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包含劇透,請酌情閱讀。
《少女歌劇》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動漫,我很早之前就想寫一篇關於它的文章。但很可惜,由於比較忙,打好的草稿就一直放在了那裡。到今天,我想,或許我應該把這篇文章整理出來了。
這部動漫的內容概括起來很簡單,大概就是幾位少女,在一所名為聖翔音樂學院的地方學習歌劇表演,她們互相鼓勵,互相競爭,最終成長為「top star」的故事。
如果僅僅是這樣將主線抽離出來,即使有師承幾原邦彥的監督古川知宏的優秀導演,和KINEMACITRUS動畫公司的優秀製作,這部動漫可能也只會做為一部「比較有特色」的作品,作為一部比較有趣的勵志番而被我觀看,不會像現在這樣,讓我已經惦記了很久(笑)。
這部作品,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大逃殺」的內核埋入了一部偏向日常和萌系的作品中。如同很多大逃殺作品一樣,裡面的角色要相互戰鬥,相互淘汰,來爭奪最終的勝利。雖然參與的角色不同,但這部作品中都是一些最頂點的,最有才華的少女;雖然爭奪的位置不同,但在這些追求夢想的少女們的眼中,歌劇人的「position zero」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生命。一般的大逃殺將競爭元素極端化地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少女歌劇》則是將它隱含在了一個個分鏡後面。贏的人可以獲得「閃耀」收穫萬眾矚目,而輸掉的人,她們的「閃耀」都會交予那個「top star」。
劇中沒有給出「閃耀」的定義,但或許這是一種執著,一種熱情。「position zero」是唯一的,「閃耀」也只能由一個人擁有。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熱詞「內卷」的含義。初次聽說這個詞已經是好幾年前了。在前一段時間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討論了這個概念一定意義上的提出者曹豐澤。現在,這個詞已經大大拓展,在身邊也能聽到有很多人使用和討論。所以在我重溫這部動漫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種對於唯一位置的爭奪,難道不算是內卷嗎?
歌劇的表演總是會有主角,有最亮眼的一個演員,其他的很多人都是陪襯。或許你主觀上並不想加入這場鬥爭,比如主人公愛城華戀,但還是會被迫進入這場包括了所有人的競爭。一個簡訊,一位好友的到來,都讓她不得不拿起劍來戰鬥。即使神樂光再想避免,也不得不將劍指向自己的青梅,斬下她胸前的紐扣。
這正確嗎?我不知道。有人認為這不正確,大場奈奈拼命奪取勝利,將生活重啟,為的就是保住大家平靜沒有失去的生活。有的人認為正確,比如神樂光在英國留學時的首席,所以她順從了長頸鹿的期待,揮起劍從神樂光的身上奪走了「閃耀」,成為了永恆的「top star」。但我想,這部動漫能引起大家或有意,或無意的共鳴,還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厭倦了無休無止,層層加累的競爭。
所以這個故事也是一個童話,是現代人的一部反內卷的童話。
在故事的後半段,我們的女主人公愛城華戀失去了她的閃耀,而她的好友神樂光也不知所蹤,像西西弗斯一般被困在高塔的底端。儘管其他所有人的閃耀都沒有減少,但這一對好友,為了所有人的「閃耀」犧牲了自己。不過所幸這是一部童話。有黑暗的童話,但總體來說童話的結局很多都是美好的。我們的主人公回想起了自己追求歌劇表演的原因,「再生產」,找回了自己對光的記憶,振作了起來,用自己迸發出來的閃耀,救回了自己的好友。最終,整個聖翔音樂學院第99級生全體,一起登上了舞臺,一起站在了「position zero」,註定是悲劇的「starlight」的命運被改寫了。
非常美好的故事,一個關於友情和成長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所有人都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除了露女士)。當然,其中還是有些黑暗的地方,比如象徵了觀眾的長頸鹿的話:「所謂舞臺,是要有演員,有觀眾,才能成立的,只要臺上有演員,觀眾還想繼續看,戲就會繼續演下去。是,就像你一直看著她們至今那樣。我是熱愛舞臺的觀眾,同時,也是命運舞臺的主辦者。舞臺少女們的永恆一瞬,綻放的閃耀,『我』就是想看到這個。是的,就和你一樣。我明白。」但這裡我就不想分析什麼了。
所以我說,這個故事是一個童話,是現代人在壓力之中對於自己最真摯的祝福和最真誠的祈願。在一個小而大的劇場裡被兩位監督表現地淋漓盡致。或許我們在看完之後,在休息了之後,又不得不返回內卷的現實世界,繼續面對無休無止的競爭,但不要忘了我們追求的是什麼,不是做尖腦袋的鉛筆,而是做「閃耀「的追夢人。
當然,這部動漫不僅僅是在內容方面深深地吸引著我。它的分鏡、作畫、以及歌劇化的表現方式,還有師承幾原邦彥的重複鏡頭,重複臺詞帶來的強化的表現和記憶都是我喜愛這部作品的原因,再加上磅礴的配樂和戰鬥場景。我希望你如果沒有看過,也能打開摺扇門扉,躍上舞臺,成為「position zero」的「舞臺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