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姐大」毛阿敏,也許有不少年輕人並不認識她。
近日,她和汪正正等人去看望恩師谷建芬。85歲的谷老師彈著鋼琴,毛阿敏等人唱著《思念》,現場氣氛一片其樂融融。
谷建芬是一位作曲人,像我們熟悉的兒童歌曲《歌聲與微笑》,《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採蘑菇的小姑娘》、《燭光裡的媽媽》都是她的作品。
谷老師很少出現在臺前,但培養過不少歌唱家,例如劉歡、解曉東、孫楠、那英等等。她也是改變了毛阿敏一生的人。
1988年,毛阿敏被通知參加春晚,她去找谷老師幫忙選曲,結果一首《思念》帶來了意外收穫。
毛阿敏的演唱之路很順,可惜巔峰時經歷過兩次「稅」務風波,退隱了四年。她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有些文章說毛阿敏是從紡織女工變身為歌手的,其實不是。
她在2015年的一期訪談上澄清過,她的父親是化工廠的職工,媽媽是紡織廠的女工,她只在化工廠打過暑期工,也就兩、三個月樣子。
毛阿敏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就愛唱歌的她,很多人都認為,她將來一定會成為歌唱家。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和朋友唱歌,被一位上海歌劇院的女鄰居聽到,力薦毛阿敏去參加演出。
那是毛阿敏第一次登臺亮相,心裡特別緊張,唱了一首《血凝》,掌聲響起時,她的命運也慢慢地被改變著。
1985年,22歲的毛阿敏考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後來調入總政歌舞團。不管去哪,她都帶著一個紅色皮箱,這個顏色的確為她帶來了「紅火」。
1985年,毛阿敏的首張專輯《滾熱的咖啡》問世。1986年參加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了專業組通俗唱法第三名。
此時,還並不是毛阿敏的巔峰時刻。
1987年,在南斯拉夫國際音樂節,她唱著谷建芬作曲的《綠葉對根的情誼》獲得第三,成為首位在國際比賽上獲獎的中國歌手。
1988年的春晚,誰能想到她那件金色聳肩小西裝,是從菜市場花28元買的呢。就是這一年,毛阿敏一夜成名。
說到這裡,《思念》的歌詞好像已到嘴邊:「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 ,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
幸福來得這麼快,毛阿敏的幸運,離不開谷建芬的」偏愛」。正因如此,她曾遭到過那英的嫉妒。
毛阿敏從25、26歲左右,就跟著谷老師學習,她一直把這位老師當成「再生之母」來照顧,這份感情一直持續至今。
其實,她看望谷老師是常態。有段時間,她每周都會往谷老師家送菜。
毛阿敏在郊區弄了一小菜園,很多青菜都是自己種的,定期就往老師家送。兩個人的關係似師徒,也似母女。
別看谷老師看起來很嚴肅,實則很了解自己的學生。
谷老師的另一得意門徒那英,比毛阿敏晚出道兩、三年。那英有了今天,也全靠谷老師的栽培,但她心裡有過「怨氣」。
她發現谷老師總把好的歌留給毛阿敏,有好幾次都讓自己先試唱,但最後還是選擇毛阿敏正式演唱。
為此,她特別不開心,和谷老師發過脾氣。谷建芬在《非常靜距離》(2011年)裡澄清過,確有此事,她為何要這樣做?
谷老師發現那些歌曲,不太適合那英的音色,相比較而言,還是毛阿敏唱的比較有味道。她也會為那英寫出適合她的歌曲。
聽到谷建芬的解釋,那英潸然淚下,理解了恩師的真正用意。那英和毛阿敏現在的關係如何?
2020年某衛視的跨年晚會上,那英和毛阿敏在舞臺上合唱了一曲《我的祖國》,這是她們第二次單獨合作。
二人回憶第一次合作的場景,毛阿敏反應慢了半拍,那英還在調侃:「你不記得啦?咱倆唱的《思念》,在你的演唱會上」。
兩個人那次合作,那英在舞臺上還拉著毛阿敏的手,怕她緊張,這也說明二人的同名情誼一直都在。
作家路遙說得好:「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遠是公正的,你應該怨你自己。」所以,不要讓嫉妒把我們帶偏了方向,而忽略了如何提升自己。
我們總說「不要在同一問題上摔兩個跟頭」,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問題一直都存在。
毛阿敏因「稅」的問題,摔過兩次跟頭。第一次是在1989年,少繳納4萬元,讓她受到連降2級的處分。
這件事兒對毛阿敏的影響很大,讓她一度有過輕生的想法,但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她還是放棄了。
她的事業陷入了人生低谷,到了1991年,演唱了電視劇《渴望》的主題曲,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從那之後,毛阿敏迎來了第二個小高峰,從1991年到1995年,連續5年都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誰能想到,1996年,同樣的問題,又遇到了。這次的金額要遠遠大於上一次,至少有小百萬。
為何一個跟頭摔了兩次?
她說自己「太二,不謹慎」。她選擇去了國外,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足足有四年之久。
在國外,她充實其自己的生活,學習看書,也愛上了運動,關心起了以前不曾關注的話題。
即便如此,她還是很羨慕那些在舞臺上唱歌的人,她會想像如果是自己的話,會用什麼方式來唱?
2000年,毛阿敏繳納了81萬的罰款(另替演出商補繳了近57萬元稅款)。終於在2009年,再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有的人像茶,隨走隨涼。有的人像酒,陳而彌香。毛阿敏和她的歌給人的感覺,都像是一杯陳年的好酒,值得我們去反覆品味。
少年時總覺得,歌曲的創作者是遠比歌手重要,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心境的變化,才發現原來每一個演繹者帶給我們的感受會如此不同。
比如說朗朗之於蕭邦,又比如說毛阿敏之於谷建芬。
這麼一想,我們大概能夠理解谷建芬老師所說的,有的歌一定要毛阿敏來演唱是什麼意思了。
30年後再聽毛阿敏的歌,她的歌聲裡似乎比30年前多了一些淡然,少了一些情緒。這可能和她這麼多年來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有關係吧。
聽她的歌,看她的綜藝,聽她的訪談,讓我感覺,這麼一路走來,她終於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也終於和自己過去的人生達成了和解,做好了重新上路的準備。
在這個秋意漸濃的季節,如果您也偶爾會有惆悵秋思,不妨倒上一盅好酒,佐以毛阿敏的老歌,相信一定會帶給您不同的感受吧。
(全文完)
1. 《 面對面》,2017年,毛阿敏:我從哪裡來
2. 《非常靜距離》,2011年,那英專訪
3. 全部消失殆盡,2018年,文章:回看毛阿敏的坎坷人生
------------------------------------------------------------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槤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聲明: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