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們是由社區醫生、社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三人小組』,先給您測量體溫,接著掃這個二維碼……」
在抗疫的關鍵時刻,「三人小組」發揮了重要作用,築牢防疫第一線。而對於外籍人士,還有一群身穿綠色小馬甲的志
願者跟「三人小組」一起衝鋒在前,運用他們的外語優勢搭起溝通的橋梁,廖環就是其中之一。
廖環是五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英語教師,從教已有12年。最近,高校陸續開始線上教學,廖環一邊忙碌於線上授課,一邊還在積極投身志願者工作。
因為有外語優勢,廖環通過網絡看到志願者的招聘信息,馬上就報名參加了。「我多年來都參與志願服務,加上自己是老
師,性格上也比較喜歡與人溝通,也想運用外語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得知老師投身抗疫志願者,學生們也對他的服務經歷十分感興趣。「他們有的很好奇,有的想了解如何去參與抗疫工作,還有的想跟我一起投身這項服務工作。在課上,我還會跟他們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的不同文化差異。」
多年前廖環曾在美國學習,有過面向外國人開展志願服務的經歷。那是一個幫助殘疾人的項目,他主要負責和殘疾人溝通,幫助他們聯繫體育藝術等課程,同時還包括保障他們的安全、進行心理輔導達到疏導情緒的作用。「之前沒有接觸過殘疾人群體,去之前有點擔心他們情緒上會有比較大的波動,不同國家之前存在的文化差異也讓我產生擔憂。我們接受了國際營地輔導員相關的培訓,也學習到一些溝通技巧。通過這次經歷,我對志願者服務有了更多認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應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報名成功後,經過天河區文明辦的相關培訓,廖環正式「上崗」了。他的主要工作是跟隨「三人小組」上門,為獵德社區的外籍人員提供語言服務,包括翻譯外籍人員的14天行程。同時,協助醫生上門給外籍人員檢測體溫並進行登記,協助醫生為外籍人員解除醫學觀察,協助社區管理員講解居家隔離防範的措施、隔離注意事項、中國的法律政策等,協助隔離人員完成信息上報等操作。「基本上大家都能理解我們的工作,也都很配合。」
】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