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嘻哈,嘻哈背後的潮流推手們有「無性別主義」

2021-01-12 虎嗅APP

文化的迭代總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比如去年還走俏的papi醬開始耍「嘻哈」蹭熱點,保溫杯成了80後們中年危機的代名詞,00後CEO眼中的70後已經是老一輩企業家.....

不可否認,其中摻雜著不少的炒作因素,可在網際網路時代,後生們無疑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當你還在用不屑和不關心來捍衛所謂精英文化的時候,「小屁孩們」已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畢竟數據是不會說謊的。

潮流文化的滲透,恐怕被低估了

較為典型的就是papi醬,曾是2015年的現象級事件,2016年上半年的熱門話題,可經歷了魔幻般迅速的上升期後,外界開始對papi式的內容失去新鮮感。但《papi有嘻哈》卻在微博上獲得了3200萬的播放量、14萬的轉發以及30餘萬的點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歸功於《中國有嘻哈》。

很多人對潮流文化的感知,起始於《中國有嘻哈》的熱播,甚至說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但在那些潮流推手的眼中,卻是另一個商業世界。

在《中國有嘻哈》中頻繁植入的Gucci、Supreme等潮牌開始被一些人關注,原來這裡不只有Freestyle、diss、髒辮等地下文化,還有著濃鬱的商業氣息,預計潮流文化的消費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在有貨發布的《國民潮流消費報告》中,預測在未來3-5年內,僅中國服飾類潮流消費市場就將達到數千億級規模。且消費主力軍是90後與95後,以及正在迅速成長的00後。

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潮流消費的主陣營並未局限在線下的潮牌店,即便很多人對潮流文化缺少明顯的感知,已然成為潮牌的固定消費者之一。以旗下擁有諸多潮牌的香港知名服裝品牌I.T為例,2008年-2016年的八年內, 在大陸地區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5%,儘管近兩年的增速有所下滑,仍然保持著約15%的增長水平。

不管是潮流文化還是潮牌,都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和範圍,但是從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來看,潮流文化的元素已日漸高漲。

一方面,潮牌的主要受眾是年輕人,不管是定價策略還是營銷策略,都在努力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比如帶有極強的個人主義素材,與年輕人形成了品牌和理念上的認同感,餘文樂的MADNESS、五月天阿信STAYREAL、羅志祥的STAGE 等無不是如此;

另一方面,潮流文化習慣於和街頭文化結合,畢竟潮流的誕生與散布,從來都源於與高級時裝無關的街頭文化。亞文化形態下的年輕人有著自己的圈子,無論是滑板、死飛、地下音樂,還是街舞和塗鴉,背後其實還是「做自己」。

在長達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不變的鐵律是:先孕育出了文化,而後才誕生了商業。《中國有嘻哈》不過是打開新世界的鑰匙,或者說輕輕地揭開了潮流商業的神秘面紗。但商業活動卻是揭示一種文化成熟與否的標誌,在5000億的市場面前,我們對潮流文化的認知仍然是冰山一角。

潮流的另一面,被忽略的「無性別主義」

文化是趨勢上的,現象是意識上的,能夠詮釋潮流的往往是年輕人的行為表現。《中國有嘻哈》敲開了街頭文化的大門,從潮牌等商業上的擴張來看,另一個隱形的群體現象也開始浮出水面,即「無性別主義」。

比潮流文化更受關注的是時尚圈,而時尚的引領者們最擅長的就是「變戲法」。八九十年代火遍全球的喇叭褲,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眾人嫌棄的Low貨,而今的喇叭褲捲土重來,並美其名曰「闊腿褲」。與此同時,當初的「中性風」也換了一身馬甲歸來,在潮流用語中稱之為「無性別主義」。

這一次,「無性別主義」的忠實擁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時尚人群,而是影響著潮流走向的年輕人。在有貨《國民潮流消費報告》給出的數據中,購買過男款潮品的女性用戶佔比已經高達88%,2017年購買潮牌配飾的男性用戶業已接近女性的一半。穿著與肌體天生攜帶染色體的關聯越來越弱,女性潮流用戶在追求「美」之外更加強調自我個性的解放,男性也開始關注「細節之美,無性別觀念的滲透遠遠超出了外界的認知。

「You』ve got your mother in a whirl, she's not sure if you're a boy or a girl」,David Bowie 在《Rebel, Rebel》 的歌詞中闡述了這種性別規範的轉變,而外界的態度也更加包容。鮮明的對比是,十年前李宇春的走紅之路並不順暢,可今天的小鮮肉身上隨處可以看到「中性色彩」,95後和00後的粉絲們對愛豆的這一行為,表現出來的不是質疑和思考,而是瘋狂的追捧。

就深層次的原因來看,亞文化一直處於主流文化的邊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將這種亞文化演繹成為街頭文化,說唱、塗鴉、街舞等等形式。這一代的年輕人顯然更傾向於用服裝來表達自己的態度,網際網路為年輕人爭取了話語權和陣地,自由意識的覺醒也逐漸從思想、行為延伸到穿著打扮上,多元的無性別輪廓成為年輕消費者發現自己的途徑。

或許這也是男女對於潮流認知差異的結果使然,51%的男生認為限量款潮鞋「最能讓人興奮」,其次是帽子(22%)、項鍊(12%)等;而超5成女生認為聯名款衛衣是潮人必備單品,然後是工裝(18%)、聯名鞋(14%)等。然而男性是潮牌興起的主要推動者,在潮牌的商品品類中,男裝的佔比超過70%,但這些儼然無法滿足意識逐漸覺醒的年輕女性,興許這會是潮牌領域的新藍海。

「無性別主義」或是潮流走向的終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總有一撥人抱著各種企圖來推波助瀾。

潮流文化的土壤和神秘的潮流推手

或許嘻哈的火爆還有些偶然性,無性別主義的趨勢卻離不開商業上的引導。畢竟潮牌是潮流文化的商業延伸,並主要集中在服飾和配飾兩個領域。按照貝恩諮詢在預測2017年服裝市場規模時的報告,「中國年輕人的服裝市場預計將超過5000億」,這個數字足以讓資本為之興奮。

追本溯源,嘻哈文化也好,無性別現象也好,這些都只是表象,背景是新一代消費人群的崛起,他們試圖為自己貼上和父輩們不同的標籤。在流行和趨勢的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可能是商業化的有意為之,可能是偶然的現象級事件,也可能來自潮流文化的布道者。

潮牌和時尚品牌的差別在於,前者蘊含了更多的亞文化元素,定位個性化的展示。如果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潮牌,其本身個性化的品牌含義也在被稀釋。以日本潮流文化中崛起的BAPE為例,雖然長尾智明在2011年將其出售給了香港的I.T集團,但在全世界迅速躥紅仍離不開限量和聯名這兩個殺手鐧。

當然,明星也是潮流的主要推手之一。最著名的就是ACNE的意外走紅,一個原先毫無存在感的北歐潮牌,在楊冪等一眾「帶貨明星」的親自示範下,迅速紅遍了各大電商平臺,並迎來了大批的仿品,淘寶上ACNE的某款毛衣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可見其紅火的程度。同時,國內的一些明星也在經營自己的潮牌,周杰倫以創意總監的身份亮相PHANTACi BEIJING的開幕,相信這只是剛剛開始。

不難發現,潮牌的悖論在於,既需要足夠的銷量來實現利潤,又要避免被過渡消費失去神秘性。原因在於,喜歡潮牌和消費潮牌是兩碼事,不排除一些消費者的跟風。但缺少了潮流文化生長的土壤,潮牌的走熱很可能變為曇花一現。一旦某個潮牌被過度消費,很快就會有新的小眾品牌來取而代之。

潮流推手的勝與敗在本質上是對潮流文化走勢的準確把脈,《中國有嘻哈》證實了網綜模式的可行性,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潮流領域被挖掘,也伴隨著更大程度的商業合作。同時,潮流推手們也有著相對穩定的戰場,比如紮根於有貨等垂直電商平臺,而非天貓、京東等大眾化的電商渠道,價值不僅僅是賣貨,更是為了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總之,從嘻哈到無性別主義等現象級的事件,潮流文化正在浮出水面,或許在不久之後,這將成為新時期的「青年文化」,「淪落」為新一代的大眾文化,並將被新的流行趨勢所取代。至少從目前來看,現階段的潮流文化正孕育著無數的機會。

Alter,網際網路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相關焦點

  • 你還在聊嘻哈的時候,有貨瞄準了「無性別主義」
    很多人對潮流文化的感知,起始於《中國有嘻哈》的熱播,甚至說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但在那些潮流推手的眼中,卻是另一個商業世界。在《中國有嘻哈》中頻繁植入的Gucci、Supreme等潮牌開始被一些人關注,原來這裡不只有Freestyle、diss、髒辮等地下文化,還有著濃鬱的商業氣息,預計潮流文化的消費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
  • 《中國有嘻哈》張震嶽&熱狗:嘻哈就是 BE REAL
    【Rap說唱樂】中國有嘻哈        近日,《中國有嘻哈》曝光了明星製作人張震嶽&熱狗(MC Hotdog)嘻哈態度的宣傳片和海報,酷範十足,彰顯超強氣勢。看來網友們對張震嶽&熱狗(MC Hotdog)表現很是期待,已經等不及看到《中國有嘻哈》節目播出了。
  • 《中國有嘻哈》雙冠軍收尾,溫情局的背後是什麼?
    9月9日晚,上線了16周的《中國有嘻哈》迎來了總決賽,本以為在beef和diss大戰交織了一整季的最後一集會有個了結,沒想到的是,最後竟是在兩名熱門選手GAI和PG One取得「雙冠軍」的結果下為第一季溫情收尾。一、玩得溜的freestyle《中國有嘻哈》火熱背後,選手身價暴漲,廣告商接踵而來,其商業價值正直線飆升。
  • 中國有嘻哈,但不在中國有嘻哈!
    場外地下 rapper 們的 Diss 蜜汁高產,出的歌都夠排個 「 中國有嘻哈 Diss 金曲一百首 」 了。。。到處都是 「 張震嶽、吳亦凡你們懂不懂 Hip-hop 啊? 」  的聲音~你們以為差評君也要來插一嘴和吳亦凡的粉絲們大戰三百回合?
  • 《中國有嘻哈》很火,但中國真的有嘻哈嗎?
    「嘻哈音樂」一夜之間登上了各個音樂排行榜的熱搜,全民來嘻哈。由愛奇藝自製的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將一直處在小眾音樂地位的Hip Hop帶上音樂選秀節目,讓大家聽到華語樂壇不同風格的音樂,見識到了音樂圈的多樣性。
  • 完美的中國有嘻哈,噁心的中國嘻哈
    《中國有嘻哈》整個節目,都只存在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有沒有嘻哈?
  • 《中國有嘻哈》背後:選手身價暴漲,商業價值正在被趁熱收割
    《中國有嘻哈》的現象級已無需贅述,在巨大推動力背後,廣告商們也紛紛瞄準這些年輕的流量「新秀」,開始了一波波挖掘商業價值的攻勢。大片獻唱、品牌推廣,嘻哈選手的商業價值正在被「趁熱收割」嘻哈產業的主要變現路徑主要有幾種:音樂版權、廣告代言及推廣活動、線下巡演、嘻哈賽事等。
  • 陳冠希Diss《中國有嘻哈》,來科普下真正的嘻哈
    如果你在觀看《中國有嘻哈》時有這樣的疑問,說明你真的不了解這門地下藝術。  70年代,紐約社區文化興起,移民混居,五毒俱全,罪欲橫流的貧民區布朗克斯成為了Hip-Hop文化的溫床與發源地。加上缺乏必要的生存和娛樂資源,布朗克斯的黑人們便就地取材,最終形成了以說唱/MC,DJ/打碟,霹靂舞,塗鴉四個關鍵部分組成的嘻哈文化。
  • 中國有「嘻哈」 很有freestyle嗎?
    這還是那個因為聚焦嘻哈小眾音樂而丟掉了價值2.5個億的廣告費的《中國有嘻哈》嗎 ?節目第四期上線40分鐘,在愛奇藝的點擊就已破億,踢爆個大熱門綜藝,成為中國最快點擊量破億的綜藝節目。第四期上線48小時後,愛奇藝給出的官方數據是總播放量破7億,幾乎每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看過節目!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開「開播前被無數人diss的《中國有嘻哈》開播後的「華麗變身」之謎。
  • 來段freestyle:中國有嘻哈,但不在中國有嘻哈!
    場外地下 rapper 們的 Diss 蜜汁高產,出的歌都夠排個 「 中國有嘻哈 Diss 金曲一百首 」 了。。。  到處都是 「 張震嶽、吳亦凡你們懂不懂 Hip-hop 啊? 」 的聲音~  你們以為差評君也要來插一嘴和吳亦凡的粉絲們大戰三百回合?  不敢,不敢。。。我只是來整點硬貨,Diss 下愛奇藝 「 中國有嘻哈 」 節目組!
  • 歐陽靖揭面《中國有嘻哈》,實力證明中國有嘻哈
    這一期播完了,在情緒和壓力的碰撞下,rapper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又得苦等一周了。讓小編最心切想知道的,是剛揭面的嘻哈俠,以歐陽靖的身份,又會帶來什麼讓人想要瘋狂打call的表演。當之無愧的hiphop man華人嘻哈「教父」有嘻哈節目自開播以來,「嘻哈俠」備受到關注,就連百度搜尋引擎,自動關聯出來的都是他。
  • GAI聯手《中國有嘻哈》音樂總監劉洲創立嘻哈廠牌,打造嘻哈孵化器
    、無感的,但隨著一檔《中國有嘻哈》的網綜熱播,嘻哈之於中國成為了當下最「爆款」。Hip-Hop不再是小眾,嘻哈風暴即將席捲中國今年暑假一檔《中國有嘻哈》成為了2017年最大的黑馬,12期節目總播放量達到26.9億次,場均播放量2.24億次,有關中國有嘻哈內容上微博熱搜榜達461次,短視頻閱讀量高達80億次,話題閱讀量超70億,rapper們粉絲的增長量累計超過2085萬次,可謂是口碑營銷雙豐收
  • 中國有嘻哈,冠軍只有他!
    ☊「中國有嘻哈是不是可以改名叫中國有Supreme。」這第一名到底有多強,Supreme真可謂一夫當關。還記得引爆中國有嘻哈的吳亦凡的那句:「你有freestyle嗎?」鋪天蓋地來的圖都是Kris的那件Supreme經典款Box Tee。
  • 從潮流到選擇 無性別主義並不會被規則
    無性別主義(Genderless),也許解釋為無邊界主義(Borderless)更能表達其背後的深意,因為其本質是一種打破固有界限的態度。如同次文化已經不是叛逆精神的代名詞,脫去固有的標籤,在框架之外表達自我個性和個體主張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訴求。
  • 中國有嘻哈,嘻哈有吳亦凡
    這是最近在網上最火的段子之一,也是吳亦凡在新節目《中國有嘻哈》原創出的金句。 《中國有嘻哈》是以「嘻哈文化」為切口,想要區分於同類型的音樂選秀節目。節目組請來了吳亦凡、潘瑋柏、張震嶽、熱狗作評委。 《中國有嘻哈》是愛奇藝今年的重磅網綜,據說燒了兩億,又請來高流量吳亦凡,就是為了在全民中打造一檔超級網綜。
  • 上線四小時播放破億,《中國有嘻哈》背後是年輕一代的嘻哈帝國
    這是5月29日的瓜洲雲上音樂節現場,嘻哈舞臺是今年新開設的,數萬人湧進有趙雷、萬曉利的主舞臺,衝著滿舒克、雲道、MC光光這些嘻哈圈的名字來的人顯然要少得多。即便對歌手名單不明就裡,光是從舞臺規模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差異,嘻哈舞臺的場子要比主舞臺小得多,同樣可以看到的是,嘻哈舞臺的舞美設計更鮮豔,觀眾看起來更年輕,也更狂熱。
  • 看了《中國有嘻哈》,你以為你知道嘻哈了?
    追《中國有嘻哈》也是好一陣子了,從最開始的看熱鬧到後來路轉粉,節目組分分鐘掰彎了我們。但吃瓜群眾們總是看到這樣的畫面,最開始是這樣的 然後是這樣的不知道這麼有swag的詞,老鐵們是否看懂了,不得不說《中國有嘻哈》節目雖然很燃,但社會的節目組對嘻哈的科普還是欠缺,上來就是一二三四五押,吃瓜群眾看著一堆牛逼的要上天的選手們,簡直無從抉擇。
  • 《中國有嘻哈》進入決賽,但這幾個人真能代表中國嘻哈?
    隨著這個夏天的結束,火爆了一個季節的《中國有嘻哈》也要落幕了。現在只剩五個人留了下來:PG One、艾福傑尼、VAVA、Gai、Jony J。關於誰將獲得最終的冠軍,網絡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再後來《中國有嘻哈》火了,那些帥氣漂亮的rapper們也火了。然而就在這些年輕人大嚷著「freestyle」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會知道,中國很早之前就有嘻哈,他們的名字叫做陰三兒。也許中國真的有了嘻哈,但也真的沒了陰三兒。
  • 愛奇藝《中國有嘻哈》再獲三項年度大獎 《王者之路》揭秘榮耀背後
    現場代表《中國有嘻哈》領取「年度選秀」獎的小鬼在領獎時用嘻哈的口吻說出獲獎感言:「這個獎太酷了,它是《中國有嘻哈》所有Rapper們的獎。」同時,他也傳達了所有說唱歌手的心聲:「感謝愛奇藝的遠見,開闢了嘻哈元年,給了我們這些rapper們一個超級感動的夏天!謝謝陳偉老師和車澈老師帶領的團隊,沒有讓我們在那麼多潮流音樂趨勢中掛掉,謝謝《新周刊》的鼓勵,我們會一直Real下去!」
  • 一句freestyle,《中國有嘻哈》爆火,價值幾何?
    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在列強環伺的暑期檔,《中國有嘻哈》成功突圍,成為今夏最火的網絡綜藝。說到底,《中國有嘻哈》是將一個存在了近二十年的小眾文化成功進行商業化的典型案例。《中國有嘻哈》是如何把曾是小眾文化的嘻哈音樂帶到大眾面前的?背後又有怎樣的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