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用3-5年培育10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節選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234號建議的答覆》」
關於完善「小巨人」企業評定方法和發展路線
我部積極推動各地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全國已有26個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含計劃單列市)出臺培育認定辦法,累計認定企業2萬多家;29個地方建立企業動態庫,入庫培育企業6萬多家,其中26個地方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初步形成了各級共同推進「專精特新」企業的協同工作體系。2019年,我部遴選公告第一批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製造業企業佔95.16%,「四基」領域企業佔96.37%,引導企業長期專注細分市場,發揮「補短板」作用,提升核心競爭力。今年7月,我部進一步完善小巨人企業培育條件,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信廳企業函〔2020〕159號),支持各省組織推薦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擴大到2000家,其中湖南省的推薦名額數量由第一批8個增至70個。
下一步,我部將圍繞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相結合、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以環境和服務為保障,以創新和人才為引領,以數位化和信息化為支撐,分層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分類促進做大、做精、做強,用3-5年時間培育100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並推動「小巨人」企業加快向單項冠軍、領航企業發展。同時,根據企業所處領域及自身發展階段,引導企業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宜大則大、宜精則精、宜強則強。對於深耕傳統產業和細分市場的企業,推動其發揚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潛心「強基礎」,打造一批「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對於處於優勢產業和優勢環節的「小巨人」企業,推動其緊盯產業前沿技術,不斷鞏固擴大技術和產品優勢;對於從事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的企業,加快推進規模擴張和布局,迅速攀登行業制高點,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樹立示範標杆,為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於明確支持「小巨人」企業政策措施
我部著力加強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動態庫,為企業入庫培育、資源對接奠定基礎。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專精特新」專題培訓,已聯合河北、江蘇等7地培訓學員230多人。實施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徵集篩選出223家服務商的254項服務產品及活動,發布兩期《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率先通過數位化賦能成為標杆中小企業。印發《關於做好優質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的通知》,推動符合條件的「小巨人」企業等優質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推動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專項服務,中國銀行廣東、湖南、四川省分行分別與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聯合印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方案。編制印發《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明確提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安排500個重點突破項目,中小企業佔比70%以上。
下一步,我部將研究出臺進一步深入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作用,統籌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強化整體部署、協同推進和督促指導,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結合經濟形勢及稅制改革等因素,研究完善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扶持政策。推動各地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鼓勵在資金、政策、環境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金融產品,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力度。
□素材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