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乎讓所有人都意難平的《鶴唳華亭》,終於在諸多鶴粉們久久不願離去的呼聲下,以番外劇《別雲間》的形式,放出了首播時因為其他原因被剪掉的12集劇情。
太子最後終究還是選擇了自殺,雖然陸文昔作為御史替皇帝給他傳的話中,明明是有退路的,但是此時的太子,已經死志已決,退無可退。
顧逢恩為了太子而起兵造反,太子卻一紙詔書廢了自己。
而顧家軍號稱十七萬人馬,最終卻被重夔以2萬軍隊破城,並非重夔的指揮有多高明,而是顧逢恩為了成全太子所謂的道,拒絕反抗,並自刎於城牆之上。
當顧逢恩自刎於城牆之上時,太子的心就已經死了,他的信仰此時完全崩塌,那些他所在乎的人,那些保護過他而他也想保護的人,那些因他而死的人,在此時此刻他們的死都顯得毫無意義。
他無力保護自己心愛之人的父兄,無力保護自己的老師,無力保護自己的太子妃,無力保護自己的舅舅,更無力保護死在眼前的「儒哥哥」,從始至終,太子都是無力的。
太子為了堅守自己心中的道,已經犧牲了太多人,而親手逼死了對他護極了也愛極了的顧逢恩,縱然阻止了長州兵變血流成河,太子所承受的痛是難以想像的。
「陛下讓殿下,務必進食,安養身體,修身養性,且放寬心,未來的事情,陛下會為殿下,安排好一切的。」
從皇帝讓陸文昔給太子帶去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有意保住太子的性命,縱然「道不同」,即使之前有多麼不相為謀,因為成皇帝的道需要棄,成太子的道需要保,但是此時皇帝已經理解了太子的道,甚至可以說是認同了太子的道。
也許過了幾年之後,待事態平息之後,蕭定權仍可被復立為太子,歷史上的漢順帝劉保和明憲宗朱見深,也曾是廢太子,然而最後仍然當上皇帝。
但是如果太子將來被復立,那麼皇帝此時就要千方百計的擬定顧家的罪名,定是逃不掉叛逆之罪的滿門抄斬,這是太子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為了舅舅和表哥的一門榮耀,他寧願選擇自殺來成全自己和別人,選擇獻祭自己的生命,讓世人認為他是畏罪而死,讓皇帝對顧家能夠網開一面。因為太子一旦自殺,便是畏罪自殺,皇帝就算將來想替太子翻案也不可能了。
在和五大王決戰之前,太子便有了被廢即死的覺悟。也正是因為這個覺悟,才讓太子被廢以後不肯苟活於世上。
太子不想讓自己的尊嚴被踐踏,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即使陸文昔有了身孕也沒能拉回太子赴死的決心,而且陸文昔從沒有想要勸太子苟活的意思,因為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超不出陸文昔對太子的理解和成全。
而兩人勾著的兩根手指,不做留戀卻極盡纏綿。
最終太子用他的死換來的,是他被追復太子位,他的兒子也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太孫,是有繼承權的皇太孫。
太子終究還是堅守了自己的道,以犧牲自己的親情和生命為獻祭,用身殞名裂來替顧家背負罵名,讓肉體解脫,心向自由。
這一次,他所做出的選擇就像之前一樣,他既沒有穿上皇帝給他的靴子,也沒有接受舅舅沾血的靴子,而是以自己儲君的身份,去要求顧將軍保國保民。
而此刻,太子鳳凰涅槃,心向自由,而等待他的,自是鑄錯麗水,崑山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