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這個變態的人一個影帝吧!

2021-02-13 奇遇電影

柏林結束了,奧斯卡還遠嗎?

今年小金人還沒有開始發,奧斯卡自己已經榮登史上最drama的戲精——

增加最佳流行電影獎,遭到抗議,提議駁回;

更換主持人,遭到抗議,凱文·哈特退出,沒有主持人;

減少最佳歌曲演唱曲目,遭到抗議,五首都唱;

把四個獎項改至廣告時段頒發,遭到抗議,改回正常頒布;

最近,他們把頒獎禮的舞臺設計成了川普的標誌性髮型…

之前我們已經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上押過寶,是時候談談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男主了。

前期無數個前哨獎的頒布,使得奧斯卡在人們口中更像個概率遊戲,而不再僅僅是演技比賽。

當飾演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的拉米·馬雷克一舉拿下金球劇情類最佳男主角和演員工會最佳男主時,學院獎看起來離他越來越近。

但在我心中,無論從演員個人維度,還是平行來看今年的各人表現,克裡斯蒂安·貝爾都值得一個奧斯卡最佳男主的肯定。

他是好萊塢出了名的變色龍,以其「方法派演技」聞名於世,特別是「橡皮人」技能,更令對手聞風喪膽。

所謂方法演技,簡單來說,是通過外形、情感體驗、生活狀態的無限貼近,來靠近角色本身。

貝爾從影三十多年,他的體重變遷史,從人形骨骼,到氣球吹脹般的225磅,早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

為了勝任《美國精神病人》這個極度自戀的美國中產變態狂,他天天健身塑機,碳水、卡路裡、肌肉曲線、凹造型…填滿了當時所有的生活。

他變成了無限關注自己身體,對他人形體敏感的膚淺美男。

而他最「臭名昭著」的身體變形,來自2004年的《機械師》,高強度機械工人、重度失眠患者,貝爾兩周內狂瘦60斤。

每天靠絕望的黑咖啡、蘋果+一罐金槍魚度日,年僅29歲的貝爾宛如五十多歲的人形殘骸,虛弱到無法爬樓梯,成功演繹了被生活榨乾到一滴不剩的行屍走肉。

《機械師》的六周之後,貝爾又滿身肌肉的出現在蝙蝠俠的試鏡裡了。

吃高卡路裡的食物,披薩、冰淇淋、一天五頓餐…他靠著並不健康的飲食迅速在身體上裝載35磅肌肉。

成為史上最帥蝙蝠俠之後,不知是自我挑戰還是造化弄人,貝爾下一個角色是《重見天日》裡越戰被俘的美國大兵,他需要再次瘦骨嶙峋。

再次狂甩50斤,拍攝時甚至主動吃蛆。

這樣的循環進行了三次:機械師-蝙蝠俠1-重見天日-蝙蝠俠2-鬥士-蝙蝠俠3…

《鬥士》裡,他是前任拳擊手,但吸毒成癮,這需要他看上去形容枯槁,又能夠出拳打架。

貝爾到底勝任了「憔悴形體+運動體格」的挑剔人設,這部片最終為他帶來了奧斯卡最佳男配。

我只能揣測貝爾是否已經厭倦「巨瘦,然後巨肌」的模式,在身體的作死上開啟了新方向:

因為接下來他開始了「巨肥再恢復」的兩度輪迴。

《美國騙局》裡,他肥頭大耳、大腹便便。接下來的《法老與眾神》回歸帥氣的英雄摩西。

這次為《副總統》增肥36斤,剃了光頭,漂了眉毛,專門鍛鍊頸部肌肉,直至粗到沒有脖子,電影裡看到他直接傻眼。

毫不意外,拍攝完《副總統》的貝爾現在又瘦回來了。

《副總統》之後,貝爾表示:「再也不能通過暴肥或者暴瘦來折磨自己了,死亡隨時降臨在眼前。我要像偶像加裡·奧德曼學習。」

這當然不是他第一次這麼說,事實上他多次打臉:「我一直說不能再這麼做,但又不知為什麼又再次循環往復」。

所以,豆瓣高贊說得好:

要知道去年奧斯卡影帝,加裡·奧德曼,並沒有為了飾演《至暗時刻》裡的邱吉爾進行增肥,而是採用特效化妝的方式。

雖然每次都得在凌晨2點起床,完成長達幾個小時的上妝。但這對於演員的身體而言,總比暴肥暴瘦要好很多。

狗爹靠神形兼備地塑造一代偉人奪得奧斯卡,其實也是對他演繹生涯的褒獎。

同樣有著華彩履歷的貝爾,能否也通過扮演政治人物獲獎呢?

在我看來,《副總統》迪克·切尼的表演難度甚至大於《至暗時刻》的邱吉爾。

邱吉爾其實是個極其複雜的人物,扮演過他的英國老戲骨也能數出好多個。

《至暗時刻》總的來說,將他塑造成一個總體褒獎細枝末節處小踩的正面人物,弱化了部分複雜性。並且影片完全以人物為中心。

而影片《副總統》裡這位迪克副總統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反派。

電影看似以副總統為主角,其實想要表達自己標新立異的極左觀點。

在觀點先行的前提下,它不斷打破線性敘事,插入新聞片段、其他影像,重新編排演繹,解構調侃,段子化歷史人物、娛樂化政治觀點。

人物的發揮空間在花哨的影片風格下所剩無幾,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貝爾依然出彩。

事實上,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影片的選角。

在這部充斥著漫畫拼貼的政論電影裡,除主角之外,至少還有三個極其精彩、個性突出的角色(拿到了奧斯卡三個表演獎提名):

史蒂夫·卡瑞爾飾演的狼心狗肺「好師父」國防部長拉姆;

艾米·亞當斯飾演的野心勃勃「好妻子」切尼夫人;

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人傻錢多「好總統」小布希。

而貝爾飾演的迪克·切尼,可以這麼說,甚至比迪克·切尼本人更靠近導演心中那個隻手遮天的大梟雄。

同樣形似的拉米·馬雷克版弗雷迪,總覺得比本人少點兒魅力,而貝爾版副總統則比原型看起來更有野心、更加膨脹,也更具魅力。

正因這原因,我覺得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應該頒給克裡斯蒂安·貝爾。

副 總 統

Vice

(2018)

 導演: 亞當·麥凱

編劇: 亞當·麥凱

主演: 克裡斯蒂安·貝爾 / 艾米·亞當斯 

史蒂夫·卡瑞爾 / 山姆·洛克威爾


豆 瓣6.7 / 10

IMDb7.2 / 10

爛番茄66%

MTC61

(有中字低清資源)

影片中的迪克·切尼是誰?

他是小布希任內的美國副總統,被譽為布希背後的「黑武士」,歷史上最有實權的副總統。

小布希八年任期,前四年完全是切尼當家,在幕後發號施令,把布希架空成傀儡。

影片認為這位副總統幹過什麼?

他促成了「行政一體」,間接擴大了副總統的權力(所謂行政一體,總統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合法的,通俗講,就是為所欲為)。

他取消了媒體「公平原則」,把福克斯新聞培養成共和政府最大的媒體爪牙。

他以反恐為幌子,發動了國與國的戰爭:伊拉克戰爭。

他中飽私囊,自己曾任職的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戰爭中股價暴漲500%。

他不單竊聽了總統,還監聽著整個美國。他對所認定的犯人處以酷刑。

他間接扶持了令全世界談虎色變的極端恐怖組織,ISIS。

他幹了所有這一切,晚年回應媒體和公眾質疑:毫無悔意!

導演亞當·麥凱,正是他4年前用《大空頭》花式炮轟華爾街一舉成名。

這次他沿用了《大空頭》令人眼花繚亂的剪輯拼貼風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早在2016年,導演麥凱就表示,自己對迪克·切尼的故事很感興趣,閱讀了大量的傳記、史料,本片就是要一舉抖出這位副總統的所有黑料。

特別是大選之後,川普上臺,更讓麥凱感覺,人類史本質就是個複讀機。

不論亞當·麥凱的導演技法是否真的值得肯定,他無疑具有獨此一家的作者屬性(說難聽點,是自說自話)。

正因如此,不論喜歡與否,很多豆友都貢獻了極其有趣且精準的評價:

那麼亞當·麥凱到底玩了那些花樣呢?

包括但不限於,影片一開始就上正劇範兒,黑幕白字:「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竭盡全力去還原歷史上最神秘的領導人之一」。

然後立馬打破剛建立的正史架勢:「至少我們真**努力了!」

非線性剪輯,上一秒還是酗酒鬥毆的小鎮電工,被還是女友的琳妮·切尼罵他爛泥扶不上牆。

下一秒,他便大權在握,繞過總統,發號施令,授權可以直接擊落911的肇事飛機。

影片中檔,疑似片尾曲的音樂響起,字幕升起,眾人睽睽之下假意落幕,可謂是非常爆笑了。

中間穿插大量新聞片段、歷史資料,佯裝自己是高大上的「偽紀錄風格」。

其實是黃段子和政治宣言並行,大事件指涉和個人醜聞交織,流行文化信手拈來:

不斷插入垂釣的鏡頭,甩餌、拋杆、上鉤、收線,比喻民意就這樣被垂釣者操縱。迪克·切尼自己的傳記便叫《垂釣者》。

還有不斷向上堆疊的茶匙,預示不由控制的事態究竟會倒向何方。

安裝上又拆下的太陽能,比喻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零和博弈。

在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安插自己黨羽,直接上演了一出華盛頓特區版沙盤推演。

切尼夫婦退出總統競選,到出任副總統這個「nothing job」的掙扎,甚至變成了《麥克白》一般的莎劇對白。

而他們對憲法的種種挑戰,被具象化為一份充斥著「酷刑」「侵犯人權」「無視民主」的美味佳餚。

切尼一聲令下「我們都要了!」他的各位幕僚們爆發出爽朗的笑聲,將諷刺意味推向頂峰。

全篇的講述者,由低配版馬特·達蒙扮演,他從頭到尾無處不在,過著一個平民百姓的瑣碎生活,敘述著野心家切尼的事跡。

真相揭曉,他竟然給有事無事爆發次心臟病的切尼,捐獻了心臟,真的是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巨大諷刺。

你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影片不斷出現的post credit也極具諷刺意味。

尤其是結尾,導演相當於藉助民意自黑自己這部片「太自由主義」了。並表示還不如看爆米花電影有意思。

所謂深度自黑,讓觀眾無處可黑。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拼貼感的政論電影,貝爾所塑造的迪克·切尼依然立住了角色。

他刀子一般的眼神,說話永遠屏住一口氣,意味深長的停頓,不怒自威。

尼克森總統下臺時,身邊的切尼夫人還在為「總統下臺,國將不國」高談闊論,他卻兩眼放光:

這是個機會。

所有跟「水門事件」無關的共和黨人都將翻身。

911事件,世紀終結,人人自危,切尼再次眼裡充滿了渴望:

這是個機會。

更多戰爭,更多石油,更大權力。

面對小女兒出櫃,他沉默片刻,屏息,向前一步,表達:「我們永遠愛你。」

那一刻他就明白:選擇了女兒,就是跟總統寶座說再見。

幾乎同樣的情況,參與選舉的大女兒想要延續切尼家族的政治遺產。

大女兒要高舉「反對同性婚姻」的大旗,切尼屏息,點頭,默許。

他又終於把對小女兒的情感,始亂終棄。

影片無暇告訴我們「切尼為什麼這麼做」,但貝爾的表演足以讓人信服,他有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最後一幕,媒體當面質問卸任的前副總統迪克·切尼。

他毫無悔意,振振有詞,激動處直接對鏡說話,越逼越近,我應該沒見過比這次更加咄咄逼人的打破第四面牆了。

貝爾完成了切尼的高光時刻。

當然,其他幾個角色在更加逼仄的空間裡,同樣發揮出彩。

史蒂夫·卡瑞爾飾演的國防部長拉姆,滿嘴混蛋話,他落馬的時候給切尼打電話,想要帶切尼跟自己遠走。

切尼一口回絕。

他一方面發現自己培養出了一個白眼狼,另一方面又瞬間理解,換自己也會這麼做。

曾經嘲笑小嘍嘍切尼,轉個背給他吃個閉門羹。後來淪為切尼走狗,一記回馬槍,措手不及。

史蒂夫·卡瑞爾值得一個奧斯卡提名。

艾米·亞當斯(親切喚作AA),又一個「賢妻」角色。

我特別鍾愛看這種有決斷有野心的「垂簾聽政」女性形象,在遠不同於metoo年代的過去,這是女性價值實現的一個有趣途徑。

AA政治不正確的演講,煽動底層紅脖子,眼看著一介女流靠自己都不信的話語籠絡一幫白右男性,把自己親手選中的男人捧上神壇,這感覺,一言難盡。

她甚至有點無法面對身為gay的小女兒,權力和欲望和母性相互交織,複雜性可見一斑。

而由去年最佳男配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小布希,活體演繹了什麼叫真正的「神似」。

被魚餌釣上鉤時,他仿佛若有深意的停頓,到完美上鉤的傻氣,甚至讓我對這位傀儡總統心生憐意。

但把小布希矮化成愛燒烤不愛江山的漫畫小丑,固然能提供更多笑料,也同時簡化了副總統的老謀深算。

麥凱刻畫出的迪克·切尼,就像是鰲拜撿到了地主家的傻兒子。

政治電影,是國外一種常見的電影類型。

從甘迺迪的總統競選上電視辯論的歷史性時刻開始,政治諷刺作品應運而生,政治娛樂化也不可避免。

甚至調侃美國當代總統成為新聞媒體八卦小報的政治正確。

好萊塢,向來是左翼重鎮,除了極少數像伊斯特伍德(他執導的《胡佛》同樣充滿秘文、同樣掌握實權,表現手法完全不同)這樣堅定的保守黨,幾乎是一邊倒的民主派。

▲《胡佛》

早在1976年,《總統班底》就將槍口對準了深陷「水門事件」的尼克森。

▲《總統班底》

同樣對準尼克森的還有導演朗·霍華德,只不過他選取切入點極小,這時人們發現,講述政治事件也可以不那麼全局觀。

▲《對話尼克森》

熱衷政治題材的導演,奧立佛·斯通算一號人物,他為許多總統做過傳記。

影史留名的《刺殺甘迺迪》,全片建立在一個陰謀論之上(後來被廣泛認為是不真實的)。

▲《刺殺甘迺迪》

這時會發現,有時候政治電影也可以不那麼理客中,全片喚起人們對「追尋真理」的勇氣,依舊那麼迷人。

今日好萊塢戰場,麥可·摩爾,前作《華氏911》懟了布希,新作《華氏119》磨刀霍霍向川普,其實都是政論先行。

▲《華氏911》與《華氏119》

所以,我其實能接受本片把紙片化、功能化每個人物,甚至對主角迪克·切尼個人複雜性的挖掘,都淺白得不值一提。

因為導演想要表達他那些「過分自由主義」的觀點,所有的人物都只是他裝觀點的瓶子。

只不過,像《副總統》這種政治諷刺片,始於諷刺,也可能僅止於此了。

就好像單口相聲、激進喜劇、沒品笑話,很多介於「被冒犯」和「被逗樂」的段子,最能夠引發對某些邊界問題的討論,問題被看到、被提出、被討論,便有積極意義。

然而,笑話本身就是「博君一笑」而已,問題的嚴肅性已然被消解大半,討論到最後,還是「認真你就輸了」的不了了之。

《周六夜現場》插科打諢拿各位政治大咖作戲,夜夜是滿堂喝彩。但這些嘲弄又有多少真的刺痛了時代的傷疤?

《副總統》亦如此,它無非是控訴當年副總統侵蝕自由民主,指摘現任總統意將效尤,how original.

可它諷刺手法如此花俏誇張,宛如笑話,甚至一再自黑,自己都不太敢把自己當回事。

天花板也不過是個新穎好笑的諷刺漫畫。

慶幸的是,《副總統》真的對得起那句「新穎好笑」。

當然了,本片肯定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陪跑,但也絕對值得為克裡斯蒂安·貝爾贏回一個影帝。

作者 ✎ Mrluo

編輯 ✎ 斯特辣不耐渴

相關焦點

  • 變態影帝黃秋生最後一部限制級血腥極品!
    原本以為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會吃不下飯,沒想到吃得更香了!當年那部重口味、血腥、變態、殘酷至極的影片,被定為三級片,但令人萬萬沒想到,黃秋生憑藉精湛的演技,竟然成為首位憑三級片而當影帝的影星但這絕不是一個科幻電影~(這個開頭還是非常不錯的,讓人很想看下去,但是,當中也不乏無謂的血腥!還好黃秋生演得好!)
  • 新《蝙蝠俠》最大反派謎語人,一個才華橫溢的「變態」
    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在備受全球矚目、由馬特·裡夫斯執導的DC新版電影《蝙蝠俠》中,他被選為出演超級大反派:謎語人(Riddler)。這是蝙蝠俠在哥譚市中最難纏的變態敵人,智商高,瘋狂,變態,是一直被拿來和小丑相比較的複雜角色。
  • 影帝戴特-萊瑟去世 曾飾演《人體蜈蚣》變態醫生
    影帝戴特-萊瑟去世 曾飾演《人體蜈蚣》變態醫生 時間:2020.04.12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三級片影帝黃秋生,香港電影的一個異類
    ,如果這個案件被改編成電影該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題材。但是由誰來演,我心目中有一位非常適合的演員,不吐不快,那就是靠出演三級片中的變態殺人狂而贏得香港金像獎影帝的黃秋生黃老邪。可以說,演變態,我只服黃秋生。稍提一句,任達華演的變態,我也是滿服的。
  • 新《蝙蝠俠》謎語人,穩了?演技炸,夠變態,奧斯卡欠他一個提名
    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在備受全球矚目、由馬特·裡夫斯執導的DC新版電影《蝙蝠俠》中,他被選為出演超級大反派:謎語人(Riddler)。這是蝙蝠俠在哥譚市中最難纏的變態敵人,智商高,瘋狂,變態,是一直被拿來和小丑相比較的複雜角色。
  • 影帝戴特萊瑟去世 曾飾演《人體蜈蚣》變態醫生
    網易娛樂4月11日報導  4月11日,據外媒報導,在經典電影《人體蜈蚣》中飾演變態醫生Josef Heiter,獲得德國影帝殊榮的男演員Dieter Laser 戴特·萊瑟去世,享年78歲。助理在戴特·萊瑟離世一個多月後公開他的死訊,戴特·萊瑟於當地時間2月29日去世。
  • 王千源變態、郭富城慫,兩大影帝飆戲的《破局》誰是真英雄?
    電影中的兩位主演:慫到極致的影帝郭富城(高見翔),深陷迷局有口難言壞到變態的王千源,槍殺勒索,無所不用其極。而圍繞著這一對兒慫警察、壞罪犯的故事是這樣的:高見翔家庭突遭變故,老母親去世,他開車回家奔喪的路上,半路神遊太空沒有來得及剎車,撞死了一位男人。
  • 就是這個人!最變態動漫角色排行榜!
    在二次元世界,「變態」這個詞的含義十分豐富,他們有的愛吃小♂蘋♂果,有的則喜歡肉類美食,有的超級任性,有的則變態得可愛。
  • 變態色情狂,三級片拿到金像影帝,這就是黃秋生演繹的人生!
    1993年他在電影《人肉叉燒包》中精彩絕倫、神形兼備的變態演出讓人至今心驚膽寒,憑著這他在這部戲中的精彩表演,他被稱為華人世界的霍普金斯。「這個獎呢肯定是攔住我前路的一個標誌,因為它每天都提醒我,你是影帝。」他把獎盃丟了出去,覺得把它丟掉了,就不是影帝了,就可以去尋找另外一個影帝。結果獎盃被媽偷偷地撿回來。
  • 德國影帝戴特·萊瑟去世,曾飾演恐怖片《人體蜈蚣》變態醫生
    4月11日,據外媒報導,憑藉著電影《人體蜈蚣》獲得德國影帝殊榮的男演員戴特·萊瑟去世,享年78歲,助理在戴特·萊瑟離世一個多月後才公開他的死訊,戴特·萊瑟於當地時間2月29日去世,死因暫時未知。儘管《人體蜈蚣》的劇情令大多數人感到反感,甚至被評價是玷汙了人性,但是該片還是連續拍攝了三部,第一部和第三部的演員陣容大致相同,在第一部中扮演變態醫生的戴特·萊瑟(Dieter Laser)在第三部中回歸。戴特·萊瑟在劇中飾演的變態醫生,非常經典,給不少觀眾心中留下了陰影。
  • 《暗戰》:劉德華用兩個第一次換了一個影帝,最佳男主角實至名歸
    劉青雲劉青雲憑藉電影《暗戰》拿到了第5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也算是獲得了一個影帝,雖然劉青雲的長相併不算不上高顏值,但是劉青雲的演技確實非常的不錯,在拍攝電影《暗戰》之前,劉青雲就多次被提名影帝,可想而知,劉青雲的演技有多好
  • 怎樣識別出一個心理變態的人?
    大多數人認為1%的人類有這種病,但是他們引起的混亂是如此地廣大,他們實際在改變這個社會。那麼急迫的問題是:心理變態會被治癒嗎?在 1960 年代後期,一個年輕的加拿大精神病醫師相信他能回答這個問題。 他叫埃利奧特.巴克,而且他對世界各地精神療法進行研究,包括美國一名叫Paul Bindrim 的精神治療醫師,進行著在他指導下的裸體治療法。
  • 萬聖節前夜,就讓這個變態小丑去陪你吧!丨毒藥推薦
    在這個恐怖氛圍濃厚的萬聖節之夜,太適合裹著被子看一部恐怖片了。今天,毒藥君要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名字就叫——《萬聖節前夜》話說不少人有所謂的「小丑恐懼症」,也許小丑真的是一些人心中的「童年陰影」吧。小丑恐懼症:一種比較常見的恐懼症,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一般形成於童年的陰影,一種解釋是「小孩會本能的恐懼擁有正常身體,但是卻有著不正常臉的人」。可怕的小丑在流行文化中經常出現,例如蝙蝠俠中的反派小丑。
  • 圖解|【變態假面】承認吧!你是個變態!
    整個人都不好了,她即感覺變態假面是變態,又覺得他好帥。但是,變態假面在大多數人眼中,終究只是個變態。好吧,又是這種變態姿勢。讓人沒想到,假變態假面竟然也出離的強橫。《變態假面》完結,無論狂介是否真的是變態假面,夢也好,真實也好,電影早就已經呈現給了我們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變態英雄形象,所以它就是真實存在的,懲奸除惡去吧!正義的夥伴---變態假面!!!
  • 一個連母親都睡的英倫變態,憑什麼超越小李子成為最年輕影帝?
    本文為電影天堂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有句話這樣說:最優秀的人,都是有點變態的人。
  • 這個世上有很多影帝,卻只有一個叫梁朝偉
    而梁朝偉對林特工這個人物的"偏愛",也獲得導演馬楚成的力撐,"沒有人比偉仔更適合這個角色。至今仍然備受爭議的電影《色戒》,也是偉仔人生中一個重要標誌。在和"麥太太"的第一次床戲裡,他用另外一副面孔完美詮釋了這個變態的漢奸。
  • 黃秋生,沒有想到,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影帝」
    我們也都知道幾位赫赫有名的香港影帝,如梁家輝、梁朝偉、周潤發等等,正是他們將那個時代的香港警匪片推上了一個高峰,卻很少知道有一個叫黃秋生的演員通過飾演變態殺人狂而獲得了影帝,他也因此有了個變態影帝的稱號。
  • 「惡毒女配」搏上位,扮成貓女郎獻身「變態」影帝
    為了「上位」,蘇曉與男主肖簡籤了「不平等條約」,肖簡是被星光熠熠的影帝,人前的他帥氣多金,還是位大暖男,然而沒想到的雖然蘇曉天生長得比較兇,但為人正義,雖然影帝有點變態雖然《麻辣女配》的設定屬於娛樂圈類型的爽番套路,但劇情卻是「真香」警告,各種高能情節,讓人慾罷不能。
  • 這個變態大叔囚禁美少女的故事,你99%猜不到結局
    一個變態大叔囚禁車禍少女,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雖然聽起來像是《房間》裡的故事,但是這次可沒那麼簡單。到底這次是個什麼樣的故事?《科洛弗道10號》就是這樣一部通過多次翻轉燒掉觀眾大腦的電影。究竟這個電影有什麼奇葩的看點?主頁君表示腦子已經不夠用了From 吐槽電影院微信號:tcdy0073月初,當中國觀眾還在被狐兔組合萌得飛起的時候,美國人卻在為一部小成本影片瘋狂。北美上映首周砍下2520萬美元票房,僅次於《瘋狂動物城》。
  • 四歲被父親遺棄,演盡變態色情狂,靠三級片拿金像影帝…黃秋生的人生,是一場不能上映的電影
    1993年他在電影《人肉叉燒包》中精彩絕倫、神形兼備的變態演出讓人至今心驚膽寒,憑著這他在這部戲中的精彩表演,他被稱為華人世界的霍普金斯。「這個獎呢肯定是攔住我前路的一個標誌,因為它每天都提醒我,你是影帝。」他把獎盃丟了出去,覺得把它丟掉了,就不是影帝了,就可以去尋找另外一個影帝。結果獎盃被媽偷偷地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