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症有多嚴重,沒有經歷過的爸爸們是無法想像的,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每個寶爸看看,多了解下身邊親人的感受,不至於讓寶媽出現嚴重的抑鬱症
1、「他不是人,是鬼」
深夜凌晨,媽媽準備給出生一個多月的兒子餵奶,卻突然發現,自己手裡抱著的「不是人,是鬼……」
這不是驚悚片,而是發生在一位剛生完二胎不久的媽媽身上,荒誕離奇的一幕。
2020年1月,張某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2月的一天夜裡,她像往常一樣帶著兩個孩子睡覺,可是怎麼都睡不著。
凌晨四點多,她起來收拾了房間,然後抱起兒子餵奶,可是剛一抱起,
「就像觸電一樣」,
「他眼睛望著我,還會動,我有點害怕,我想這不是人,是鬼!」
網絡圖片
驚恐之下,她抱起孩子,用力往地上摔了下去……
抱起、摔下,再抱起、再摔,孩子哇哇大哭,可是媽媽非但沒有清醒,反而繼續用腳踩向孩子頭部……
到底摔了多少次,踩了多少腳,陷入瘋狂的母親不知道,驚醒過來被嚇得手腳發軟的丈夫也不知道……
最終,這個剛剛來到世上不足50天的孩子,被踹得奄奄一息,來不及喝上一口奶,便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丈夫說,他不知道妻子為什麼要弄死小兒子,只是曾聽她說,「生了兩個兒子壓力太大了。」
也許,妻子也想不明白,那一瞬間,自己是如何從一位溫柔的母親,變成了一個殺人的惡魔。
有人說,這是現實版《坡道上的家》,這一幕,和劇中母親溺亡孩子的情節如此相似,甚至更加慘烈。
明明是拿命生下的孩子,明明想要護他一世周全,卻在一念之間,親手要了他的命。
何其慘痛,何其絕望。
時隔八個多月,近日,張某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可是這一次,除了心痛孩子的遭遇,大多數網友對這個「殺人兇手」,卻多了一分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
「她一定是累到神經衰弱,或者抑鬱,或是長期睡眠不足出現了幻覺。」
▼
「每次聽到孩子哭就怕,覺得孩子像吸血鬼一樣。」
「一個人哄孩子,累得不行,我就突然想把她扔了,想把她摔地上,想使勁打她。」
原來,這不是一個人的神經崩潰。
媽媽,這個輕輕叫一聲都讓人心尖柔軟的「保護神」,我們以為她永遠溫柔,我們覺得她堅不可摧。殊不知,那貌似溫馨的角落,那看似堅強的背後,早已醞釀了一場又一場無聲的廝殺。
02
「當媽後,我被強烈地改造了」
女人當媽,是從犧牲自己開始的。
成為父親的男人,可以維持自己的愛好,繼續原來的軌跡;
成為母親的女人,卻被迫失去名字,剩下唯一的頭銜:××媽媽。
幸福如張歆藝,有體貼入微的丈夫,有聰明可愛的孩子,可在談起撫養孩子時,仍然紅了眼眶:
「做一個好媽媽,真的要付出很多。」
懷孕前為了備孕,她體重暴增40斤,身材走樣導致她失去了原本參加節目的機會,外界的嘲諷和否定,讓她無比沮喪。
當媽之前,她是一頭長髮、不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當媽之後,她的生活每天被瑣碎佔據:
「爸媽幾點去看病,晚上吃什麼,牛奶往北京還是上海寄,兒子今天怎麼著,要不要陪他洗澡,幾點去健身,能不能在飯點回來……」
她羨慕袁弘,可以安靜地看書、聽自己喜歡的交響樂;
而她卻被「強烈地改造」,不再持有熱情,不再關注詩意遠方,成為忙碌的「工具人」。
儘管袁弘是好丈夫、好爸爸,她也很幸福,但是這樣的幸福,「代價有點大」。
就像小說《82年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夫婦被催生後商量要不要生孩子時,發生爭執的一段話:
「智英,我覺得你不要只想著自己會失去生命,要多想想你會得到什麼。成為父母是多麼令人感動又富含意義的事情啊,如果實在找不到託嬰的地方,導致你不得不離職也別擔心,我會負責養你們的,不會讓你出去辛苦賺錢。」
「所以你失去了什麼?」「啊?」
「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
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生完孩子的金智英,看似擁有不錯的完美生活:老公體貼,孩子乖巧。
可事實上,她沒有工作、事業,帶孩子被當作「休息」,喝咖啡被說是「媽蟲」。
她是賢惠的妻子、懂事的媳婦、溫柔的媽媽,唯獨不是自己。
她「病」了,從產後抑鬱到精神分裂,她變成另一個人,代替自己發聲。
紀錄片《生門》的導演說過:
生產,就是女人一個人的戰爭。
而育兒,更是一群人的狂歡,一個人的孤單。
孩子是兩個人的,可在育兒的戰場上,常常只有女人,獨自在兵荒馬亂。
03
那個無所不能的媽媽也會累、也會痛
網上有個視頻,用2分多鐘,描述了在職媽媽的一天:
努力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卻要小心翼翼,因為別人都在加班,而她要趕去接孩子;
回家的路,幾乎是用跑的,點開手機才發現,老師發來信息,孩子發了高燒;
孩子要看醫生,要人照顧,可明天還有好多工作,而她又不能請假……
好想停下歇一歇,可面對孩子的期待,她只能繼續堅強。
終於回到家,準備了晚餐,吃的時候卻被孩子打翻,她又匆忙過來收拾……
她覺得好累,忍不住自我懷疑:我忙得過來嗎?我真的就應該付出我所有的愛嗎?我有好好愛我自己嗎?
這一幕,看得好扎心。
完美的媽媽,完成了所有人的期待,卻總是忘了自己。
韓劇《世上最美麗的離別》中,女主仁熙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她幾十年如一日,永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每天早起準備早餐,叮囑女兒的飲食,叫醒宿醉的兒子,為丈夫遞上鞋子送他出門,然後照顧老年痴呆卻愛找茬的婆婆。
可是,所有人對她的付出都覺得理所當然,子女厭煩她的嘮叨,丈夫整天冷臉相對,婆婆對她動輒打罵。
她早就察覺身體不舒服,卻總是忙這忙那,拖著沒檢查。而身為醫生的丈夫,也認為這是小毛病,不需要去大醫院。
直到最後,仁熙被確診卵巢癌晚期,並且已經擴散到全身器官,無藥可醫。
家人才終於反應過來,那個在家裡隱形了一輩子,像超人一樣照顧著所有人的女人倒了,要徹底地離開了。
他們悔不當初,恨自己沒在她健康的時候對她好一些。
劇中最揪心的一幕,是仁熙病情全面爆發,半夜痛醒,對著馬桶吐血。
她終於意識到自己撐不住了,望著一對子女,哭得撕心裂肺:「媽媽好痛!」
即便如此,她還是忍痛安置好了一切。她為每一個人準備存摺,女兒的嫁妝,丈夫的養老……
她和家人一起旅遊,希望用一場「最美麗的離別」,消減她的離去帶給家人的憂傷。
這個名叫母親的女人,到死都在替別人打算。
她們是100分的媽媽,承擔的儘是周圍人的要求,卻沒人記得,凡是被歌頌的偉大,都伴隨著巨大的犧牲。
她們不是神,她們也會痛會累,也需要照顧和保護。
所謂的為母則剛,其實是用命在扛。
04
適當做個「自私」的媽媽
去年的全球kol頒獎禮上,以色列插畫師YehudaDevir榮獲「最具創意內容作者獎」。
他的獲獎作品,描畫的正是他和妻子帶娃的「共苦時刻」。
為了給娃換尿片,他全副武裝,卻仍手忙腳亂;
給娃穿衣服,必須兩人精密配合;
輪番上陣哄娃睡覺,累到生無可戀;
老婆帶娃,他做她最堅強的後盾。
愛是分擔、分享,而不是一方坐享其成,另一方默默付出。
媽媽最需要的不是「你一定能行」,而是「你很棒,辛苦了,讓我來。」
楊瀾說:
「女人是女兒、姐妹、妻子、母親,但首先是她自己。
沒有獨立的自我,無人能給她自由;沒有完整的自我,無人能使她完整。
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最可靠的辦法是找到自己。」
第一步,勇於表達自己。
韓劇《產後調理院》中,小愛媽媽恩靜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媽媽」。在她看來,媽媽的一切需求都可以為孩子讓步。
「為了工作丟下娃,是一種暴力。」
自己不能按時吃飯,她說沒關係;約好了朋友聚會,聽到丈夫有事立馬放棄,說沒關係。
她總說「沒關係」,丈夫就以為真沒關係。
可實際上,她也是那個為逃避孩子而躲在快遞車後備箱哭泣的媽媽。
當丈夫從快遞員口中知道她的窘迫,為自己對她的忽略而道歉時,她才明白,原來媽媽也需要表達,才會得到愛的回應。
第二步,敢於取悅自己。
《產後調理院》的女主吳賢真,是一個「工作高於一切」的女強人,分娩的前一刻,還在和客戶談判。
生產後,她下決心要休一年產假陪伴孩子,卻在準備休假的當天,被一個期待已久的大項目所吸引。
她最終選擇了工作,卻又對孩子滿懷愧疚,覺得自己是一個自私糟糕的媽媽。
直到恩靜對她說:
「媽媽本來也是自私的,因為是人啊。養育孩子後才發現,最重要的終究是我,只有我幸福我們孩子才能幸福。」
她茅塞頓開,熱淚盈眶。
《聽見她說》第二期《許願》中,小雨對媽媽說:
「媽媽,我很愛很愛你,我知道你也很愛很愛我。
但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孩子需要的,是60分的快樂溫暖的媽媽,而不是100分卻遍體鱗傷的媽媽。
就像「調理院院長」最後對女主說的那句話:
「好媽媽不是完美媽媽,是和孩子一起幸福的媽媽。」
你不必委曲求全,你最該愛惜的是自己;
你不必成為別人的光,你就是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