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劉亞洲將軍再次火了一把朋友圈,確切地說,是劉將軍提到的人、講述的事、闡述的觀點、表達的真情刷爆了朋友圈,也擊中了我們內心最為柔軟的角落,同時觸碰到了基層的陳弊和惡習。
劉將軍的視頻當中,出現最多的東西是淚水。有徐如燕父親的淚水,那是對女兒的思念,那是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與傷心,即便他是一名共和國的老軍人;有臺下很多教職員工的淚,那是對一名同事好友的懷念,也有因自己工作艱辛和艱難境遇被人理解所產生的感動。
同時視頻裡,還有將軍的淚,有劉將軍的淚,也有臺下那些少將、中將和一名上將的淚。
觀看劉將軍的講話之時,腦海裡浮現出各樣的人,各樣的事。而那些人和那些事都指向了這麼幾個關鍵詞——關懷、奉獻、犧牲。
將軍的眼淚
為誰而流
關懷:一支不為自己士兵考慮的部隊是打永遠不了勝仗的。
年少時看的電視劇,我都已忘記,唯獨記得《高地》,因為裡面有一位被摘掉將星的師長。
一場軍事演習出現了事故,事故的性質認定結果會影響到師長、副師長的職位晉升,也會關乎到那些傷亡士兵及其家屬日後的撫恤金及補償金。
當然,那場事故實際上戰士因素更大一些。及時並如實上報,也許師長和副師長沒有太多責任,但一旦上報戰士所為,傷亡的士兵及家屬將得不到實際意義的補償。
關於如何上報,兩位師領導為此激烈爭辯。
「一個不為自己士兵考慮的部隊是永遠打不了勝仗的!」師長把這句話作為決策依據。他將事故原因報告成了雪崩,如此,所有傷亡士兵及家屬都得到了優待,而且也很好地保護了副師長。
只是,最後此事件的真實原因還是被上級發現,因而已經調成副軍長的老師長一人扛下了所有的責任,同時,他被摘下了那顆閃爍的將星。
然而,這樣的師長好像只活在了電視劇當中,或者活在了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
反觀現實,很多領導是這樣「關懷」下屬的。
一名戰士,五公裡已經達到了18分鐘,但是身體已表現出了不適,尤其是腿,需要休息。然而連隊要參加一定級別的建制連考核,因此,連長說,「只要跑不死,都得給我練。
」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連隊榮獲第一,連長第二年提前晉職,那名戰士卻因訓練傷落下了殘疾,年底中退。
一名參謀,剛剛納編進機關兩個月,請假回家舉辦已經一推再推的婚禮。婚禮剛剛辦完,按照習俗到娘家回門,晚飯還沒吃完,接到了召回的命令,但是部隊既沒打仗,也未搶險,只因為部門活太多,沒人幹了。
這樣的「關懷」還有許多,寫作此文的我可以舉一百,那麼閱讀此文的你或許能說一千。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薄涼和殘酷,人性就是如此險惡和冷漠,身處基層的你我能奈他何?
一名連長可以為了所謂的集體榮譽和自己的升遷之路毀了一名士兵的整個人生,一名科長可以為了自己的輕鬆愜意剝奪一位參謀歡度蜜月的幸福權利。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
然而,如今在某些領導面前,自己的事才叫事,別人的全是狗屁,管你腿疼或者結婚,反正我的利益不能受損!
如此任性用權,為何大行其道?
如此自私想法,如何根植內心?
當一個人心中只有自己,這個人是可惡的;當一個有權的人心裡只有自己,這個人是可怕的!
你一定想知道那名士兵和參謀後來說了什麼。
士兵在離開部隊的前一個晚上,喝醉了,抱著我哭,說了一句,「從我之後,家族世代禁止從軍!」
那名溫文爾雅、足智多謀的參謀想起這件事時候,憤怒地說,「這樣的領導,我憑什麼跟他上戰場?」
將軍的淚,為誰而流?
我想,包括那名他不認識的殘疾士兵以及那名連蜜月都沒度的參謀。
將軍的眼淚,為誰而流?
奉獻:在普遍談論利益的年代,你可以跟我談論奉獻,但是軍人不該面對本不該承受的考驗。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有人說這是一個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的時代,有人說這是精緻利己主義盛行的時代,還有人說這是一個金錢至上的時代……
作為一名軍人,身處這樣的時代,給我的感覺就是,好像大家都在談論利益,只有我們還「傻乎乎」地談論並且堅持著奉獻。
有一個師兄,入伍10年,曾是一名出色的連長,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很受領導賞識,但是卻突然選擇復員。
我問過他原因,他說,「並非我吃不了苦或者自私自利,只是我在部隊再出色也只是一根小草,在家裡卻是那根頂梁柱。我跟你嫂子結婚三年,我們倆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0天,孩子兩歲了,我陪他的時間還不到10天。對妻子缺少陪伴,對孩子缺少呵護,對家庭缺失責任,給我再多的榮耀和工資又能如何?一個家我都如此虧待,我又拿什麼去奉獻國?」
將軍的眼淚,為誰而流?
突然,我很想問,軍人不是人嗎?
當然是!
那麼人最基本的需求為何得不到滿足,人最基本的情感關懷為何總是缺失,難道身著戎裝,就理應如此嗎?
軍人是鋼鐵漢,但只能是身體,不能是內心和情感!
本就少的可伶的假期,還面臨重重阻擾,每次都搞得跟施捨一樣,想分開休,多回家幾次都不行。
在網絡時代,連使用智慧型手機居然都能成為一種官兵的權益,並常常以此相威脅(什麼什麼幹不好,周末就不發手機了)。
在整個社會都在談論利益的時候,在不少軍人呼籲議價能力的時候,我還是願意談論奉獻。但是,許多時候,我跟你講家國情懷,你跟我談條令條例;我跟你講規章制度,你卻跟我說軍人奉獻。真的搞不懂究竟我是小孩好欺騙,還是說你長不大耍無奈!
軍人也是人,是人就符合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在個人基本需求無法滿足時,讓他如何去考慮訓練備戰;當一個人整天想著手機的時候,他又怎麼去考慮改革強軍?
將軍的淚,為誰而流?
我想,包括那名決意復原的優秀連長,還有那些為基本權利掙扎的官兵。
將軍的眼淚,為誰而流?
犧牲:馬革裹屍,在所不辭;但點燈熬油,為無意義的事務加班到吐血,我又該如何存在?
我相信,每一位志願從軍的人,都不會拒絕上戰場,上了戰場犧牲了,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那是為國家而戰。
然而,和平年代,於軍人而言,還有一種犧牲,讓人無所適從。
有一個幹事,人稱「組織科一支筆」,非常能寫。由於文筆精彩,文採斐然,要求他寫的稿子越來越多,加的班越來越多,加班的時間越來越長,睡覺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長期的加班,導致他身體狀況頻出,最後倒在了熬夜寫稿的路上——在一次連續四天四夜的寫稿推稿過程中,吐血昏迷。
軍人,為材料嘔心瀝血,或許只有當代才有,但是這些對提高戰鬥力有半毛錢作用嗎?
軍人,保持衝鋒的姿態,卻倒在了寫稿的夜裡,這樣的犧牲,讓我們情何以堪?
作為軍人,我從不畏懼戰死沙場,也不害怕維和行動命喪他鄉,更願意像林俊德那樣為打造國之重器,而傾盡畢生的心力。
但是,若要我為那些無實際意義的稿子、材料,浪費時間、耗盡心力,甚至熬到吐血,住進醫院,那我只能選擇「走為上計」。
不要等我死了,你再遺憾;也不要等我退了,你再扼腕。
將軍的淚,希望不要為我而流!
也希望,不再有類似的事,再讓將軍淚流。
本文作者:KenShin | 圖片來源:網絡
兵部來信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每一個故事都值得尊重
一篇好稿換兵部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