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換你一個故事,如何?
How about one photo for one of your stories?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的陌生人遊記
不定期更新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鞠躬~
Subscribe the Journal to see the world with me!
時間匆匆又過去半個多月,中途居然收到微信的原創留言功能邀請,受寵若驚。歡迎來給我留言哦!:-)
說起澳大利亞,關鍵詞好像是這幾個:袋鼠、考拉、土著文化、大堡礁、潛水。這些在短短三天時間裡,好像都在同一個城市裡實現了:東北部大堡礁附近的凱恩斯(CAIRNS)。
凱恩斯:
澳大利亞北昆士蘭州的首府,滿是熱帶風情的海島、珊瑚礁、雨林,往往是遊客大堡礁體驗的落腳點。景點包含:
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
綠島(Green)
棕櫚灣(Palm Cove)
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
庫蘭達熱帶雨林小鎮(Kuranda)
一人遊的我在凱恩斯安排了三天時間,本來做好打算第一天抵達後用剩餘時間在市區找博物館看看,海邊遊蕩;第二天出海駛往大堡礁深處深潛還有乘坐直升飛機俯瞰;第三天則是坐纜車和小火車去庫蘭達熱帶雨林小鎮。
雪梨機場清晨出發的班機,國內航班值機十分方便,當場自助列印登機牌,全程安檢迅速寬鬆,甚至連護照都不需拿出。
雪梨起飛後的俯瞰,可依稀看到日出中的海港大橋和雪梨塔。
可是從雪梨乘班機抵達小小的凱恩斯機場時,老天卻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原本熱切期待的熱帶氣候和與之相伴的長裙、墨鏡通通沒有派上用場,天氣反倒陰陰沉沉飄著雨絲。大風中,在機場外的候車區域瑟瑟發抖的自己和另一位剛剛從德國長途飛行降落的背包客姑娘都顯得有些失望和狼狽,彼此只能起勁地開著這天氣的玩笑。
因為一人出行,在凱恩斯放棄了民宿和旅館,選擇了好久都未再嘗試的青旅,可以更容易遇上旅途中的新朋友。在那裡倒是遇到了非常多的英國人(青旅內四分之三的工作人員),入住後房間內的房客也全部來自歐洲。我想原因大概有兩個:
凱恩斯陽光充沛,地處熱帶,極限運動又選項多多(最主要原因,可憐的英國人!)
澳洲的打工旅行籤證(working holiday visa)非常容易申請,越來越多的歐洲年輕人會選擇在高中畢業或大學中利用一年來澳洲旅遊工作。
不知國內的家長是否願意讓他們的小孩在剛剛成年時就放他們飛到千萬裡之外體驗生活。或許大多數還是會捨不得地拒絕吧。
此次青旅 Calypso Inn,免費提供接送機服務,每小時還有固定一次送背包客往返市中心的班車。
事先其實只在網上預訂了潛水和雨林的兩日行程,對於凱恩斯這個城市並沒有什麼了解。不過和我想像中並無太大出入:像其他濱海旅遊城市一樣,整個城市呈外攤式,房屋低矮,滿步棕櫚樹,開滿熱帶風情的商店——沒有想到的或許是走幾步就能遇到一家的亞洲餐廳(泰國菜、日料、韓餐、越南餐廳,應有盡有)。澳大利亞這個移民國家,亞裔比例是我旅途所見中前所未有的高,以至於在那裡的半個月來幾乎沒有吃過西餐。
凱恩斯市區一瞥,賭場成人商店一樣不少。
大海邊的城市,天氣就是如此任性,剛抵達時飄雨颳大風,過一會在市區吃個午飯的時間就馬上放晴,天藍得非常過分。
還有紀念華人唐人街遺址的標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遷移故事。說起澳洲的華人奮鬥和相伴隨種族歧視又是另一篇說不完的故事。
要說市區裡最大的特點——到處都是幫你預定跳傘潛水行程的旅行社!手段往往是僱上年輕又漂亮的金髮妹子在門口招攬顧客,派發傳單,進去之後又會有顏值頗高的小哥們(其中又混雜了相當高比例的英國年輕人)以親身經歷讓你不得不信服:來大堡礁一趟,如果不跳個傘潛個水算真的來過麼?!
——於是,沒有意外地,在沒有任何預算、計劃甚至是時間的情況下,我就被說服預定了離開那天凱恩斯第一批跳傘名額(需要凌晨四五點起床,回雪梨的飛機在十一點左右起飛)。
不過後來問過一些同屋的背包客,比較過跳傘價格,旅行社裡的巴斯小哥並沒有騙我,在凱恩斯的跳傘價格是我已知的全澳洲最便宜划算的地方,15000英尺(4500米左右)的跳傘,和照片視頻一起,一般優惠價打包能在2000多人民幣拿下。市區內的凱恩斯區畫廊和周邊產品。
市區其實非常小,像棋盤一樣方正的分布,開車非常方便,即使是步行,也不會迷路,很快就能走到海邊。下午伴著微風和日光,非常愜意,水面也波光粼粼——此時大海是如此平和靜謐,一點不似第二天的地動山搖催人暈眩。
凱恩斯這個城市其實非常簡單粗暴,它的定位就是遊客探索大堡礁的落腳點,除非你在凱恩斯工作,其他情況下市區並沒有什麼新鮮活動,所有遊客每天都被各式各樣的「一日遊」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日出前就要出發,星星爬上山才疲憊地回來——簡直比農民還要辛苦……
所有遊客的必選項目自然包含出海,由碼頭統一上船出發,或潛水或搭乘直升飛機來遊覽大堡礁。而又因為近海的珊瑚礁多數已被人為活動破壞,所以為了更好的潛水效果,往往郵輪要行駛好幾個小時,顛顛簸簸,到偏僻一些的深海區域再停下來讓遊客下海。
碼頭停靠的每日出海的郵輪。
有一條建議一定要採納:請記得吃暈船藥,請記得吃暈船藥,請記得吃暈船藥呀!不要看海面以為行駛時會風平浪靜,真正出發不久暈船的陰影就籠罩到了大多數人頭頂,熱心的船員們隨身攜帶著嘔吐袋隨時派發給遊客,連垃圾桶都是可以方便隨處移動的。後來和他們閒聊才得知他們也是過了一段適應期才能如此又跑又跳,活動自如。
年輕船員們個個被曬得臉部通紅,但卻熱心又有活力。每個人都熱愛大海,潛得了水救得了人開得了船煮得了菜。
我也無法倖免,經歷了到現在想起來都痛苦後怕的暈船和嘔吐。中途甚至躺倒只差打滾,只希望他們能原路返回或者派直升飛機來急救。這也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深潛——攝入的食物幾乎全部吐盡,氧氣罐背上後連移動都困難。
申請了打工旅行籤證的香港小哥,皮膚已被曬得黝黑。
真正換上潛水服後,浮潛時就已被暗湧重重的海水嚇到;到了深潛,平日裡連遊泳都無法勝任的自己還是對氧氣瓶無法完全信任,入水好幾次,看到船底下的教練做著手勢讓我慢慢下沉,最後還是退縮。這實在不像我的風格,再不願意承認,還是有了結論:或許我真的對大海有著恐懼,無法親近。
人多時的浮潛,被我戲稱為「下餃子」。
深潛往往3-5人一組,由一位教練帶著下水半小時左右。
深潛無法圓滿實現,只能寄希望於直升飛機,至少自己不那麼恐高。郵輪上一切都秩序井然,申報了項目的遊客被分了組,並需要提供體重(掛鈎之後的座位分配)。停靠站往往離郵輪靜止的地方不遠,由小船接送。客容量加上飛行員大概是8人,我因為落單,幸運地坐在第一排靠邊視野最開闊的位置。
G20期間遇到杭州人的機率直線上升,彬彬剛剛結婚正在澳洲度蜜月。
說實話,當天並不是完美的出行天氣,可是還是窺得大堡礁一絲容貌,並被深深折服。澳洲的遊記裡我發出的照片最多的色彩就是望不盡的藍色和綠色,互相交融,看不到分界線。大海、沙灘好像組成了全部記憶。
世界如此之大又精彩,人類是多麼渺小呀!
此次為了省心,行程在出發前通過國內X寶預定,魚鷹號探索兩個礁群+直升機+深潛,一共花費人民幣1300左右,有興趣可留言向我詢問細節。
第二天的庫蘭達(距離凱恩斯市區大約27公裡),這個熱帶小鎮,能做的事情其實還挺多:
一條觀光火車叮叮噹噹路過瀑布,爬上山坡,把你帶入小鎮,裡面有雨林自然公園、蝴蝶保護區、野生動物園區、土著文化展,還有一條長達7.5公裡全程幾十分鐘的Skyrail纜車,能穿過並俯瞰一整片遠古熱帶雨林。
Alert:以下有大量照片~
觀光火車真的就像畫中開出來一般,車廂內非常原始,沿途會在小景點停幾次。
土著人的表演。印象最深的是表演後他帶我們去玩的回飛鏢(Boomerang),它們往往色彩鮮豔,十分富有民族特色。
也是第一次真正近距離認識到這麼多袋鼠的種類。野生動物園裡的袋鼠都已被馴養,但其實野外的袋鼠們其實也幾乎都不怕人,會讓你接近,甚至留下難忘的自拍照。
鴯鶓(Cassowary):一種大型、不會飛的澳大利亞鳥(鴯鶓鴯鶓科),同鴕鳥與食火雞類似且有血緣關係。
用戰爭遺留下來的水陸戰車(Kuranda Army Duck)作為交通工具近距離深入雨林,對於小孩子實在是又好玩又有教育意義的出行。
纜車俯瞰下的叢林。
纜車全程7.5公裡,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和耐心乘坐的。同車廂的一對澳洲當地夫婦當日正好在庫蘭達徒步,老爺子年輕時還去過中國並且念念不忘。說起散落在世界各地工作學習的兒女,思念非常,但自己其實也活得有聲有色——他們馬上要去美國探望小兒子。我們三人不由得又是一陣慨嘆,世界越變越小,觸手可及。如此短暫又美好的交集也能被相機記錄,不再褪色,很神奇,不是嗎?
最最開心的事,終於抱到萌考拉合照啦!即使這代價是18美金,但是全澳洲只有在昆士蘭州才可以合法抱考拉,花得心甘情願。當你真正走到它面前,當它真的被抱到你的胸前,當它的爪子搭住你的手臂時——你只能無條件融化,拜倒在它的魅力下。
這麼說或許有點誇張,但是相信這群萌物和熊貓一樣,可以毫不費力就讓你繳械投降。也是這次才知道,原來它們一天可以睡上20小時的原因是因為體內幾乎沒有儲存脂肪,只能靜止減少運動。
庫蘭達全天行程花費約人民幣800元,並且包含專車往返接送。
凱恩斯的記憶,除了考拉大堡礁,還有缺一不可的就是清晨日出東方時的刺激跳傘。這臨時的決定甚至是我覺得做得最開心的選擇。
這個小城旅遊業發達,幾乎所有一日遊項目都會派專車從大清早開始逐點接送客人,不出差錯而且非常準時。
到了中轉站稱個體重、籤好確認書、觀看安全視頻、認領教練、換上裝備和衣服就可以(強顏歡笑並顫抖著雙腿)和教練擊掌,出發去真正的小機場啦。
我的教練是來自德國,跳傘經驗豐富的Frank,呆在凱恩斯已經七八年,還會好些粵語短句。在出發後的萬尺高空中,看著Frank手錶上的海拔數字顯示越跳越高,努力反覆做著心理建設:是在那樣覺得心臟都要跳出嘴巴的情況下,聽到了模稜兩可的「恭喜發財」從Frank嘴中說出,對著GoPro哭笑不得都忘了緊張,只能認命當天「運氣不佳」,坐到了最靠近艙門的位置,需要第一個跳下去。
海拔4500米左右時,Frank「譁——」地一下打開了艙門,瞬間被外面的空氣凍得一個激靈,嚇得尖叫。也容不得你說沒有準備好,就被Frank笑著帶了出去——有幸成為了2016年9月9日全凱恩斯首批飛行員中第一位跳下去的人。
是怎樣的經歷?
我們居然能夠刺穿幾千米高空中冰冷刺骨的雨滴和雲層,面頰被吹得變形,皮膚被凍得幾欲裂開,嘴唇在尖叫後馬上變得異常乾燥,心跳加速腎上腺素激升,髮絲被吹得全部打結——最後雲層才漸漸散開,感受到真實的天氣,「嘭」一聲,降落傘像炸開的煙花般被打開,開始適應並享受這個過程,自己操控方向,好似真的在飛翔。
其實不過短短幾分鐘而已,卻真的好像窺到了極限運動的魅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苦苦痴迷,散盡錢財只為這幾分鐘的心跳。
那麼,於我,一切都是值得和圓滿的了。
致凱恩斯,致有美麗海岸線的澳洲,致勇敢的自己。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