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法國,馬上就會想到香水、艾菲爾鐵塔、浪漫......
充滿法蘭西情調的法國人,拍起片來也是文縐縐,這就是響徹世界,深受文藝青年喜愛的法式文藝片。
很多人都怕看,不想看文藝片,為啥呢?
很簡單,矯情+無聊。
哈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雖然是部文藝片,但老少鹹宜,絕不單調乏味。
這是一部單女主片,由法國「國寶級」影后朱麗葉·比諾什主演。
她演技一流,片酬最高的法國女星,幾乎囊括各大電影獎項影后桂冠。
當年憑藉《布拉格之戀》一舉成名,至今仍是票房和質量號召。
女主是一位50歲的單親媽媽,有著在大學教書的體面工作。
同時,她也不缺少年輕的異性伴侶————魯多。
然而,魯多沒有提前和她打好招呼就急匆匆去和新認識的攝影師助手亞歷克斯一起開展工作。
對於魯多的自作主張,女主也表現出少女般的不快。
可是魯多卻以她這個年紀應該不會為此困惱為理由,很瀟灑的工作去了。
但魯多走了沒多久,女主開始想念他,就打了個電話過去。
沒想到,魯多故意不接電話,讓助手亞歷克斯充當傳話者。
非常不悅的女主,想要知道魯多在幹什麼,於是通過臉書添加。
但是魯多的臉書無法添加,她只能通過添加那名助手亞歷克斯來達到監視的目的。
女主也知道如果想要亞歷克斯通過好友申請,不能使用真實的身份。
於是她找來24歲年輕女子的照片充當自己的臉書頭像,化身為另一名女性。
加上好友的他們,開始互相網聊起來。
慢慢的開始熟悉,到互生好感。
有過網聊的小夥伴都知道,最怕的往往就是見光死。
而女主也同樣遇到這種問題。
亞歷克斯要求見面,可是女主哪敢見面呢?
就以各種工作理由為推脫,但是我們知道這時候女主已經陷入網戀的漩渦。
為了不讓亞歷克斯不斷聯,他們甚至玩起來隔空自嗨。
然而網上玩的越嗨,就越是想要線下見面。
亞歷克斯再次邀請女主來和他一起旅行,毫無疑問又被女主給搪塞過去。
也不得不說,身為小夥子的亞歷克斯主動出擊,通過手機定位直接來到女主的城市。
他們相距不過幾公裡,在女主工作的學校外她看見了亞歷克斯,可是亞歷克斯好像是選擇性忽視了自己。
這一方面是因為亞歷克斯真的相信網聊的是24歲的年輕女性,另一方面女主也沒有主動上前坦白一切。
亞歷克斯再次沒有見到女主,離開後的亞歷克斯非常氣憤,給女主打電話問明原因。
女主知道那種想見而不可得的痛苦,她也知道自己一旦暴露身份就會永遠失去亞歷克斯。
於是她編造了理由,告訴亞歷克斯她有個關係不好的男友。
亞歷克斯倒是選擇了留給女主最後一次機會,那就是在下一次來女主所在的巴黎火車站的時候,女主必須過來相約。
女主也過來了,她倆近在咫尺,卻相隔萬裡一般,還是沒有相認。
女主一路跟隨失落的亞歷克斯,從火車站到公交車上,目送亞歷克斯離開。
而她也要放手了,她不願在這白日夢一般的戀愛中繼續傷害彼此。
女主假借自己被男友求婚要去巴西來終結她和亞歷克斯的戀情。
被告知的後亞歷克斯選擇了關閉社交媒體臉書,當女主想聯繫的時候已經無法聯繫了。
後來被魯多告知,亞歷克斯在網上認識一位年輕的姑娘後,不得相見百般痛苦中選擇了自殺。
故事到了這裡似乎結束了,別急,還沒完呢?精彩還在後面。
得知噩耗後的女主,深感自責,她將亞歷克斯最後一段的自殺結局進行了文學創作。
她想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個人的救贖,挽救亞歷克斯的生命。
書中她將火車站見面一幕改寫,雖然還是沒有表明身份,而是以亞歷克斯老闆魯多前妻的身份來認識。
通過在公交車上邀請亞歷克斯為自己新書做攝影拍攝來改變亞歷克斯後面選擇自殺的走向。
通過給女主拍攝照片,他們也漸漸的互生情愫,擁有了彼此,亞歷克斯也就直接搬進了女主的家裡一起生活。
然而在如膠似漆的甜蜜中,女主也發覺了亞歷克斯還對那個虛擬的我的著迷,著迷自己的聲音如此相似。
這讓女主懷疑是否亞歷克斯還帶著那名女性的愛在自己身上,為了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她選擇構造出一個讓亞歷克斯做出二選一的抉擇:
那就是女主以網聊女性的身份向亞歷克斯發出最後見面的請求,如果不來相見那就從此一刀兩斷,如果亞歷克斯來相見就說明女主的猜想合理。
無獨有偶,本來天衣無縫的計劃,在亞歷克斯看到發來的邀約簡訊後,他在回家拿衣服途中,想要打電話確認,可恰巧被女主疏忽留在家中專門用於網聊的手機暴露了,亞歷克斯才明白原來都是一個人。
當亞歷克斯準備和女主討要說法的時候,已經從表情看準亞歷克斯知道一切的女主,在無法承受亞歷克斯可能做出的選擇會割棄自己的舉動,在後退到馬路中的時候被過來的車輛撞死了。
以此挽救了亞歷克斯,雖然這是女主的虛構情節,但是足見她對亞歷克斯的愛。
似乎到這裡也該結束了吧,別急,別急,還沒完,最精彩還在後面。
事實上亞歷克斯並沒有發生車禍,也沒有離世。
還記得那個魯多嗎?他在一開始見到亞歷克斯這個助手在和女主聊天的過程中,就無意間聽出來是女主的聲音,雖然他沒有告知亞歷克斯實情,但還是警告亞歷克斯女主是個完美的人(虛構完美的身份)。
隨後魯多看到亞歷克斯在火車站沒有見到網聊中的那個年輕女友後的失落,同時亞歷克斯也在悲憤中關閉了臉書,奧多出於想教訓女主的想法,就謊騙女主亞歷克斯因為她而自殺身亡。
最後,女主也知道了亞歷克斯沒死,而且在和自己火車站一別的打擊後,就和另一位女子結婚生子了。
而女主似乎還沉浸在亞歷克斯的愛中,依然選擇打著久久沒人接聽的電話。
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其實這部影片很容易讓人想起2013年上映的科幻愛情電影《她》。
在《她》中,男子迷戀人工智慧的科技產品:聊天女性機器人,他知道這是一個虛擬的不存在的科技產品。
但是卻被它深深吸引,它是如此了解自己,就像知心伴侶一樣死死的讓自己著迷。
電影藉由完全聲優扮演的斯嘉麗詹森充當男主的智能伴侶,也再一次見識迷人的嗓音也可以超越演技,打動人心。
雖然這部法國文藝片沒有出現人工智慧的電子產品,卻藉由網絡連接人類,訴說著因科技發展電子化對人類愛戀方式的影響。
而本片似乎沒有像《她》那麼專注於科技產品對於人類的影響,而是通過網絡產品來表達著一直存在的文化問題————對女性的偏見。
影片中女主偽裝成另一個人游離於網絡的虛擬世界,就註定要為這次的偽裝付出卸下時的代價,就如女主一樣,陷入網絡的愛情漩渦太深,以至於哪怕是愛情,也無法打破這層偽裝所帶來的阻隔,看似是借用年輕女子的容顏來博取異性的好感,不如說是當代社會普遍對於女性年齡所帶的衰老的偏見和道德的束縛,不管是魯多還是亞歷克斯,以及朋友、文學作品,都在告訴女主一個道理,女性老了就沒有競爭年輕女性的資本,也讓大齡女性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而不敢大膽的在線下追求愛,可是不管年齡大小,身為一個人就是有感情的動物,也是需要愛情,需要被人愛,被人關心、照顧,然而這很本能也很自然的事情,卻在社會文化的層層禁錮中,讓女性一直處於壓抑之中,能夠暫時緩解的方式,也只是藉助這虛幻的網絡面具,猶如腳踏浮雲,到頭也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