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養豬的時候,我放聲大笑過!萬科養豬,我失眠了……
近日,網友的這句話也代表了大眾的心聲,跨界做農業很火嗎?難道大企業也在趕潮流?
2018年3月,富士康集團在位於深圳龍華的工業園區舉辦了農業網際網路發布會,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親自站臺並現場品嘗其基地的番石榴。同年5月,一間利用舊廠房空間打造的日產量可達 2.5 噸的植物工廠面世。2019年5月,富士康農業版塊在第七屆成都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上亮相。
可能你會想,富士康怎麼也跨界做農業了,什麼時候開始的,勝算又有幾何呢?近期,小鎮君採訪了富士康農業板塊執行長白佩玉,為大家揭開謎底。
永齡農場,開啟富士康跨農之門
連線白佩玉女士後,擔心記者聽不懂,她從專業術語切換為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從臺灣農業講到大陸農業,從傳統農業講到科技農業,一點點講清楚了富士康是怎麼踏入農業板塊的,是怎麼做農業的。
2003年,原是金融行業的白佩玉女士因孩子對不安全食品過敏而跨足有機農業,實現了人生新跨越。後期,郭臺銘也成為她種植的有機農作物的忠實消費者。
2009年臺灣地區「八八水災」之後,很多百姓失去家園。為協助受災居民當地就業,郭臺銘成立了「永齡慈善基金會」,並捐贈建立了永齡農場。2014年底,永齡農場經過五年養地生息後需要有人來經營,郭臺銘則正式邀請白佩玉來接管農場。
憑藉逐步成熟的有機耕作技術,以及相關農業科技導入,永齡農場目前已經成為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有機農場,也是智慧農業園區。農場面積 800 餘畝,為 5000 個家庭供應食材。
白佩玉講到,做有機農業的第一步,是從土開始。
有機食品首先要從基礎工作抓起,從土壤改良開始,抓根本,抓源頭。土壤有機,是有機農業的基礎。如果土壤不有機,所有的東西都不可能有機。土壤有機質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還可以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只有好土壤才能種出好糧食,而好土壤也僅僅是個開始。
健康的種苗也很重要,適合這個地方土生土長的品種到底是什麼,也值得研究。種植過程中灌溉用水需要多少,有機肥需要多少。還有,市場需要什麼,需要多少?
白總總結,農業產運銷是一個整體的鏈條,傳統農業存在的問題,就是什麼都「差不多」,沒有標準化。灌溉施肥都是差不多,種什麼種多少也都隨大流,不對接市場。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科技賦能,讓農業更簡單!
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閒旅遊、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談及此處,很多人都問過白佩玉一個問題,農業到底值得投入高科技嗎?
——值得!白佩玉回答道。農業是一個需要堅守長期主義心態的產業,但它絕對值得投入,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
那麼,富士康是怎樣將高科技用在農業的呢?
白佩玉說,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藉助物聯網,實現產運銷全面智慧管理。
建立農業數據與管理中心,通過田間大資料搜集與分析,為農業提供更多技術與人工智慧種植服務,達到提升與穩定作物高質量及產量。提供完整農業管理平臺,推動新農業網際網路,鏈結市場、生產、加工、物流。藉由掌控每個環節,讓農產品生產符合安全的最高標準。
其次,在精準灌溉和智能控制這塊,永齡農業研發中心研發了智能水閥和物聯網溫室兩個板塊的設備。
因坡度不同土壤灌溉依照經驗來操作,容易造成部分區域供水過多,從而帶來農作物的病蟲害影響收成。智能水閥可以利用土壤感測器回傳土壤溼度,通過大數據精準調控水的溫度,穩定供水,降低病蟲害。
種植區域過大,人力安排管理不易,物聯網溫室可以通過大數據制定溫室控制策略。雲服務結合物聯網小腦,可以解決網絡異常時,監測與設施仍可正常運作。
田間地頭的管理可以依託大數據,抵禦市場風險可以嗎?怎麼解決消費者信任問題?
白佩玉說,我們不是盲目的選擇種植對象和數量,而是市場要什麼?我們種什麼!建立農業網際網路,實現全產業鏈數據收集,從而訂製化生產。訂單農業對穩定農產品價格、確保農民合理收益、抵禦市場價格風險具有積極的作用。
此外,科學溯源可以幫助建立消費者信任。實時建立溯源數據、作物數據、環境數據、工作紀錄,隨時查詢,無法更改。結合簡單農生產管理平臺,自動產生科技溯源碼。消費者掃碼就可呈現完整信息。
科技溯源實現育苗安全、資材安全、種植安全、加工安全、包裝與倉儲安全及運送安全全程可追溯,從而建立安全新標準。
三高農法,助力小鎮農業品牌升級!
將高科技應用在農業中,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高科技、高產值、高質量!最終建立一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走品牌化、精緻化的農業之路!
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利用,對農業產運銷全面智慧管理;通過對農業從業者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指導,讓種植過程更標準化;通過品牌營銷活動,線上線下互動,建立消費者信任;通過三產融合,品牌升級,提升農業產值。
永齡農場一年生產超過300種有機蔬果,遵循四季生態時令,摘種當季農作,提供每季最新鮮美味的蔬果,全程冷藏配送,直達客戶餐桌。在這個過程中,倡導的是一種有機生活型態,讓客戶感受人與大自然相和諧的一種生活方式。
以永齡有機為代表,結合永齡選物,富士康發展出自己的農業品牌——吉品養生!包括永齡有機、永齡鮮生、3393、吉品無毒蝦、無二、一肉一湯、吐司研究所、吉品保健等眾多子品牌。
白佩玉介紹,永齡有機是來自永齡農場,其他產品則是按照吉品養生標準從別的基地優選出來的。吉品養生是一個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版塊,年銷售額達 5 億臺幣。
富士康農業通過垂直整合三虛流(訊息流、技術流、金流)與三實流(人流、過程流、物流)的大數據中心,實現大健康供應鏈。最終以科技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讓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白佩玉說,回顧過去,與農結緣已經近20年了,無論是生產管理還是市場銷售,無論是產品加工還是品牌化運作,團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這些經驗推廣出去,並與時俱進接受新事物,成為未來的追求。
談及富士康農業的發展計劃,白佩玉介紹到,現在的科技可以讓農業直接從1.0走向3.0甚至4.0,不用再走彎路。富士康農業的經驗和科技力量是可以直接應用的,目前富士康已經建立了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個工作中心,在國內多省有項目落地。
富士康可以通過提供科技農業、智慧農業服務和相關培訓等,來助力特色小鎮的農業實現產業升級和品牌化發展。去年,富士康農業就在河北和山東參與了兩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也在成都打算建設17-18個智慧農場。
目前,富士康農業以成功經驗對外輸出為主,一本初心,匯聚智慧,打造美麗永續農業,護航百姓食品安全,讓大家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人類世世代代仰賴土地得以滋養繁衍,時至今日,農業結合科技帶來了更多紅利。這份紅利不僅僅激發企業更多投入參與,技術的提升更使環境永續的議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富士康農業板塊的涵蓋面,充分詮釋了農業三產的各個面向,加上智慧科技畫龍點睛,一幅現代農業的宏大藍圖已躍然紙上。
科技公司涉足農業或許不是新聞,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初心念念不忘併力圖實踐,是白佩玉與富士康智慧農業一路以來不變的目標。
富士康農業
目前富士康已經形成了四大農業版塊,分別是以永齡農場為代表的有機農業種植板塊、以深圳植物工廠為代表的植物工廠板塊、以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智慧農業板塊和以吉品養生為代表的品牌農業版塊,版塊之間相對獨立而又互相關聯支持。此外,富士康成立了「永齡農業研發暨資源中心」,整合經驗並優化升級,延聘專家學者,整並更多相關農業技術,以「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技術整合與項目導入、品牌與產銷規劃」三大主軸為核心向外輸出解決方案。
來源:全聯房地產商會特色小鎮分會
作者:郭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