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我決定早點帶她打電子遊戲.....

2021-02-13 果殼童學館

提起「電子遊戲」,不少家長把它視為洪水猛獸,禁止孩子接觸,生怕孩子沉迷其中。

電子遊戲,全都會帶壞小孩嗎?禁止孩子接觸,就能防止他們沉迷嗎?到底能不能帶孩子玩電子遊戲呢?

今天的文章,果仁媽邀請到老朋友大D老師,分享心路歷程和帶娃打遊戲體驗。作為一名電子遊戲老玩家,他早早地就開始帶女兒玩電子遊戲。他認為,堵不如疏早些帶孩子打遊戲,就能讓他們未來少走彎路。

對此,你怎麼看呢?希望今天的文能給你一個不同的看待「帶娃玩電子遊戲」這個問題的角度,並作為你選擇的參考

閨女操縱的小恐龍,在我的蛇皮走位掩護下,穩穩丟出一發彩蛋打爆了懸在空中的容器,掉出來的大刺球,砰的一聲砸癟了食人花boss,用時1分22秒58,因為動作快還額外得到了一朵獎勵的小花。「鈴鈴鈴」——這時鬧鐘響起了——意味著我們的親子遊戲時間該結束了。關於「要不要讓孩子玩電子遊戲」這件事,挺有爭議。今天的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要帶孩子玩遊戲、怎麼帶孩子玩遊戲、選遊戲。同樣作為父母,你可能並不認同我的觀點,但也非常希望通過分享我的心路歷程和帶娃打遊戲體驗,給你一個不同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並作為你選擇的參考。紅白機的時候,我從超級瑪麗、魂鬥羅blblblbl一路打過來 ,合金彈頭2的每個俘虜我都記得在哪兒;魔獸世界的點卡摞起來有十來釐米,最瘋狂的時候一夜打穿一款中等長度的RPG,崩崩也早就滿級,現在則主要玩老任的NS...這些年來,除了頁遊沒碰過,其他主機、街機、手遊掌機、PC遊戲都玩過很多很多。我雖然肯定比不上專業硬核玩家,但肯定也算吃過見過的了。玩遊戲帶來了很多樂趣和收穫,但這些年我也因為遊戲付出過一些代價正是因為這些體驗和教訓,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我決定早些帶孩子打遊戲、讓他們未來少走彎路。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反對孩子玩遊戲,只要是遊戲都不好。不過在我看來,遊戲根據不一樣的維度,可以有好多分類方式:總之遊戲和遊戲之間的區別之大,好比風、馬和牛之間的巨大差異。那些反對孩子玩遊戲,您反對的是那一種或幾種呢?作為資深遊戲玩家,也是小公主的奶爸,我完全能體會家長反對遊戲的心情:在我看來,許多遊戲就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壞孩子」,有些內容黃暴,於成長不利;有些挖空心思誘你肝(在遊戲裡花大量時間刷裝備材料或刷排名),逼你氪(在遊戲裡花錢抽獎抽道具),然後版本更新一夜回到解放前(指加入更新更強的道具),如此循環,財源廣進。特別是但凡做遊戲的廠商,沒有不懂得心理戰術的,他們善用各種心理學小花招,抓住人性的弱點,來讓你花時間,讓你無路可逃。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當然可以是一種消磨時間的休閒,但對孩子來說,這些刺激太大,代價太高了!但遊戲世界中也有不一樣的追求。也有很多遊戲出品方,想做的是滿足玩家需要,好玩又有趣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很美,有的帶給人思考,總之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足夠的資格成為孩子童年的珍貴回憶。這些遊戲,是值得我們家長跟孩子一起分享和體味其中樂趣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科技的發展讓遠在窮鄉僻壤的人們都可以通過手機交流溝通、錄視頻…當然還有玩遊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算我們做家長的反對孩子玩遊戲,他們就能因此擺脫遊戲的影響嗎?我覺得幾乎不可能。你打開網頁,冷不丁就會蹦出各種頁遊廣告;刷微博,經常能見到免費手遊信息;刷微信,很多學生朋友群裡就有人分享遊戲連結來給自己續命…更別提學校裡,小夥伴們經常開口一聊就是遊戲,約你回家開黑上分吃雞…除非你的孩子在上學後也能永遠不上網、不用手機,想單純依靠隔離信息讓孩子遠離遊戲?我覺得辦不到。就算我們能管住孩子不玩遊戲,管得住他的心嗎?所以我覺得與其等孩子那天跟那些無良遊戲偶遇,不如讓我早點帶她見識點兒精品的好遊戲。再說,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我們應當想辦法,順著萌芽引導去好的方向,而不是硬堵。馬克吐溫在《湯姆索亞歷險記》裡早有精彩論斷:為了讓一個大人渴望幹什麼事,只需設法將這事變得難以得手就行了。新聞裡那些網友們小時候為了玩遊戲,紛紛跟爹媽上演諜戰大片的事兒,不正說明了這點嗎……所以我的策略是:乾脆在孩子小時候由我直接帶他們入坑,帶他們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名作。人是很難開倒車的。一旦體驗過精美優良的名作,對粗製濫造的遊戲就很難再沉迷。而當孩子意識到原來爸爸媽媽也是玩家,可以和自己一起玩一起笑的時候,他們還會偷偷摸摸越管越玩嗎?當孩子從小就覺得,遊戲應該是一大幫朋友在客廳裡既合作又互坑,他們還有必要沉迷網遊嗎?所謂先入為主,孩子早點玩上真正的好遊戲,養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大了以後,自然省心很多。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在大力蠱惑家長帶孩子玩遊戲。其實不是,當年我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再三考慮才帶孩子入坑的。為了防止事與願違,我還訂了幾個規矩,供大家參考: 首先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達成規則的共識包括什麼時候玩,玩多久,都得事先跟孩子商量好。在我家,時間觀念很重要。因為我們從小就訓練孩子定好在外玩耍的時間,到點就必須回家。所以在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也能基本做到說停就停。當然也不會太僵化,比如偶爾碰上關卡差一點兒就能打完,也會順延個幾分鐘,這樣孩子心理上也比較好接受。如果之前沒有給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時間觀念,就別急著帶孩子玩遊戲了。在決定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跟她嚴肅討論了一次,最後商定每周減少一些看動畫片的時間,來換玩遊戲的時間。這樣,每周就騰出了兩天「無電子設備日」,可以拿來當手工日什麼的。我發現身邊很多家長也會帶孩子玩遊戲,但往往會把遊戲作為一種控制手段,比如「你寫完作業就可以隨意玩遊戲」。雖然短期內看有一定效果,可是這種方法卻大有隱患:因為孩子小學低年級時,課業負擔輕,很容易就可以玩到遊戲,可孩子大了課業負擔重了怎麼辦?這時候再因為時間不夠禁止孩子玩遊戲,孩子情緒反彈怎麼辦?所以我都跟孩子說:玩遊戲是小朋友的天性,爸爸會尊重你的天性,玩遊戲不需要任何條件——但時間有限,每周我們只玩兩次遊戲,每次半小時,這樣孩子也比較能接受。家長在讓孩子玩之前,最好自己先做做「遊戲的功課」——了解遊戲,不僅要檢查遊戲內容,還需要評估難度是否適合孩子,不然就會帶來極大的挫敗感。好在現在很多遊戲主播會做試玩視頻,即便家長不那麼懂,查查視頻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最後 ,我覺得我們當家長的自己還應該做個好榜樣。如果我們一回家,就拿起手機廢寢忘食地打遊戲、追劇、刷微博,還怎麼要求孩子玩遊戲有節制?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其實是非常公平有激勵作用的:因為設計遊戲的人會設置難度適當的挑戰,讓人努力之後立刻有收穫。比如打一會就能升級,或者完成哪些動作就能拿到新的厲害道具。跟遊戲世界相比,充斥著師長各種嚴格要求,和一大堆不會做的題的現實世界,實在是太沒有吸引力了。在這種情況下,貿然讓孩子進入遊戲世界,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現充」的意思,是指現實生活很充實,能找到成就感。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愛,又有擅長的事,能獲得成就感,那麼玩玩遊戲屬於錦上添花。但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總是飽受打擊,總想逃避,缺乏父母的足夠陪伴和關心,那麼很快他就會在遊戲中找到避風港,並沉溺其中。儘管有現在已經有不少研究,稱有些遊戲能夠提高孩子學習能力,幫孩子改善注意力,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什麼的。但這些其實都不算是我帶孩子玩遊戲的根本理由。我帶女兒玩遊戲,是因為想帶她見識遊戲的美,想一起享受遊戲的樂趣,想帶她領略遊戲這門藝術,以及提高她對遊戲的品位,將來能對不好的遊戲說不。我們知道,遊戲的種類非常多,而且根據不同的維度,有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給孩子選遊戲時,有幾條比較粗略的選擇原則,可以結合最後的推薦清單自己來判斷。對於帶孩子玩遊戲,我個人還是最推崇主機遊戲。因為帶孩子玩來說,體驗通常是主機上的遊戲最好,也有更多的選擇。另外主機需要連電視,不可能悄悄藏起來打(NS的話請收好……),玩的時候也更有儀式感,也便於家長監管(必要的時候收起來)。而且電視屏幕很大,對孩子的視力來說負擔更輕一些。除此以外,還有助於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習慣,遊戲,在遊戲機上大家一起玩比較好。

而對於不打算買主機的家庭來說,iPad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上邊有很多老少鹹宜的益智遊戲啊、解謎遊戲之類的。

PC也不推薦。雖然上邊的遊戲種類非常豐富,能夠見識到很多作品,但是不是很適合帶小孩子玩,而且如果孩子偷偷玩,且學會了你一過來就 alt+tab 切回去這樣的技能.

總之,我偏向於讓孩子能早早做好分界,電腦是拿來查東西和幹活的,遊戲機是拿來玩的。而且,不管是iPad還是電腦,對孩子來說,屏幕都小了點,距離都近了點。
至於手機,是最不推薦的。屏幕小,而且隨時隨地可以拿著玩,孩子能玩到適合孩子的遊戲嗎?你也很難控制。而且手機上的遊戲還有個問題,就是「免費的最貴」。免費遊戲裡當然不乏佳作,不過至少在手機平臺上,確實有更多所謂的「免費遊戲」,家長一定要當心,今天讓孩子免費玩,後邊就很可能想方設法讓孩子氪金了。至於遊戲類型,需要根據孩子認知和發育特點,和遊戲時間長短進行挑選。我自己有這麼幾個簡單的原則,供大家參考。本來就是要帶孩子一起玩帶入門享受親子遊戲的樂趣,結果把孩子過早推向網絡……這樣不太好。像時下很多需要聯網多人pk提升排名的多人競技遊戲,有可能會根據算法進行複雜的排位,保證在你連勝好幾局,晉級在望時,突然為你匹配豬隊友或神對手……有意無意讓玩家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晉級。至於那些需要大量社交活動的正兒八經的網路遊戲,就更需要大量的時間,更別提過早交網友的安全隱患了,所以像這些遊戲都不宜讓孩子過早接觸。其實這些要素之間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只是不同遊戲側重不同罷了。對孩子來說,那種反應慢半拍、當場就躺的硬核動作遊戲,往往超過了他們的信息處理和操作能力,硬玩會帶來極大的挫敗感,而且這類遊戲往往只有進行大量枯燥的練習,才能一點點向前推進。對普通小朋友來說,這種「受苦」的快感,還是有些get不到啊。而注重觀察與思考的遊戲,則更適合孩子。這類遊戲操作容錯性高,不容易死,但想要找到藏起來的寶物,就得好好觀察每一個角落,碰到機關,需要好好琢磨怎麼才能解開。這類遊戲更能讓孩子找到樂趣。跟孩子一起玩,首選還是PVE遊戲,也就是跟孩子一起對抗怪物什麼的。跟孩子玩玩比賽類的遊戲,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只是要選擇門檻低,成長快,偶然性多的,比如卡丁車類、大富翁類遊戲。這類遊戲不是全看經驗,還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家長稍微放點兒水,孩子就時常能贏,更適合親子一起玩。要想控制好孩子的遊戲時間,就得確保喊停的時候,能儘快停下來。能隨時存檔,或者每個關卡都短小精悍的遊戲,孩子玩就比較好控制時間。鬧鐘響了,可以從容地跟孩子說時間到了,咱打完這關就停。既不至於超時太多,孩子也更樂於接受。而那種一進副本開打,沒二十分鐘出不來的,就不是很適合了。親子合家歡遊戲領域,任天堂是主宰。因此下邊要推薦這些遊戲全都是任天堂Switch平臺的。《耀西的手工世界》這個遊戲我和閨女都非常喜歡,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小恐龍耀西在趣味手工構成的世界裡,打敗搗亂的傢伙,並尋找寶石和其他東西。這個系列遊戲的特點是,選小翅膀加持,不追求時間挑戰或一次性全部收集全的話,操作上難度較低,容錯率很高,沒有為難人的地方,而且即便是小朋友自己玩,不是成心作死,都很難過不了關。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遊戲就很容易,要達成全收集,還是需要不錯的操作和眼力的。這遊戲也特別適合親子一起玩。因為除了像普通雙打遊戲那樣各玩各的,這個遊戲還能一個小恐龍跳到另一個背上分工合作。我跟閨女玩的時候,就通常是我來當坐騎負責跑位和跳躍,她騎在我背上當炮手用彩蛋砸怪物和機關。最讓我驚喜的是,玩過幾次以後,閨女就拽著我做耀西手工,雖然肯定比不上原遊戲那麼精緻,但別說還真有那麼點兒意思。《星之卡比:新星同盟》和《耀西的手工世界》相仿,也是這個路數,造型可愛每關只要幾分鐘,手殘也能過,還能四個小夥伴一起打。那會兒我跟閨女每周都會抽空懟一遍最終boss,而且星之卡比自帶的各種小遊戲,比如boss連戰、砍樹大賽也都很有趣。馬裡奧賽車系列,可以說是道具類賽車遊戲的鼻祖了。除了正常的加速、漂移什麼的,還能用各種有趣的道具坑害對手,或者給自己加速,甚至還有超強道具,能讓倒數第一逆風翻盤。所以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頗有偶然性。我會說我閨女從剛開始的人畜無害,到現在抽冷子pia就是一個烏龜殼糊我臉上麼……這個遊戲入門操作非常容易,然而上限極高(所以難度有個∞),網上那些大神會跑出匪夷所思的紀錄,但陪孩子玩的時候,又可以把難度調低點,讓孩子也能贏。我跟閨女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充滿欣慰地看著她從老跑倒數第一氣得直哭,慢慢進步到我不認真跑都可能輸,真的是很有成就感(雖然打的是最低難度,但進步是實實在在的)。每次看著她落後了自己給自己喊加油,我都特別感動。而《馬裡奧派對》呢,就如它的名字一樣,本身就是為派對製作的,很適合一家人組隊互坑。這裡頭很多小遊戲是體感的,雖然不見得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但讓久坐的僵硬身體放鬆放鬆還是做得到的。比如上頭這個划船遊戲,我第一次玩劃得太投入,差點拉傷……裡邊有數十個多人一起玩的小遊戲,想完全介紹清楚得專門寫一篇了……這裡我只想說,打算全家一起傻樂半天的話,這個遊戲可以說必入。Just Dance系列就怎麼說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尬舞,但這個判定很鬆,就是大家一起跳個熱鬧。《Fitness boxing》,嚴格來說,這個更像是一款拳擊健身軟體,而不是遊戲。就是根據提示打出刺拳啊勾拳啊擺拳什麼的,加上躲閃和移動動作,這個打一套下來運動量相當可以。我和閨女一度挺喜歡玩這個的。不過這款是單人的,只能輪流玩了。《奇諾比奧隊長》《馬裡奧奧德賽》《森喜剛:熱帶寒流》這些遊戲都有雙人模式,但因為操作和難度的關係,不如上邊說的那些適合親子一起玩,有興趣可以搜搜視頻看看再做決定。另外,著名的像素風遊戲《我的世界》在Switch平臺上也有,不過不算便宜,大些的孩子可以考慮。等孩子大一些認了字,像什麼《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之類的大作,就都可以自己上手了。雖然玩起來很爽,但遊戲機和這些遊戲都價值不菲,這裡介紹個省錢小貼士:在萬能的淘寶上,有很多店可以租遊戲機和遊戲玩,租金並不貴。如果只是打算嘗試一下,或假期帶孩子放鬆一下,選擇租來玩不失為一個經濟的辦法。有些家庭可能會選擇讓孩子在iPad上玩遊戲,限於篇幅我這裡直接拉單子簡要說明,就不做詳細介紹了,都是我帶孩子一起玩過的,偏優美和創意

1.《紀念碑谷》系列,這名作就不多說了,5歲以上家長幫一把,通關沒問題;

2.《回憶之旅》,適合5歲+;

3.《機械迷城》,精美的解密遊戲,有一定難度,最好等孩子小學高年級;

4.《Scratch Jr》,兒童編程入門好選擇;

5.《Tinybop系列 》系列,有很多科普類的小遊戲(或者說展示),做的比較有趣,無門檻,孩子隨便戳;

6.《KAMI》,非常美的摺紙風格益智遊戲,需要較強的觀察力和推斷力,怎麼也得小學了;

7.《Framed》系列,非常有個性的遊戲,玩法新穎,不介意其警匪片故事情節的話,5歲以上就能玩,我閨女一度非常喜歡這個;

8.《Commute》,想玩好需要好好思考,但是小朋友嘛,看到小車在屏幕上撞成一團也會很開心的;

9.《Gorogoa》,一度很火的解密遊戲,繪畫非常精美,玩法也比較有想像力,但是有些地方做得有點牽強。

囉嗦了這麼多,算是把我想推薦的說得差不多了,希望能幫到你和孩子。

作者 | Big.D,創客奶爸,前果殼實驗室負責人,兩性關係專欄作者

編輯 | 章魚媽,一個兩歲男孩的媽媽,運營個人公號「躲起來發呆」

 相關推薦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相關焦點

  • 適合窮人創業的三個項目:成本很低,早點知道或能少走彎路
    適合窮人創業的三個項目,成本很低,早點知道創業或能少走彎路。1.家電清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已步入到千家萬戶,比如空調、洗衣機、電視、冰箱等。人們家中的家電種類越來越多,可是自己動手來清洗家電之人卻沒有多少,在很多人的眼中,自己清洗家電不僅比較麻煩,而且害怕自己可能會把家電弄壞,所以不少人寧願花錢請人來清洗。
  • 「孩子為什麼經常摳屁股?得知真相的我後悔沒早點重視起來……」
    圖片來源: Unsplash  -導言-  六小團的幹閨女妞妞最近有點不對勁,小姑娘以前每次看到我都親熱得不行,這次去她家,她不但扭扭捏捏的,還關上了門偷偷摸摸地搞小動作  「你先按我說的操作幾天,要是沒好再來醫院看看。另外,為了防止其他家長也像你一樣粗心大意,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寶寶屁屁癢是怎麼回事了。」  看來這種情況不能小視,趕緊給「大佬」遞筆,有請仔仔為我們帶來今日份的重磅科普——孩子肛門瘙癢怎麼辦?
  • 打蛋器在烘焙中必不可少,為了避免新手走彎路,這裡詳細做了說明
    不知道不覺泰羊媽媽搞業餘烘焙已經3年多了,現在烘焙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中我收穫了不少的樂趣和自信。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枚烘焙小白,買回烤箱後,就不知道買什麼了,網上也有不少的新手套餐,憑感覺來講,有好多都是雞肋,買回來沒多大用處,如果你們是新手,我建議最好不要買新手套餐。
  • 她離異帶孩子在夜店上班,我很愛她想和她結婚,可結果萬萬想不到
    後面就一直主動找她聊天、約吃飯,帶她出去玩,她也經常來我家幫我收拾屋子、做飯,慢慢的,我通過了考驗和她確定了關係,只是突然有一天,她跟我講她結過婚離了,還有個8歲大的孩子跟她,自己在夜場上班,她問我介不介意,我沒有介意,還產生了和她結婚的想法,我覺得她不容易,想留在身邊照顧她,保護她。
  • 為了早點看到老婆孩子,男子歸家心切強闖閘機被罰
    「我想著早點回家去見到我的老婆和孩子,所以才這麼衝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湛江西所最終決定對該男子處罰款200元的處罰。鐵路警方提醒,旅客乘車必須人、票、證一致,車票限乘當日當次車,如遇特殊緊急情況,可通過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或12306網站改籤,方準乘坐其他車次列車。
  • 學樂理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
    許多學音樂的孩子,無論是學聲樂還是器樂,都喜歡直接學習作品,而說到學樂理,卻是一萬個不情願。而琴童對於樂理學科的排斥,不外乎以下三點原因:1、真把樂理當成嚴肅的理論來學習,沒有結合實際演唱、演奏,深感無趣;2、沒有建立好基本的系統骨架,雜亂無章的進行學習,必然枯燥;3、認為「會彈會唱就行了,學樂理沒用」。
  • 為了避免孩子被欺負,我做了這些事
    到了她入園前後,因為是班裡唯一的亞裔,英文說不利索,膽小害羞,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她在幼兒園會沒有朋友,也非常擔憂她日後在學校裡會被人欺負。你們能理解嗎?我想所有的父母在一開始把孩子推向校園這個小「社會」的時候都會擔心孩子被欺負吧。可是作為一個少數族裔、敏感、害羞的高需求寶寶的媽媽,我的擔憂比起大多數人來說,只多不少。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說:「養兒三忌,養女五忌」,家長懂得這幾點,孩子日後少走彎路。養兒三忌:1、不要和孩子說男子漢不可以哭,要堅強自古以來,人們就覺得男性應該頂天立地。3、別事事都替孩子做決定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以自己的想法操控著孩子,不在乎孩子的意見和感受。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責任感。這樣沒有擔當的孩子,將來長大也會變成一個很差勁的人。
  • 訂閱Netflix是為了孩子不是為了自己,對麼?
    在這忙碌的生活中,如果提出要訂流媒體影音服務,可能馬上會被質疑,你每天工作忙碌還要帶孩子有時間看嗎?每個月要花三百多元,值得嗎?另外媽媽準備晚餐的半小時,是家中孩子可以自己看動畫的時間,這時Netflix的片單分類優勢又來了,因為Netflix會依照喜好與分級推薦影片,所以一開始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先替孩子選一些可能會喜歡的影片(或是希望他看的影片)點讚、直接加入片單也可以,初期先掌握一些觀影類型,不過孩子還是可以決定她要不要看。
  • 電視臺「直播帶貨」避免走彎路!
    問:現在許多單位嘗試做「直播帶貨」,這是不是一個創收的好方法呢? 答:在討論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性的回過頭去,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尋找一些比較相似並值得用來總結和對比的事物。 答:我覺得對於所有新的節目樣式也好,市場營銷手段也好,「直播帶貨」在眼下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嘗試的一種方向。
  • 我恨小三林有有,恨她沒有早點出現
    我也恨她,恨她沒能早點出現解救顧佳於水火。很多觀眾憤憤的原因,是因為林有有沒出現之前,顧佳和許幻山的婚姻看著美滿恩愛,是我們理想中婚姻的樣子,而林有有破壞了這一切。為此她可以放下尊嚴,降低身段,犧牲自己可以犧牲的一切,只為達到自己的目標。顧佳為了籠絡王太太給兒子寫入園的推薦信,不惜為王太太一路提鞋;為了將茶廠做起來,她可以跟著村民一起種茶、採茶,提著大包小包的茶葉,在商場裡挨家挨戶的推銷,絲毫沒有闊太太的矜持和嬌氣。
  • 攝影教程|初學攝影需避免的15大誤區,少走彎路
    這篇分享學習攝影前,我們需要儘量避免陷入的15大誤區,找對學習方法,少走彎路。本文適用於攝影愛好者。1、相機越貴,照片越好看?NO很多初學者認為先要買貴的相機才能拍出好片。對策:初學攝影,重點要放在前期學習,後期只是為了錦上添花。5、拍攝參數是王道?NO初學者看到好照片,經常會留言問參數是多少?搬運參數並不能讓自己也拍出好照片,分析構圖光線等要素更重要。
  • 孩子沉迷王者榮耀怎麼辦?限制遊戲時間?還是試一試我的方法吧
    不讓他玩吧,母子間容易鬧矛盾,更小一點的孩子,你不讓他玩,那就只能帶他玩其它的,對於生活壓力很大的成年人來說,還是很累的,所以,很多時候,為了讓孩子不吵鬧,丟給孩子一個平板,一部手機,讓他沉迷在遊戲世界,是很多家長,沒有辦法的辦法。
  • 婆婆幫忙帶孩子每個月要三千,我生日她給的紅包,讓我紅了眼眶!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和老公把要孩子的計劃推後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我還是意外懷孕了,最後只能把孩子生下來了。本來家裡的條件就不好,加上兒子又出生了,這讓我們的生活顯得更加的困窘。兒子出生後,怎麼也得有一個人帶啊?我母親本身在家就幫著我哥哥帶孩子呢,所以不可能再抽身來幫我們帶孩子,這樣的話,我們只能求助於婆婆,說實話,一開始我是真的不想求婆婆,可是沒有辦法,最後我不得不低頭了。
  • 母親節專題 | 為了孩子她能夠付出一切
    在日本有這樣一位少年,他選擇和老媽一起打遊戲,當然不僅僅是在母親節,而是幾乎每天如此。他便是《普通攻擊是全體攻擊而且能二次攻擊的母親你喜歡麼?》這部輕小說的男主角大好真人。這部輕小說在前段時間可謂是風波不斷無論是帶母親一起購書送特典,還是茅野愛衣充滿母愛的廣播都引起了激烈的討論,而討論的內容無外乎是「如今的日輕居然都把魔爪伸向母親了。」而事實上又是怎樣的呢?
  • 為了吾王丨新手攻略指北,新手少走彎路的小技巧
    #「打我兄弟可以,打我不行。」for the king為了吾王是一款結合桌遊,戰旗的角色扮演半回合制遊戲。第一種就是遊戲界面右上角的「沙漏」圖標,點擊即可結束當前回合。第二種是小鍵盤↑鍵位左上方的delete鍵,第三種結束回合的方式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可以在「遊戲選項」中勾選「自動結束回合」哦②「移動視角」,小白在初玩遊戲的過程中,為了尋找任務點,經常拖著滑鼠左右移動,這樣不僅移動的慢,還非常麻煩,後來發現通過鍵盤上的「W,A,S,D,Q,E」即可快速移動視角查詢目標。
  • 廣播電視臺「直播帶貨」避免走彎路
    在討論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性地回過頭去,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尋找一些比較相似並值得用來總結和對比的事物。其實「直播帶貨」這個話題,與我們廣電曾經做過的一項業務「電視直銷」很是相似。 我覺得對於所有新的節目樣式也好,市場營銷手段也好,「直播帶貨」在眼下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嘗試的一種方向。
  • 80歲婆婆親身經歷:別再走彎路!
    我一天也不想再忍了。」在熟人的推薦下,婆婆來到重慶三博江陵醫院,考慮到年齡比較大,婆婆想通過伽瑪刀進行治療。無奈,10年前,患者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術後胸骨固定鐵絲,不能完成磁共振檢查,遂不能進行伽瑪刀檢查定位,無法進一步行伽瑪刀治療。怎麼辦?難道一直痛下去?
  • 一個普通的陪讀夜晚,孩子忽然說:「媽媽,我想早點死……」
    「我想早點死……」「你要怎麼死?不是,為啥啊?」那一個瞬間,我完全語無倫次。我……我從幼兒園開始就學習不好,然後越來越不好……我們班XX學習好,我想把大腦跟她換一換……」「呃……現在的醫學做不到大腦交換啊,而且同學可能也不願意跟你換,你羨慕她學習好,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學習好,靠換大腦是做不到的……舉個例子啊,比如爸爸媽媽想有很多錢,銀行裡有很多,我們能不能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