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
不管我喜歡誰,
都不再奇怪。
雖然已經看完《想見你》很久了,但前不久才知道,原來大陸官方版把原身王詮勝的故事給剪了,於是我又去補了一下。
上面那段話,是那段視頻裡的臺詞。
故事裡,王詮勝喜歡一個男生。暗戀的感覺很純,很甜,還帶點怦然心動。
後來,他告白了。
再後來,他被喜歡的人和周圍的人討厭了。
再後來,他不在了。
看完那小段的視頻,心有些塞,有些難過。
直到又去看了另一個up主剪的視頻,他給了王詮勝不一樣的結局,聽著那首歌,回到了過去,被接納被理解,我的心裡才好受一些。
對於這一類情感,我覺得他們也只是喜歡一個人而已,和別人的喜歡沒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接觸到男生喜歡男生,是高中的時候。
並不是我認識的男生有喜歡的男生,而是我閨蜜那時候對於男男的小說特別來勁,經常跟我分享一些她看的片段之類的,當然,現在也來勁。
但她並沒有給我講些過於成人化的情節和思想,從她的描述中,我體會到的只是兩個人喜歡,戀愛的一些美好和甜蜜。
第一次稍微深入地了解到「同性戀」這個群體,是在柴靜的《看見》裡。
在《看見》的第五章,記錄了她採訪的過程。在這本書裡,並沒有表達作者的態度,只是相對客觀地記敘一件事,剩下的由讀者自己去判斷。
有些人會把同性戀者稱作「同性戀患者」,甚至只是用「那種人」來概括,連「同性戀」三個字都難以啟齒。
因為,這個話題,在中國其實還相當的敏感和避諱。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能夠正常談及這個話題,但其實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
前不久我和一個男性朋友討論這個話題,他說他能夠理解,但別讓他知道自己身邊的人是這樣,那很膈應。
而更多的不能接受的是父輩,親人之間的不理解和排斥,更刺痛人。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我不能去要求別人寬容。
但我的願望和王詮勝的一樣,「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不管別人喜歡誰,我喜歡誰,都不再奇怪。」
現在國內的態度,大部分時候都是用「玩笑」的方式來接受,來談論。甚至很多影視劇,小說等作品選擇刻意賣腐,讓這個群體更加汙名化。或者直接選擇避而不談,抵制談論。
其實我算不上了解這個群體,只是覺得,這並不是什麼錯,有很多都是基因和生理原因。
在《想見你》裡,所有人都得到了救贖,只有原身王詮勝沒有。因為別人的排斥和不理解,他永遠地留在了海裡。
最開始的那個人,就是一道微光。微光聚在一起,慢慢的就耀眼了。
每個人都做點改變,或許,世界真的會像王詮勝所希望的那樣。
最後,用那段視頻裡的一段話來結尾。
「我希望,這個世界會改變,無論我喜歡誰,都不再奇怪。」
「嗯,一定會的。」
弱弱地說一句,其實有點擔心我的這篇文章被判低俗……雖然已經盡力不用一些扎眼的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