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中國的影視產業在度過許久的低迷期之後終於見到了曙光。
隨著觀眾品味的逐漸提高和市場環境的重新整頓,呈現出了一副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態。
但回溯國內影視文化的成長之路,註定繞不開一個人的名字——鞏俐。
▲ 鞏俐
1987 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問世,電影跳脫出主旋律的敘事方式和別樣的黑色幽默讓人耳目一新。
同時,電影以一個介於荒誕和真實之間的故事,帶著人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過去被戰爭與壓迫填充的歲月。
此外,該片在藝術成就上也達到了中國電影的新高度。
▲ 紅高粱
電影水準之高,在國際上也受到了認可,1988 年,該片獲得第 3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而作為電影女主角的鞏俐也開啟了自己經典頻出、堪稱「一代影后」的職業生涯。
後來,她又接連在《活著》、《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口碑佳作中奉獻了令人過目不忘的精彩表演。
▲ 活著
▲ 秋菊打官司
▲ 霸王別姬
圓滿的影視職涯讓鞏俐收穫了無數的讚譽和殊榮,同時也奠定了她在國際影壇上的地位。
她不僅是各種榜單和雜誌封面上的常客,更是在後來成為了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等電影藝術最高舞臺評委席的成員之一。
▲ 93 年亮相坎城
▲ 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雖說成就甚高,鞏俐卻沒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頻頻地為自己炒作,反而是選擇了低調的生活方式,將自己淡出了主流的公眾視野。
回顧鞏俐的情感生活,雖然稱不上一波三折,但也足夠富有戲劇色彩。
早年間,她因為《紅高粱》和張藝謀相識相戀,但在僅僅兩年之後兩人就做出了分手的決定。
離開張藝謀後,她和「新加坡菸草大王」黃和祥之間又漸生情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二人在 1996 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或許是因為「商人重利輕別離」,黃和祥在之後的婚姻生活中由於生意繁忙,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運營自己的家庭。
得不到丈夫關心的鞏俐越來越失望,在 2009 年,她選擇為這段聚少離多、名存實亡的感情畫上了句號。
▲ 鞏俐 & 黃和祥
在經過數年的空窗期後,本有些心灰意冷的她終於遇到了自己的那個對的人。
2019 年,法國電子音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Jean Michel Jarre)在倫敦和斯德哥爾摩舉行了一場巡迴演唱會。
▲ 讓-米歇爾·雅爾
在途徑巴黎的過程中,他在朋友的家中遇到了鞏俐。
兩人一見如故,隨即展開了一段全新感情生活,雅爾在後來接受採訪時曾經這樣回憶兩人的初見:
「第一次見面就感覺對方是自己正在尋找的人,甚至可以說是發現了另外一個自己。」
二人熱戀過後,隨即開啟了一段婚姻。
婚後的兩人也是一直過著幸福甜蜜、與世無爭的生活,但就在不久前,鞏俐原本平靜的生活卻被網絡上的一系列負面輿論所打破。
數日前,網絡上曝光了一組鞏俐和丈夫一起遛彎的街拍。
圖片中的鞏俐戴著口罩,可能是為了遮蓋自己的素顏,還戴上了一副墨鏡。
在衣著方面,她選擇了一條簡簡單單的粉色連衣裙,腳踩一雙白色涼鞋,整體的穿著給人一種自在又舒適的感覺。
但就是這樣一組平平常常的街拍,卻在一些人的口中變了味道。
隨著 的話題牢牢佔據熱搜榜第一,我們在下方看到了以下種種論調。
「幸福肥」聽來本無可厚非,但不知為何,一些人卻用「虎背熊腰」、「中年婦女」、「越老越胖」等等讓人不舒服的詞語評價圖片中的鞏俐。
格姐在看完這些網友的評論之後,說實話有點不明就裡。
一對功成名就、遠離聚光燈的夫妻在街頭漫步,有說有笑的兩個人展示的無外乎是他們平靜而又愜意的美好生活。
而大多數人卻將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一位人到中年、已經年過五十的女人身上。
一邊回憶著她年輕時的風華正茂,一邊又對她現在有點走樣的身材指手畫腳。
對一位普通中年女性的身體評頭論足都已經讓人感到不適,更何況人們挖苦的居然還是註定在中國影壇上青史留名的鞏俐。
伴隨著這一事件的持續發酵,「Body Shame」這一概念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俄國著名作家契科夫曾經說過「人的一切都應是美的,外貌、衣裳、靈魂、思想。」
自從文明誕生以來,人們追求美的腳步就從未停滯。
但在各種原因的作用下,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形體美」的評判標準產生了差異,對於男性和女性形體變化的寬容程度也大相逕庭。
▲ 讓人難以呼吸的束腰裙
長久以來,所謂「白幼瘦」的片面審美不僅成為了世界各地審視女性形體的唯一標準,更是成為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向無辜女性發起人身攻擊的武器。
但好在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上個世紀以來,解放女性身體,打破傳統單一審美的美學思潮開始在社會中蔓延開來。
▲ Coco Chanel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 Chanel 為代表,主張女性自我審美的時尚勢力開始崛起。
無論是 Coco Chanel 解放腰線的設計,還是 Yves Saint Laurent 突破性別限制的吸菸裝。
▲ Chanel 經典造型
▲ Yves Saint Laurent 吸菸裝
到後來 Yohji Yamamoto 和 Rei Kawakubo 打造的黑色城堡,還有 Alexander McQueen 的「鋼筋鐵骨」
▲ Yohji Yamamoto 2016 秋冬
▲ Alexander McQueen 2000 秋冬
以上種種輪廓與造型,無一不是對「白幼瘦」這種畸形審美的拷問。
真正的美是一種渾然天成的產物,她發自內心、源於自然,不需要有意彰顯,更不用帶著目的去刻意塑造。
而種種所謂的以犧牲舒適和天性為代價的「美」,註定是在消費主義和精英主義包裹下,一場精緻而又虛無的黃粱美夢。
▲ McQueen 手下的 Givenchy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美的話,那這個標準只能是「適合自己」
印度的哲人泰戈爾曾經說過:
「你可以從外表的美來評論一朵花或一隻蝴蝶,但你不能這樣來評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