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正安縣安場鎮自強村自立組村民家的蜂箱。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貴陽11月27日電 題:貴州正安:「新青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賦能鄉村振興
作者 瞿宏倫 幸曉梅
「村裡的養蜂協會,又分了200群中蜂出去,這些年,我們的養蜂之路越走越穩了。」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安場鎮自強村自立組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蜂箱井然有序,靠山連片,各種顏色的箱體給初冬增添了許多生機。
資料圖:正安縣安場鎮興莊居雨傘加工廠。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5年,我家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在新時代青年農民學校(以下簡稱「新青校」)產業導師包遠明的帶領下,也將目光瞄準了自強村的中蜂養殖。由於勤奮好學,技術要領掌握很快。」蜂農楊甫玉說,當初,師傅(包遠明)分了5蜂群給我,我像護著「金雞蛋」一樣,根據時節、環境、花源帶著蜂群在周圍幾個山頭輪轉管護,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從5群發展到30群,還產出了純正優質的蜂蜜。
楊甫玉說,現在養了150群蜜蜂,年產蜂蜜2000斤左右,純收入可達15萬元(人民幣,下同),早已脫貧。
自強村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自強養蜂協會靠著勤學習、肯鑽研、敢吃苦的精神走出了一條「甜蜜」養蜂路。2014年,農戶自發成立了自強村春暉蜜蜂協會,採取「支部+協會+農戶」互助發展模式,依託「新青校」平臺,贈送蜂群、免費教學、現場培訓等一系列措施,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養蜂經驗,還帶動自立組22戶貧困戶在2019年底全部脫貧。
資料圖:安場鎮興莊居「新青校」養老護理員實踐培訓教學。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8年以來,正安縣以「農民導師制」為基礎,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探索打造181間「新青校」,設置田間課堂,就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將優秀鄉村人才培養為新型職業農民,將一批返鄉回村的優秀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為黨員,呈現出人才往農村匯聚的良好態勢。
正安縣安場鎮興莊居雨傘加工廠負責人馮佑現就是其中的一員。馮佑現的雨傘加工廠在成立初期,由於諸多因素,招工難度極大。當地村委會得知後,第一時間將馮佑現聘為「新青校」導師,採取「支部+農戶」的培訓模式,發動農戶參與傘骨加工,在黨員發起的用工宣傳帶動下,周邊村民就業熱情高漲,吸引50多戶村民前來培訓務工,其中貧困戶就有10人。
正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青校」著力培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民眾信得過的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助推鄉村振興。
「就近做工,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小孩,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能組裝700打下槽蓋片。」安場鎮興莊居貧困戶潘開群邊忙邊和記者說,現在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過得穩定,越來越幸福了。
截至目前,該加工廠擁有加工機器70臺,帶動就業100餘人,年創經濟效益1100萬。「現在工廠平均每月出貨1次,穩定的產量離不開工人的嫻熟技藝,這多虧了『新青校』。」馮佑現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正安縣「新青校」共培訓農戶1.8萬餘人次,幫助90個貧困村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產業,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人才和資源匯聚鄉村。正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此舉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