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渤海之濱:強化「動中抓教」
深秋時節,位於渤海之濱的陸軍第27集團軍某旅野外駐訓場,基礎訓練課目和實彈戰術考核硝煙正濃,一批新裝備戰法訓法得到檢驗。
野外駐訓條件下部隊高度分散,訓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生活條件苦,如何讓官兵始終保持高昂的練兵熱情?該旅政委任英海告訴記者,他們積極探索動態分散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子,為激發練兵熱情注入強勁動力。
「小教員」進帳解疑釋惑
這些天,正在野外駐訓的十二連士官周峰喜事連連:連隊組織黨史軍史和強軍目標知識競賽,由於成績優異,他被評為「理論學習之星」,緊接著又成功入圍「理論骨幹宣講小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周峰以理論「小教員」的身份走進座座帳篷,圍繞「獻身強軍實踐」與戰友們討論交流。
在這個旅,每個連隊都有5至8名像周峰這樣的理論「小教員」。野外駐訓,教育內容難落實、人員難集中、時間難保證,為此該旅通過基層推薦、理論考核等方式遴選出近百名理論骨幹,組織他們走進帳篷、深入炮位,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
「理論骨幹隊伍既有便於溝通的特殊優勢,也有摸爬滾打在一起的群眾基礎。」任政委告訴記者,駐訓中,他們把講臺設在官兵中,通過開設「車廂課堂」「帳篷論壇」等形式,見縫插針、化整為零地開展教育,用小課堂講透大主題,以小事例折射大道理。
旅裡還要求各連黨支部書記加強示範引導,讓理論骨幹學會如何選擇主題、搜集素材;各支部對教案把關,確保選題針對性強,觀點準確;按照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的要求,對理論骨幹集中培訓和個別幫帶。他們還組織「帳篷優質課」評比活動,不斷增強教育的感染力。
「小活動」激發練兵動力
誰也沒想到,整天嚷著換專業的九連炊事員吳壘,在聽完一次「陣地小演講」後思想轉變明顯,工作勁頭十足。
小吳下連至今一直擔任炊事員,到駐訓地後,看見戰友們每天操槍弄炮,很是羨慕,一心想去戰鬥班。幾次申請未被批准,情緒一落千丈,班長、排長找他談話也沒起作用。一次訓練間隙,聽完曾參加軍區炊事比武獲獎的老班長演講後,小吳逐漸認識到炊事崗位的重要性,還主動找到班長表示要把灶臺當戰位,立足本職建功立業。
野外駐訓期間,該旅從官兵的困惑點和興趣點入手,精心組織帳篷小討論、DV小展播、小型故事會等12種群眾性互動式教育活動,把野外駐訓場變成思想教育的大平臺。
面對高強度訓練和枯燥的生活,戰士範國煒一度產生消極情緒,學習「溜邊走」,訓練「靠後站」。連隊組織DV小展播活動時,報名要求擔任DV短片主角的他,在炮手崗位上一遍又一遍做著示範動作,還不時發表感言。結果,DV才拍完,戰友們就發現範國煒變了樣,訓練起來一天比一天投入。
「小考場」檢驗教育成效
駐訓中,該旅新一輪「示範崗」評比揭曉,野戰加油站等10餘個崗位榜上有名,13名「崗位之星」的先進事跡也刊發在《駐訓快報》上。
「衡量動中抓教的效果,不能只看政治教育筆記本、理論考核成績單,關鍵要看官兵訓練熱情高不高,能不能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旅政治部主任王富民告訴記者,他們把全旅近百個崗位當成「小考場」,把各項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檢驗教育成效的依據。
野戰加油站管理員吳小寧的事跡很有代表性。在他倡議下,加油站結合崗位職責,組織「戰場保打贏、崗位找差距」自檢自查,把崗位細則和行為規範做成職責卡、標識牌、評比欄,工作規範有序,得到一致好評,吳小寧也被評為「崗位之星」。
該旅紮實開展「比覺悟、比技能、比作風、比貢獻」活動,激勵黨員在關鍵時刻站排頭,引導官兵爭創示範崗、放心崗,激發「熱情工作比幹勁、完成任務比質量」的動力。不久前,該旅千人百車輾轉數百公裡出色完成20餘項演練課目,一路烽煙,一路奏凱。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