨推手」手法,應用於頸肩腰腿痛患者,療效不錯,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 

陳長賢在給病人看診(受訪者供圖)

他常常跟帶教年輕醫生說,想要當好醫生,解決病人的痛苦,就要想盡辦法,多看書學習,多請教專家,「勤鑽研、下功夫」,這就是當醫生的動力。

守正創新

推行醫武結合文化

陳長賢說,正骨醫院成立於1955年,由近代泉州醫武結合名家廖尚武、張鐵龍、莊子深等人組成的第五中醫骨傷聯合診所發展而來,所以說是咱厝泉州人自己的醫院;也是福建省成立最早的中醫骨傷專科醫院之一;還是南少林醫武結合代表性醫院。

醫院舊址位於泉州市中山路文化古街上,中山路是泉州人鄉情地標,也是泉州人的記憶。正骨醫院舊址已改建為正骨文化館,並開設正骨國醫堂門診。

正骨醫院創辦至今65年,歷經五代正骨人的傳承,他時常會跟醫院的醫生們說,醫院老一輩傳承教育我們要尊師重教,尊重自己的老師,善待自己的病人。在他自己的辦公室裡擺放著許多古籍、文獻以及照片;在醫院的病區裡,到處可見寫著「患者朋友」的宣傳標語,拉近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陳長賢說,醫院發展必須要「守正創新」。「守正」即傳承,正骨醫院屬中醫正骨,要傳承二件事:一是醫術,即傳承正骨「三寶」即整骨、推傷、自製藥。醫院歷代前輩創製並獻方的22種自製藥獲省級批文並納入福建省泉州市醫保目錄用藥範圍,這些「靈丹妙藥」深受咱厝人的喜愛,並遠銷海內外。二是武術,即傳承正骨醫院老前輩留下來一些武術理論與技巧,尤其是醫武結合手法在骨傷科臨床中應用。

「創新」,正骨醫院的創新技術發展,即中西醫結合骨科微創技術,即將正骨醫院醫武結合手法的理論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相結合,在技術上做大做強,把醫院建設成為技術應用型和科研型的現代化醫院為願景,相信正骨人團結在一起,上下求索,定能把這條路走得更好,打造成為閩南泉州「咱厝正骨」為品牌特色的醫院。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李無陰院長獲「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
    在366位國之名醫中,我院院長李無陰名列其中,獲卓越建樹獎。9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上線儀式暨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2020年度)在線舉行。
  • 中醫正骨傳人與西醫骨科醫院的一場切磋,孰勝孰敗,一目了然
    上駟院舊址過去老北京的骨科有三大類:一是宮廷正骨,二是,武術正骨,因為練武術免不了會扭傷、骨折,慢慢地這些人也有了一套正骨的手法,像少林、武當,還有那些唱戲的。三是,理髮按摩,過去理髮的不僅要會理髮、掏耳朵,還要會基本的按摩正骨。普通人家落枕、崴了腳,跌打損傷等小病,這些人就能應付得了。當然,宮廷正骨是最正統,也是最專業的,最好的,其次就是武術正骨,最後是理髮按摩。
  • 壽光正骨按摩仁和中醫醫院院長給盲人兄弟的一封信
    你說,這個世界不公平,給予你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有橄欖枝拋來,也會將自己置於被歧視、被輕視、被蔑視的尷尬境地,難有用武之地。諸如我們力所能及的「盲人按摩」,你全身心投入,每天的時間都獻給了工作,工作時間太長,不能按時吃飯,不能按時作息,長期熬夜,身體超負荷運轉,身體也每況愈下。
  • 「重磅」中國中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骨科)發布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健康大河南了解到,2019年,「唯醫骨科」平臺發布年度中國骨科醫院影響力風雲榜,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骨科位居全國第七名,當時依據的評估指數為:資源貢獻總數、個人主頁被瀏覽數、被搜索次數、資源被收藏數、資源被瀏覽數、資源被下載數、個人新增粉絲數、資源被點讚數等指標。這一數據在一定意義上,講述了洛陽正骨醫院的醫生的學習力、傳播力、影響力。
  • 立新手法正骨:指尖上的國粹
    早上時間不過剛剛9點,醫院大廳裡已經是絡繹不絕的患者,「哪裡不舒服」、「能不能活動」、「多長時間了」……各個診室的大夫不停接診,他們或拔伸牽引,或旋轉屈伸,或提按端擠,通過輕柔、靈巧、準確地手法為患者治療。說起中醫正骨的歷史,院長常立新告訴記者,商代已對骨傷病有了相當認識,魏晉時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顳頜關節脫位整復法和夾板固定法記錄,明清時進入我國骨傷科發展的鼎盛與提高時期。
  • 平樂正骨傑出傳人郭維淮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郭維淮,1929年8月生,平樂正骨傑出傳承人,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中醫藥界首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正骨療法」代表性傳承人,「河南中醫事業終身貢獻獎」獲得者,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名譽院長。
  • 泉州正骨醫院北峰院區建設新進展來了
    泉州市正骨醫院北峰院區最新進展來了泉州市正骨醫院北峰院區目前4.3萬平方米地下室施工已順利完成,正搶抓有利天氣開展模板搭設、鋼筋綁紮、水電預埋、混凝土澆築等工序作業,據悉,泉州市正骨醫院北峰院區位於北峰豐州組團片區動車站東側、東西大道北側,建設項目佔地面積約100畝,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將建設一棟四層門急診及醫技樓、三棟九層病房護理單元和一棟九層辦公綜合樓等,新增床位1000張,該院區致力打造成中西醫結合骨科微創全國培訓基地、全國中醫醫院醫療網絡管理與推廣示範基地、南少林正骨文化基地和中醫骨傷文化館
  • 萬茜,楚氏骨科喊你到鄭州正骨去
    難怪正乘風破浪的萬茜小妹妹遭遇車禍會引起全民關注。就是那個水平一流卻「萬年不紅」的萬茜,那個靠在牆邊看著那群興風作浪的姐姐們不爭不搶的萬茜,那個多才多藝又有著淡淡的疏離感的萬茜。先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佟大可撰文對肱骨骨折進行醫學常識普及,並對萬茜可能的骨折情況提出治療預案,總體上還算溫和。後是鄭州楚氏骨科醫院院長楚天元了解萬茜骨折病情後隔空喊話,對萬茜團隊選擇手術治療方案表示質疑,那態度就有些峻切,滿滿的不理解!
  • 曹縣縣立醫院中醫骨傷科專家徐永奎:仁心妙手,弘中醫正骨
    這是曹縣縣立醫院骨傷患者及家人就診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好了,去檢查一下。」言語間顯示出曹縣縣立醫院中醫骨傷科專家徐永奎主任醫師的自信和擔當,接骨就這麼「簡單」。  又到下班時間了,電話聲響起:「徐主任嗎,這兒有一個2歲半的小孩,肱骨髁上骨折,復不上的話只能做手術了,但是家長擔心孩子小比較牴觸手術,您來看看吧。」
  • 【河南非遺】中醫正骨療法(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近幾年來,醫院先後整理出版了《洛陽正骨傳奇》《平樂正骨》《大醫精誠——郭維淮》《紀念高雲峰誕辰100百周年紀念專輯》等書籍;組織錄製醫院形象片《正骨奇葩》、郭維淮老院長從醫60年形象宣傳片《大醫精誠》等影像資料。
  • 洛陽正骨康復院區五周年座談會上,這些「逐夢人」的發言感人肺腑
    12月15日下午,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召開康復院區開業五周年座談會。百餘名逐夢人相聚一堂,回顧過往,展望未來,一連串充滿激情的發言感人肺腑。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無陰,黨委副書記白穎,工會主席吳曉龍,副院長秦立峰,副院長曹向陽,紀委書記趙長軍,醫院部分職能部門與醫技科室負責人,康復院區管委會,科室主任,護士長,行政人員及醫治護代表等共計100餘人參加座談。
  • 2019中國最具公眾影響力醫院及院長100強等揭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榮獲「2019中國最具公眾影響力醫院100強」榮譽稱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院長王東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勝林、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劉植等榮獲「2019中國最具公眾影響力醫院院長
  • 正骨到底有多神奇?小鬼吳宣儀正骨後長高了?
    正骨後是這樣 ↓  正骨之後,他也感覺輕鬆了好多。  百度百科裡關於正骨的介紹是:中醫裡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正骨,為專科名,是診治損傷的專科,也是古代醫學「十三科」之一。「正」字在此作動詞,即整治因骨關節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科學技術,簡單來說,正骨就是可以使錯位的關節回正,使神經肌肉組織不被壓迫。
  • 文化符號之平樂郭氏正骨
    郭祥泰晚年,將正骨醫術的傳授其侄郭樹信及長子郭樹楷。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氏正骨後裔以行正骨醫術為業外遷鄭州、商丘、三門峽、陝西、青海等地。平樂郭氏正骨以療效神奇醫德高尚享譽河洛。新中國建立後,平樂郭氏正骨的傳人高雲峰、郭景耀、郭宗正成為中國正骨醫術的一大重要流派。
  • 平樂正骨驗方之外用接骨丹
    平樂外用接骨丹《平樂正骨祖傳方》【組成】象皮、象牙各30g土元30g 乳香、沒藥、木瓜、無名異、煅龍骨、天門冬、川斷各
  • 正骨有奇效?奚夢瑤用正骨修復脊柱錯位,金莎臉部正骨被質疑整容
    所以即便在溫州錄綜藝,她也把正骨師父叫過去治療她「出海的腰傷」。奚夢瑤正骨的過程,節目中並沒有看到。何猷君透露自己抱小孩也脊椎痛,也用過正骨師父,但因為太痛了,後面也就沒嘗試了。所以來看看吳京正骨的過程,北體畢業的他,對於正骨有一定的了解,他躺在按摩床上一臉享受的樣子,甚至還幫他調整了「長短腿」的問題,看著正骨前後的對比,效果確實也還不錯。娛樂圈中不少明星用「正骨」來調整身形,效果最顯著的是小鬼王琳凱。
  • 福建縣域醫院院長論壇走進建陽第一醫院
    東南網訊 10月17日,福建省縣域醫院院長論壇走進建陽第一醫院,來自南平地區各縣市的醫院院長及管理層齊聚一堂,為縣域醫院發展把脈,共商診療能力建設合作,共謀縣域醫療事業發展。福建省醫保局羅仁夏處長、南平市醫保局劉海濤科長及建陽區總醫院黨委書記、第一醫院黨總支書記胡昌毅,建陽區總醫院副院長、婦幼保健院院長劉文英,第一醫院院班子成員、部分二層人員、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者等領導出席論壇,會議由建陽區總醫院院長、第一醫院院長陳勇主持。
  • 和派圓針創始人何峙君院長介紹
    和派圓針專利發明人,和派圓針療法創始人,和派正脊手法創立者,針刀醫學元老級功勳專家,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特技聯盟副主席,中衛聯(北京)現代疼痛醫學研究院院長。    何峙君院長自上世紀90年代初跟隨恩師朱漢章教授參與了中國中醫研究院長城醫院及針刀醫學臨床教學與推廣普及工作,創造了針刀醫學培訓的輝煌時期!
  • 想學楊冪的正骨大法?勸你慎重!
    在這種情況下,最近公眾號後臺關於正骨的留言也開始暴增:「MAXMAX,我腿一隻長一直短,正骨可以變得一樣長嘛?」「肩膀一邊高一邊低可以通過正骨改善麼?」「聽說正骨可以方臉變瓜子臉,縮小顴骨,這是真的嗎?!」咦?這些問題我真的哭笑不得。
  • 雷神山醫院院長是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兼任,是北醫大博士
    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在2月16日接受央視專訪時的這句話,讓許多網友以為疫情已經結束了,在家裡憋壞了的人、有出門需要的人,開始用這句話當做倚仗。 但實際上王行環在接受採訪時還有後半句話:「我認為疫情拐點已經到來,只是,還有很多的存量。」有存量,代表著現在放鬆警惕還不是時候。還不能隨意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