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深化人類對火星的認識,中國又向火星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這款探測器已經以三十四萬公裡的時速向火星飛行了一百六十多天,飛行總距離已經超過了四億千米。按照原定的發射計劃,一個多月後,它將在火星著陸。
據悉,天問一號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兩個部分組成,從地球出發後,環繞器會開始運作,在不同的節點進行在軌自檢,檢測無誤後,才會繼續前往火星。目前該探測器已經進入了第三個節點,總共完成了三次檢測。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目前各個系統都能正常地運作。
由官方公布的飛行動畫可以看到,天問一號從地球發射之後,是以一個"弧線"的運動軌跡朝著火星運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款探測器的速度是每秒鐘飛行23千米,那麼一天則可以飛行2百萬公裡。目前它已經飛行了一百六十多天,總裡程超過四億千米。
"天問一號"的目標是追上火星,並在火星上安全著陸。而地球與火星都是在圍繞著太陽運動,這意味著"天問一號"飛行的距離要遠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它才能夠準確地拍攝火星與地球的運動軌跡。
如此遙遠的距離導致探測器的飛行難度大大增加,不過好在隨著探測器飛行的距離越來越遠,日心引力的影響減弱,飛行的速度會逐漸加快,最後會穩定在每秒22千米的速度左右。
按照以往的數據可推算出,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是按照周期性變化,目前這個時段兩者之間的距離在五千萬公裡至4億多公裡之間。按照探測器目前的速度,它到達火星軌道時,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1.9億公裡。屆時,它飛行的總裡程將會達到四點七億公裡。
根據探火工程的計劃,"天問一號"會在接近火星時進行"剎車"。也就是在即將進入火星軌道的時候,它會減慢飛行的速度,讓火星捕獲到它,順理成章地成為一顆火星衛星。不過也不能太過樂觀,由於距離太遙遠,研究團隊無法進行遠程操控,儀器的發動機指令已經固化在儀器的程序中,由程序自動識別並操作,這意味著機會只有一次,一旦發生其他情況,研究團隊無法進行人工幹預。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探測器的各項系統都較為完好,其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如果它能順利地進入火星並著陸,就能使人類進一步地了解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