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安:「新青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貴州正安:「新青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2020-11-27 14: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資料圖:正安縣安場鎮自強村自立組村民家的蜂箱。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貴陽11月27日電 題:貴州正安:「新青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賦能鄉村振興

  作者 瞿宏倫 幸曉梅

  「村裡的養蜂協會,又分了200群中蜂出去,這些年,我們的養蜂之路越走越穩了。」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安場鎮自強村自立組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蜂箱井然有序,靠山連片,各種顏色的箱體給初冬增添了許多生機。

資料圖:正安縣安場鎮興莊居雨傘加工廠。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5年,我家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在新時代青年農民學校(以下簡稱「新青校」)產業導師包遠明的帶領下,也將目光瞄準了自強村的中蜂養殖。由於勤奮好學,技術要領掌握很快。」蜂農楊甫玉說,當初,師傅(包遠明)分了5蜂群給我,我像護著「金雞蛋」一樣,根據時節、環境、花源帶著蜂群在周圍幾個山頭輪轉管護,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從5群發展到30群,還產出了純正優質的蜂蜜。

  楊甫玉說,現在養了150群蜜蜂,年產蜂蜜2000斤左右,純收入可達15萬元(人民幣,下同),早已脫貧。

  自強村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自強養蜂協會靠著勤學習、肯鑽研、敢吃苦的精神走出了一條「甜蜜」養蜂路。2014年,農戶自發成立了自強村春暉蜜蜂協會,採取「支部+協會+農戶」互助發展模式,依託「新青校」平臺,贈送蜂群、免費教學、現場培訓等一系列措施,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養蜂經驗,還帶動自立組22戶貧困戶在2019年底全部脫貧。

資料圖:安場鎮興莊居「新青校」養老護理員實踐培訓教學。正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8年以來,正安縣以「農民導師制」為基礎,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探索打造181間「新青校」,設置田間課堂,就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將優秀鄉村人才培養為新型職業農民,將一批返鄉回村的優秀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為黨員,呈現出人才往農村匯聚的良好態勢。

  正安縣安場鎮興莊居雨傘加工廠負責人馮佑現就是其中的一員。馮佑現的雨傘加工廠在成立初期,由於諸多因素,招工難度極大。當地村委會得知後,第一時間將馮佑現聘為「新青校」導師,採取「支部+農戶」的培訓模式,發動農戶參與傘骨加工,在黨員發起的用工宣傳帶動下,周邊村民就業熱情高漲,吸引50多戶村民前來培訓務工,其中貧困戶就有10人。

  正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青校」著力培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民眾信得過的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助推鄉村振興。

  「就近做工,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小孩,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能組裝700打下槽蓋片。」安場鎮興莊居貧困戶潘開群邊忙邊和記者說,現在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過得穩定,越來越幸福了。

  截至目前,該加工廠擁有加工機器70臺,帶動就業100餘人,年創經濟效益1100萬。「現在工廠平均每月出貨1次,穩定的產量離不開工人的嫻熟技藝,這多虧了『新青校』。」馮佑現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正安縣「新青校」共培訓農戶1.8萬餘人次,幫助90個貧困村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產業,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人才和資源匯聚鄉村。正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此舉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完)

相關焦點

  • 3.6萬名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3.6萬名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2021-01-11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農業科技 助力鄉村振興 - 千裡眼 - 財經頻道 - 魯網
    3月30日,全國首次鄉村振興公益公開課在中國農科院國家農業圖書館隆重開講。本次鄉村振興公益公開課由北京潤生農村發展公益基金會支持,中華合作時報社、中農利禾城鄉規劃設計院、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聯合主辦。來自北京、河北、山東、山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江西、廣東等地130餘人參會,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佔65%、農業龍頭企業佔20%、農業科研單位10%,金融投資機構5%。
  • 創新| 鎮平:發展「能人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 | 鎮平:發展「能人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17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綿竹: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
    杜桂蓉草莓種植觀念的轉變,與近年來綿竹市高度重視鄉土人才培養不無關係。 鄉村振興離不開土生土長的本土人才,也離不開從四面八方回歸的返鄉人才。近年來,為了有效助推鄉村振興,綿竹市委組織部聚焦人才振興,巧抓關鍵、嚴抓基礎,牽頭在高端人才引進、涉農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開始進行高素質農民培養試點,通過練內功、聚外力「兩條腿」走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25.4萬人,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及農業產業脫貧致富帶頭人正在形成規模。
  • 鄉村振興——農村職業經紀人培養正當時
    以前的文章中我們說到過,農村需要職業農民,今天我們提到的農村需要職業經紀人,現在就是培養職業經紀人最好的時候。可能大家都吃驚,農村還需要職業經紀人,你這是不是開玩笑,有點大材小用。其實,各行各業當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都會出現職業經紀人。
  • 【媒體報導】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 縣幼兒園「明星教師」張茜
    【媒體報導】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 縣幼兒園「明星教師」張茜 2020-12-1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新|鎮平:發展「能人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為破解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發展瓶頸制約,培育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鎮平縣找準能人事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大力發展能人經濟,培育發揮本土人才在創業致富、推動發展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鼓勵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引導各類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 培訓農民近萬人,319名田秀才獲職稱!青島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
    現代農業科技是改變鄉村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農村勞動力向職業農民轉變的重中之重。為促進本土人才與農業技術的融合發展,萊西市以技能培訓為抓手,使2500餘農民變身農業產業「綠領」工人;以培樹鄉村技藝示範基地、鄉村技藝工作室為牽引,促進葡萄種植、花樣饅頭等涉農技藝的廣泛傳承;以舉辦掃帚加工、無人機植保等鄉村技藝大賽為手段,助力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促進和放大了「人才+技術」的效益,如通過平臺推廣泰國「甜玉米」專家在萊西試種成功的新玉米品種,每畝可為農戶增收1000餘元。
  • 無為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圓滿收官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是一項常規性工作,如何常抓常新,抓出成效,是當下培訓工作中的一個難題,為此,無為市農業農村局認真總結了歷年培訓工作驗,並與培訓機構和學員進行溝通,在2020年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了3項創新,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 關於推進我市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原標題:關於推進我市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培養三個要素。一是市場主體要素。
  • 甌江時評 |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
    甌江時評 |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 2021-01-05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廣德:固鎮縣新型職業農民走進箐箐莊園
    2020年9月9日,蚌埠市固鎮縣農廣校校長張雪山同志帶領固鎮縣新型職業農民前來箐箐莊園參觀交流學習,箐箐莊園董事長周洪旗先生詳細介紹箐箐莊園的發展歷程、未來規劃及在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箐箐莊園董事長周洪旗向固鎮縣新型職業農民學習團介紹莊園20多年發展情況與心得體會,學習團認真聆聽箐箐莊園三產融合發展,了解箐箐莊園獼猴桃種植情況學習期間,周董引領大家來到廣德市新杭鎮金雞籠村參觀萬畝茶園,學習「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金雞籠村委書記楊廣奇同志做了詳細的講解。
  • 青島西海岸新區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 為鄉村產業振興強基助力
    中國山東網12月23日訊 (記者 姜婷 通訊員 吳青雨) 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是中央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優化財政支農投入供給,加強財政支農政策頂層設計。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20年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中,整合各部門資金來源,挖掘各級級次資金渠道,共整合中央、市級和區本級支農資金13.19億元,其中用於產業振興的資金約5.5億元,全力圍繞新區工委提出的建設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發展思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區提供資金支持。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十、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一)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
  • 高密農商銀行「三大工程」注入鄉村振興金融活水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高密農商銀行黨委緊盯重點工作,將產品服務著重向「三農」傾斜,全力推動「三大工程」,助力轄內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聚焦新型經營主體,精準信貸資金流向。積極與農業農村局、農機局等職能部門對接,形成政策合力,完成名單內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鄉村好青年、新型職業農民的精準對接,為實現信貸資金最優配置打下了基礎。二是聚焦惠農政策,降低農戶融資成本。結合省農擔公司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主動對接轄內儲糧大戶、木器加工產業集聚客戶,重點幫扶信貸資金缺口在100萬元以上的農戶。
  • 在杭鄞州籍鄉賢走進瞻岐鎮助力鄉村振興
    本地鄉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盧竹音帶領文化組踏訪老街、登上大嵩古城,細緻了解楊霽園故居等重要點位以及馬燈等地方文化保護情況和發展計劃;農業組在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朱德峰帶領下,實地查看農田山林情況及土壤狀況,並與農合聯就培育農業發展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進行深度對接;在瞻岐鎮衛生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副院長陳正英及醫療組專家圍繞醫療人才培育、特色科室建設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朱永祥帶領教育組專家遍訪幼兒園
  • 武岡:文化「小禮堂」助力鄉村「大振興」
    近年來,像大甸社區這樣的「文化禮堂」在武岡古城遍地開花,群眾因禮堂而凝聚,鄉村因凝聚而振興。打造「文化禮堂」,促進武岡鄉村治理。依託「文化禮堂」,提升農民文明素養。「文化禮堂」是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提升農民群眾文明素養的重要載體。為此,武岡市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加強民風民俗建設、促進鄉風文明、培育新時代新型農民方面下足功夫。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