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爾地夫是聞名全球的海島度假勝地——拋灑在人間的珍珠項鍊(國家人文地理)
遊客在馬爾地夫體驗潛水樂趣。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位於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因其星羅棋布的千餘座海島,成為聞名遐邇的海島度假勝地,擁有「拋灑在人間的珍珠項鍊」等諸多美稱。遠道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紛紛被這個碧波蕩漾的島國吸引。
乘船親近自然
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分布在9萬平方公裡的海域內,島嶼平均面積1-2平方公裡,其中僅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從天空俯瞰馬爾地夫,串聯的島嶼猶如汪洋上隨波飄動的花環。藍天白雲、椰林樹影、水清沙細,再加上赤道線上熱帶海洋性氣候造就的四季如一的溫暖,馬爾地夫為遊客展現出未經雕琢的旖旎風光,仿佛瀰漫著塵囂外的悠然氣息。
來度假的遊客往往提前規劃好了行程——沙灘逐浪、海灣潛水、出海垂釣,或者僅僅是流連於熱帶風情的街市,享受無處不有的日光浴。作為世界知名的海島遊目的地,馬爾地夫不僅有奢華的五星級酒店,還有價格親民的度假屋可供選擇。四面環海的水上屋、四面環沙的沙灘屋,都會給遊客留下回歸自然懷抱的美好回憶。
天堂島、太陽島、雙魚島、白金島……想要遊弋其間,馬爾地夫從古代沿用至今的重要交通工具——多尼船必不可少。為了在島嶼之間穿梭,當地人就地取材,用椰子樹的木材打造了這種輕巧的船隻。以椰樹幹製成利於航行的新月形船體、以椰樹纖維製成纜繩和掛帆、船身塗抹天然魚油作為防腐劑……這些都展現了馬爾地夫人不斷傳承演進的卓越手工技藝。
「打卡」人文景點
位於卡夫環礁的馬爾地夫首都馬累,是國際遊客登陸度假島的中轉站。由於馬累面積較小,其國際機場是建在相鄰的瑚湖爾島。過去遊客抵達馬累機場後,需要先乘坐輪渡才能造訪馬累等馬爾地夫城市。2018年,中國援建的馬爾地夫第一座跨海大橋——中馬友誼大橋正式通車,極大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
中馬友誼大橋跨越馬爾地夫嘎杜海峽,總長2公裡,主橋760米。在33個月的超短工期內,中馬兩國工程人員在一望無垠的碧波間打下形如振翅海鷗的V型墩,頂著強烈湧浪的衝擊架起了長橋。主橋的拱形結構,繼承了中國傳統橋梁的建造工藝;橋頭的景觀採用猶如清真寺穹頂的弧形拱門,散發著濃鬱的伊斯蘭風情。大橋為隔海相望的馬爾地夫民眾帶來了生活工作的便利,「圓了馬爾地夫人的橋梁夢」。
有了中馬友誼大橋,遊客可以乘車輕鬆穿行馬爾地夫的主要城市。用5分鐘車程從機場抵達馬累島後,「打卡」人文景點的行程可以立刻展開:莊嚴肅穆的星期五清真寺裡,許多牆面刻滿玲瓏的浮雕;獨立廣場上椰樹參天,還有鴿子自由飛翔;想要了解馬爾地夫的歷史,不僅可以走進馬爾地夫博物館,在蘇丹公園裡也能找到古蘇丹王朝留下的印記。
用10分鐘車程從馬累來到胡魯馬累,又是一番現代景象。「胡魯馬累」的字面意思是「鄰近馬累之地」,經由十幾年填海造地,這裡的面積已經超過了馬累島。新建的便利生活設施,讓餐飲購物的選擇更加豐富多彩。
品嘗熱辣美食
橋與船提供的便利,都是為了讓遊客能夠盡情領略馬爾地夫的獨特魅力。海龜、玳瑁、珊瑚、貝殼……馬爾地夫及周圍水域海洋資源豐富,魚類就有700多種。馬爾地夫人捕撈最多的是金槍魚,這也是當地最重要的食材。馬爾地夫風味的金槍魚餐,既有斯裡蘭卡烹飪的特色,也帶有印度南部的傳統風味,熱辣之中還有椰子的清新香氣,讓人食指大動。
行程的尾聲,往往是選購紀念品的時候。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精巧手工藝品是很好的選擇。熱帶海島遍布的椰樹,是打造多尼船的物料,也是製作首飾、花瓶等的原材料。用椰子葉製成的墊子更是令人讚不絕口。馬爾地夫人採用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編制工藝,把普普通通的椰子葉變成獨具特色的「民族風」墊子。這種椰樹葉墊子不但實用,更是家居裝飾的吸睛點綴。
對於遊客而言,馬爾地夫四季溫暖、日夜溫差不大,全年任何時候都適宜觀光。當然,最理想的「打卡」時間段還是每年10月底到聖誕節。此時,西南季風影響下的溼潤季節將近尾聲,東北季風來臨後雨水較少,遊客更能充分沐浴海島陽光。
沙灘漫步、水中暢遊,享受馬爾地夫美景的同時,遊客們也一定要注意參加水上活動時的人身安全,並保護好當地的海洋生態環境。帶回難忘的馬爾地夫旅行回憶,也留下風光明麗的白沙海灘。
(海外網 吳正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