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農業版塊執行長白佩玉:科技賦能,我們讓農業更簡單!

2021-01-08 小鎮生態鏈
富士康農業版塊執行長白佩玉

丁磊養豬的時候,我放聲大笑過!萬科養豬,我失眠了……

近日,網友的這句話也代表了大眾的心聲,跨界做農業很火嗎?難道大企業也在趕潮流?

2018年3月,富士康集團在位於深圳龍華的工業園區舉辦了農業網際網路發布會,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親自站臺並現場品嘗其基地的番石榴。同年5月,一間利用舊廠房空間打造的日產量可達 2.5 噸的植物工廠面世。2019年5月,富士康農業版塊在第七屆成都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上亮相。

可能你會想,富士康怎麼也跨界做農業了,什麼時候開始的,勝算又有幾何呢?近期,小鎮君採訪了富士康農業板塊執行長白佩玉,為大家揭開謎底。

永齡農場,開啟富士康跨農之門

連線白佩玉女士後,擔心記者聽不懂,她從專業術語切換為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從臺灣農業講到大陸農業,從傳統農業講到科技農業,一點點講清楚了富士康是怎麼踏入農業板塊的,是怎麼做農業的。

2003年,原是金融行業的白佩玉女士因孩子對不安全食品過敏而跨足有機農業,實現了人生新跨越。後期,郭臺銘也成為她種植的有機農作物的忠實消費者。

2009年臺灣地區「八八水災」之後,很多百姓失去家園。為協助受災居民當地就業,郭臺銘成立了「永齡慈善基金會」,並捐贈建立了永齡農場。2014年底,永齡農場經過五年養地生息後需要有人來經營,郭臺銘則正式邀請白佩玉來接管農場。

憑藉逐步成熟的有機耕作技術,以及相關農業科技導入,永齡農場目前已經成為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有機農場,也是智慧農業園區。農場面積 800 餘畝,為 5000 個家庭供應食材。

白佩玉講到,做有機農業的第一步,是從土開始。

有機食品首先要從基礎工作抓起,從土壤改良開始,抓根本,抓源頭。土壤有機,是有機農業的基礎。如果土壤不有機,所有的東西都不可能有機。土壤有機質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還可以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只有好土壤才能種出好糧食,而好土壤也僅僅是個開始。

健康的種苗也很重要,適合這個地方土生土長的品種到底是什麼,也值得研究。種植過程中灌溉用水需要多少,有機肥需要多少。還有,市場需要什麼,需要多少?

白總總結,農業產運銷是一個整體的鏈條,傳統農業存在的問題,就是什麼都「差不多」,沒有標準化。灌溉施肥都是差不多,種什麼種多少也都隨大流,不對接市場。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科技賦能,讓農業更簡單!

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閒旅遊、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談及此處,很多人都問過白佩玉一個問題,農業到底值得投入高科技嗎?

——值得!白佩玉回答道。農業是一個需要堅守長期主義心態的產業,但它絕對值得投入,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

那麼,富士康是怎樣將高科技用在農業的呢?

白佩玉說,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藉助物聯網,實現產運銷全面智慧管理。

建立農業數據與管理中心,通過田間大資料搜集與分析,為農業提供更多技術與人工智慧種植服務,達到提升與穩定作物高質量及產量。提供完整農業管理平臺,推動新農業網際網路,鏈結市場、生產、加工、物流。藉由掌控每個環節,讓農產品生產符合安全的最高標準。

其次,在精準灌溉和智能控制這塊,永齡農業研發中心研發了智能水閥和物聯網溫室兩個板塊的設備。

因坡度不同土壤灌溉依照經驗來操作,容易造成部分區域供水過多,從而帶來農作物的病蟲害影響收成。智能水閥可以利用土壤感測器回傳土壤溼度,通過大數據精準調控水的溫度,穩定供水,降低病蟲害。

種植區域過大,人力安排管理不易,物聯網溫室可以通過大數據制定溫室控制策略。雲服務結合物聯網小腦,可以解決網絡異常時,監測與設施仍可正常運作。

田間地頭的管理可以依託大數據,抵禦市場風險可以嗎?怎麼解決消費者信任問題?

白佩玉說,我們不是盲目的選擇種植對象和數量,而是市場要什麼?我們種什麼!建立農業網際網路,實現全產業鏈數據收集,從而訂製化生產。訂單農業對穩定農產品價格、確保農民合理收益、抵禦市場價格風險具有積極的作用。

此外,科學溯源可以幫助建立消費者信任。實時建立溯源數據、作物數據、環境數據、工作紀錄,隨時查詢,無法更改。結合簡單農生產管理平臺,自動產生科技溯源碼。消費者掃碼就可呈現完整信息。

科技溯源實現育苗安全、資材安全、種植安全、加工安全、包裝與倉儲安全及運送安全全程可追溯,從而建立安全新標準。

三高農法,助力小鎮農業品牌升級!

將高科技應用在農業中,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高科技、高產值、高質量!最終建立一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走品牌化、精緻化的農業之路!

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利用,對農業產運銷全面智慧管理;通過對農業從業者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指導,讓種植過程更標準化;通過品牌營銷活動,線上線下互動,建立消費者信任;通過三產融合,品牌升級,提升農業產值。

永齡農場一年生產超過300種有機蔬果,遵循四季生態時令,摘種當季農作,提供每季最新鮮美味的蔬果,全程冷藏配送,直達客戶餐桌。在這個過程中,倡導的是一種有機生活型態,讓客戶感受人與大自然相和諧的一種生活方式。

以永齡有機為代表,結合永齡選物,富士康發展出自己的農業品牌——吉品養生!包括永齡有機、永齡鮮生、3393、吉品無毒蝦、無二、一肉一湯、吐司研究所、吉品保健等眾多子品牌。

白佩玉介紹,永齡有機是來自永齡農場,其他產品則是按照吉品養生標準從別的基地優選出來的。吉品養生是一個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版塊,年銷售額達 5 億臺幣。

富士康農業通過垂直整合三虛流(訊息流、技術流、金流)與三實流(人流、過程流、物流)的大數據中心,實現大健康供應鏈。最終以科技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讓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白佩玉說,回顧過去,與農結緣已經近20年了,無論是生產管理還是市場銷售,無論是產品加工還是品牌化運作,團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這些經驗推廣出去,並與時俱進接受新事物,成為未來的追求。

談及富士康農業的發展計劃,白佩玉介紹到,現在的科技可以讓農業直接從1.0走向3.0甚至4.0,不用再走彎路。富士康農業的經驗和科技力量是可以直接應用的,目前富士康已經建立了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個工作中心,在國內多省有項目落地。

富士康可以通過提供科技農業、智慧農業服務和相關培訓等,來助力特色小鎮的農業實現產業升級和品牌化發展。去年,富士康農業就在河北和山東參與了兩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也在成都打算建設17-18個智慧農場。

目前,富士康農業以成功經驗對外輸出為主,一本初心,匯聚智慧,打造美麗永續農業,護航百姓食品安全,讓大家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人類世世代代仰賴土地得以滋養繁衍,時至今日,農業結合科技帶來了更多紅利。這份紅利不僅僅激發企業更多投入參與,技術的提升更使環境永續的議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富士康農業板塊的涵蓋面,充分詮釋了農業三產的各個面向,加上智慧科技畫龍點睛,一幅現代農業的宏大藍圖已躍然紙上。

科技公司涉足農業或許不是新聞,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初心念念不忘併力圖實踐,是白佩玉與富士康智慧農業一路以來不變的目標。

富士康農業

目前富士康已經形成了四大農業版塊,分別是以永齡農場為代表的有機農業種植板塊、以深圳植物工廠為代表的植物工廠板塊、以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智慧農業板塊和以吉品養生為代表的品牌農業版塊,版塊之間相對獨立而又互相關聯支持。此外,富士康成立了「永齡農業研發暨資源中心」,整合經驗並優化升級,延聘專家學者,整並更多相關農業技術,以「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技術整合與項目導入、品牌與產銷規劃」三大主軸為核心向外輸出解決方案。

來源:全聯房地產商會特色小鎮分會

作者:郭金金

相關焦點

  • 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所以我們套袋時一定要把整串果子套進袋子,再進行密封處理。」5月28日,在秀嶼區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吳則焰帶著青年博士,向農業園的技術人員講授葡萄套袋技巧(如圖)。再過20來天,這裡多達8種的葡萄就將成熟。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
  • 極飛科技:布局智慧農業 開啟農業生產活動的定製化作業時代
    原標題:極飛科技:布局智慧農業,開啟農業生產活動的定製化作業時代   12月15日,農業科技
  • 5G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大開眼界的農業「黑科技」了解一下
    5G能給農業帶來的最大變化,無異於實現智慧農業了。所謂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用傳感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臺(例如手機)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農戶身處田間地頭,打開手機,就能在線獲得水稻病蟲害的診斷;農技人員在田間地頭,通過視頻,就能為農戶提供精準的農技培訓服務……技術賦能給農業帶來什麼具體變化?
  • 新洋豐與金沙貢茶賦能農業未來
    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程雲、包雪梅,市場總監韋萬成、東南大區經理周發明以及新洋豐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活動。主辦方浙江露笑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暨貴州金沙貢茶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千及團隊成員,貴州金沙貢茶茶葉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潔琪、常務副總經理郭偉,浙江省東陽市供銷社副主任陳惠娟等眾多優秀經銷商也出席了本次活動。
  • 碧桂園農業控股華大農業,規劃現代農業大格局
    來源:中國網地產據碧桂園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碧桂園農業」)3月11日消息,公司已於今年3月9日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大農業」)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
  • 中航安盟保險杜洪南:科技賦能保險領域 發力三大農業窗口
    會上,中航安盟保險董事會秘書杜洪南介紹了公司近些年在保險領域的科技應用。 據悉,中航安盟保險是中國著名央企航空工業集團和擁有百年歷史的法國安盟集團合資的保險公司,當初成立的原因就是希望把法國農業保險經驗和現代技術推廣在中國,目前公司在保險科技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
  • 中國農業缺少平臺型公司!碧桂園收購華大農業,能否改變農業格局
    因為中國農業的分散性、個體競爭性不強,我們需要擁有大能量的平臺型公司整合資源、賦能產業,帶領全行業的發展。 然而,就目前來說,中國農業領域缺少這樣的公司。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碧桂園與之前恆大投入農業有2點不一樣:1)強大的銷售體系:鳳凰優選;2)科學種田:用科技改變生產方式和用科技來賦能農業。 從這2點來看,碧桂園解決農業銷售難題,解決效率低下等農業棘手問題。隨著其產業的成熟,碧桂園或許能在農業領域幹出點成績。
  • 數字賦能畢節農業產業數位化發展,助推畢節農業數位化轉型
    ,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品牌化、質量化發展。另外,天演維真將在此基礎上,為畢節市搭建全市大數據平臺,以市-縣-鄉三級架構的模式,建設縣區產業資源環境資料庫、經營主體資料庫、產業產品資料庫、惠農服務數據、銷售流向資料庫等,完成與畢節市商務局大數據中心數據互通、共享工作、統一接口,保證縣區數據能接入市商務局數據中心。
  • 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大洋網訊 從瓜果飄香的實體展館,到在家裡就能挑到心水的「廣東手信」;從手快有、手慢無的短期展示,到永不落幕的現代展會……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在特殊之年華麗轉身,既體現了數字賦能的「高大上」,又展示出順應新消費習慣的「接地氣」。
  • 拼多多賦能農業,能爆發多大的小宇宙?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之命脈,網際網路企業藉由渠道、技術和戰略優勢,深度賦能農業,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01 渠道的進化與升級 以往,我國的農產品市場面臨著一側供給不足、一側缺乏銷路的雙重矛盾。這種困境,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崛起,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 極飛科技新品發布盛典來襲,以硬科技創新詮釋「農業從此大不同」
    大會以「農業從此大不同」為主題,圍繞構建「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的目標,發布了最新一代農業科技產品和應用場景:功能更豐富的R150農業無人車、全新亮相的P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和P80 2021款農業無人機、行業創新的V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以及真正可落地的AI處方圖技術。重磅亮相的4款智能精準硬體設備,進一步豐富了極飛智慧農業科技的產品布局矩陣。
  • 鶴山成功創建省農業科技園區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力促實現鄉村振興
    這是鶴山市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標杆,將為鶴山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平臺和軟體配套。據了解,鶴山市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區充分利用高水平的產學研平臺、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建設華南地區重要的禽畜養殖基地。
  • 南昌智慧農業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
    「手機、平板、車載顯示器、手錶等終端如果接入聯網的話,可以隨時報警提醒我們溫室裡的異常情況。」劉子安將該系統比喻為整個溫室的大腦,在手機上作業系統相當於遠程操控溫室大腦。「我們這套系統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上,嵌套了溫室裡的種植技術,在種植技術上又綜合了江西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種植的品種、現階段植物的性狀等因素來調整。」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極飛科技年度大會2020:用智慧化、無人化科技賦能全球第一產業
    12月15日,一場以新技術賦能第一產業的盛會 -- 極飛科技年度大會2020(XAAC 2020)在廣州隆重召開,來自農業生產、行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權威媒體共同見證了極飛科技2020年度的創新成果,同時也見證了新一代P系列農業無人機、創新雙旋翼飛行平臺V系列農業無人機、新增固體播撒和割草兩大執行單元的R150農業無人車、新一代農機自駕儀等一系列全新硬體產品的問世
  • 打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最後一公裡」
    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11位西甜瓜領域的專家教授入駐農掌門平臺,在線解答農戶提出的各類種植問題。據統計,平臺整合了農業專家、農業技術、涉農專利、農業服務等相關數據400多萬條,架起了農民與農業專家、農民與企業、農民與電商平臺之間的科技橋梁,打通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與推廣的「最後一公裡」。
  • 連線創始人〡極飛科技彭斌:拿下農業科技領域最大一單融資後,我們...
    極飛科技創始人兼CEO彭斌在接受《科創板日報》專訪時坦言,2個月前得知將拿到農業科技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時,公司內部是很「振奮」的。「畢竟沒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能表達認可了」 。但融資帶來的喜悅轉瞬消失。擺在彭斌面前更關鍵的是怎麼花錢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更清晰的洞察到接下來幾年要怎麼走。
  • 7家以色列蜜蜂科技公司盤點,小身體賦能大農業
    但只要我們需要從水果和蔬菜中獲取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們就會遇到問題。所以可能會有越來越多高效的授粉解決方案。養蜂人檢查蜂巢 圖片由來自皮克斯巴伊的阿普洛託夫戈爾德在以色列各地,有500多名養蜂人,負責全國12萬多隻蜂巢。以色列擁有1100多種蜜蜂,以色列人全年平均每人消費600克蜂蜜。
  • 虛擬技術賦能數字農業,虛擬科學家「隋時學」隆重登場
    以獨家技術為基,跨次元釋放新能量   如何讓農業教學變得更有趣更形象?如何讓新農人愛學農業知識?   「軀殼」已然被重塑的同時,「靈魂」自然也要高度匹配。身為首個農業虛擬偶像,隋時學「師承」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院士、廣東省科技特派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科學院院長林蠡、廣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唐勁馳等一眾農業科學院院士、科研專家,被他們親稱為「弟子」。作為數字農業的「最強大腦」,海量的農業知識儲備,讓隋時學有了紮根農業的牢固「地基」。
  • ...助力武漢打造「農業矽谷」 政策大力扶持農企上市公司積極科技...
    作為國內化肥助劑龍頭,又是武漢本土企業,富邦股份(300387)此次頗受關注;理工光科(300557)首次亮相武漢農博會,並透露今年公司特設智慧農業部關注農業;今年9月份剛上市的非強免豬用疫苗龍頭科前生物(688526)介紹了最新研發的豬瘟病毒滅活疫苗……顯然,傳統農企數位化轉型正在加快,科技公司也在賦能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