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病人是新冠肺炎重型,第二例病人目前沒有出現症狀
12月7日21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
在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部長宗志勇介紹,目前病例1,69歲,女性,病情較重,CT提示病灶有發展。經省市專家組集體討論,這個病人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的標準,目前在成都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進行隔離救治,正在進行包括氧療在內的綜合治療,救治組正在對這個患者進行積極救治和密切觀察。這是第一例病人的情況。
第二例病人是男性,71歲,是第一例病人的丈夫,目前沒有出現症狀,但是CT提示病人有病毒性肺炎的表現,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通型。雖然這個病人目前沒有症狀,但是其CT表現還是比較明顯,所以不排除這個病人有變化的可能性。目前,該病例也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進行隔離救治,也在進行密切的觀察和綜合治療。
病人家裡7處陽性
丈夫拉三輪車活動軌跡相對大一些
省疾病防控專家組組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學主任醫師祝小平透露,已對病例1的行動軌跡進行了追蹤,目前來看,活動範圍比較局限。病例2(病例1的丈夫)的軌跡,正在進行調查,還開展了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追蹤和採樣。對病人家裡的環境也進行了採樣,發現了7個陽性的地方,分別是:門把手、開關、冰箱,以及冰箱裡面的食物和菜板,說明病人家的汙染是很嚴重的。另外,丈夫是拉三輪車的,活動軌跡相對大一些。
祝小平還介紹,現在正在抓緊開展病例病毒菌株的基因測序,將用測序結果探索病毒的來源。溯源工作很複雜,需要時間,且需要綜合上面一些結果才能得出結論。目前,已對居住環境、食物鏈都進行了採樣,得出了一些結論。一旦有新的發現,將及時通報。
郫都區有三個採樣點位用於市民自願檢測
據川觀新聞記者早些時候採訪的稿件顯示,三個採樣點的具體地址是:
地點一:郫都區郫筒街道蜀都新邨黨群服務中心(郫筒街道蜀信路二段290號);
地點二:西匯·西都會(郫筒街道鵑興路63號);
地點三:岷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郫筒街道一環路東北段237)
記者提問:我想問一下核酸檢測工作是怎麼展開的,市民朋友們應該注意哪些防控措施?
成都市疾控中心主任梁嫻:謝謝你的提問。核酸檢測是精準防控的一個有效手段,布局核酸檢測範圍的依據是流行病學調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我們能夠明確病例活動軌跡以及病例所接觸人員的活動場所。目前我們核酸檢測範圍就是病例活動場所以及所接觸人員活動場所中的相關人員和環境。
核酸檢測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把握科學精準,又要適當的擴大範圍,目前在郫都區有五個主要核酸檢測場所。
第一個是郫都區人民醫院,是我們病例就診的醫院;
第二個是郫筒鎮太平村,是病例的居住地;
第三個是中冶中央公園,是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居住小區;
第四個是沙西農貿市場,是病例密切停留的場所;
第五個郫都區岷陽中學,是病例次密的就讀學校。
另外,我們在郫都區設置了三個採樣點位,用於市民自願檢測,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結果來調整我們核酸檢測的進一步範圍。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都迅速趕到現場,全力開展流調處置,我們請廣大市民朋友要平靜面對,科學應對,堅持我們一直都提醒大家的個人防護措施。
比如說,第一堅持科學配戴口罩,尤其是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堅持科學配戴口罩;第二要堅持規範洗手,我們曾經有很多健康教育視頻和資料,六步法洗手請大家堅持;第三我們儘可能減少甚至避免人群聚集;第四,在接觸冷凍食品時請大家要戴口罩、戴手套,做好個人的防護;最後我們也提醒如果有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請配戴好口罩,及時到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治療。
川觀新聞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