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支付寶客服希希接到了一個女孩的電話。
她的聲音氣若遊絲:「我吃了藥,全吃了,爸爸不在了,現在連爸爸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希希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她意識到,電話那頭的女孩,很可能正在自殺。
這不是某部懸疑片中的場景,而是發生在今年疫情期間的真實故事。
支付寶團隊將這個故事記錄下來並改編,翻拍成了這一部劇情短片《熱線》。
《熱線》是《生活樂章》短片劇集系列中的一個,整個系列共有四個短片。短片的靈感,都來源於支付寶用戶的真實故事,並溫暖探討了科技與人的關係。它講述的是支付寶「五彩石專線」一名叫希希的客服,挽救一個自殺女孩的故事。當希希接到那個電話的時候,她並沒有把它當成一個普通電話來接待,她知道自己的回覆對女孩意味著什麼。她一邊努力尋找女孩的位置,一邊和她分享自己的故事,最後在眾人的協力幫助下,這個女孩轉危為安。一通深夜的電話,一個溫柔的客服,一群熱心的同事,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這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平靜流淌中,有信任和託付,還有擔當與善良。而像這樣的故事,在支付寶的「熱線」中,還有很多很多。客服,一個在很多人眼中乏味、簡單的普通工作,有誰知道,她們每天要面對多少複雜的情緒?要承擔多少我們想像不到的責任?對外人來說,我們只是打一個電話,而對方給我們簡單回答就行。而對她們來說,很多時候不僅僅只是問答那麼簡單,在這份工作的背後,還承擔著很多很多。帶著對這份工作的疑惑,我再次採訪了5位支付寶客服。她們說,撥打支付寶95188熱線的人,很多不僅是為了解決自己遇到的業務問題,還把這條熱線當成了一個樹洞、一個情感的出口。
電話的聽筒就像是一個樹洞,不管電話那頭的陌生人投遞過來什麼,她們都要盡力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可能對她們來說,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是對電話那邊的人來說,善意起碼能緩解他們焦慮的心情,解決問題,甚至有時候能變成扶著他們往前走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我們都是被潮水推著走,有時候壓力很大,難免會積壓很多東西在心裏面,而很多事情又很難對別人訴說,於是支付寶的客服,意外變成了他們能夠傾訴心聲的人。電話一接通,女孩就說,她在別的平臺被騙了,被騙的錢可能找不回來了,雖然她也知道不該找支付寶,但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大家想想,一個大學生能有多少錢,一般身上的錢,就是自己當月的生活費,雖然被騙的錢不多,但那可能是她身上僅有的錢。她不敢告訴身邊的人,因為擔心會被議論、被笑話,而且父母賺錢很辛苦,她不想讓父母擔心,客服就變成了她唯一能傾訴的對象。賽雪能夠理解她的心情,於是她就安安靜靜聽女孩訴說,和這個女孩聊了整整兩個小時。女孩講了很多,講了她被騙的經歷,也講了她感情上的挫折。掛斷前,女孩如釋重負地說:「謝謝你,我說完了,就行了。」賽雪聽到了女孩這句話,感到很欣慰,她知道女孩說出來,心裡就會好受很多,她也知道這兩個小時對女孩有多重要。不止是這個女孩,她們還遇到過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想要找人說說話的,還遇到過工作失意,喝醉酒打電話的,還有老人覺得很孤獨,想要找人說說話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她們都會用自己的善意去帶給他們溫暖。我想,我們或許都會有「失戀後,想要找人訴說」 「工作學習壓力很大,需要宣洩」 「發生很多事情,很少有人能聊」的經歷。
這個時候,自己的心事能被人傾聽,自己的感受能夠被人理解,你就會覺得情況會好很多,也有了更多的底氣去面對生活的難。有些用戶,在問題解決之後,會猶猶豫豫地提出一些可愛的小要求。
因為他們在溝通過程中,沒有把客服當成冷冰冰的機器,而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客服白蓮說,有個小夥子,在生日那天,從支付寶裡轉了1000塊錢到銀行卡裡,但一直沒有到帳。他又著急又委屈,客服電話剛接通,他就忍不住哭了出來,仿佛一年來積攢下來的委屈,都在那一刻爆發了。在白蓮的安撫和指引下,小夥子發現,原來他不小心把錢轉到他的網商銀行了。最後問題得到解決,小夥子有些不好意思,吸了吸鼻子說:對不起,有點失態。白蓮頓了頓,說:沒關係,人之常情。接著她問道:還有什麼我能幫到你的嗎?小夥子想了想,猶豫著說:今天我生日,你能給我唱一首生日歌嗎?小夥子說,沒關係的,我只是.後面的話,他沒有說出來,但白蓮還是給他唱了一首生日歌,確實每個字都不在調上。小夥子卻意外地很開心。後來,他在網上寫道:「那是我二十二歲生日那天,收到的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生日禮物——來自千裡之外的,另一個深夜沒睡的陌生人的,一首生日快樂歌。」後來白蓮才知道,那個小夥子,一個人在廣州漂泊,試用期被辭退,住在有蟑螂的出租屋,生日當天沒有蛋糕,沒有禮物,僅僅是在房間吃一碗方便麵當長壽麵。除去房租,他卡上僅剩1500元,這裡面還有1000元要打給自己的父母,正因為這筆錢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才會一瞬間就崩潰了。還有一位女士,在生日那天分手了,她的情緒很糟糕,她希望客服能夠給她唱一首《分手快樂》。最後,客服給她唱了一首《生日快樂》,因為「生日當天聽《分手快樂》太不吉利了。」
成年人世界的崩潰,或許都是默不作聲,也都是猝不及防的。有時候一件微小的事情,就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有時候,一首簡單的歌曲,一句簡單的關懷,也能成為最珍貴的禮物。」每位客服每個月會接到900多個電話,其中有十分之一是老年用戶。」客服拾味說,「她們對科技好奇又茫然,最常問的是手機的基本功能。」「怎麼發送?我只看到一個小飛機。」——指飛機形狀的圖標。「怎麼卸載?它們都在打哆嗦……」——指卸載軟體時軟體的顫動。有一天,她接到了一個老奶奶的求助電話,老人80多歲了,想把錢從一張卡轉到另一張卡上,。登錄環節,奶奶忘了密碼,拾味告訴她,手機會收到4位數字的驗證碼,輸進去就好。奶奶喃喃自語:對的,大概還要54分鐘。拾味趕忙糾正:是54秒。重置密碼時,奶奶又問:我要把新的密碼告訴你嗎?拾味再一次糾正:不能把您的密碼告訴任何人。那天拾味花了半小時,才終於讓奶奶登上了帳號。他本想和奶奶商量,不如等兒女回來,手把手教她,但最後,他還是引導老人完成了所有操作。拾味說,想法的轉變是因為老人的一句話:
兒女都在外地,我一個人生活了20年。還有一位快70歲的老先生聯繫客服,諮詢關於扣費的問題。因為疫情,他已經在家一個月沒出門,收到簡訊後,他去了銀行,銀行建議他諮詢支付寶。但客服看到,老先生因超時離開並還未操作成功,她又撥過去電話,幫老先生把問題解決了。老先生感激地說:「小姑娘你真好,今天我會笑一天,也會睡好覺,感謝你。」網際網路的世界,似乎把老人屏蔽在了外面,他們弄不懂那些複雜的名詞和操作,又生怕給身邊的人添麻煩。而客服用自己的細緻和耐心,幫助老年人逐漸融入這個科技社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網絡的溫暖和善意。支付寶的客服,每個月會接近千個電話,其中十分之一都是老年人。
很多時候,客服對待老年人總會多一種莫名的責任感,因為她們知道老年人可以依靠的人不多,自己可能是唯一的依靠。客服彌非,有一天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對方說話很不清楚,沒人能聽得懂,但他又很著急,不讓掛機。彌非仔細看了前面的服務小記,靈機一動,問了一個閉合式問題:「先生,您是不是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幫助,但你自己表達得不是很清楚,如果你想表達是,你就嗯一聲,如果不是的話你就不說話。」對方馬上發出了「嗯」聲。「是不是支付寶遇到了問題,需要我們這邊緊急幫你處理,您特別著急?」 彌非明白了,電話那頭的人應該是有什麼疾病,導致說話困難。確認了對方的支付寶帳戶後,她順著QQ郵箱,找到了用戶的旺旺號,通過打字溝通,了解到對方患有腦膜炎。這位用戶四十多歲,和父母一起生活,在淘寶上開了一家賣鞋墊的小店,但帳戶被盜,有人用幾百筆交易,把他帳戶裡的幾百塊錢全轉走了。彌非本想自己掏錢給他墊上,想想覺得不妥,便一筆一筆地幫他凍結交易。等全部操作完畢,已經是凌晨五點多了。這晚之後,彌非向主管提議,對待特殊的用戶群體,需要有文字客服。後來,郵件問答也成了支付寶客服的服務方式之一,再後來,又有了線上人工客服和智能客服。有一天,彌非收到了那位腦膜炎患者的感謝信,手寫的。在信上,這位用戶特意解釋道:不好意思,我字寫得不好,希望不要影響到你的心情。彌非拿著這封歪歪扭扭的感謝信,在公司地下一樓的小郵局哭了。客服們用自己的責任心和善良,認真地傾聽用戶的聲音,不一定每個處理都100%的正確,但卻切實安慰了無數個或困難或孤獨的人。彌非在採訪中說過一句話很打動我,她說,她原本以為,客服就是接電話的,後來發現不是。「看起來是重複話術的體力活,實際上是讀心,你要找到用戶內心最想得到的答案。」讀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客服具備強大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需要善意。我們每個人都依賴著他人的善意,也要能夠適時的給到他人善意。困難之時,任何一個陌生人伸出援手,即使只是善意的陪伴和傾聽,也許都能成為別人走出黑暗的力量。我問一位客服:每天接聽那麼多電話,處理那麼多複雜的問題,會不會壓力很大?她的回答樸實又動人:
壓力肯定會有,但是,當你明白這個電話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就覺得一切都值了。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