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連踢兩腳都紋絲不動,名字聽著耳熟

2020-12-24 騰訊網

霍元甲是我國著名的武術家,他大名鼎鼎,曾經多次在與外國人的交鋒當中挫敗外國人的氣焰。但是相傳他這麼一位厲害的武術家,卻曾經在一個人手中吃了虧。這個人就是大清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連踢幾腳都不能踢動他,所以最好只好向他認輸。

武術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戰鬥技巧,也是中國人的一種哲學思想的體現。古人特別尚武,尤其愛佩戴刀劍在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僅僅在《水滸傳》當中有武松醉打蔣門神這樣的橋段,哪怕是正統的文人士子,同樣對武藝、俠客這些話題充滿了嚮往,比如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就曾經寫到: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俠客是拿著像「吳鉤這樣的寶劍,騎著白馬」的形象的。不過到了清朝的時候,俠客的形象大約是要改變的。因為清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禁止人們持有兵器,也禁止多人聚會,如果違背的話都會被官府直接以殘酷的刑罰來處理。當時的武術家沒了辦法,只好把以前舞動器械的武術變成了舞動拳頭的武術。

到了後來,拳術等往往成了武術的主流套路,不管是江湖俠客還是朝廷的武狀元,大家都習慣於用拳頭來爭強鬥狠,除非得了特許可以使用兵器。這種拳術清朝末年發展到了頂峰,當時的許多武術家都熱衷於以拳頭在擂臺上打倒外國人來宣揚中國的國威——其實這已經是一種比較卑微的挽尊了。我們要打,就應該在戰場上打敗他們!

可是民間的武術家是沒有辦法的,從1840年開始,有著「沒有昏君」之稱的清朝就開始在戰場上屢戰屢敗了。其實也不是從這時候起,康熙打沙俄的時候就花了數萬人打人家幾百人打了幾年,還是因為敵人彈盡糧絕才投降的;乾隆打緬甸更加丟人,仗還沒打,自己在路上就因為各種原因死了一半以上,最後還是因為緬甸內亂才沒有讓「鴉片戰爭」提前。

這種情況下,中國武術家們只能用自己的拳頭把國家在戰場上丟的臉從擂臺上掙回來,雖然這種方式很卑微,但是它卻體現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比如最為著名的霍元甲,出生於1868年,他的家族祖上就是練習「迷蹤拳」的,所以他學武有著比較好的底子。他武藝高強,喜歡行俠仗義,在民間擁有很高的名氣。

1901年,割佔了清朝幾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的沙俄來了個叫做斯其凡洛夫的大力士,他宣稱要「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霍元甲雖然不是什麼官方人物,但是卻有著強烈的民族尊嚴,他聽到「東亞病夫」這幾個字就兩眼冒火,隨即與俄國大力士比武,結果俄國大力士不戰而降——因為他了解到了霍元甲的名氣,被嚇到了。

1909年的時候,鴉片戰爭的罪魁禍首英國又來了一個大力士,同樣是譏諷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並且在上海大擺擂臺,公開侮辱中國人。在當時的革命黨人陳其美的幫助下,霍元甲來到了上海,向英國大力士奧彼音挑戰。他要求霍元甲不能使用指戳、足勾等傳統技法,約定日期與霍元甲打,結果卻逾期不至,逃回英國。

這兩次沒打成,但在1910年的時候,終於打成了。甲午戰爭的時候割佔了中國大量領土的日本人覺得這個中國「東亞病夫」這麼厲害很不服氣,於是派出許多日本的十幾名高手來挑戰霍元甲。霍元甲讓自己的徒弟劉振聲上臺,一連打敗對方5人。日方領隊非常羞怒,於是親自上場挑戰霍元甲,被霍元甲虛晃一招騙出破綻,用肘部擊斷了日本人的手骨,日本人只好認輸。

不過如此武藝超群的霍元甲卻相傳輸給了一個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張三甲出生於1876年,還比霍元甲年前8歲。不同於霍元甲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揚我國威,張三甲選擇了一條考取清朝武狀元的路。21歲的時候,清寒的張三甲考中了鄉試,並且準備去參加會試。

會試期間,他的衣著最為寒酸,又沒有給達官貴人送禮,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不過他在會試時的表現卻極為突出,將180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威,而且來回跳躍身輕如燕。光緒看了十分的滿意,欽點他為當年的武狀元,並且特許他能夠在京師誇官3日。相傳他出名後霍元甲也曾經來找他比試,但是卻因為連踢了張三甲幾腳都紋絲不動而不了了之,感嘆到:

「英雄出少年」

不過考取清朝功名這條路卻註定了他這一生難以出頭了,清朝這時候既不能掙取民心,也不能夠勇敢的對外戰鬥,只有貪腐和欺壓百姓才在官場裡有「前途」。因此大家都很熟悉沒有功名的霍元甲,卻一點兒都不知道這個堂堂的武狀元。

相關焦點

  • 他是慈禧太后貼身侍衛,霍元甲連踢兩腳都紋絲不動,名字家喻戶曉
    之後1893年到1900年,霍元甲一邊接受各種比武,一邊融合各家所長,在天津一帶打響了名聲,被稱為「霍大力士」。  1901至1909年,霍元甲實力已經人人皆知,到了光是名號就能讓人聞風喪膽的地步,先後嚇跑了兩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力士。其中一位是來自俄國的斯其凡洛夫,說中國沒有人是他的對手,結果最後是他登報導歉,霍元甲才放過了他。
  • 霍元甲和大清最後一位武狀元比武,為何僅踢出2腳,就不敢再踢了?
    清朝的武舉是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由光緒皇帝下詔「永久停止」的,這是因為當時的火器、機槍、大炮等已經成為戰場的主流了,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再發揮作用,又何必在這方面浪費資源呢?
  • 霍元甲上門挑戰,踢出兩腳後不敢再踢第三腳
    眾所周知,霍元甲乃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武術大師,他不但接連挫敗洋人的威風,還令日本人不敢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無忌,若不是被人暗下毒手,他也不會草草退出歷史舞臺
  •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竟然出自裡水?帶你走進二百年前的武林江湖|...
    《月令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不少人都被星爺電影中的武術世界所吸引,幻想自己也能擁有十八般武藝,成為一代武狀元。武狀元姚大寧的旗杆石。但你又知不知道,在裡水的大文教村,竟然也出了一個武狀元,不僅如此,他還是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他就是我們今日要講的主人公姚大寧啦!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不僅打敗天下無敵手,名字還很霸氣!
    文狀元是文學考試的第一名,毫無疑問武狀元就是武功比試的第一名。科舉制度隨著清朝的覆滅也被推翻了,因此也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名叫張三甲。 在槍、刀、劍、弓箭各個方面都非常精通,而且他有很強的臂力,他在武狀元考試中的最後一場殿試中,揮舞起一把180斤的大刀給當時在場的考官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霍元甲和慈禧保鏢比武,踢出兩腳後,為何不敢再踢第三腳了
    說到霍元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電視螢屏上的霍元甲在國人眼中絕對是正義的存在,他不僅精通功夫,而且具有愛國精神,他接連打敗了俄國大力士和日本人,長了國人的志氣,滅了洋人的威風。隨著關於霍元甲影視劇的熱播,他就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人們對於這樣的人的存在,都很敬佩和讚賞,而且關於他的武功,更是嘖嘖稱奇,似乎在那個時代鮮有敵手。不過,霍元甲曾經和慈禧身邊額一個保鏢交過手,當他踢出兩腳之後,第三腳卻是遲遲沒有踢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滿清大內侍衛:都是絕頂高手,霍元甲挑戰最後一位,被一招撂倒
    清朝從順治帝開始,歷朝都有不少功夫了得的侍衛,稱為頭等侍衛或一等侍衛。以下是三位滿清侍衛,都是絕頂高手,最後一位最厲害。 名樹勳,號瑞東,又號煙霞逸士,李派拳法創始人,清朝直隸武清城內人氏,綽號「鼻子李」。一生歷經六大名師傳授武功,得內外家各大門派的武學真諦,後融會貫通,將自己所得各大門派之精李瑞東華熔冶於一爐,創李派太極拳,武林中統稱為李派拳法。李瑞東先為端王府教頭,後為端王載漪武師。1894年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演武祝壽,因武功卓絕,慈禧封「大內飛鷹」,授清宮任二等侍衛兼侍衛處教師。晚年辭職回鄉,居武清城關。
  •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曾靠一招打敗天下無敵手,名字更是如雷貫耳!
    這兩者皆是始於隋末唐初,武狀元稍晚一些,一文一武,輔佐國家是再好不過。但清朝末年,科舉制度一度面臨取消,最後一名狀元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及第。而武狀元卻要早一些,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名叫張三甲,此人名字霸氣,武藝更是高超。
  •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曾靠一招打敗天下無敵手,名字更是如雷貫耳
    這兩者皆是始於隋末唐初,武狀元稍晚一些,一文一武,輔佐國家是再好不過。但清朝末年,科舉制度一度面臨取消,最後一名狀元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及第。而武狀元卻要早一些,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名叫張三甲,此人名字霸氣,武藝更是高超。
  • 慈禧的保鏢,曾用兩腳與霍元甲分出勝負,創的拳法很多人仍在使用
    但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武術在世界上都是鼎鼎大名的。中國功夫的歷史十分悠久,發生在古代武林高手身上的傳奇故事,如「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等直至今日都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遠的不說,就近代歷史而言,李小龍的武功名揚中外,在中國功夫界獨佔著一席之地。李小龍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言人,受到世界上無數國內外人的追捧和尊敬。
  • 霍元甲找他比武,為何踢出兩腳後再也不敢踢了
    說到霍元甲這個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愛國武術家,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絕技「秘宗拳」,被評滄州十大武術名人。霍元甲從小體弱,父母擔心他習武后有損霍家名聲,所以不讓他習武,也不傳授他絕學,但霍元甲天資聰穎,通過偷學在家族中脫穎未出。家族規定不可收外姓人為徒,他看不得百姓被外國人欺負,所以打破家規在上海創辦「中國精武體操會」,將拳法變得更易學,讓人們防身用。
  • 慈禧身邊暗藏3位絕頂高手,一人可躲子彈,一人一招就撂倒霍元甲
    清朝末年,朝政大權實際上被慈太后牢牢把控在手中,身為當時中國實際最高領導人的她,身邊自然也是不缺護衛之人,不過明面上的護衛不算什麼,暗中藏著的那3位才是真正的絕頂高手,這次咱就跟大伙兒聊聊慈谿身邊的貼身高手們,究竟怎樣高深莫測的本領。
  • 霍元甲和慈禧保鏢大比武,踢出兩腳後,為什麼第三腳不敢再踢了
    特別是霍元甲的影視劇走紅後,更是名揚四海,成為了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武功很高,在他那個時代似乎沒有什麼敵人。霍元甲老照片然而,霍元甲卻與慈禧的保鏢發生了爭執。當他踢出兩隻腳時,第三隻腳不敢踢出。發生什麼事?保鏢李瑞東1851年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李小奇是一名縣政府官員。他擁有40多公頃的土地和近20棟房屋。
  • 慈禧最神秘的保鏢,霍元甲找他比武,為何連踢2腳後,自願認輸?
    李瑞東以前曾經是慈禧太后身邊的貼身侍衛,每日伴在老佛爺的身邊,保護她的安全,對外號稱大內第一高手。他的父親知道這世道不太平,孩子能夠兇狠點也沒什麼不好,至少稍微能夠保全自己一些,因此倒也沒有強迫他一定要讀書,而是決定讓他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揚光大,並帶著他尋訪了直隸省的許多著名武師,最後拜在了成名已久的大俠李老遂門下學藝。
  • 清朝最慘的一位皇子,最後被身為皇帝的父親「一腳踢死」!
    可是在清朝卻有這樣一位皇子,雖然身為皇帝的長子,但卻一輩子緊緊巴巴的過著,最後還被自己的「皇阿瑪」一腳踹死!他就是愛新覺羅·奕緯,大清王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在世時不僅是道光皇帝的長子,也是道光皇帝唯一的兒子(道光帝的二子、三子皆早夭,其餘諸子都是在奕緯死後才出生的)。
  • 清朝武功最高的三位大內高手,其中一位曾經把霍元甲打得滿地找牙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俠客們似乎都是這樣,瀟灑自由,帶一壺酒持一把劍,然後去把江湖闖。歷史上的俠客也多到數不勝數,今天就聊聊滿清的三位大內高手:李瑞東、宮寶田、吳德新。首先是李瑞東,他出生於清朝武清縣的一個殷實之家。從小李瑞東就喜歡舞刀弄槍,尤其喜歡打拳。一開始打拳時,練習的便就是少林等外家拳術。
  • 裡水姚大寧:一招「魁星踢鬥」,成就南海唯一武狀元
    ,一條齊眉棍耍得滴水不漏;憑著「虎鶴雙形拳」,拜倒「再世蔡陽」鍾江洪門下,刀藝日漸精湛;因為無心一招「魁星踢鬥」,被皇帝欽點成為南海唯一一位武狀元。  文教村中還能找到當年姚大寧(武狀元)家族所住的狀元府,現在仍舊由姚氏的後人居住。
  • 慈禧身邊有一高手,在八國聯軍包圍中全身而退,一招擊敗霍元甲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清朝皇宮中遍布大內高手,他們時常護衛在皇帝或後宮妃子身邊。這些人的武藝如何,沒有人知道,因為很少見他們出手。但能被皇室挑中的,必定不會是一般的習武之人。而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一位,便是晚清時期慈禧身邊的四品帶刀侍衛李瑞東。
  • 一招擊敗霍元甲,霍元甲連衣角都沒碰到
    在很多清宮劇中,穿著黃馬褂的大內侍衛雖說不是主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在皇帝外出的時候擔任貼身保鏢,在皇宮中則負責守衛,他們武功高強,無所不能,每每都能救皇帝於危難之中。
  • 她是真實歷史上的爾晴,嫁給傅恆後剩下一子,名字聽起來很耳熟
    清宮劇在古裝影視劇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熱門,比如說《延禧攻略》就是前兩年大火的一部影視劇,在電視劇中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可以參照,比如說電視劇的主角魏瓔珞的原型就是魏佳氏,而且魏瓔珞確實是乾隆極為寵愛的一個妃子。傅恆和富察皇后也都是存在的,不過其中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就備受爭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