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測一下,為什麼要潑水呢?
《有話好好說》裡,混不吝的姜文打算舞起菜刀,砍掉情敵的一隻手。息事寧人的李保田勸他,別動刀子,給姜文拿來塊板磚,跟他說別動刀子。
「板磚菜刀都擺這兒了,這兩樣東西都能讓你達到目的;板磚拘留十天,菜刀判刑五年……菜刀算兇器知道不知道?……」
姜文:「你還挺在行!讀書的想的招都比較陰險!」
姜文琢磨朝鼻子眼睛拍,李保田又說了:
「你得朝一個沒危險的地方拍——不是他危險不危險,是你有沒有危險!一方面你得把他拍夠嗆,一方面又不用負責任……拍腿有倆好處,一沒大危險,二絕對有損他的形象!」
混不吝的思維是直接毀滅物理存在,不惜同歸於盡。
狡猾些的琢磨是拐彎抹角走,既攻擊了對方,又保全了自己。
「一沒大危險,二絕對有損他的形象!」
韋小寶的絕技是灑石灰,但這招極為下三濫,而且很容易燒傷。扔其他固體,命中率低,且既然是扔出去的,中了還是有危險性。
那就只剩潑液體了——還不能有害,那就是水了。
東南亞有些地方,潑水似乎是去舊迎新的意思——但那是東南亞嘛,那裡的居民,天氣和暖,衣著簡便,潑點水換了就是,影響不大。
溫帶和亞熱帶居民,體面人得講究衣服穿正經些,溼噠噠一身的話,頭髮衣服都不能看了。好像越是高緯度地區,越在意這個。
有北方朋友跟我說,溼棉襖穿了難受不穿冷,兩頭受氣。
還不用說商務打扮這種禮節性的東西,有皺的都不好看,真潑溼了,很尷尬。
關於潑水,我外婆很有心得——畢竟她年輕時,在河浜洗衣服,跟隔壁老太們(當時還不是老太的年紀)吵架,經常對著潑水。
她跟我說過,水的分量不能大,不然潑不遠;再說真的兜頭一盆水砸人臉上,人連冷帶嚇,真能跟你拼命。
就拿少少的水,嗖一下潑過去,分量不大,把對面弄潮了,你自己完好無缺,就讓對面不體面了。
我外婆還說,不能真潑髒水。洗腳水刷鍋水什麼的潑過去,當然很解氣,但水攻擊本來就讓人不爽了,如果還很髒,對面還是會拼命。拿點冷水潑潑就好了——目的是讓對方衣衫盡溼,不體面。
再加上,真的專門要準備洗腳水去潑人家,也很麻煩,還要專門預備個腳盆呢。
——多年之後,我跟小夥伴們拿水槍對噴(東北話叫對滋?)時,深感我外婆真是富有生活智慧。
——莫言在他的小說裡,不止一次描寫到被潑了水的人,不止一次用這個比喻:「像被捉了奸的姦夫。」嗯,還是不體面。
——《紅樓夢》裡,賈瑞想勾搭王熙鳳,被敲詐之後,又潑了一道。但那是王熙鳳那裡人多,準備周全。這個,一般人操作不了。
——人群裡進行襲擊,講究個出其不意。荊軻專諸豫讓,都沒使大傢伙。輕便第一。不能等人群上來了才行動。
所以,從哪個角度看,潑水,尤其是潑乾淨的水,都是溫帶至亞熱帶,最方便、最能讓對手尷尬(但不至於不體面得起殺心)、同時恰能保全自己的方式:
性質不重,確實能妨礙對方形象,自己也不至於遭遇無可挽回的結局。
最重要的是方便:
專門帶一桶髒水,很不容易操作;一瓶礦泉水,可以潑,平時可以喝來掩藏殺機,沒動手前,抓也抓不到你——嗯,很像《食神》裡薛家燕老師說折凳呢。
而且,事後也能有其他解釋的外延。
比如上善若水,給您潑水是給您致福。
比如東南亞某些國家潑水是去舊迎新,希望您除除晦氣。
比如,您的產品提供給陝西魏同學的資料,實在是太他媽水了。
當然,也可以解釋說,這是在戲仿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的規則,導致出現的、我們非常熟悉的、每天都在中文網際網路出現無數次的下面這種情況:
一個ID以為另一個ID想跟他說事。
然而對方並不想跟你交流,只是湊上前說:
「水一下經驗+3」——然後消失了。
只留下原先那個ID愣愣地問:
「What's your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