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8月29日,「中國電影復甦與IP自信」電影論壇在廣州市海珠區智匯科技園舉行,多位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對疫情後中國電影的復甦情況、國漫電影的狀況和前景,以及如何打造中國電影IP自信等問題發表各自的看法。
電影復甦:「我們已經走出至暗時刻」
截至8月27日16時,2020年院線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50億元,院線復工率已經達到88%,共有9512家影院復工,觀影總人次達到1.4億。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已經走出至暗時刻。」影院復工首周,觀眾的觀影熱情超乎業內人士的預期:「復興的第一周票房每日持續走高。對觀眾而言,重新走進影院這件事充滿新鮮感。」
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
但在新鮮感過去之後,上百部小體量影片始終難以支撐起整個電影行業。此時,《八佰》成為影市復甦的最強催化劑:從8月21日《八佰》正式上映開始,國內日均票房破1.5億元。8月25日七夕節當天,儘管影院仍有著限座50%的規定,但國產新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還是狂攬2.7億元,創下七夕檔期歷史上單片單日新高。「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還在!」謝世明認為,觀眾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的問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好影片供給院線。
曾經出品了趙薇版電影《花木蘭》的王喆同樣樂觀。他認為,「電影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疫情不再反覆,電影的供給跟得上,電影市場有望重新回到2019年的繁榮局面。
星光國際傳媒集團董事長、趙薇版電影《花木蘭》出品人王喆
轉戰線上:「網絡電影不會取代影院」
中國國際動作導演/演員協會秘書長吳嘯認為,未來的中國電影可能是院線和網絡齊頭並進的時代。在他看來,在疫情的催化下,觀眾已經習慣線上觀影。由於終端市場(觀眾)發生變化,未來的投資方向有可能趨向網絡大電影。
中國國際動作導演/演員協會秘書長吳嘯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周文萍特別提到今年春節改為線上放映的《囧媽》。在她看來,網絡電影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影院會消失:「電影院要永遠記住自己的優勢,你們擁有最大的銀幕。」周文萍認為,當下的院線電影承擔著提供奇觀性影像和震撼視聽效果的功能,因此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就顯得非常必要,「我們的電影工業化仍然在路上,《流浪地球》和《八佰》雖然是工業化的代表作,但暫時只是個案。中國電影未來必將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周文萍
動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的策劃人劉純則將電影和網絡視頻分別形容為「大餐」和「快餐」,她對院線電影充滿信心。《木蘭:橫空出世》即將登陸國慶檔,這是首部中國製作的花木蘭題材動畫電影。劉純希望以這部動畫電影呈現出中國人眼中的木蘭:「花木蘭的故事歡迎世界的不同解讀,而我們應該講屬於自己的木蘭故事。」
廣州金川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木蘭:橫空出世》策劃人劉純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責編 | 吳慧玲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羅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