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能靜兒子哈利在微博上曬出女裝照,衝上熱搜。他穿著粉色紗裙,化上了粉色桃花妝,加上挑染髮色,顯得十分嫵媚。
哈利在微博上曬女裝照
這並不是伊能靜兒子第一次曬女裝了。此前他曾多次曬女裝造型,還曾因此上過多次熱搜。
哈利曾多次曬女裝照
而每一次,網友的評論都呈現兩極分化。
有的人表示尊重,甚至有些人不吝讚賞:
「哈利是在做最真的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模樣活著的人才最可愛」
「他每次曬的都很漂亮~而且自得其樂」
「其實很好看啊,男生為什麼不能穿裙子?」
但也有人表示不解,甚至有人直言「變態」,揣測是因為家庭原因導致了哈利變得「不正常」。
「個人感覺不舒服,辣眼睛,想吐」
「感覺是一種病」
實際上,男穿女裝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了,甚至形成了「女裝大佬」「偽娘」這一群體。
比如說「女裝大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二次元中,是指扮女裝技術很高的男人,在cosplay中常常會有男生反串cos女性動漫人物的現象。這麼一群人坦蕩蕩地穿著女裝出街,還會彼此交流穿女裝的經驗,以期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那麼,問題來了
穿女裝是異裝癖?
當然,如果用更專業的名詞,有人可能會說他們是「異裝癖」。
NBA知名球星魔術師詹森的兒子就是非常高調的「女裝大佬」。他幾乎在任何場合都是以女裝亮相,並且十分自信。
不難發現的是,這些明星的子女敢於自信地以女裝展露自我,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支持。
魔術師詹森的兒子EJ常以女裝亮相
比如伊能靜就曾說過:「打扮另類點又有什麼問題呢?只要孩子的價值觀沒有任何問題,明智的父母是不會和孩子較勁的。」
魔術師詹森更是為自己兒子感到自豪,從不覺得兒子穿女裝是不好的事情,還常常發與兒子的合照。在兒子生日的時候,他專程在社交媒體上對兒子表示祝福:「祝了不起的EJ生日快樂!你在改變著世界。努力做自己,為你感到自豪。帶著真實和激情的野心行走著。愛你!」
魔術師詹森從不忌諱兒子穿女裝
異裝癖是病嗎?
《性健康十五講》一書中指出,異裝癖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穿戴異性服飾來滿足性慾,他們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並沒有紊亂。有一些異裝癖則認為只有異性服裝才符合自己的性別身份,他們穿異性服裝只是為了符合自己的性別偏好。
有研究認為,引發異裝癖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比如學習理論認為,在男孩幼兒和兒童期,家長把他當女孩撫養,就容易導致他們從小偏好女性打扮。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異裝癖的男孩兒童可能是在其心理發展時期,男性氣質受到壓抑而發展成為女性氣質,因此產生了焦慮。
但總的說來,異裝癖只是一種偏離社會習俗的行為,並沒有其他病症。在今天看來,大家對「女裝大佬」多是寬容多過恐懼。有人就認為,美就應該是多元的,男生同樣可以愛美麗,愛打扮,漂亮嫵媚,大膽地活出自我。
十足的男人就不能穿女裝?
當然,除了從研究上分析異裝癖地成因外,更直接的辦法,是聽異裝癖怎麼說。有一些所謂的「異裝癖」恐怕只是因為單純喜歡二次元文化,或者單純喜歡女裝漂亮的外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皇家院士、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裡從十二歲開始,就在母親的衣櫥裡翻來倒去,他從小就是異裝癖。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皇家院士、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裡就愛穿女裝
然而,因為異裝癖這一標籤,就有人假定說,他內心其實是一個女性。但佩裡反駁了這樣的說法:「我是被當成男人養大,怎麼會知曉身為女性的種種體驗呢?」換句話說,佩裡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性別認同出現了問題,穿女裝根本不是因為他把自己當成了女人,他認為自己就是十足的男性。
格雷森·佩裡也有帥氣的一面
十足的男性為什麼就不能穿女裝呢?佩裡認為,這其實來自於社會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印象:「女孩玩洋娃娃、化妝、談八卦,男孩的世界則充滿宇宙飛船、運動和競爭。」逾越了這一規範,似乎就容易讓人感到不適。
然而,男性就只能有一個模板嗎?佩裡在《男性的衰落》一書中就指出,所謂的男子氣概不應該是封閉的行為集合(比如男子氣概鼓勵男性自我拘束,這導致了男性十分容易抑鬱和孤獨),而是需要變革,涵蓋一些當下被普遍視為女性化的行為,而不是冠以「娘娘腔」之名,強迫每個男人只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
佩裡甚至還寫下了「男人,坐下抗爭的權利」這一宣告,呼籲男人爭取「脆弱的權利」「弱小的權利」「出錯的權利」「相信直覺的權利」「猶豫不決的權利」「靈活處事的權利」「不因上述任何權利而羞愧的權利」。
換句話說,異裝癖未必就是一種心理疾病,我們甚至可以把異裝癖看作是打破社會原有對男性的約束,有的男人就是愛穿女裝,不是因為他有性別認同障礙,認為自己是女性,也不是因為他是性變態,而是他「喜歡」。只要在不違法不違背道德前提下,最理想的社會,難道不就是每個人都有權利活出自我嗎?
發現孩子總愛穿異性服裝
家長該怎麼做?
首先,如何正確的對「異裝癖」有一個科學的認知,理解異裝癖行為者的心理所想,仍然要追溯到異裝癖者的心理根源,比如性別教育上缺失、生理到心理傾向轉化等問題。
大多數「異裝癖」都是在孩子小時候埋下的,家長如果在孩子小時候發現有這方面苗頭,要及時做正確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其自信心,以減輕對自己性別期望的壓力。必要的時候,積極需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這是一個包容的時代,異裝癖群體需要更多的理解、寬容與尊重。
***
有什麼想說的?
留言區聊聊~
綜合 | 騰訊新聞 新浪微博
晶報記者 | 餘梓宏
晶報編輯 | 羅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