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疑難重症和功能康復並重——廖貴清團隊顱頜...

2020-12-24 金臺資訊

2010年,臉部長了巨大腫瘤的「阿凡達」女孩在屢經求醫無果的坎坷後,終於在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完成了一場 「驚心動魄」的手術。術後不僅面部外形、視力和呼吸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恢復,並且還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愛情。原本只能披著蓋頭出門,現能夠回歸正常生活的她,既是顱底、顱內外溝通腫瘤患者的福音,也是廖貴清團隊 「口腔頜面部腫瘤顱頜聯合根治術」的優秀成果。

廖貴清教授作為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學科帶頭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負責人、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口腔頜面部腫瘤顱頜聯合根治技術組組長、華南顱底外科多學科學術共同體牽頭者,其團隊長期致力於顱頜面腫瘤聯合根治,堅持口腔頜面大型軟硬組織缺損修復和功能康復並重,不斷實現疑難診治的突破、提升患者生存與質量。

外形與功能重建並重,精益求精救重症

顱頜面是人體中結構與功能最為複雜的部位,因此位於顱頜面的腫瘤極大程度影響患者咬合、發音、吞咽、呼吸等功能,且其屬於毀容性疾病,對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口腔癌是全球最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新發及死亡病例逐年上升,五年生存率不及50%,在我國廣東省高發。為提高口腔癌的診療水平,廖貴清團隊樹立以手術為主、外形及功能重建並重的綜合治療理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在顱頜面部腫瘤診治中做出突出貢獻。

口腔頜面部腫瘤顱頜聯合根治術是對涉及顱底腫瘤的極高難度和風險的手術,屬於衛生行政部門嚴格管理的第三類醫療技術。對於涉及顱底複雜血管和神經結構的腫瘤,廖貴清團隊在聯合神經外科、耳鼻喉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結合數位化外科技術如手術導航系統、3D列印技術,實現腫瘤在顱底結構中的精準定位和整體切除,並達到重建患者軟硬組織缺損,恢復頜面外形、口頜系統及相關神經功能的效果。

頜骨大型囊性腫物是一種頜骨內大型的佔位性病變,對骨頭、牙齒和神經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的截骨手術治療對患者頜面外形及咬合功能是一次重大的打擊。結合多年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結果,廖貴清團隊對頜骨大型囊性腫物的治療推崇以開窗減壓術為主的序列治療,並在全國進行講學和大力推廣。這種新型方式不僅最大程度保留了受影響的骨頭、牙齒和神經,還極大減少患者生理及心理創傷。

精準數位化與人工智慧化攜手,積極探索解疑難

如何預測、診斷和治療口腔癌頸淋巴轉移是口腔癌診治中的重要一環。為解決這一難題,廖貴清團隊率先開展口腔癌單細胞測序,揭示實體瘤的異質性;利用多組學、多模態的分析方法,力求實現口腔癌患者全程多階段管理;運用人工智慧系統,對頸淋巴結影像學進行智能化診斷,提高其影像學檢查效能;開展早期口腔癌選擇性頸淋巴清掃相關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補充並提供口腔癌頸部淋巴診治方法的循證醫學證據。

廖貴清團隊在口腔癌術後軟硬組織缺損的個性化修復有獨到的臨床和研究經驗:強調以咬合為導向的頜骨數位化精準重建,以建立華南地區全人群咬合及顱頜面骨資料庫為基礎,結合影像組學及3D列印技術,推進頜骨重建的全面數位化和精準化;力求以吞咽、構音功能為導向的舌體精準再造,總結口腔癌術後患者康復變化規律,形成預測模型,並建立口腔癌患者專用的言語功能評價體系及信息化語音資料庫,為個性化修復重建策略及訓練方法提供參考;推進基於多細胞3D列印技術的口腔頜面軟硬組織列印體系的研發及產業轉化,為以咬合為導向的頜骨重建進一步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功能訓練與營養指導兼顧,精細入微助康復

廖貴清團隊長期從事口腔癌術後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提出並強調「篩查-臨床評估-喉鏡吞咽功能檢查-數位化吞咽造影分析-高解析度咽腔測壓」 等階梯式個體化精準評估,配合營養管理、功能訓練、食物調配、氣道管理和呼吸管理等精準吞咽功能康復。在舌功能測定和訓練、口腔感覺和運動訓練、舌肌訓練智能設備開發有良好的臨床研究基礎,在吞咽障礙的神經調控、氣管切開後呼吸-吞咽流體動力學改變等臨床研究處於國際前沿。

針對口腔癌術後出現的言語障礙,團隊開展系統性言語功能評定與治療技術的開發,制定合適口腔癌患者的言語障礙評估量表。同時,通過計算機輔助言語障礙評估與訓練系統,積極結合虛擬實境技術下的認知訓練,增強言語障礙患者的依從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為長期向患者及家屬提供個性化營養指導,團隊建立了口腔癌患者出院後營養微信平臺。顧問及運營團隊由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康復科醫生、腫瘤科醫生、營養師、技師和護理團隊組成,患者可通過線上反饋及線下諮詢檢查進行營養風險及康復情況評估。

國內支援與國際互助同行,齊心協力抗疫情

COVID-19在2020年對全世界人類帶來了巨大衝擊,各國都在圍繞如何預防、檢測和治療病毒開展研究。疫情期間廖貴清團隊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合作,開展了運用唾液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的研究。研究發現,唾液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的敏感度高於咽拭子及其他樣本。本研究結論為唾液在新冠病毒大規模檢測的應用提供了直接證據。同時團隊開展關於新冠患者神經感覺功能障礙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神經感覺功能障礙發生於患者早期感染階段,可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指標,並寫進國內相關指南。

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廖貴清團隊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於中、美、泰三方的國際抗疫交流研討會上介紹了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的抗疫經驗。同時,作為唯一特邀發言的國外團隊,在美國OMFS COVID-19 Response Conference會議上作了大會發言。廖貴清團隊在國際口腔「抗疫」提供了「中國方案」,包括新冠病毒檢測、院感防控,堅持危急重症救治和分級預約就診等,向全球提供中國的抗疫經驗,引起廣泛響應。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供稿 案例編號:153103408)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大門診小病房」格局下的專科醫院口腔頜面...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小病房」背景下,本科室著力建設「小而精」型病房,簡單手術日間完成,加快病床周轉效率、縮短平均住院日;複雜手術做精做好,提升口腔頜面部疑難重症診治能力。同時以疾病為鏈條,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療質量。
  • 疫情下,口腔問題如何處理?廣東這家醫院向世界口腔同行分享經驗
    3月底以來,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陸續收到美國、泰國等國口腔同行諮詢疫情下開展口腔工作的電子郵件。作為國家口腔區域醫療中心牽頭建設醫院,中大附屬口腔醫院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通過視頻會議等多種方式,分享抗疫經驗,開展國際合作。
  • 2020年2月24日起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加強急診工作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關於加強急診服務的通知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同時滿足群眾急迫就醫需求,在普通門診停診期間,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繼續加強急診工作,安排如下:  一、自2月24日起,院本部(陵園西路)除日常急診班外,日間實施加強急診班(8:00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創新術式治好頜...
    經當地醫院推薦,魏女士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找到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黃志權教授尋求治療。權衡對比多種手術方式的利弊後,黃志權及其團隊創新性地應用內窺鏡,在其良好視野地輔助下為魏女士進行巨大下頜骨囊腫刮治術。魏女士術後康復良好,僅口內存在切口,鬆動的牙齒也得以保留。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預約掛號指南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等院校的口腔醫學教學醫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委屬專科醫院及口腔臨床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廣東省-國家衛健委共建共管醫院。遵循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研究所三位一體的辦院模式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預約掛號指南  掛號時間:  一樓大廳: 07:30~17:15  三、四樓: 08:00~11:45 14:30~17:15  北翼大廳、牙周科門診、頜面外科門診、預防科門診、老年門診:
  • ...口腔|廣東省口腔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植牙|牙齒
    在廣東中山市三角鎮的一家社區醫院,不斷有年輕人來諮詢是否能夠種牙,這家社區醫院的50歲的口腔科醫生不得不因為市民種牙的迫切需求而到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來進修。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珠江新城門診副主任陳卓凡教授對記者說,「近10年來,口腔種植取得了令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矚目的科學成就和技術飛躍,市民對種植牙的知曉率也越來越高,種牙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據統計,2019年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一年近1萬枚種植體被使用,而全省約有20萬枚種植體被植入,全國大約有150-200萬枚種植體被使用。」
  • 這些專家將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義診
    科室人員先後在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交流學習。 年的悠久發展歷史,其前身為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康復科,是省內三甲醫院中第一批建立腦病康復醫學的專科,2020年1月遷至附屬第三臨床醫院,正式成立腦病中心。
  • 省口腔醫院入駐南醫五院,從化醫療升級!
    據悉,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口腔醫學中心暨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廣東省口腔醫院)從化分院由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廣東省口腔醫院)合作共建,通過專家團隊的進駐、國家重點學科植入,努力打造成為立足從化、輻射周邊的高水平、現代化、具有影響力的口腔醫療中心。
  •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科:新冠肺炎多學科聯合診療+遠程康復
    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礙,因此早期、規範、全面、足療程的康復醫療非常重要。由於新冠肺炎傳染性極強,抗疫一線的專業康復醫療人員緊缺,加之早期防護物資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康復醫療工作的開展。2月10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到上級緊急通知,立即選派兩名康復醫師跟隨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支援隊前往湖北宜昌。
  • 廣州十強醫院排名,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綜合排名為在全國醫院中排名名次排在第一的便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地處廣東省省會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歷經百年發展,已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大型醫院,
  •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是咋回事?
    近日,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安軍明主任醫師門診來了一位五十歲左右女性患者,張口困難,右側耳前顳頜關節處疼痛,嚴重影響進食及語言交流,甚是苦惱。安軍明主任醫師仔細詢問診患者病史、並行CT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該患者最後診斷為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症。
  • 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與合肥康華康復醫院籤約共建醫聯體
    12月4日下午,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與合肥康華康復醫院醫聯體共建籤約暨揭牌儀式在合肥康華醫院順利舉行,四附院院長楊利琦、副院長徐阿曼、合肥康華醫院理事長吳同新、執行院長吳鵬程、副院長李家剛及雙方相關科室負責人共同出席。
  • 7月1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60專家將於門診大廳義診
    &nbsp&nbsp&nbsp&nbsp四「學」:急救心肺復甦培訓&nbsp&nbsp&nbsp&nbsp廣大市民朋友可於7月1日當天上午8:00-12:00攜既往病歷,前往深圳市光明新區圳園路628號,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門診大廳義診現場,諮詢體驗。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惠亞醫院副院長向劍平:為健康廣東建設貢獻力量
    10月17日,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前庭與平衡康復分會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惠亞醫院舉行第二屆學術年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惠亞醫院副院長向劍平在年會上致辭。 向劍平表示:「在這豐收的季節,美麗的大亞灣處處充滿了生機和希望,2020年,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前庭與康復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在惠亞醫院隆重召開,這是我們惠亞醫院的榮幸,我代表惠亞醫院的同道、領導班子、幹部職工對各位專家朋友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 ——中山大學2019年組團式援鳳慶醫療隊工作紀實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統一部署和要求,進一步落實中山大學定點扶貧雲南省鳳慶縣工作,抓實醫療領域對口幫扶、加大健康幫扶力度,結合鳳慶縣醫療脫貧攻堅的需要,自2019年5月6日起,我校從4家附屬醫院共選派了6位醫療專家進駐雲南省鳳慶縣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3-6個月。
  • 長沙中諾口腔醫院博士親診,破解疑難複雜種植牙案例!
    為了讓長沙市民不用長途跋涉,省錢看好牙,動動手指就能掛專家號,中諾口腔醫院定期邀請北京口腔醫院種植牙專家劉博文博士到院坐診,為您開闢「看牙綠色通道」。單顆牙缺失、多顆牙缺失、半口、全口牙缺失、牙槽骨萎縮骨高度不足等疑難複雜案例一站式解決,輕鬆告別缺牙痛苦撥打預約熱線:0731-845 33333即刻搶約親診名額。
  • 一家醫院的百年智造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建...
    上世紀80年代,戴尅戎及其團隊先後在中國人的步態分析、平衡功能測定、國產骨水泥、多孔表面人工關節、內固定的應力遮擋效應以及無機骨粒骨水泥的實驗研究等方面取得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如今結合3D列印技術,骨科團隊迸發奇思妙想,救治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複雜病例,多次開創行業之先河。
  • 業內大咖聚集附屬口腔醫院「問診把脈」
    業內大咖聚集附屬口腔醫院「問診把脈」 2020-08-15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有了兒童疑難重症及罕見病研究中心
    大河網訊 1月9日,鄭州大學先進醫學研究中心附屬兒童醫院分中心——兒童疑難重症及罕見病研究中心率先掛牌。自此,河南有了自己的兒童疑難重症及罕見病研究中心。鄭州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董子鋼,醫學院黨工委副書記張振卿、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張洪劍、鄭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秉貴、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崇臣共同為分中心揭牌。鄭州大學先進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是鄭州大學凝聚醫學院、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之力,謀劃提升河南醫學科學「內功」之策,是加快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