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於學書
美國電影《風雨哈弗路》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表現了一個處於受不良嗜好拖累,貧困和疾病交加,難以為繼的家庭中的女孩兒,不屈服於命運,勵志奮鬥,改變人生命運的主題。為處於困境中的人群提供了良好的借鑑,催人奮進。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說:「只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鬥,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
一個人的出身是無法選擇的,但是,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卻是可以選擇的。處於貧困家庭孩子的人生大體有以下三種選擇:一是隨著家庭自由生長;二是任由家庭沉浮,自生自滅;三是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奮鬥,選擇一個有前途的人生。電影中的女孩兒,就屬於後者。
01
在困境中求生存,盼望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處於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雖然還不具備改變家庭狀況的能力,但對於生活要報有美好的渴望,要有夢想。只要有夢想就有希望,就為今後的人生道路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出生在紐約貧民區的女孩莉茲,父母吸毒酗酒,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愛滋病。家裡僅有的一點積蓄,都被父母吸毒敗光,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父親被抓進收容所。莉茲八歲就不得不沿街乞討,由於要照顧母親,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正常上學,她一個月只能抽出三天到學校學習。
由於家庭的貧困莉茲穿戴邋遢,又沒錢洗澡,經常受到同學們都侮辱和嘲笑。
就是處在這樣一個幾乎難以生存的困境中,女孩也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她說:我需要一次機會爬出那個環境,每個我認識的人都是憤怒、疲憊,他們只是掙扎著活下去,但我知道有一個世界,更好的世界。
02
在困境中不向命運低頭,勵志闖出一片新天地。
人的命運有處於順境的時候,也有處於困境的時候,但是每個人都要有掌控命運的能力,絕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向命運低頭,人只有在處於困境的時候,不向命運屈服,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新天地。
女孩莉茲15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由於父親在收容所,她去投奔外公,但是外公不待見她,把她趕了出來,她只能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她露宿街頭;她乞討、撿廢品、在垃圾堆旁找吃的,她要活下去,她還不幸的被關進了教養所裡。
她從療教養所裡出來後,回首自己走過的艱難地生活歷程,看到的那些流浪者的悲慘命運,充分認識到自己不能只滿足於靠乞討,得過且過,她要改變自己的人生。
她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改變現狀,改變人生,通過鄰居介紹,她認識了一所高中的校長,並向校長表明了非常想要讀書的願望。
03
勤奮刻苦的奮鬥,爭取到一個有希望的人生。
貝多芬曾經說過「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
幸福美滿的人生是人人都希望擁有的,但又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的。不經過生活的磨練,不經過困難、坎坷、挫折的歷練就很難獲得,人生不經風雨,就不能見到彩虹。人生不僅要選擇正確的方向,還要經過勤奮刻苦的奮鬥。
莉茲和校長見面以後,用最真誠的態度使高中的校長受到了感動,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
進入高中學習以後,莉斯在求學的路上,開始了新的徵程。她一邊上學,還要一邊打工,用打工掙來的錢養活自己,一邊刷盤子一邊背外文單詞,坐在地鐵裡還要默念數學公式,她以頑強的毅力,和超過常人的勤奮,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四年的課程。
她曾經嘗試申請各種獎學金,當她了解到,唯獨紐約時報全額獎學金,才能助她讀完大學。於是,她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這份獎學金。
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貧窮、孤苦伶仃也沒有阻止她前進的決心和步伐,她的人生,不懈的努力和奮鬥才是永恆的主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