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平臺花似錦 百般紅紫香四鄰

2020-12-27 騰訊網

代向麗:種出美麗點亮心情

代向麗在家整理花草

□本報記者 邢曉蕊 文/圖

陽春三月,花開爛漫。每一位居住在城市裡的人都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家花園。家住新華區光明路街道長青社區的代向麗(上圖)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家的陽臺花園,贏得贊聲一片。

|種花10多年,陽臺變身小花園

「春暖花開,一切安好。」昨天上午,代向麗發出一條微信,文字簡短,圖片卻很豐富,君子蘭、春蘭、長壽花等恣意綻放,春光爛漫,美不勝收。

今年48歲的代向麗家住長青社區德福園小區。熱愛養花的她性格溫柔,未語先笑。「我從小喜歡養花,住在6樓,就把陽臺打造成了花房。」她笑著說。

走進她家陽臺,儼然走進了一個小花園。除了一條小過道外,陽臺上擺著花架,大大小小的花盆整齊地碼放著,鐵線蓮、墨蘭等綠意盎然,長壽花開得絢爛,石斛蘭花朵鮮豔,君子蘭姿態優雅,天竺葵花團錦簇……

「這棵鐵樹我已經養了10年,今年剛長了綠葉。這棵三角梅我也養五六年了,才換過盆,要不然早就開成一樹花球了。」代向麗說著,臉上洋溢著喜悅。

近10年來,代向麗每年春天都要種些花花草草。如今,陽臺上的花草已有二三百盆。「我養的這些不是什麼名貴花,花架也都是自己用舊床腿、舊桌子改造的。我養花純粹是一種愛好,圖的是高興。」前不久,代向麗和花友們一起團購了7盆鐵線蓮。這些鐵線蓮有巴黎風情、約瑟芬等多個品種,本地很少見,她視為至愛。看著花苗越長越高,她心中滿是欣喜。

一年四季,代向麗家的陽臺花開不斷。「夏天,雙色茉莉開花的時候,滿屋清香,一家人都好開心。」在她的影響下,丈夫和兒子都喜歡上了養花。花開時候,一家三口嗅著花香,讀書、品茶、聊天,好不愜意。

每天早晨,代向麗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陽臺看花。宅家的特殊時期,她每天給花草澆水、施肥、修剪枝葉,還時常把家裡盛開的香雪蘭、蟹爪蘭等曬到朋友圈,讓不能出門的朋友們也感受下春天的氣息。

|養花送花,收穫無儘快樂

代向麗曾在長青社區當了多年的網格員,後來到飯店打過工,今年開始到乾洗店工作。生活多變,不變的是她對養花的那份痴愛。

「我本來有些內向,不太愛說話,自從養了花,性格開朗了許多,心態也變得平和了。」代向麗說,多年前她就開始加入「養花QQ群」「養花微信群」等,結交了許多愛花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交流養花經驗,如果花草生了病或生了蟲,我會向花友們請教,大家都非常願意分享經驗。」代向麗說,花友們會互相送花,也會一起團購花。就這樣,她家的陽臺漸漸變成了小花園。

代向麗養花格外下功夫,對花草習性了如指掌。「麒麟花、仙人掌等喜歡鹼性土,君子蘭偏愛酸性土,長壽花要用肥沃的土壤來養。天竺葵喜歡陽光,鼓槌石斛不耐強光,有時需要給它遮遮陽……」代向麗說,她通常不買花肥,喜歡將垃圾變廢為寶,比如出去遊玩時撿些松針、羊糞,將肉骨頭敲碎埋入土裡漚肥,收集淘米水、過期牛奶、蛋殼等當花肥。

代向麗常常通過網絡學習養花知識和技巧,還非常善於總結。「三色梅開花前適當控水,待盆土變幹後,一次性澆透水,會刺激花朵綻放,花會開得爆盆,漂亮得很。」她把養的花曬到朋友圈時,也喜歡分享自己的養花經驗。「分享是一種快樂,讓我交到了許多朋友。」代向麗說。

「我家的陽臺被媽媽打造成了花園,非常養眼。」代向麗的兒子即將參加工作,在他眼中,媽媽是一個特別善良、愛花的人。只要鄰居、朋友來家裡,代向麗就會把養的花送給對方。「看著別人高高興興地捧著花回去,我媽就特別開心。」

長青社區黨委書記王燕紅說,代向麗不僅把自己家的陽臺裝扮成了花園,還常常把自己扦插的長壽花、天竺葵等送給街坊四鄰。如今,在她的帶動下,附近很多居民也開始「家庭綠化」行動,鮮花怒放的陽臺美景越來越多。

買得幾棵春欲放 猶帶彤霞曉露痕

市民花卉市場選花忙

□記者 牛超

3月23日上午,在市區建設路西段天惠花卉市場,不少市民前來選購鮮花。

當天上午11時許,天惠花卉市場門前人來人往,有購買鮮花的市民,也有忙著卸貨的商家,路邊還停著兩三輛運送盆栽的車輛。工作人員在門口測體溫、登記,忙得不亦樂乎。

進入花卉市場,入眼便是鬱鬱蔥蔥的發財樹、幸福樹、鳳尾竹,五顏六色的玫瑰、長壽花、四季海棠,還有造型可愛的各種多肉……前來購買的市民穿梭其間。

在一位賣花種的攤位前,市民王女士在選購花架、花種。王女士說,她平時喜歡在家裡種些花花草草,雖然現在天氣還不是太暖和,但洋桔梗、矮牽牛可以在室內育苗,天熱後就能把植株移到室外了。

李女士家住市區陽光花苑小區,房子在頂層,有一處專屬的大露臺。當天購花時,她不停地向攤主求教種花知識。李女士說,去年天氣熱了,她才想起來買花種,但買的花種並不適合北方氣候,這次要先了解一些花卉知識。

在市區建設路東段貿易廣場花卉大世界,購花的人也不少。

攤主李女士說,多數市民偏愛中小型盆栽,價格也不貴,方便移動,可裝飾屋子的任何一個地方。

春日穿飛百花間 不辭傾倒為君甜

養蜂哥李江偉:釀造甜蜜事業

李江偉和妻子靠著養殖的130多箱蜜蜂,供應3個兒女讀書。

□本報記者 孫書賢文/圖

3月22日上午,春風習習。在郟縣堂街鎮段李莊村西頭公路南岸的一片樹林裡,130多箱蜜蜂在附近的油菜花田裡採蜜。46歲的蜂農李江偉和妻子李利欽在蜂場忙著割蜜打蜜。

據李江偉介紹,他20年前就跟隨父親常年在外漂泊追趕花期,學習養蜂技術。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他掌握了一整套養蜂技能,把養蜂手藝傳承了下來。

李江偉在這片樹林裡已經安家多年。一頂帳篷、一個簡易棚,就是他們夫妻的落腳地。說起養蜂,李江偉直言有苦也有甜,「養蜂聽起來是個甜蜜的事業,可實際上很苦。」夏天熱得脫層皮,冬天凍得手僵硬。在外追趕花期,吃水是最大的問題,他們往往要跑10多公裡買水。洗菜水捨不得倒,經過沉澱後再用來洗衣服。除了吃水難,還有用電難。經過一番研究改造,他現在會用太陽能板和電瓶連接發電。出門在外,最怕遇到大雨天,帳篷裡都是積水,床上的被子摸起來都是溼的。就這樣,李江偉和妻子靠著養殖的130多箱蜜蜂,供應3個兒女讀書。

每年5月初,是李江偉和妻子外出追趕花期的日子。他們通常會租車載著蜜蜂,首先到洛陽市欒川縣待10多天,接著去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十幾天後,再奔向陝西省銅川市。6月,他們會載著蜜蜂返回魯山縣採集棗花、荊花蜜,40多天後再回到郟縣堂街鎮段李莊村西頭的這片樹林,緊接著還要採集芝麻花、拉拉秧蜜。「在外追趕花期,最怕遇到壞天氣,因為颳風下雨花會提前凋謝,俺就採不到蜜了。」李江偉說,一年下來,他能有5萬多元的收入。

李江偉在養蜂致富的同時,還收了10個徒弟,無私地向他們傳授養蜂技術。魯山縣張良鎮農民王東升於2013年跟隨李江偉學習養蜂技術,3年後出師在魯山獨自養蜂,目前擁有蜜蜂100多箱。

養蜂賣蜜,靠的是誠信經營。李江偉說,哪怕不賺一分錢,也不能用假蜂蜜坑害顧客。他直言,鑑別蜂蜜真假有三種方法:一是真蜂蜜在冬天都會結晶;二是把蜂蜜倒在白紙上不會將紙溼透;三是用勺子舀起蜂蜜向下倒時,真蜂蜜會向上反彈。

往年的此時,李江偉的蜂場最多也就剩千把斤蜂蜜,剛好夠餵蜜蜂。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他的蜂場有兩噸蜂蜜滯銷。眼下春暖花開,疫情已得到控制,蜂場又忙碌起來,顧客絡繹不絕。「養蜂雖然很苦,可看著顧客多了起來,再苦再累也值得。」李江偉說。

相關焦點

  • 祖國江山萬裡秀、神州大地花似錦,熱烈慶祝祖國71周年生日
    祖國江山萬裡秀、神州大地花似錦,熱烈慶祝祖國71周年生日 2020-10-01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安花似錦 英雄凱旋時
    原標題:長安花似錦 英雄凱旋時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武漢成為全國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陝西省精心組建了由來自全省52家醫院的重症、呼吸、感染控制專業醫護人員組成的陝西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由陝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易智擔任隊長,全隊共137名隊員。
  • 三尺青鋒盡抒懷
  • 《三尺一生》
    《三尺一生》 發表時間:2020-08-17
  • 辛勤耕耘三尺講臺 默默奉獻教育事業——松嶺區壯志學校牛麗榮
    辛勤耕耘三尺講臺 默默奉獻教育事業——松嶺區壯志學校牛麗榮 2020-09-1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歷史上著名的「六尺巷」 讓人三尺,度己一生,你知道嗎?
    張英了解事情以後,立刻修書,信中只寫了24個字:「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不久後家裡人收到張英的回信,瞬間明白了張英的意思,於是主動提出兩家修好,願意讓三尺地。  當然,鄰居看到張英家主動禮讓,內心無比的愧疚,隨即也主動選擇讓出了三尺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六尺巷」。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讓人三尺,渡己一生!(精闢)
    作者:逍遙子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片尾曲:唐韻古人云:「讓人三分不吃虧,容人三分無損失。」人生在世,需學會讓步,處事時學會退一步,待人時學會寬一分。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時候,我們為了不讓自己吃虧,看起來不軟弱,選擇咄咄逼人。殊不知,一味的爭執只會將自己陷入困境之中,適當的退步反而會柳暗花明。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名叫張英的大學士,在當時赫赫有名。
  • 春蕾詩詞第五九期 三尺講臺傳道業,一支粉筆寫春秋
    講壇三尺通天下,甘作人梯氣自豪。七絕·教師節感懷(新韻)文/煙雨江南三尺高臺付苦辛,一枝粉筆建功勳。培桃育李滿天下,偉業經倫四海人。三尺躬耕君授業,一身獲益我行篷。感恩且作紅燭頌,燃燼光熄亦永生。七律·師德贊(新韻)文/煙雨江南智啟師門育棟梁,堂開綠野透宏光。一枝粉筆傳天下,三尺講臺懷四方。
  • 名師匯 | 劉飛雪:春風化雨潤花蕊 三尺講臺寫春秋
    名師匯 | 劉飛雪:春風化雨潤花蕊 三尺講臺寫春秋 2020-05-13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塊黑板,三尺講臺,她的二十年!
    一塊黑板,三尺講臺,她的二十年!故事從這裡開始 24年前因為童年時曾經來廈門旅遊留下的美好記憶,我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從此走上三尺講臺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 【觀點聲音】讓教師安心站好「三尺講臺」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讓教師把時間和精力放到主業上去,守好「三尺講臺」主陣地,才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好做法。因此,不論是學校,還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都應該關注教師工作的重心,儘量整合優化各項工作,摒棄與教學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徹底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真正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教學上,把時間精力花費在學生成長和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上。
  •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善惡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兩句話都是一個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自很多版本,這說明此話很有哲理的,也很現實的,被不少有名望之人所採用。《增廣賢文》中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勸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真實情況,你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
  • 床下壓三尺紅布有什麼作用?
    床下壓三尺紅布也是一種民間的習俗和風俗習慣,主要是用來闢邪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圖喜慶的一種方法,這不僅是代表著一家子紅紅火火的寓意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先進工作者】陳淑麗:三尺講臺上的播種者
    作為班主任教師,陳淑麗崇尚愛的教育,以「關愛之心、奉獻之心、平等之心、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勤奮、務實、上進的她,將一如既往的在三尺講臺上傾灑熱情,播下希望的種子。同期聲:碭山中學教師  陳淑麗:能被評為宿州市先進工作者,我內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倍感壓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和同事們再接再厲,手握一支粉筆,腳踏三尺講臺,心懷滿腔熱情,培育桃李萬千,共譜碭中輝煌。
  • 人生需有尺 購彩需有度 理性購彩「三把尺」
    網上有句話叫做: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簡單來說,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之中,需要把握好尺度,知深淺、明進退、懂取捨,理性購彩方能始終保持生活的快樂、穩定。對於我們每一位雙色球彩民來說,想要享受雙色球的快樂和收穫,很多時候也離不開上面提到的的「三把尺子」。知深淺——購彩投注適當就好想要成為一個資深的雙色球彩民,「知深淺」是入門基礎課程。
  • 2尺2是多少釐米,2尺2尺是多長?
    2尺2是多少釐米,2尺2尺是多長?2016-06-20 15:18:3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由於現代生活中相對來說較少用到尺,所以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對尺的知識了解較少,雖然尺在以前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現在已逐步被取代。
  • 「三尺巷」應該大力提倡嗎?
    河南洛陽偃師的村民侯宗欣因宅基地邊界問題與鄰居發生矛盾,正在大學讀研究生的女兒,用古代「六尺巷」的經典故事勸導父親主動退讓「三尺」,並在退讓之地立上了一塊「三尺巷」石碑。「三尺巷」的故事被傳到網上後,侯宗欣和研究生女兒受到眾多點讚,還有某企業送來了5000元正能量獎金。
  • 稚嫩三尺童 童心懵未開 嚶嚶呼加油 聲聲暖心房
    稚嫩三尺童 童心懵未開 嚶嚶呼加油 聲聲暖心房 2020-02-06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