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張可粒
「好媽媽」讓孩子無比窒息如何逼瘋一個孩子? 在最近的熱播電視劇《愛的釐米》中給出了一個現實而又扎心的答案。 佟大為扮演的男主徐清風從小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裡,三十多年來,都是媽媽獨自撫養他長大的。 長大後的他成為了一名醫生,而媽媽徐秀蘭則是一名「巴不得別人離婚」的金牌婚姻調解員。 因為丈夫的缺位,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此生都沒有了「自己」。徐清風的生活裡,到處充斥著母親徐秀蘭的身影。
每天在家裡為兒子煲湯都不夠,甚至還要跑到醫院附近開房為兒子做補湯;
時不時看兒子的手機信息,光明正大地拆兒子的快遞; 甚至還對兒子炫耀,別的阿姨手機裡是廣場舞照片,自己的手機都是兒子照片。 不僅如此,連婚姻大事都是由母親牢牢掌控著的。 看到有女孩靠近兒子,倍感危機,十分警戒,便會想盡一切辦法趕走她。 後來,徐秀蘭主動替兒子尋了個自己滿意的對象,又嫌棄「別人搶走了自己的兒子」,明裡暗裡地給女孩下絆子,終於如願以償地迫使兒子再次分手了。愛控制的母親,養出愛無能的兒子。這一次,徐清風爆發了,將心中多年積怨傾瀉而出: 「但凡我跟哪個女孩走得稍微進了,你就會找出各種理由去反對。 因為從始至終你就無法接受我身邊有任何女孩的出現,您只想把我綁在您的身邊。」 徐清風放棄反抗了:「媽,您放心,不會有任何人把我從您身邊搶走,我想好了,我可以不談戀愛,我放棄結婚,行了吧。」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的前半生在與母親的控制欲作鬥爭,鍥而不捨地尋求內心獨立與精神自由。可到頭來呢,越想逃離卻被捆綁得越緊。就像徐清風曾經對好朋友說:「我媽把所有最好的,吃的用的都留給我,她對我的好是百分之百不留餘地,但是她從來沒給過我,哪怕是百分之一自由呼吸空間。」
那個無微不至、無孔不入的關懷身影,終究還是變成了籠罩在親生兒子頭上的黑暗陰影。
綁架型的母愛,毀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愛」沒有間距,沒有邊界,遲早會變成「傷人又傷己」的利刃。就像央視紀錄片《鏡子》中,家明的父母考試前答應家明考試結束後帶他去旅遊,結果又食言; 家明買了喜歡的小狗回家,父母一聲不吭全扔了; 家明的衣服、鞋子都是媽媽買好了,沒有選擇權,更沒有發言權。 以至於家明在鏡頭前說出了憎恨的話語:「我就很恨他們,他們說話就像逗小孩子一樣。」
甚至萌發了輕生的念頭,他憤懣:「在他們想法下活著,我有什麼用?上學又有什麼用?」
為了逃離父母的控制,家明選擇了輟學,他甚至還想成為一名背包客,獨自浪跡天涯。 在這種無孔不入的管控中,家明的放縱和墮落,何嘗不是在釋放與父母鬥爭的信號以及自我反抗的絕望。《情感勒索》一書中說:「許多控制者,會利用恐懼感、責任感控制對方,然後一起被困在惡性循環之中。」其實,每一次「以愛之名」的控制,都是一種傷害,都在消耗孩子的生命力和自由創造力。真正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當母親有意識地慢慢放開孩子的手,孩子才能擁有自我成長的機會。因為,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種可能。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泛濫,孩子更幸福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久久不能忘懷。 南京市一高三學生李某因為在家寫作業時,遭到媽媽的嚴厲說教和言語辱罵,孩子盛怒之下,拿起菜刀,砍殺了媽媽。
隨著新聞的曝光,更多的案件細節披露,爸爸不與兩人同住,孩子的學習都是母親一個人陪讀的,在案發前母子兩人也經常發生衝突。 母親傾盡全力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出色的成績、光明的未來,孩子也不負母親的期待,拿過全校第一,也曾在全校的表彰大會上分享學習經驗。在母親的超強控制欲下,孩子暫時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是孩子內心情感的缺失卻無人去彌補,最終釀造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夫妻關係不穩,親子關係失衡,造就出滿身是傷、滿是問題的孩子。而強勢的母親沒有界限,只因為缺乏愛的能力。倘若父親能夠多多關懷妻子的心理能量,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給媽媽減負,讓愛流動起來,就更容易實現良好的親子合作。 在看節目《超人回來了》的時候,賈靜雯在哄睡完兩個孩子後,早已精疲力盡。 來到廚房,看到回到家後的老公修杰楷主動把廚房碗筷給收拾好了。 修杰楷的體貼與關愛,讓同時要應對兩個麻煩傢伙的「超人媽媽」也忍不住哭紅了鼻子。
後來修杰楷說道:「一整天她(賈靜雯)有很多事情,一定會很辛苦,所以我一直在關心她,看她狀況怎麼樣。」
是啊,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母親的「單打獨鬥」,而是夫妻兩人的齊心合力與出謀劃策。一個能健康成長的優秀孩子,少不了母親有界限的關愛,更離不開父親高質量的陪伴。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愛的「合謀」
《愛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母親給予孩子情感需求與溫柔,父親教會孩子理性思考與力量格局,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給孩子的教育,其實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這樣的養育,才是最高級的滋養。泰國短片《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新郎在自己婚禮上「控訴」自己的爸爸媽媽很「沒用」: 別的小夥伴在外學鋼琴,他只有爸媽在家裡用卡拉ok教自己唱歌; 別的孩子上昂貴補習班,他只能去鄰居家補課; 別的小夥伴暑假去佛羅裡達,他的暑假只能去曼谷的遊樂場。 他質問:「當我要拿工資給你們的時候,你們又拒絕了,你們為什麼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樣呢?」 突然新郎話鋒一轉,說自己的童年是最快樂的,因為有父親和母親的充分陪伴。
家庭角色各在其位,孩子自然得自由,豐盈的愛就能在家裡流動起來。
同時,在教育這門功課面前,誰都不能當甩手掌柜,父母各履其職,孩子才有力量過好自己的人生。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如果錯過陪伴,以後的日子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時間和精力來還,而且也很難達到原本的效果」。
在孩子的成長中,少不了媽媽的溫柔愛護,也需要爸爸的規則教導。 黃磊分享過這麼一件事,女兒多多不想練琴的時候,黃磊就會出面給媽媽撐腰。 通常他一喊女兒大名「黃憶慈」,多多就會立馬乖巧下來了。 深以為然,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少酷炫的技巧,父母的共同努力,早就指明了孩子奮鬥的方向。 如果你是母親,別忘記給予孩子有界限的溫度教育,滋養其柔軟的內心。 如果你是父親,別忘記多陪伴,做個好榜樣,奠定孩子成長的基石,賦予孩子無窮力量。
教育的本質,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願你我,都能成為孩子生命裡的那一束智慧火苗,引領著孩子持續地發光發熱,閃耀人間。 作者:張可粒,好奇人生的夢想家,剖析人性的研究者,只寫既溫柔又犀利的文字。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